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勞動(通用13篇)
愛勞動 篇1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1、聆聽《勞動最光榮》
2、唱、表演《洗手娟》
教學目標 :
1、通過聆聽《勞動最光榮》感受音樂的歡快情緒和音樂所描繪的形象,體會本課主題。
2、用歡快的情緒表演歌曲,表達歌曲內容。
教材分析:
《勞動最光榮》是美術片《小貓釣魚》的主題歌,歌曲生動活潑,形象鮮明,兒童情趣油然而生。
《洗手娟》是一首具有民間童謠風格的歌曲,曲調短小、流暢,并具有節奏性強,運用襯腔等勞動歌曲的特點,全曲使用素材旋律易唱易記,輕松活潑。
課時安排:
二課時(第一課時)
教學重點:
有感情的表演歌曲。
教學難點 :
木魚伴奏
教具準備:
錄音機、打擊樂
教學過程 :
一、聆聽《勞動最光榮》
(導語 )在美麗的樹林中,小動物們都有幸福的生活著,你們知道他們幸福愉快的生活是怎樣得來的嗎?
1、初聽歌曲,感受歌曲的情緒,說一說小動物們的心情是怎樣的?
2、復聽歌曲:把你聽后的感覺用線條表示出來。
3、再聽歌曲,用動作表示出自己的心情。
二、學習歌曲《洗手娟》
1、人們也需要幸福的生活,那么我們也要自己學習做很多事,今天我們一起來“洗手娟”。
2、教師有感情的范唱歌曲,學生體會歌曲的情緒。
3、用聽唱法學習歌曲,句末的三度拐彎輕唱,歌詞輕唱。
4、學生完整的演唱歌曲。
5、老師分句指導學生,尤其是歌詞部份,結束句要干凈利索。
6、學生有表情的演唱歌曲,加入自編的律動。
7、加入碰鐘、木魚、打擊樂伴奏。
木魚的伴奏是個難點,可先用稍慢的速度練習,能力稍差的學生可選用其他節奏。
8、教師引導學生思考哪種勞動適合編入歌詞中,進行演唱,進行創編活動,提高學生的表演興趣。
三、課堂小結:小結教學內容及學習情況。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1、聆聽《三個和尚》
2、表演《大家來勞動》
教材分析:
《三個和尚》是動畫片《三個和尚》的音樂,樂曲以簡單的三件樂器描繪了生動的三個人物形象,展現了繁忙的勞動情景,學生從中可體會音樂所表達的不同情緒,想像的表現的不同內容,生動、有趣。
《大家來勞動》是一首描繪勞動生活的創作歌曲,2/4拍,五聲宮調式,一段體,歌曲節奏整齊,旋律鏗鏘有力,采用重復的手法,模仿勞動號子的音調,描繪了大家喊號子努力勞動的情景。
教學目標 :
1、通過聆聽《三個和尚》感受音樂歡快情緒和音樂所描繪的形象,體會本課主題。
2、通過學習“走歐”并實踐,掌握二拍子的時值 。
3、用有力的聲音演唱歌曲,并嘗試創編。
課時安排:
二課時(第二課時)
教學重點:
堅定有力、整齊的演唱勞動號子
教學難點 :
準確掌握三種節奏
教學準備:
錄音、卡片、木魚、碰鐘
教學過程 :
一、聆聽民樂合奏《三個和尚》
1、老師請大家來聽一首歌,歌中唱了一個很有意思的故事。
2、聽歌曲錄音(VCD)《三個和尚》,會唱的可以一起唱,聽后簡單的復述情節。
3、下面我們聽的這首樂曲中是怎樣用樂器來描述《三個和尚》這個故事的?
4、初聽樂曲—感受樂曲的情緒,并聽曲中是用幾種樂器來代表這三個和尚的?(一種還是幾種)
5、分別聽辨代表三個和尚的音樂及代表樂器的音色,
小和尚—板胡 胖和尚—管子 瘦和尚—墜胡
6、再聽樂曲,請學生選擇表演的對象(某個和尚),合上節拍,隨音樂表演(用自己創造的動作來表現勞動時快樂的心情)。
二、認識“走歐”創造勞動節奏。
1、復習已認識的音符、節奏(卡片)
2、老師掃地,請學生聽一聽音的長短,并認識
3、對比,認識時值(卡片)。
4、試一試,自己創作簡單的勞動節奏。
例如:掃地、釘釘子、擦桌子
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自己創作勞動節奏(根據各班的水平調整聲部的多少)。
三、表演《大家來勞動》
1、老師范唱歌曲,讓學生體會堅定有力的音調。
2、用聽唱法學習歌曲,并請學生能完整的演唱下來。
3、討論:“勞動時大家都很用力,那么我們應怎樣去演唱(f)體會拔河時是怎樣用力的—心里一使勁不一定是大聲喊。“
4、指導學生用輕而蘊含力量的聲音來演唱(開始時學生可能體驗不到,老師應引導練習)。
5、啟發學生劃船時怎樣用力—第一拍用力使歌曲更富有動力感(重點練習)。
6、學生隨音樂堅定有力的演唱歌曲(體驗勞動韻律感)。
7、加入打擊樂伴奏(也可即興創作)。
8、跟老師唱唱名。
四、課堂小結:小結教學內容及學習情況
愛勞動 篇2
第三單元 愛勞動
教學目標:
(一)情感目標
1、通過欣賞民樂合奏《南泥灣》,感受樂曲優美抒情與歡快跳躍
兩種不同的情緒,體驗八路軍改造南泥灣的艱辛,激發強烈的
熱愛勞動之情。
2、通過演唱歌曲《理發師》,表達對勞動人民的敬意,懂得應該
珍惜每一位勞動者的勞動成果。
3、通過欣賞《森林中的鐵匠》,感受樂曲歡快活潑的情緒、兩種
不同的速度與旋律所表達的形象生動與音樂形象。
4、通過演唱歌曲《勤快人和懶人》,感受勞動光榮,懶惰可恥,
懂得從小應該熱愛勞動、熱愛生活。
5、在交流和表演小品《快樂的炊事員》過程中,更進一步升華從
小熱愛勞動的思想品德。
(二)行為與能力目標
1、能跟著《南泥灣》音樂扭秧歌,并能較準確的哼唱主題旋律。
2、能熟唱歌曲《理發師》,用口風琴吹奏會唱部分的旋律與簡單
的低聲伴奏,并進行歌表演。
3、能用簡單的形體語言與舞蹈動作即興表演樂曲《森林中的鐵
匠》。
4、能用不同的語氣與情緒演唱表演《勤快人與懶人》。并用口風
琴伴奏。
5、通過游戲復習字母唱名,并唱準它們的音高。
6、通過日常觀察能較準確、形象的模仿炊事員在廚房勞動的情
景。
(三)拓展目標
1、觀察并模仿現代理發師的勞動情景,體驗勞動的過程與勞動成
功的快樂。
2、通過創作表演音樂小品,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模仿的能
力、即興創作表現的能力。
教學課時:五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1、復習上一單元的知識與內容。
2、讀第五單元的主題詩。
3、欣賞《南泥灣》。
教學目標:
1、有感情的朗讀主題詩。
2、通過欣賞民樂合奏《南泥灣》,感受樂曲優美抒情與歡快跳躍
兩種不同的情緒,體驗八路軍改造南泥灣的艱辛,激發強烈的
熱愛勞動之情。
教學重點:
通過欣賞民樂合奏曲《南泥灣》,初步了解它的時代背景,感受
