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上冊《豐收歌舞》教案分析(精選2篇)
三年級上冊《豐收歌舞》教案分析 篇1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1、學唱歌曲《桔梗謠》
2、表演歌曲《桔梗謠》
3、選用內容:學習用豎笛演奏歌曲
教學目標:
一、學習用聽視唱結合學習歌曲《桔梗謠》,引導學生認真仔細地聆聽朝鮮族民歌優美動聽,富有舞蹈特點。歌曲采用3/4節拍,音樂輕快明朗。有感情地唱好《桔梗謠》。要求學生用親切、跳躍的聲音演唱歌曲;引導學生生動地表現朝鮮族姑娘勤勞活潑的形象。
二、引導學生學習創編情景與動作進行表演,學習在情景中用動作來表現體驗自己的情感,
三、通過樂器學習歌曲《桔梗謠》,并用打擊樂器為歌曲伴奏。增強學生學習音樂作品的興趣,提高學生器樂的演奏能力。
教學過程:
一、常規練習
1:隨樂曲(自選樂曲)自編動作進室,(要求自創,有較規范動作要求。主要引導學生跟隨音樂節拍或節奏)。
2:復習前課內容:表演及唱。
3:豎笛小練習。(結合學唱歌曲演奏進行練習)
4:節奏練習:自選(結合學習作品的節奏進行)。
二:新課學習:
1、導入:老師做幾個動作,請小朋友猜一猜是什么舞蹈。
教師做x藏舞、x疆舞、蒙古舞、朝鮮舞動作,讓小朋友猜一猜是什么舞蹈
2、播放歌曲錄音錄象,教師介紹“朝鮮舞”,學生試著跳一跳
3、你覺得剛才這首歌曲怎樣?學生談感受——是三拍子還是二拍子——學生試拍
4、揭題:《桔梗謠》聽錄音,學生打三拍子
出示圖片,教師介紹,桔梗是朝鮮人民愛吃的一種野菜
5、學唱歌曲
1)學唱歌譜
出示卡片1前4小節,教師范唱。學生隨教師的教棒點譜學唱,邊唱邊拍節奏(2——3遍)——出示卡片2后4小節,方法同上——1+2完整唱一邊,唱好前八小節——3、4、5、6四張卡片由學生組長抽簽,各組一張卡片在組長帶領下自學——教師巡回指導(重點:輔導抽到卡片5的一組)
6 5 6 1 6 5 ︱6 5 6 1 6 5︱1 1 2 ︱1 — — ︱
要求:聲音輕,不影響其他三組的學唱,把卡片集中按序號排列在黑板上,教師指揮,各組接唱,加上卡片7,再次接唱,齊唱——用豎笛吹一吹。
2)學唱歌詞
放錄音,學生輕唱——提醒同學們應注意的樂句——重點練唱:第二句的符點、第四句的連線、符點、第五句襯詞、最后一句的連線。——連唱
3)談談:你覺得應怎樣唱?(用歡快的情緒唱一唱,表現人們喜慶豐收)
學生齊唱——分組表演——配上伴奏完整表演——集體表演展示(可自伴自演
小結:鼓勵與表揚,指出不足之處。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1、欣賞歌曲《豐收之歌》
2、欣賞樂曲《豐收的喜悅》
3、音樂知識:人聲分類
教學目標:
一、引導學生聆聽《豐收之歌》,感受歌曲旋律優美流暢,節奏輕快并富有律動感,并能參與進行即興表演丹麥人民載歌載舞歡慶豐收的情景。
二、引導學生聆聽吹奏樂《豐收的喜悅》,感受根據x疆民歌素材發展創作的,富于民族特色的音調,表達了x疆少數民族農民在豐收時節的喜悅心情和對明天的美好希望。
三、結合課堂學習內容,幫助學生初步了解人聲的基本分類。
教學過程:
一、常規練習
1:隨樂曲(自選樂曲)自編動作進室,(要求自創,有較規范動作要求。主要引導學生跟隨音樂節拍或節奏)。
2:復習前課內容:表演及唱。
3:豎笛小練習。(結合學唱歌曲演奏進行練習)
4:節奏練習:自選(結合學習作品的節奏進行)。
二:新課學習:
(一)、欣賞《豐收之歌》
1、導入:人們開心時,會用歌舞的形式表達,糧食大豐收了,會怎樣呢?
在北美有一個國家叫丹麥,(出示圖片介紹)丹麥人民更是豪放開朗,能歌善舞,下面請小朋友聽一首丹麥歌曲,請你看書上的歌詞和插圖,你能想象丹麥農民慶豐收歌舞的場景嗎?
2、放錄音《豐收之歌》(可用多媒體激趣感染氣氛)
3、再次聆聽《豐收歌》(大家一起來參與,體驗收的快樂,大家隨音樂跳起來:拉手圓圈舞)
4、你還學過哪些歐洲歌曲(學生討論——唱一唱——跳一跳)
5、朝鮮族人民為了歡慶豐收跳起了長鼓舞,請小朋友按a(《桔梗謠》)——b(《豐收歌》)——a(《桔梗謠》)表演(放歌曲錄音,師生互動)
6、 豐收之歌》是誰演唱的?(自由討論)——《媽媽之歌》《小白菜》是誰唱的?(自由回答)——人的歌唱聲部分類主要分為三大類,你能總結嗎?(試著總結)——小結,人聲分類的基本知識(板書:人生分男聲、女聲、童聲)——試舉出男聲、女聲、童聲的歌曲名(學生討論)
(二)、欣賞《豐收的喜悅》
1、導入:剛才這首歌表達的是丹麥人民歡慶豐收的餓喜悅的心情。下面請小朋友聽一段音樂,聽后說說是哪個地區的音樂風格?
