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舞曲聯奏》上海版二年級下學期
第一單元 民族花朵
第二課 聽——《民族舞曲聯奏》
教案出處:上海教育資源庫集體備課
【設計思路】
本教學內容選自小學《唱游》第四冊第一單元第二課,主要教學內容為欣賞民族器樂曲《民族舞曲聯奏》,并跟著音樂即興編舞表演。民族器樂曲《民族舞曲聯奏》由五個有代表性的民族曲調編配而成:有新疆維吾爾族的《娃哈哈》,樂曲活潑、輕快;有朝鮮族的《枯梗謠》,樂曲優美、抒情;有藏族的《北京有個金太陽》,樂曲奔放、熱情;有蒙古族的《筷子舞》,樂曲豪放、粗曠;還有漢族的《秧歌舞》,樂曲歡快、熱烈。以上樂曲旋律各有民族音樂特色,富有歌唱性,可以伴以舞蹈。
學生們從一年級起已陸續接觸了我國幾個主要少數民族(如:藏、蒙、維、漢)的歌曲、舞曲,通過音樂了解了相關的民族風情。本課音樂活動便以學生的已知經驗為基礎,將聽、創內容相結合來引導學生聽、動、演、賞、創,從中感知我國民族大家庭的豐富多彩,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聽 —— 通過仔細聆聽喚起學生情感,引發聯想,辨別音樂所表現的民族風格;動 —— 通過肢體語言的參與來加深學生對五個少數民族舞蹈動作、舞曲音樂情緒的感受;演 —— 通過小組合作表演“中華大家園”,幫助學生抒發民族自豪感;賞 —— 聽覺與視覺結合,從拓展欣賞資料中豐富學生的音樂感受;創 —— 啟發學生為自己的表演設計相應的服裝、道具,正確地表現這五個民族的服裝特色。
【教學內容】
1.聽:《民族舞曲聯奏》
2.為《民族舞曲聯奏》編舞
【教學目標】
1.欣賞《民族舞曲聯奏》,感受表現維吾爾族、朝鮮族、藏族、蒙族和漢族五個民族的不同音樂形象,從中感知我國民族大家庭的豐富多彩,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2.學生通過聽音樂、模仿各民族的舞蹈動作、小組合作表演“中華大家園”以及拓展欣賞,既能從中聽辨出不同的民族,又可以根據不同民族的樂曲及不同民族舞的基本動作來進行即興律動或舞蹈。
【教學重點和難點】
通過聽賞,學生能辨別出維、蒙、藏、漢、朝鮮五個不同民族的樂曲,并能即興跟著音樂歌舞。
【教學過程】
一 、看一看,連一連
1、指導學生看書連線,通過服飾來辨別五個娃娃屬于哪個民族
2、回憶、交流維、蒙、藏、漢、朝鮮五個民族的風土人情
3、復習曾經學過的這些民族的歌曲或舞蹈
說明:
此處的欣賞由視覺導入,通過看、辨、說的交流活動幫助學生明確掌握維、蒙、藏、漢、朝鮮五個民族的不同特點,為學生順利地完成聽辨活動作知識鋪墊。
二、聽一聽、動一動
1.聽《民族舞曲聯奏》,辨別五首小曲分別屬于哪個民族
2.引導學生拓展欣賞舞蹈《中國風》,感受濃郁的民族風情
3.跟著《民族舞曲聯奏》或《中國風》的音樂即興舞動,感受不同民族舞蹈的特色動作
說明:
由上海市小伙伴藝術團表演、陳白樺編排的舞蹈《中國風》具有特點鮮明的音樂旋律、舞蹈動作和服裝,能讓學生視聽結合充分地感知各個民族的風情。豐富的聲像能加深學生對五個民族音樂的感受,并為學生的創作、表演活動作情感的激發和鋪墊。
活動中可以邊聽邊講邊舞,讓學生充分地聆聽、舞蹈來加深感受。
三、創一創,演一演
1.準備“中華大家園” 民族舞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