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發師》教學設計及點評
本資源推薦人:洪嘯音樂教育網友 媚眼如絲本教學設計:遼寧省撫順市清原實驗小學 李艷
教學目標
1.啟發學生用歡快、富有彈性的聲音演唱歌曲,并能用簡單的肢體動作進行歌表演
2.能合理運用打擊樂器為歌曲伴奏,培養、提高學生參與意識和演奏能力。
3.通過聽賞,了解澳大利亞的風土人情及歌曲《剪羊毛》讓學生進一步培養熱愛勞動,從小熱愛勞動的思想,樹立只有勞動才能創造奇跡的堅定信念。
重難點
引導學生用歡快、富有彈性的聲音演唱歌曲,表現歌曲內涵。
教學準備
多媒體、鋼琴、歌片、打擊樂
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創設情境寓教于樂
律動:
感受音樂給人帶來的歡快愉悅的情緒,激發學生表演欲望,為下面歌曲學唱,做情感上的鋪墊。
播放歌曲《勞動最光榮》師生邊歌邊舞,在歌曲中感受勞動的快樂。
感受理解學唱歌曲
1.播放媒體,讓學生感受理發店的勞動情景。
觀賞理發店熱鬧的情景,感受勞動給人帶來的快樂。
2.啟發學生創想理發店所能發出的各種聲音,并有節奏地模仿。
探索、模仿理發店的聲音如:“咔嚓、嗚—、沙沙”等。
3.出示節奏,教師指揮,分組合作表現。
能有節奏地模拍,并達到節奏聲音和諧統一,富有美感。
4.師生在音樂中共同感受、表現理發店的各種聲音效果。
隨音樂伴奏,師生合作,共同表現。
5.教師范唱歌曲《理發師》。
聽賞歌曲,情感體驗
思考:歌曲情緒及理發師是怎樣的人物?
6.指導學生有節奏地朗讀歌詞。
用雙響筒伴奏,增強學生讀詞的節奏感。
7.指導演唱歌曲,對歌曲情緒處理。
挖掘歌曲的情感,用歡快、富有彈性的聲音演唱。
合作探究表現音樂
8、啟發學生創編動作,扮演理發店里不同的表演角色,表現歌曲內涵。
隨音樂自由發揮,抒發內心情感。
9.出示打擊樂,引導學生為歌曲配伴奏。
合理運用打擊樂器,感受其表現效果。
10.分組討論,合作表演,互演互評。
運用多種音樂表現手段表達歌曲內涵。
鑒賞拓展
審美陶情
11.觀看澳大利亞的風土人情,聽賞澳大利亞歌曲《剪羊毛》,讓學生進一步感受勞動的快樂。
聽辨賞析,讓學生進一步感受勞動創造幸福、勞動更讓人快樂的那種樂觀向上的情感內涵。
12.進一步激勵學生用喜歡的方式演唱歌曲《理發師》
在歌曲中樹立“愛勞動、尊重他人勞動成果”的意識。
教師簡介
李艷,畢業于撫順市師范學校音樂專業,大專本科,小學高級教師,優秀共產黨員,是省優秀課教師、省骨干教師、省科研教師、市拔尖人才、市優秀青年教師。多次獲省“三隊”比賽一等獎、省論文一等獎。
“辛勤工作十余載,忘我從教育芬芳”,從教十多年,她深愛教育事業,深愛學生,把工作作為第一需要,在音樂教育的沃土上撒播著希望。===================================================教學點評
歌曲《理發師》是一首律動、表演特點鮮明的表演曲,教師以全新的教育理念,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將教學內容進行了重組和拓展。
依據低年級學生思想活動以形象思維為主,行為上表現出好奇、好動,喜歡模仿等傾向,容易被某一具體的場景所感染的這些特征,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積極為學生提供身臨其境的理發店氛圍。通過理發的工具,配上象聲詞,如;吹風筒——嗚,洗頭——嘩,噴霧——沙,剪子——咔嚓,進行多層次、多聲部奧爾夫節奏、聲勢的訓練, 立體效果非常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