第六課 京韻(第3課時)(新人教五下音樂教案)
第六課京韻(第3課時)
教學內容
聆聽《京調》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聆聽《京調》,進一步體驗以京劇音樂為素材而創作的濃郁京韻。
2、情感目標:感受、體驗我國民族民間藝術寶庫里戲曲中的京劇音樂風格與韻味,進一步激發對民族民間音樂的熱愛。
3、能力發展目標:通過欣賞,加強對京劇曲調的認識,培養對京劇的欣賞能力。
教學分析
笛子與樂隊《京調》
這是一首采用京劇音樂素材寫成的民族管弦樂曲,由上海民族樂團作曲家顧冠仁編曲。樂曲是根據京劇音樂中典型音調如西皮原板(一板一眼,即2/4拍)和流水板(有板無眼,即1/4拍)等音調綴成。樂曲為帶再現的三段體結構。在實際演奏時,曲中的第一、第二段重復一次,形成ababa的結構。
樂曲一開始采用京劇中“過門”的音調為引子,由樂隊合奏。接著呈示第一部分的主題音樂。
這是由清脆明亮的曲笛吹出的京劇曲牌,給人以明朗、輕松之感。過門樂句之后進入中段,由曲笛吹出了新的模仿唱腔的曲調。
這一舒展的音調與第一部分主題音樂那種活躍歡快的旋律形成了對比。第三部分是第一部分的再現。樂曲最后,突然速度減慢,曲笛吹奏散板的京劇唱腔,全曲告終。
樂曲雖然短小,手法簡潔,但構思別具一格,富有京劇的韻味,使人充分領略了京劇所特有的情調。
教學重難點
聆聽《京調》,進一步體驗以京劇音樂為素材而創作的濃郁京韻。
教學準備
鋼琴、多媒體、本課曲目的音響資料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設計意圖:有了前面的欣賞和表演,學生對京劇有了初步的認識和了解。這節課的重點是讓學生知道京劇在純樂曲上的運用,感受器樂曲中的京韻。
一、組織教學
師生問好
二、聆聽《京調》
1.從《我們是工農子弟兵》、《都有一顆紅亮的心》兩首選段中,基本感受了京劇的唱腔,現在請聽這段笛子吹出的曲調是什么風格的音樂?
2.初聽第一主題的笛子主奏曲調與第二主題笛子的曲調。
(1)設問:哪一主題的曲調舒展悠長,哪一主題的曲調活潑、緊湊?
(2)聽辨教師彈奏這兩個主題的某一主題,請學生用手指表示是第一還是第二主題。
(3)哼唱:視譜哼唱這兩個主題的曲調。
3.欣賞全曲。
設問:全曲分為幾部分?如果第一主題用a表示,第二主題用b表示,那么全曲的結構圖式是怎樣的?(ababa)
4.復聽全曲,完成教材下方的作業。
三、小結下課。
教后記:由于對欣賞要求的適當確立,學生對樂曲中的京韻基本能感受到,加上以前有了一定的欣賞水平,分段欣賞之后對樂曲的結構和表現力更加有了深入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