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場上的歌》上海版二年級下學期
第四單元 童年的歌
第八課 創——操場上的歌
教案出處:上海教育資源庫集體備課
【設計思路】
這節課是選自上海音樂出版社《唱游》二年級第二學期第四單元第七課,主要教學內容是創編《操場上的歌》, 根據學校操場上所看到所聽到的即興創作節奏,并根據節奏譜創作編創簡單的旋律,進行即興的表演來表現學校生活的快樂。
每一門學科教學都有其獨特的學科特點,音樂教學也有其獨特的學科特色,在課堂中要充分體現音樂的本體性。因此這堂課中,在所有的編創、唱演的活動中,都注重音樂所特有的節奏感、和諧美,不管是讀自創的兒歌還是讀節奏都要體現音樂應該表現出來的韻律感、聲音的和諧美等,使學生感受到節奏、旋律、聲音帶來的美感,表現學校生活的美好,感受童年生活的幸福。
【教學內容】
創編《操場上的歌》
【教學目標】
1.通過創編、表演《操場上的歌》,感受學校生活的快樂,表達熱愛自己的伙伴,熱愛自己的校園的真實情感。
2.通過編一編、拍一拍、唱一唱、演一演等活動,創作表演《操場上的歌》,鍛煉動作的協調性、提高創作節奏和旋律以及表達快樂情緒的能力。
3.創作簡單節奏、根據節奏創作旋律。
【教學重難點】
根據操場上的景象簡單創作創作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說明:
通過談話,導入創作的情景中,為創編做準備。
從學校里的日常生活談論開始,最喜歡的活動、最喜歡的地方、最喜歡的小伙伴等等,調動學生的情緒。二、創編《操場上的歌》
(一)編一編
1. 交流操場上能聽到的聲音和看到的景象
2. 聽老師示范編的節奏譜
3.用學過的各種音符自由編操場上的音響、并自由地如讀兒歌一樣讀一讀。
(二)拍一拍
1.分小組展示創編的節奏譜
2.用打擊樂器或者拍手跺腳等拍擊節奏譜
3.相互評價
(三)唱一唱
1.師生共同評價選擇學生喜歡的、創編比較合理、表現不同情境的節奏譜
2.分組選擇其中一條用唱名d m s填成旋律并能用和諧的聲音延長旋律
3.分組出示旋律,全體演唱
(四)演一演
1.全班協作分角色設計《操場上的歌》的表演形式。
2.表演《操場上的歌》
設計說明:通過編、拍、唱、演創編《操場上的歌》,鞏固學生的四分音符、八分音符、貳分音符和十六分音符的時值概念和感覺以及唱名d m s的音準感覺,訓練學生動作協調的能力。通過活動感受表現學校生活的快樂是本課的目的,在練習中引導學生能體現出快樂的情緒。
在整個練習中,要注重音樂本體性,在練習中要選擇合適的音樂為節奏拍擊伴奏,也可以用電子琴的固定音型控制學生的速度,在唱一唱、演一演這兩個環節中請會樂器的小朋友和老師合作為表演的學生伴奏。
四、課后拓展
收集喜歡的“童年的歌”
說明:
通過學生收集“童年的歌”了解音樂作品所描寫的童年,從而進一步感受到童年生活的快樂。
【教學反思】
這課的內容比較簡單,對學生喜聞樂見的操場上的活動進行藝術化的加工,在潛移默化中讓學生了解任何一門藝術都是在生活中提煉出來的,是生活的升華。學生喜歡手舞足蹈,讓學生用自己的肢體語言來演繹自己創作的作品,充分聯系實際生活下進行的再創作,會有很生動形象的表現,使作品富有童趣和校園生活氣息,充分體現孩子們在學校里學習游戲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