歌曲優美抒情與歡快跳躍兩種不同的情緒,在理解歌詞的基礎
上,培養學生從小熱愛勞動的思想品德。
教學難點:
能跟著《南泥灣》音樂扭秧歌,并能較準確的哼唱主題旋律。
教學準備:音樂、板書、口琴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隨著《南泥灣》的音樂自由的做動作跳進教室。
師生問好。
二、基礎訓練
復習do、re、mi、fa、sol、la在五線譜上的位置。
再請學生運用所學過的音符,組成不同的節奏來唱一唱各音。
如:2/4
3/4
三、復習第四單元的《彩云追月》
再一次讓學生回憶這是一首中國的民族樂器合奏樂曲。
四、主題詩
老師引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主題詩。
五、欣賞《南泥灣》
1、課的導入
教師通過復習上一單元的民樂合奏曲《彩云追月》,引出這一單
元的欣賞曲《南泥灣》。
然后可以運用多媒體技術為學生介紹《南泥灣》的時代背景、講
述三五九旅的模范事跡,使學生了解在八路軍的辛勤勞動下南泥
灣的巨大變化。
2、初聽
聽辨樂曲分兩部分,感受樂曲兩種不同的情緒。
3、分段欣賞
請學生重點聽樂曲第一部分的主題旋律,并能較準確的哼唱主題
旋律。
能跟著第二部分的音樂即興做扭秧歌或勞動的動作,更進一步感
受樂曲兩種不同的情緒,理解南泥灣是在八路軍的辛勤勞動下才
變得如此美麗富饒。
4、表現音樂
跟著音樂即興表演,讓學生根據自身實際情況自主選擇表演形
式,可以是演唱、舞蹈、情景創設、角色扮演等不同形式。
引導學生由聽(感受)——動(體驗)——表演(內華)自然過
渡,潛移默化的培養學生熱愛勞動的思想品德。
5、拓展活動
通過欣賞不同版本的《南泥灣》(樂曲、歌曲),豐富學生的不
同接觸面,并通過不同形式的表演提高學生的即興表演能力,張
揚學生的個性。
六、師生再見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1、復聽《南泥灣》。
2、學唱歌曲《理發師》。
3、復習3/4拍。
教學目標;
1、再次感受樂曲《南泥灣》優美抒情與歡快跳躍兩種不同的情
緒,體驗八路軍改造南泥灣的艱辛,激發強烈的熱愛勞動之
情。
2、通過演唱歌曲《理發師》,表達對勞動人民的敬意,懂得應該
珍惜每一位勞動者的勞動成果。
教學重點:
1、指導學生用愉快、活潑、熱情洋溢的情緒,形象的動作演唱、
表演歌曲。
2、通過學習歌曲引導學生從小就應該熱愛勞動,珍惜每一位勞動
者的勞動成果。
3、通過復習,掌握3/4拍。
教學難點:
用口風琴吹奏歌曲《理發師》會唱部分的旋律與簡單的低聲伴
奏,并進行歌表演。
教學準備:音樂、板書、口琴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聽著《南泥灣》音樂進教室。
師生問好。
二、復習《南泥灣》
讓學生哼唱樂曲第一部分的主題旋律。
跟著音樂即興表演,讓學生根據自身實際情況自主選擇表演形
式,可以是演唱、舞蹈、情景創設、角色扮演等不同形式。
更進一步理解南泥灣是在八路軍的辛勤勞動下才變得如此美麗富
饒。
三、復習3/4拍
老師選擇3/4拍節奏的音樂,讓學生先按照節拍拍出3/4拍的強弱
規律,然后創編3/4拍的節奏,再跟著音樂拍一拍。
四、新授
1、導入
這首歌曲的導入可以采取開門見山地直接導入。
2、范唱
聽歌曲范唱,熟悉旋律,老師可以做動作幫助學生記憶歌詞,從感
性了解,引發學生學習歌曲的興趣。
3、學唱歌曲
這首歌曲的旋律比較簡單,d——la都是已學過的音符,因此教師
在教唱時,讓學生把會唱部分的旋律涂上色塊進行自學。(可以用
口分琴進行幫助學習。)
歌曲中的八度大跳、連音線這些較難的部分通過跟老師的琴聲多
聽、多唱等方法進行教學。
4、表演
請學生模仿理發師理發時的動作跟音樂進行即興表演。
通過實踐體驗勞動的辛勞,引導學生從小就要熱愛勞動、珍惜勞動
的成果。
5、讀歌詞
請學生跟著音樂有節奏的朗讀歌詞。
6、學唱歌詞
第一遍:再次復習歌譜。(可以加入口風琴的演奏。)
第二遍:跟琴聲輕輕的唱歌詞。
第三遍:唱歌詞時,注意音準,不要唱走音。
第四遍:唱時,可以加一些身體的搖動。(加入自己的感情。)
7、小組表演
以小組為單位,組里進行表演練習,要求有口風琴的加入。
還可以選擇一些小樂器來幫助演出。
選小組來表演,請其他的學生認真看,要提出好的建議。
8、拓展活動
請學生回家后有機會跟著父母去理發店觀察一下,當代的理發師在
理發店中除了理發以外還干些什么事情?
五、師生再見
第三課時
教學內容:
1、復習歌曲《理發師》。
2、理發師的拓展活動。
1、 欣賞《森林中的鐵匠》。
教學目標:
1、能熟唱歌曲《理發師》,用口風琴吹奏會唱部分的旋律與簡單
的低聲伴奏,并進行歌表演。
2、觀察并模仿現代理發師的勞動情景,體驗勞動的過程與勞動成
功的快樂。
3、通過欣賞《森林中的鐵匠》,感受樂曲歡快活潑的情緒、兩種
不同的速度與旋律所表達的形象生動與音樂形象。
教學重點和難點:
1、用口風琴吹奏會唱部分的旋律與簡單的低聲伴奏,并進行歌表
演。
2、模仿現代理發師的勞動情景。
3、能用簡單的形體語言與舞蹈動作即興表演樂曲《森林中的鐵
匠》。
教學準備:音樂、板書、口琴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聽著《理發師》的音樂跳進教室,在教室中做各種理發時的動作。
師生問好。
二、復習歌曲
第一遍:復習歌譜。
第二遍:加入口風琴的演奏,部分學生唱譜,部分學生吹奏。
第三遍:唱歌詞(個人表演)。
第四遍:小組表演。
處理歌曲:第一、二樂句采用摸進的旋律創作手法,第三樂句為三
小節,也是本歌的高潮句。
三、拓展活動
請學生講一講回家后跟著父母去理發店觀察下來,當代的理發師在
理發店中除了理發以外還干了些什么事情?可以加上一些動作。
然后以小組為單位把觀察看到的情景進行課內模仿。
小組表演。
再根據每一小組表演的編配上新的歌詞,創編出新的歌曲《理發
師》。進行表演。
四、欣賞《森林中鐵匠》
1、導入
師:下面老師給你們聽一首非常好聽的樂曲,在樂曲中有一種勞動
者勞動時發出的聲音,非常的形象生動。老師想請你們聽完樂
曲后告訴大家,是誰在勞動,看誰聽得最仔細?
通過這些話引發學生的好奇心,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2、欣賞片斷
老師可先給學生聽這首樂曲的片斷(最形象的片斷),聽完后請學
生講一講,再請學生為這首樂曲取一個名字,并說一說為什么這樣
取名?
