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北京版第一冊音樂教學計劃及教案
全冊備課
對新課標的理解:
音樂教育是以審美教育為主旨的,之所以倡導“綜合”的理念,根本的要義在于“綜合”有益于改變人格的片段化生成而向人格的完整化和諧發展。
在音樂課程中貫徹綜合的原則,把包括感受與鑒賞,表現創造音樂文化等在內的音樂教學的各個方面內容充分的結合起來進行教學,讓學生通過舞蹈、律動來表現音樂,音樂與美術融合即是聽覺與視覺的結合,可使學生更形象地理解音樂,把音樂課程與包括語文、歷史等在內的與音樂藝術有關的其他非藝術課程適當結合起來進行教學,音樂教學可與語文教學(詩、兒歌等)溝通。
通過學科的綜合,使得音樂課程同其他學科藝術形勢,之間的相互融合,以形成合力,最大限度的提高音樂教學的效果。
教學目標:
一、知識技能
1、掌握基本時值“一拍”到各種音符時值。
2、對拍節的認識,把握單拍子和復拍子的特點。
3、能夠參與音樂表現和即興創造活動。
一、 過程方法
1、充分利用這一學段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好奇、好動,模仿力強的身心特點,采用歌、舞、圖片、游戲相結合的綜合手段,進行直觀教學。聆聽音樂的材料要短小有趣,形象鮮明。
2、 啟發學生在積極體驗的狀態下,充分展開想象,保護和鼓勵學生在音樂體驗中的獨立見解。
3、 通過提供開放式和趣味性的音樂學習情景,激發學生對音樂的好奇心和探究愿望,引導學生進行以即興式自由發揮為主要特點的探究與創造活動。、
二、 情感態度
1、 通過音樂學習,使學生的情感世界受到感染和熏陶,在潛移默化中建立起對親人、對他人、對人類、對一切美好事物的摯愛之情。
2、 掌握音樂基本知識和初步技能,逐步養成鑒賞音樂的良好習慣,為終身愛好音樂奠定基礎。
3、 在音樂實踐活動中,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寬容理解,互相尊重、共同合作的意識和集體主義精神。
教學重點:
1、培養學生自信、自然、有表情地歌唱。
2、開發音樂的感知力,體驗音樂的美感。
3、在律動活動中,鼓勵學生自己分角色,隨著樂曲表演,用動作表現自己對音樂的感受。
教學難點:
1、 培養學生自信、自然,有表情地歌唱。
2、 學生隨著樂曲表演,用動作表現自己對音樂的感受。
3、 練習隨歌聲或樂曲進行擊拍,初步做到均勻、準確。
工作目標:
學期 參考人數 達標人數 達 標 率 優秀人數 優 秀 率 備注
上
本 8 8 100% 8 89.6%
教 學 進 度 表
周 次 內 容 課 時
1 2 學唱國歌、校歌
4
3 第一課 我上學了
3
4 5 第二課 好朋友
3
6 7 第三課 動物說話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