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蛇狂舞
⑤(播放課件)再次欣賞a段音樂,并隨樂活動。
b段
(1)、初聽(播放課件)
(2)、帶問題再次欣賞1)表現什么場面?2)聽到什么樂器的聲音?(播放課件)
師:大家快加油啊!后面的龍船追上來拉!第二段音樂表現龍船之間的你追我趕的緊張氣氛。
(3)、欣賞后活動:
①用“咚” 和“嗆”模唱b段音樂。
②教師領唱“咚”學生齊唱“嗆”,并啟發學生創造動作表現。啟發學生創作動作參與活動(可用跺腳、拍桌等動作參與)。
③ 講解一領眾合、一問一答的表演形式。
④再次欣賞,重點注意欣賞一領眾合的表演形式。(播放課件)
⑤將全班分為兩組進行龍舟比賽,請同學分別為龍舟隊命名,用咚和嗆運用一領眾合的形式模唱。
⑥再次欣賞a段音樂,并隨樂活動。(播放課件)
設計意圖:在分段音樂欣賞中根據音樂的變化引導學生展開情節性想象。這個環節的教學設計從學生的角度出發,選擇模唱降低難度,以師生互動合作的方式完成。最后讓學生在模唱旋律中通過自由選擇表演形式熟悉音樂的主題形象。
a’段
(1)、初聽。(播放課件)
(2)、帶問題再次欣賞(播放課件)
師:表現什么場面?回憶下它與哪段相似?又有什么不同?
(3)、討論回答教師小結:與a段相似,不同的是速度越來越快,鑼鼓聲越來越密集,情緒越來越熱烈。師:表現的是一種什么場面?表現的是快到終點,龍船沖刺的場面。
(4)、隨音樂進行活動加入呼喊“加油”的吶喊。(播放課件)
設計意圖:通過與a段的比較,讓學生理解音樂要素與音樂形象的關系。在活動中加入揮旗吶喊“加油”和勝利的口號,讓學生體驗勝利的快感。
(四)、音樂活動
1、師;“我們分別學習和欣賞了《金蛇狂舞》的三段,現在我們再完整地欣賞一次,請同學們出出主義,怎樣表現才能使樂曲更熱鬧呢?”
2、學生回答,教師補充。(1)要發揮集體力量,大家一起用力劃(2)坐在地上巧用筷子進行劃船活動和敲擊凳子(3)在b’段中敲擊凳子的時候要得意洋洋,邊敲邊搖頭(4)在a’段中請每組最后的同學手揮大紅旗為本組加油助威!
3、邊欣賞音樂邊開展活動:(播放課件)
段落 演唱方式 表演方式 聲音配置
a 唱詞 用筷子拍打節奏 模仿劃船動作 呼喊“嗨喲”
b 兩隊對唱 分組用筷子敲擊凳子 樂器打擊:鼓和鈸
a’ 唱詞 雙手抓筷子模仿劃船動作 呼喊“嗨喲”和“加油 打擊樂器:鼓和鈸
(五)、小結、下課
教學反思:
《金蛇狂舞》是1934年由我國著名音樂家聶耳根據民間音樂《倒八板》整理改編的民樂合奏曲。《倒八板》是《老六板》的變體。原曲經常在民間喜慶的節日里演奏。樂曲以樸實活潑的曲調,緊湊有力的節奏,表現了江南人民在端午佳節比賽龍舟的喜慶場面。那飛速前進的龍舟,帶著輝煌的燈火倒映在水面上,就像條條金蛇(龍)在水中疾弛狂舞。兩岸的人群,你呼我喊;助威的鑼鼓,你敲我擂,一派歡騰熱烈的景象。二年級學生的欣賞課由于識譜能力的限制大多聽聽、想想,但本課的樂譜學生有能力體會,他們也有興趣多深入理解些。教學中我先將三段主題音樂呈示在學生面前,在聽的過程中指導他們認認、唱唱,加深學生對樂曲的理解,而不是一聽而過任其發展。通過本課的教學,我認為有些識譜能力小學生在欣賞音樂時渴望看到樂譜,以加深他們對音樂的理解。今后我將會更注重欣賞課的教學。提高學生欣賞美、鑒賞美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