3、完整欣賞
取完名后,請學生根據平時對鐵匠的了解進行動作模仿,并進行教
流展示。
老師讓學生在完整的音樂中進行表演。
師生之間互相評價。
這樣一方面可以培養學生的動手模仿能力,同時幫助學生樹立對鐵
匠工作的敬佩之情。
3、情景表演
由于樂曲的情緒非常輕快活潑,音樂旋律生動形象,可以讓學生用
身體語言與舞蹈動作進行即興表演情景劇。
通過實踐體驗更進一步的感受樂曲的情緒與速度,加深對鐵匠的敬
佩之情。
五、拓展活動
請學生課外對其他的勞動者(如:木匠、粉刷匠等)的勞動過程進
行觀察并模仿。
第四課時
教學內容:
1、復聽《森林中的鐵匠》。
2、進行拓展活動的展示。
3、學唱歌曲《勤快人和懶人》。
2、 認識五線譜上的do’、si。
教學目標:
1、用簡單的形體語言與舞蹈動作表演樂曲《森林中的鐵匠》。
2、通過演唱歌曲《勤快人和懶人》,感受勞動光榮,懶惰可恥,
懂得從小應該熱愛勞動、熱愛生活。
3、表演其他勞動者的動作。
4、 記住do’、si在五線譜上的位置,唱準音高。
教學重點和難點:
1、再次通過欣賞《森林中的鐵匠》,感受樂曲歡快活潑的情緒、
兩種不同的速度與旋律所表達的形象生動與音樂形象
3、 能用不同的語氣與情緒演唱表演《勤快人與懶人》。
教學準備:音樂、板書、口琴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跟著《森林中的鐵匠》的音樂,做各自的動作跳進教室。
師生問好。
二、復聽《森林中的鐵匠》
1、邊聽邊感受樂曲的情緒,在原位上用自己的動作感受。
2、小組進行樂曲表演。
3、整個班級進行情景表演。(教師創設情景。)
三、拓展活動展示
1、請學生演示自己所觀察到的勞動者的勞動過程,及其勞動時所發出
的音響。
2、小組里進行編排一種勞動者的勞動過程。
3、小組交流展示。
四、do’、si的認識
復習do——la在五線譜上的位置。
出示do’、si的位置。
唱一唱do——do’,邊唱邊記住各音在五線譜上的位置,要求音高
唱準。
五、新授歌曲《勤快人和懶人》
1、教學導入
教師事先根據歌詞大意設計一個故事,講述給學生聽。
可以只講一半,而后一半請學生聽范唱。
2、范唱
老師有感情的做表演。
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3、學唱歌譜
先讓學生把會唱部分旋律涂上色塊,用自己學習的方法學唱譜子。
再用口風琴來吹奏一下,幫助學生把音唱準。
其余的部分樂句用聽唱法教學。
讓學生為這些樂句填上唱名后再學唱。
4、讀歌詞
按節奏有感情地讀歌詞。
注意用不同的語氣與情緒朗讀歌詞,體會歌詞大意。
然后分齊讀、個人讀、小組讀等不同形式進行。
5、唱歌詞
第一遍:輕聲跟琴唱。
第二遍:熟悉之后,可以放一些聲音出來唱。
第三遍:邊唱邊加進自己的動作,幫助記憶歌詞。
第四遍:請學生和老師對唱,注意情緒的不同。
第五遍:請學生和學生之間對唱,還可加上動作。
6、表演唱
兩個兩個學生為一組,進行歌曲的表演唱。
六、師生再見
請學生在課余時間里觀察、收集炊事員在廚房間里勞動的情景素
材。
第五課時
教學內容:
1、復習歌曲《勤快人和懶人》。
2、歌曲處理。
3、音樂小品創作《快樂的炊事員》。
教學目標:
1、能用不同的語氣與情緒演唱表演《勤快人與懶人》。并用口風
琴伴奏。
2、在交流和表演小品《快樂的炊事員》過程中,更進一步升華從
小熱愛勞動的思想品德。
教學重點和難點:
1、懂得從小應該熱愛勞動、熱愛生活。
2、通過日常觀察能較準確、形象的模仿炊事員在廚房勞動的情
景。
3、通過創作表演音樂小品,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模仿的能
力、即興創作表現的能力。
教學準備:音樂、板書、口琴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跟著《勤快人與懶人》的音樂,邊唱邊跳進教室。
師生問好。
二、復習五線譜
看著五線譜,老師說出音在五線譜上的位置,請學生唱出音名。
老師唱出音名,學生說出它所在的位置。
三、復習歌曲
1、復習歌譜
加上口風琴吹奏。
2、復習歌詞
兩個兩個學生一組演唱歌詞,注意要用不同的語氣和情緒演唱。
小組小組之間表演。
3、情景表演
選出兩名學生做歌曲中的兩個主人公,其他的學生創設情景,在表
演的過程中要一起演唱。
四、處理歌曲
《勤快人和懶人》是一首c大調的美國童謠,2/4拍,曲調歡快、
明朗。全曲由三個樂句組成,第二、三樂句幾乎完全相同,把勤快
人和懶人在廚房的情景描寫地十分清晰。
節奏以八分音符為主,旋律走向起伏不大。兩段歌詞截然不同,形
成鮮明的對比。
引導學生用不同的語氣、速度、情緒演唱兩段歌詞,表現不同的音
樂形象。
用演唱、演奏、舞蹈動作表演歌曲,更進一步表現不同的音樂形
象。從一系列的演唱、演奏、表演中感受勞動光榮、懶惰可恥。
引導學生從小就應該熱愛勞動、熱愛生活。
五、《快樂的炊事員》
1、有歌曲《勤快人和懶人》引入音樂創作小品。
老師可以先創設一個情景:我們剛才知道懶惰是不好的行為,那么
我們小朋友更不應該懶惰了,老師就請你們做做勤快的人,我們去
廚房間去看看,有什么可以幫忙的。
2、請學生回憶自己觀察收集的炊事員在廚房勞動時的素材。
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個別模仿——合作嘗試——小品表演。
最后一小組展示,進行評比哪一小組觀察的最仔細、哪一小組模仿
的最象。
鼓勵學生善于觀察身邊的小事,通過模仿,積累生活經驗。培養學
生的觀察、模仿、合作、創新的綜合能力。
六、師生再見
愛勞動 篇3
一、教學內容:
1、表演《洗手絹》
2、聆聽《勞動最光榮》
3、聆聽《三個和尚》
4、表演《大家來勞動》
二、教學總目標:
1、通過聆聽《勞動最光榮》、《三個和尚》感受音樂的歡快情緒和音樂所描繪的人物形象。體會本課主題—愛勞動。
2、以不同的情感和聲音演唱《洗手絹》、《大家來勞動》,表達歌曲的內容。
3、能夠編創歌詞、編創動作表演,以及“勞動”主題的編創嘗試,并表現勞動的主題。
4、通過圖譜“走哦”的與實踐,掌握二拍子的時值。
三、教材分析:
1、歌曲《勞動最光榮》
《勞動最光榮》是電影美術片《小貓釣魚》的主題歌。曾在第少年兒童文學創作評獎活動中榮獲音樂作品獎。歌曲生動活潑,形象鮮明,兒童情趣油然而生。開始有器樂描繪天漫漫亮起來,引出孩子活潑而有生氣的歌聲。
通過聆聽《勞動最光榮》,讓學生想象其歡快的音樂情緒,使學生建立起從小熱愛勞動的樂觀態度。
2、民樂合奏《三個和尚》
《三個和尚》是動畫片《三個和尚》的音樂。樂曲以民族樂器的獨特音響描繪出:“一個和尚挑水吃,兩個和尚抬水吃,三個和尚沒水吃”的故事經過。音樂主題是從寺院的經聲調演變而來的:11222222|33335555|66612222|使人聯想到寺院的鐘聲,詠經聲。二胡吟腔的手法惟妙惟俏地描繪了小和尚念經是的情景。
樂曲以簡單的三件樂器描繪了生動的三個人物形象,展現了繁忙的勞動景象,學生可以從中體會音樂所表達的不同情緒,想象所表現的基本內容。生動、有趣。
3、歌曲《洗手絹》
《洗手絹》是一首具有民間童謠風格的歌曲。曲調短小、流暢,并具有節奏性強、運用襯腔等勞動特點的歌曲。全曲使用素材節省,旋律易唱易記,輕松活潑,生動的表現了孩子們從小熱愛勞動,“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可愛形象。
4、歌曲《大家來勞動》
《大家來勞動》是一首描繪勞動生活的創作歌曲,2/4拍子,五聲宮調式,四樂局一段體結構。歌曲的節奏整齊,以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為主,旋律鏗鏘有力,采用重復的手法描繪勞動號子的音調,生動地描繪了大家喊著號子齊心協力,努力勞動的情景。孩子門要通過演唱來體會這種音樂情緒。
四、教學重點:
五、教學難點:
六、教學時間:二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1.發聲練習
2.欣賞歌曲《勞動最光榮》
教學目標:
1.感受發聲練習所表現的情緒和意境,并用歡快而富有彈性聲音來演唱
2.通過欣賞歌曲《勞動最光榮》來激發學生熱愛勞動,熱愛生活的思想
教學重難點:
1.運用聲音、表情、肢體語言等來演繹發聲練習所表現的情緒與意境。
2.以歌詞內容為主開展愛生活、愛勞動的情感教育
教具準備:磁帶、錄音機、琴、動物卡片等。
教學過程:
1.跟著音樂《小貓怎樣睡覺》律動進課堂。
2.導入:
師:睡覺的小貓是很可愛,但是你喜歡老是在睡覺的小貓嗎?〈生〉為什么?〈生〉
師:對,勤勞的小貓誰都喜歡,你看它肩挑著什么向我們走來了?
3.發聲練習
①〈師作范唱,強調小貓看到魚的吃驚的表現〉
師:小貓挑著釣魚桿是怎樣走來的?
②〈練習前4小節,請4—5位學生來表演,強調腳步是輕快的聲音也應是自然而富有彈性〉
師:看見那么多的魚,你會怎樣表現?
③〈練習5—9小節,請4—5位學生來表演,突出“唷”字的唱法,強調看見很多魚吃驚的表現〉
師:看看哪只小貓釣的魚最多了?
④〈請學生單獨或合作來表演,強調聲音、表情、動作等〉
4.欣賞歌曲
師:小貓釣了那么多魚也該休息一下了,來聽聽音樂吧!
①〈播放歌曲《勞動最光榮》第1次〉
師:我又發現了一種勤勞的小動物,你發現了嗎?是誰?〈生〉
②〈師邊作范唱同時在黑板上出示相應的動物卡片〉
師:它們當中誰是不勤勞的?〈生〉
如果是你,你最想做它們當中哪種小動物呢?為什么?〈生〉
③〈將相應的小動物標志分給學生〉
師:聽聽它們是怎么勞動的?
④〈播放歌曲《勞動最光榮》第2次〉
⑤〈提問學生,各種小動物是怎么勞動的?并用動作表演〉
師:小動物準備好了嗎?讓我們一起來勞動吧?
⑥〈播放歌曲《勞動最光榮》第3次,分別用自己的動作跟著音樂一起律動〉
師:看,那么多勤勞的小動物,你最喜歡向誰學習?為什么?〈生〉
師:在生活中,你認為自己是個勤勞的人嗎?哪方面體現出來?
5.課堂小結
師:你們都是勤勞的孩子,但老師覺得小朋友們現在最最主要任務還是學習,在好好學習之余再去勞動,那是的,希望我們班的沒一個小朋友都可以成為一個學習好又愛勞動的人!你們能做到嗎?〈生〉
師:今天的收獲還真不少,釣了那么多的魚,讓我們背上自己的釣魚桿一起回家去咯!
〈播放《勞動最光榮》4次,律動出教室〉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通過聆聽《勞動最光榮》,理解勞動最光榮的道理,以樂觀的態度對待勞動。
2、聆聽《三個和尚》,理解勞動創造美好生活的道理,并體會勞動的愉快心情。
教學過程:
一、師生問好。
二、聆聽《勞動最光榮》
1、聽故事:勞動最光榮。說說小動物們愉快幸福的生活是怎么來的,它們的心情是怎樣的。
2、聆聽《勞動最光榮》,把你的感受用線條表現在課本上。
3、復聽,討論:為什么小動物們愛勞動?為什么勞動最光榮?你還知道哪些小動物們怎樣勞動?
三、聆聽《三個和尚》
1、初聽,音樂講述了怎樣的一個故事?為什么一個和尚挑水吃,兩個和尚抬水吃,三個和尚沒水吃?
2、復聽,請你為自己選擇一個角色來表演。
3、完整聆聽,邊聽邊表演。
四、教唱《大家來勞動》
1、聆聽歌曲,說說你的感受。
2、指導用輕而蘊含力量的聲音演唱歌曲。
3、討論,怎么樣唱才能使歌曲聽起來更有動力感?
4、根據音樂,創造勞動的聲響。
五、復習唱名。
六、小結。
愛勞動 篇4
時間:4月21日上午第四節
地點:教室
一.目的要求:
1. 使學生進一步明確什么是公益勞動,怎樣正確對待公益勞動,從而進一步培養學生為人民服務、熱愛公益事業、團結協作、樂于助人的思想品質。
2. 使學生進一步明確一切的勞動成果都是來之不易的,從而培養學生養成珍惜勞動成果的行為習慣,并體現在日常生活中。
二.會前準備:
歌曲《勞動最光榮》。
小品、名人故事、詩歌朗誦、拼字游戲、倡議書。
三.班會過程:
(一)引言:達 . 芬奇曾經說過:勞動一日可得一天的安眠,勞動一世可得幸福的長眠。 的確,只有親自參加勞動的人,才能尊重勞動人民,才會懂得珍惜別人的勞動成果,才會懂得幸福的生活要靠勞動來創造。勞動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二十一世紀的中學生就更應該熱愛公益勞動,珍惜勞動成果。那么,我們應該怎樣熱愛公益勞動,珍惜勞動成果呢?“五一”是國際勞動節,那讓我們為這個全世界勞動人民的節日唱出勞動的贊歌吧。
(二)全班齊聲合唱歌曲《勞動最光榮》。
主持人點撥:歌聲唱出了熱情,歌聲唱出了力量。那么,我們之中又有多少人知道什么是公益勞動呢?
(三)小品表演。
1. 請楊黎明、王紫薇、葛夢倩、劉文博同學表演:小品《一件小事》。
2. 主持人點撥:確實,在我們之中還有些同學對公益勞動的認識還是不夠的。
像小品中的小良同學因為怕苦、怕累、怕臟,怕給人笑話、看著處在危險中的盲人也不敢或者說不愿意去做。這一點又說明了什么呢?請學生討論、發言。
(四)學生講話助人為樂的故事。
1. 請王蘭蘭同學講《毛澤東助人為樂的故事》。
2. 主持人點撥,是學生明確:
以上的故事告訴我們:就連我們的偉大領袖毛澤東同志也從小就養成了熱愛公益勞動,樂于助人的好習慣,我們作為二十一世紀的新時代的學生,是不是更應該熱愛公益勞動, 珍惜勞動成果呢?我們應該怎么做呢?我們班也有些同學平時也很熱愛公益勞動,珍惜勞動成果。
3.表揚部分同學
(五)獻給勞動者一首詩。
請高臘玲同學配樂詩朗誦我國詩人艾青的詩歌《給烏蘭諾娃》。
(六)小品表演
1.請徐逸凡、吳思怡、豆軍、計豪、甘蜜同學
表演小品《粒粒皆辛苦》。
2.主持人點撥:一粒飯,掉了真的不算什么嗎?勞動成果真的是隨手可得嗎?學生討論、發言。(指出部分同學不尊重父母、老師、同學--------等等的勞動成果的壞習慣,要求同學們改正)
(七)拼字游戲
分組參與拼“勞動光榮,懶惰可恥”游戲,看誰拼得快。
(八)主持人小結。
1.勞動光榮,懶惰可恥。熱愛勞動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勞動是每一位有勞動能力的公民的光榮職責。
2.一切勞動都是艱苦的,只有嘗到勞動的艱辛,才能懂得珍惜勞動成果。
(九)班長宣讀“熱愛公益勞動,珍惜勞動成果”的倡議書。倡議同學們:從現在做起,從身邊做起,從小事做起,把熱愛公益勞動、珍惜勞動成果的行為習慣體現在日常的生活中吧!
(十)“熱愛公益勞動,珍惜勞動成果”的簽名活動。讓同學們將熱愛公益勞動,珍惜勞動成果的立志體現在實際的行動中。
愛勞動 篇5
我們愛勞動
教學內容:
1.學會唱歌曲《人人叫我好兒童》
2.發聲練習
3.欣賞歌曲《 勞動最光榮 》
教學目標:
1.能學會唱歌曲《人人叫我好兒童》,能與他人一道用自然的聲音演唱這首歌。
2.感受發聲練習所表現的情緒和意境,并用歡快而富有彈性聲音來演 唱。
3.通過欣賞歌曲《勞動最光榮》來激發學生熱愛勞動,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難點:
1. 運用聲音、表情、肢體語言等來演繹發聲練習所表現的情緒與意境 。
2. 以歌詞內容為主開展愛生活、愛勞動的情感教育
教具準備:磁帶、錄音機、琴、動物卡片 等。
教學過程:
一、跟著音樂《小貓怎樣睡覺》律動進課堂。
二、導入。
師:睡覺的小貓是很可愛,但是你喜歡老是在睡覺的小貓嗎?〈生〉為什么?〈生〉
師:對,勤勞的小貓誰都喜歡,你看它肩挑著什么向我們走來了?
三、發聲練習。
①〈師作范唱,強調小貓看到魚的吃驚的表現〉
師:小貓挑著釣魚桿是怎樣走來的?
②〈練習前4小節,請4—5位學生來表演,強調腳步是輕快的聲音也應是自然而富有彈性〉
師: 看見那么多的魚,你會怎樣表現?
③〈練習5—9小節,請4—5位學生來表演,突出“唷”字的唱法,強調看見很多魚吃驚的表現〉
師:看看哪只小貓釣的魚最多了?
④〈請學生單獨或合作來表演,強調聲音、表情、動作等〉
四、唱一唱(學唱人人叫我好兒童)。
(1) 范唱。
(2) 小朋友們,我們跟著小鳥、小溪一起來唱一唱。
(3) 學生整體學唱。
五、編一編。
讓學生創編動作,再讓學生唱一唱。
六、欣賞歌曲。
師:小貓釣了那么多魚也該休息一下了,來聽聽音樂吧!
①〈播放歌曲《勞動最光榮》第1次〉
師:我又發現了一種勤勞的小動物,你發現了嗎?是誰?〈生〉
② 〈師邊作范唱同時在黑板上出示相應的動物卡片〉
師:它們當中誰是不勤勞的?〈生〉
如果是你,你最想做它們當中哪種小動物呢?為什么?〈生〉
③〈將相應的小動物標志分給學生〉
師:聽聽它們是怎么勞動的?
④〈播放歌曲《勞動最光榮》第2次〉
⑤〈提問學生,各種小動物是怎么勞動的?并用動作表演〉
師:小動物準備好了嗎?讓我們一起來勞動吧?
⑥〈播放歌曲《勞動最光榮》第3次,分別用自己的動作跟著音樂一起律動〉
師:看,那么多勤勞的小動物,你最喜歡向誰學習?為什么?〈生〉
師:在生活中,你認為自己是個勤勞的人嗎?哪方面體現出來?
七、課堂小結。
師:你們都是勤勞的孩子,但老師覺得小朋友們現在最最主要任務還是學習,在好好學習之余再去勞動,那是最好的,希望我們班的沒一個小朋友都可以成為一個學習好又愛勞動的人!你們能做到嗎?〈生〉
師:今天的收獲還真不少,釣了那么多的魚,讓我們背上自己的釣魚桿一起回家去咯!
〈播放《勞動最光榮》4次,律動出教室〉
愛勞動 篇6
教學目的:
1、聆聽《勞動最光榮》
2、聆聽《三個和尚》
3、表演《洗手絹》
4、表演《大家來勞動》
教學目標:
1、通過聆聽《勞動最光榮》、《三個和尚》感受音樂的歡快情緒和音樂所描繪的人物形象,體會本課主題--愛勞動。
2、以不同的情感和聲音演唱《洗手絹》、《大家愛勞動》表現歌曲的內容。
3、能夠編創歌詞、設計動作表演以及"勞動"主題的編創嘗試,并表現"勞動"的主題。
4、通過圖譜"走歐"的學習與實踐,掌握二拍子的時值。
教學重難點:
1、指導學生通過律動歌詞創編,更好地掌握音樂。
2、二分音符時值的學習與掌握。
教具準備:
教學掛圖、打擊樂器、電子琴、磁帶等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聽音樂《勞動最光榮》律動進教室。
二、聆聽《三個和尚》
1、聆聽《三個和尚》
2、請同學把這個故事說一說。
3、討論"為什么一個和尚挑水喝,兩個和尚抬水喝,三個和尚沒水喝?"
4、以小組形式進行討論發言,想出一些解決的方法。
三、請同學用動作表現出同學們做家務的動作(猜一猜)
四、請同學用勞動有關的詞語來讀節奏。
出示:
①2/4|‖
②2/4|‖
五、聆聽音樂《勞動最光榮》
要求:邊聽邊隨音樂做勞動有關的動作。
六、學習新歌《洗手絹》
1、老師引導學生按基本節奏,輕聲有表情地朗讀歌詞。
2、引導學生自編洗手絹的動作,掌握歌詞。
3、邊讀歌詞,邊做動作。
4、老師歌表演范唱《洗手絹》。
【目的】讓學生感受歌曲歡快、活潑的情緒,懂得勞動是件愉快的事、開心的事。
5、跟學歌曲。
6、學生邊唱歌曲,邊配上動作,以小組的形式進行交流表演匯報。
7、引導學生編詞演唱,讓學生思考填哪個勞動的詞最適合演唱。
七、小結
這節課我們和三個和尚交朋友,懂得只有一份辛勞才有一份收獲的道理,還學會了歌曲《洗衣絹》,希望小朋友回家后能把故事和歌表演給家長看,做個愛勞動的好孩子。
第二課時
一、創造"勞動"時的各種聲音,啟發學生想象校園勞動的各種聲音。
1、請同學看圖模仿出聲音。
①修桌椅的聲音(叮當叮當)②掃地的聲音(刷!刷!)③擦桌椅的聲音(擦!擦!)
2、讓學生看圖自己安排勞動聲音出現的先后,最后匯合在一起,形成多聲部的勞動節奏。
二、比較圖譜"小人","掌握""×—"節奏
1、比較節奏×—,×,×
說明兩個"走"是兩拍,四個"跑"是兩拍。一個"走歐"也是兩拍。
2、請同學分成三組依次讀出,再看教師指揮,形成三聲部節奏聲勢,反復讀,看手勢結束。
三、學習歌曲《愛勞動》
1、組合節奏條①學生自由拍擊節奏,并指導學生口讀節奏,手拍節奏。②學生討論,重新排列節奏條順序,使之與歌曲節奏相符。
板書:
①||×0|×0‖
②|||‖
③|||‖
||×—|×0‖
2、跟唱旋律
3、按節奏讀歌詞
4、學習歌曲,指導學生用輕而蘊含力量的聲音演唱《大家來勞動》感受,表現歌曲堅定有力的音調,演唱時要注意強調第一拍,使歌曲更富有動力感。
5、運用打擊樂為歌曲伴奏(木魚、碰鈴)請其他同學用拍手伴奏。
【要求】做到兩個樂器配合協調。
四、小結
今天,同學們不僅認識了"走歐"二分音符的節奏,而且學會了《大家來勞動》希望同學們學了這首歌之后,都能做個愛勞動的好孩子,幫助爸爸媽媽做力所能及的事情,爸爸媽媽,老師,同學都會喜歡你的。新課標第一網
愛勞動 篇7
一、設計意圖:由于幼兒身體發育尚未成熟,他們的體力、動作發展以及心理發展水平較低,一般不能單一的、持久地做動作,而且適宜幼兒體育活動中的器械品種和數量都較少,活動形式單調,幼兒在體育活動中往往存在有等待的現象,從而使幼兒的活動量和活動時間(密度)達不到應有的程度,針對這些情況,我選擇廢舊物品易拉罐和自制的紙棒作為活動用具,并根據幼兒園體育游戲應符合幼兒的生理特點,要具有教育意義、具有趣味性這些原則,設計了此次都是教師和幼兒自始自終以角色身份進行的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體育活動。
二、體育活動設計:愛勞動的小兔子
三、活動目標:1、練習滾動筒狀物,進一步鞏固幼兒跑、鉆、平衡、跨跳等動作的協調性。
2、培養幼兒熱愛勞動、樂于助人的良好品質。
四、活動準備:1、約50厘米長的自制紙棒(與幼兒人數相等),橡皮筋兩根。
2、積木若干塊,拱形小門兩扇,易拉罐若干,沙包若干,比幼兒人數少一個。
3、錄音機,《勞動最光榮》音樂磁帶,聯系一位老師扮演雞媽媽。
五、活動過程:(一)開始部分:
1、幼兒站成四路縱隊,聽兔媽媽說:“孩子們,我聽說雞媽媽生病了,今天,我們一起去看望她,好嗎?”(好)“雞媽媽的家很遠,我們就騎馬去吧。”(放錄音,幼兒騎“馬”去“雞媽媽”家)。
2、兔子們把自制的紙棒當馬騎,在兔媽媽的帶領下,繞積木(小樹林),穿過小樹林后,兔媽媽又帶小兔們跨過小溝(橡皮筋),走過小橋(平衡木)。
(二)基本部分:1、學習滾動筒狀物。
①騎“馬”來到拱形小門前停下,兔媽媽帶孩子們鉆過拱形小門,進入雞媽媽家。②(雞媽媽在椅子上坐著做生病狀),兔媽媽和孩子們來到雞媽媽身邊,有禮貌地問好,并簡單交談。③“兔媽媽”指著滿地的易拉罐,“喲,雞媽媽有病了,好長時間沒有打掃屋子了,怎么辦呢?”小兔子們:“我們幫他打掃吧。”于是兔媽媽把紙棒當“掃帚”,示范滾易拉罐的動作。“兔寶寶”分散練習,教師巡回輔導,個別輔導動作不夠協調的幼兒。④幼兒集中練習滾動筒狀物。⑤“兔媽媽”,“孩子們,你們每個人打掃的方向不同,很難打掃干凈,這樣吧,咱們把垃圾都掃到一個地方去。”“兔寶寶”按要求陸續地把易拉罐用紙棒滾到指定地點。2、“雞媽媽”招呼“兔寶寶”休息,“小兔們,你們辛苦了,休息一會兒吧。”小兔們圍過來,這時,兔媽媽說:“喲,雞媽媽,你的院子里怎么還有許多玉米棒沒拾呢,天快黑了,我們幫你收拾起來吧。”幼兒站成圓圈,復習游戲《快快拾起來》二遍(沙包)。(三)結束部分:1、“雞媽媽”:“孩子們辛苦了,你們熱愛勞動,幫助別人,真是懂事的寶寶,謝謝你們了。”“不用謝!”兔媽媽說:“孩子們,雞媽媽該休息了,天也快黑了,我們回家吧。”(與雞媽媽說再見)
2、放松活動
“兔寶寶”邊聽音樂,邊隨“兔媽媽”在場地上慢騎一圈,活動結束。
愛勞動 篇8
一、課題:
愛勞動、愛群眾
二、本課目的:
透過活動使學生懂得認真值日是愛勞動的表現,也是對班群眾盡職盡責,教育學生當好值日生。
三、過程設計
1.激發興趣引入活動
①同學們,你們看一看我們教室的環境怎樣,你感覺到了什么(引導學生說出:這是一個干凈整潔的教室。在這樣的環境里上課,情緒舒暢,感到很愉快。)
②這天哪幾個同學值日你們給大家說一說是怎樣值日的這天值日生對工作負責嗎(同學們討論后,引導學生說出:值日生同學愛勞動、對工作認真負責,關心班級,不怕臟和累,為班級盡職盡責……)
③小朋友們猜一猜這天班會活動的主題是什么:“當好值日生”)
2.怎樣當好值日生
①出示掛圖讓學生看一看,說一說(有的灑水、有的掃地、有的拖地、有的擦桌椅、有的擺桌椅……)
②這些事怎樣才能做好呢(a.學生動手實踐,老師指導。b.討論說出全小組同學齊心合力,工作認真負責,用心主動……)
3.談體會明道理
為什么要每一天值日而且輪流當值日生呢(引導學生說出:值日是為了同學們能在干凈的教室里學習,值日勞動是大家的事,大家都要動手做,每個同學都是班級的主人,都就應當好值日生。)
4.辨是非升華認識
①下雨了,小明兩腳都是泥,就進了教室;
②玲玲掃地時,滿教室都飛著灰塵;
③小剛拖完地說:“強強咱倆去倒臟水。”強強說:“我是擺桌椅的,我不去。”小蘭跑過來說:“我去。”
④這天冬冬當值日生,但下午一放學他就回家了;
⑤手工課上完了,小莉把不用的紙都弄到了地下。
5.夸夸這些值日生
①各小隊討論選出優秀值日生,并組織大家說一說他們是怎樣當值日生的。
③給優秀值日生贈小紅花,并發小獎品。
四、活動總結
透過這次班會活動,同學們都懂得了勞動最光榮的道理,明白了我們都是班級的小主人,值日勞動是我們就應做的,值日就就應以主人翁的精神認真負責地做好,把教室和周圍環境打掃干凈并持續整潔,使同學們能在干凈的學習環境中學習、生活。我提議:人人爭當值日生,做一個愛勞動、關心群眾的好學生,好嗎?
愛勞動 篇9
活動目標: 1、能有節奏有感情的朗誦詩歌。豐富詞匯:剝豆子、熱愛勞動 2、萌發勞動意識,初步產生勞動最光榮的思想情感。 活動準備: 1、開展本活動前,老師積極鼓勵幼兒參加自我服務勞動以及回家幫助媽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2、自繪圖片:五個孩子剝豆子 活動過程: 1、引發幼兒欣賞歌曲的愿望,并根據歌曲內容自由創編動作。由欣賞歌曲引出主題。 2、讓幼兒仔細傾聽故事《五個孩子剝豆子》,了解故事叫什么名字,發生一些什么事? 3、出示圖片,讓幼兒仔細觀察,老師一旁啟發式提問,從而初步了解詩歌內容。 4、出示字卡《五個孩子剝豆子》,讓幼兒學習看字卡,自己念兒歌。 5、進一步激發幼兒朗誦詩歌的熱情,要求幼兒有感情、有節奏地朗誦詩歌。 6、邊表演邊朗誦,老師一旁幫助,提示。 7、激發幼兒愛勞動的情感,讓幼兒知道勞動最光榮,讓不同水平的幼兒都有發言的機會。
愛勞動 篇10
第五課愛勞動
教學內容:
聆聽:
歌曲《勞動歌》
歌曲《海娃的歌》
表演:
歌曲《不再麻煩好媽媽》
歌曲《種玉米》
編創與活動
教學目標 :
一、通過聽《海娃的歌》、《勞動歌》,唱《不再麻煩好媽媽》、《種玉米》,理解勞動的喜悅與歡樂。
二、結合口風琴的鍵盤位置認識字母譜f、s,并能準確地吹奏。
三、能主動投入編創歌詞、編創動作、填充字母譜、編創旋律等音樂實踐活動。
課時安排:
本課安排兩課時完成。
第一課時:聆聽《勞動歌》;表演《不再麻煩好媽媽》;編創與活動:口風琴知識。
第二課時:聆聽《海娃的歌》;表演《種玉米》
教具準備:鋼琴、錄音機、教學磁帶等。
第五課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
一、聆聽《勞動歌》
1、初聽前,教師可講述白雪公主和七個小矮人的故事,引起學生聽音樂的興趣。
聽后提示:《勞動歌》給你什么樣的感受?
2、復聽時,自編動作表演,可分小組設計動作,尤其對“用力”的表現。使學生通過動作表現、理解勞動內容。
二、表演《不再麻煩好媽媽》
1、聽歌曲錄音或教師范唱感受歌曲。
2、啟發學生敘述媽媽對自己的呵護、辛勞,指導學生用柔和的聲音、真摯的情感演唱歌曲。
3、歌曲中的媽媽可以理解為其他和輩,再將自己力所能及的勞動編創成新歌詞演唱。
4、邊唱邊表演,看誰表演得好。
三、編創與活動
1、結合鍵盤圖認識字母譜,知道手的位置。讓學生看圖說出f用4指,s用5指演奏。
2、教師帶著學生依次吹奏五個音,讓學生動腦想一想,還可以怎樣吹奏這五個音,吹奏的方法有多樣。
3、在三個音的基礎上,指導學生分組填寫唱名字頭,以小組為單位填充旋律,看哪一組填充得好、唱得準確。
4、可以在教室里畫上格子,填上字母譜邊走邊唱。看誰唱出的旋律多。
第五課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
一、聆聽《海娃的歌》
1、初聽前可提示:是否去過海邊,見過大海退潮的情景?退潮后海灘上都有什么?
你撿過貝殼、小蝦嗎?讓學生明白“趕海”的含義。
2、初聽后可提示:歌中唱出了哪些內容,小海娃給你怎樣的印象?
3、復聽歌曲,邊聽邊做動作表演。
二、表演《種玉米》
1、用聽唱法學唱《種玉米》,變換方式感受,跟唱學會歌曲。
2、指導學生用堅定有力的聲音演唱歌曲,但不要唱得過強,要有內在的力度,蘊含著力量。另外注意“鋤”“要”“種”三處附點要唱清楚;連續的兩個附點不要忽略;兩拍的長音要唱足。
3、選幾名學生按課本上的標記用打擊樂為歌曲伴奏。(沙球是左手一拍一次,右手一拍兩次。)還可以建議學生選用其他打擊樂器,設計敲擊的方法,嘗試效果。
教學反思:
愛勞動 篇11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用“……在干什么”的句型講述動物的勞動行為。
2、教育幼兒要愛勞動,讓幼兒知道勞動光榮。
活動準備:動物頭飾、碟片、掛圖。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穩定幼兒情緒,引起興趣。)
1、師幼互問好。
2、我們一起來表演兒歌《好看的小手》。我們的小手很好看,我們好看的小手能做些什么呢?(幼兒回答)我們的小手好能干呀,那我們來看看可愛的小貓的小手能干什么?
3、放動畫《兩只小貓》。
看完提問:兩只小貓在干什么?(小黃貓和小蘭貓在洗手絹 在擦鞋)(……在干什么句型訓練)
4、兩只小貓愛勞動,樂于助人。那我們再看看還有誰愛勞動,樂于助人呢?
二、基本部分
1、放碟片《小動物愛勞動》視頻故事表演,讓幼兒看。提問:
(1)故事里有誰?(小貓、小狗、小兔。小熊、老山羊)
(2)在干啥事?(小貓在用力掃地,小狗在給山陽公公錘錘背,小兔在擦窗玻璃,小熊在擦桌子)
(3)結果咋樣?(房子打掃很干凈,山羊公公夸它們是愛勞動、愛干凈、愛助人為樂的好孩子。)
2、小朋友剛剛看了動畫,知道了這些小動物愛勞動。現在我們再仔細看看。出示掛圖:
(1)老師講述。
(2)小朋友看圖講述。(表揚講的好的幼兒)
3、我們再回來看一次《小動物愛勞動》的動畫。
(1)小朋友了解了故事的內容,你們感覺它們是怎樣的?(愛勞動,樂于助人)
(2)回答真好,小朋友都知道了這些動物愛勞動、樂于助人。你們喜歡它們嗎?那你們想不想學學它們樣?(幼兒分角色情景表演)
三、結束部分
1、設置情景,讓幼兒操作(擦桌子 放水杯 掛毛巾 整理圖書)
2、總結
通過剛才的表演。我看到小朋友們都會做事,也愛勞動。那么我們在家里會怎樣做呢?(略)
3、好呀,我們小朋友都是愛勞動,愛幫助人的好孩子,我們的小手好能干呀,現 在來夸夸我們的小手吧。集體表演兒歌《小小手》。
教學反思:
通過本課的學習可以使幼兒感受勞動動態美,樹立熱愛勞動的情感,培養了幼兒的觀察能力,引導幼兒觀察、思考、體驗勞動的快樂。 在勞動中常產生最美麗的動作瞬間,用圖片來表現小動物最美的片刻,體現了充滿勞動激情和快樂的繪畫作品,讓人感受到勞動時的快樂。 本課的學習可以使幼兒感受勞動之美,樹立熱愛勞動的情感。通過描繪勞動中的動作、工具以及周圍環境,能培養幼兒的觀察能力和動手動腦能力。 本篇教學目的是讓幼兒掌握用“……在干什么”的句型說話、“培養幼兒愛勞動的習慣”。我選擇了動畫“兩只小貓”引起幼兒興趣,又用了動畫“小動物愛勞動”讓幼兒觀看,培養了幼兒的觀察能力,也提高了幼兒的參與活動的能力,達到了預期的教學目的,教學效果良好。 在教學時,教師講勞動的故事,讓幼兒回想看爸爸媽媽在勞動的時候是怎么樣子的——例如掃地,人是彎著身子的,頭是向下的,雙手拿著掃把等等。為了更好的強化幼兒心中的印象,我讓幼兒進行情景表演,通過表演不但使課堂氣氛得到了活躍,而且為幼兒更好的表現打下了基礎。最后是幼兒欣賞書中作品,感受作品帶給我們的藝術魅力。所以,這節課讓幼兒掌握“……在干什么”句型說話、“培養幼兒愛勞動的習慣”很重要。
愛勞動 篇12
活動目的:
通過此項活動,讓幼兒懂得勞動光榮,不勞動可恥的道理;培養幼兒尊敬勞動者,珍惜勞動成果的優良品德;讓幼兒自己的事自己做,初步培養幼兒的勞動習慣和勞動技能。
活動一:叔叔阿姨真辛苦
1、組織幼兒參觀服裝廠、田野、醫院、食堂等地方 。對一些不易或不能實地參觀的地方,如建筑工地、煉鋼廠、科學實驗室等等,就讓幼兒觀看錄相或圖片,引導幼兒直接或間接地了解工人、農民、醫生、科技人員等成人的勞動情況。然后組織幼兒議論,講講叔叔阿姨在勞動中是怎樣認真負責,不怕困難的。
2、老師與幼兒一道收集各行業人們勞動的照片、圖片或畫報,布置“叔叔阿姨真辛苦”的專欄,教育幼兒尊敬勞動者,珍惜勞動成果。
3、向幼兒進行有關五一勞動節的教育,引導幼兒自制紅花獻給爸爸、媽媽、叔叔、阿姨等勞動人民。
活動二:勞動快樂、光榮
1、各項教育活動中滲透勞動教育。如在音樂活動中,教唱《勞動最光榮》、《紅公雞》、《值日生》等歌曲;教跳“采茶”、“織布”等模仿動作。在語言活動中,講述《小水桶》、《懶惰的熊》等故事;朗誦《憫農》等古詩;看圖講述《蘭蘭愛勞動》。美工活動中引導幼兒利用廢舊物品自制玩具等等。使幼兒在生動形象的教學活動中接受勞動光榮、快樂的情感陶冶。
2、寓勞動教育于游戲活動之中。如組織角色游戲“小小服裝廠”、“佳佳理發店”、“娃娃餐廳”、“貝貝商場”等;讓幼兒學習、模仿成人的勞動活動。感受為同伴服務的樂趣。
3、發動幼兒收集爸爸、媽媽的照片、獎狀、榮譽證書,設立“光榮榜”。組織幼兒參觀,讓幼兒相互介紹爸爸、媽媽從事的工作及突出成績。使幼兒知道熱愛勞動的人會得到大家的贊揚,成為大家學習的榜樣。
活動三:我們從小愛勞動
1、要求幼兒認真做好值日生工作,樂意為大家服務。同時,每周星期五下午組織集體勞動,打掃室內外的環境衛生。如擦洗桌椅、門窗、地板、毛巾等。讓幼兒感受集體勞動的快樂。
2、家園密切配合,堅持一致性教育。并設“家園聯系表”,由教師和家長定期填寫孩子的勞動情況。要求幼兒在家與在園一樣,自己的事自己做,并能參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如掃地、擦桌、剝菜等等。
3、開展“熱愛勞動”匯報活動。讓幼兒將自己的勞動情況畫下來,并在每周星期六上午抽出的時間里相互交流、匯報。
4、開展勞動竟賽:穿脫衣服、扣紐扣、系鞋帶、疊被子、洗手帕,收拾整理玩具、補圖書等等。培養幼兒的勞動技能。
5、總結評比,設立“比一比”專欄。做到面向全體幼兒,讓每個幼兒都能獲得小五星。充分調動幼兒熱愛勞動的積極性。
愛勞動 篇13
一、活動目的:
1、透過活動讓學生認識到勞動的重要性。
2、體驗勞動的快樂,從小培養愛勞動的習慣。
3、教育學生尊重勞動人民,珍惜勞動成果的思想,珍惜父母的辛苦和勞動。
二、課前準備:
1、搜集名人或身邊感人的勞動故事。
2、觀察班上最愛勞動的同學有誰,用一句說話夸夸他。
三、班會過程:
(一)激趣導入:同學們,你們看看我們教室的環境怎樣,你感覺到什么?這干凈、整潔、舒適的環境是我們的值日生用他們的辛勤勞動創造出來的。勞動創造了美、創造了完美的生活,勞動是最光榮的!
(二)學會尊重勞動者
我們背著書包走在寬闊平坦的馬路上時,當我們穿著干凈整潔的衣服,吃著美味可口的飯菜時,你是否會想到那些為我們創造完美生活的勞動者?你是否體會到這些勞動者們所付出的艱辛呢?假如這些勞動者都停止了勞動,我們的生活會出現怎樣的情景?
勞動只有分工不同,沒有貴賤之分,勞動者是最值得尊重的人。讓我們為這些可敬的勞動者送上最美的贊歌吧!
下面請欣賞詩朗誦《勞動之歌》
勞動如多彩的光是那么明媚,勞動創造出千般快活,勞動使機器在飛速地動,
勞動使萬物承載世界,我要為勞動者唱贊歌。無論堅守在什么崗位,
無論崗位是多么平凡,都是勞動創造新的生活。勞動是事業的根本,
勞動才能獲取新的生活。勞動是人類永久的旋律,勞動是勤勞者心靈之歌。
(三)分享勞動的故事
勞動是平凡的,也是偉大的,不管是名人還是普通人,他們無一不都是用自己的雙手去勞動、去創造自己的一切。下面,我們就一齊來分享這些感人的勞動故事吧!從他們身上,你受到了什么啟發呢?
(四)表揚愛勞動的同學。
勞動是可敬的,勞動是光榮的。同學們,擦亮我們的眼睛,看看我們班上最愛勞動的同學有誰?他們平時是怎樣做的?讓我們向他豎起贊賞的大拇指,說一句贊美他的話!
(四)點燃熱愛勞動之情。
勞動是光榮的,但勞動也是辛苦的!同學們,在以后的生活中,你會怎樣做個愛勞動的好孩子呢?
(五)班長發起“愛勞動,惜成果”的倡議。
勞動光榮,懶惰可恥。我們應從此刻做起,從身邊做起,從小事做起,把熱愛勞動、珍惜勞動成果的行為習慣體此刻日常的生活中,做一個優秀的學生吧!(班長宣讀“愛勞動,惜成果”倡議書)
“愛勞動,惜成果”倡議書
1、在家做愛勞動的好孩子。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自己衣服自己洗,幫爸媽洗洗碗、掃掃地。
2、在校做愛勞動的好學生。按時按質按量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用心地參加班級勞動如掃地、拖樓梯,擦窗、揀公共場地的垃圾等,把教室和公共區打掃得干凈。
3、珍惜別人的勞動成果。比如,每當你浪費一些飯菜時,你應當想到這是農民伯伯的勞動成果,不就應浪費,比如,你走出教室的時候,你應當想想教室里的電燈是工人叔叔的不就應浪費電,就應把燈關掉,還比如,你洗好手后就應及時把水龍頭關掉,不能浪費水。
四、總結:
同學們,我們都有一雙靈巧的手,讓我們用雙手學會服務,學會勞動,學會創造,都來做勤勞好孩子;讓我們用汗水描繪自己的理想,用雙手創造完美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