2、播放第一段錄音(聽后學生討論,引導學生用舞蹈動作表演)
3、欣賞全曲(聽出全曲在表達豐收的喜悅情緒中的變化?聽后討論。引導學生根據音樂的發展變化自己的動作變化加以表達)再次欣賞、學生表演)
4、覺得歌曲有幾段?每段情緒一樣的嗎?請你用色塊涂一涂(聽音樂,學生看圖形涂色塊、對比,小結)
5、引導學生根據涂色彩的情緒參與到音樂中去,把豐收的喜悅表演出來。
課堂小結:
第三課時
教學內容:1、學唱歌曲《圓圓和彎彎》
2、表演歌曲《圓圓和彎彎》
3、選用內容:學習用豎笛演奏歌曲
教學目標:
一、學習用聽視唱結合學習歌曲《圓圓和彎彎》,引導學生認真仔細地聆聽音樂作品。音樂曲調優美淳樸,生動地描繪了金秋一派豐收的景象,抒發了農家兒童甜美生活的愉快心情。
二、引導學生學習創編情景與動作進行表演,學習在情景中用動作來表現體驗自己的情感,
三、引導學生用豎笛演奏歌曲《圓圓和彎彎》增強學生學習音樂作品的興趣,提高學生器樂的演奏能力。
教學過程:
一、常規練習
1:隨樂曲(自選樂曲)自編動作進室,(要求自創,有較規范動作要求。主要引導學生跟隨音樂節拍或節奏)。
2:復習《鐘聲叮叮當》分聲部唱一唱——二聲部合唱
3:器樂小練習。(結合學唱歌曲進行練習)
二、新課學習:
1、導入:果實中哪些是圓的?哪些是彎的?你能說出這幾種圓圓和彎名稱嗎?下面這首歌曲你聽聽講了幾種圓圓和彎彎的名稱?還講了些什么?
2、揭題、范唱,聽錄音、學生討論
3復聽錄音,說說歌曲情緒(聽后學生談感受)
4、引導用動作表演歌曲:放音樂,學生自由表演。
5、學唱歌譜
1)聽記曲調比賽,看誰聽得最快,最準確(教師彈奏一句,學生唱后試著記。教師彈奏指名學生試唱)
2)視唱歌譜
3)用豎笛吹一吹)
6、學唱歌曲:放錄音輕唱——重點練唱:切分音和一字兩音、連線、休止處——唱——處理:唱出豐收的喜悅。
7、用打擊樂器為歌曲伴奏,渲染豐收的氣氛
學生分小組試敲——合著音樂敲一敲——邊唱邊用打擊樂伴奏
8、分組用打擊樂和豎笛伴奏、即興表演——分組展示——師生評價
9、編創與活動(如時間夠的話進行)
分組編創歌詞——挑選好的編成幾段歌詞表演
三年級上冊《豐收歌舞》教案分析 篇2
一、教材分析?
歌曲《桔梗謠》采用3/4拍節奏,音樂輕快明朗,是一首曲調優美,帶有舞蹈性節奏的朝鮮族民歌。非常符合三年級小朋友的欣賞學習。歌曲共有七個樂句組成的一段體結構。整首歌曲前后既統一,又有變化,生動地塑造了一個朝鮮族姑娘勤勞活潑的形象。從中,可使學生觸及到朝鮮族優秀的特色文化,深刻感受中國豐富的少數民族藝術。
二、教學目標
綜合教材內容及其他教學要素,我認為可將本課的教學目標定為:
1、通過聽、唱、舞、奏、創等大量的音樂實踐活動,初步感受朝鮮族的民族風格。
2、能邊歌邊舞表演《桔梗謠》,表現人們喜慶豐收的歡樂情緒。
3、鼓勵學生自選伴奏樂器為歌曲伴奏。
其中教學重點、難點設定為:在聽、唱、奏、舞等音樂實踐活動中,幫助學生體驗感受朝鮮族的民族音樂風格,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
三、教學理念及教法、學法的確定
新課標提出:音樂課應以“學生發展為本”,以音樂審美為核心,以加強音樂實踐與創造。同時還強調了課堂上音樂與相關文化的相互融合與滲透。鑒于以上理念,我決定采用參與——體驗、情境——陶冶的情感教學模式,借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努力使學生在輕松愉悅、和諧互動的氣氛中主動參與學習,在體驗中感受和表現音樂,從而促進學生發展。教學過程追求動靜結合、張馳有度,讓音樂真正走進孩子的心靈。再有,本課的編創等實踐活動穿插于各個教學環節中,唱中有創,動唱結合;聽中有創,邊聽邊動,自始自終都鼓勵學生的創新與實踐。
那么到底要怎樣使我的音樂課堂成為學生享受音樂美的圣殿呢?我決定這樣安排教學過程:
四、教學流程及相關考慮:
一)組織教學:
讓學生跟著《朝鮮夢》這富有朝鮮族特色的音樂聲,做拉裙子的動作點步進教室,師生共同律動。
待音樂聲結束后,師生用音樂語言相互問好。
(本課的重點之一就是幫助學生感受朝鮮民族的音樂風格。在這一環節中,我安排了朝鮮族音樂來營造課堂氛圍,其次又通過引導學生聽、律動等形式,為整堂課的學習打下了一定的基礎。)
二)創設情境
1、先請學生欣賞課件演示朝鮮族人民的服飾,民族特色文化活動。
2、然后師生展開關于朝鮮族風情的交流討論。
3、鼓勵學生照著課件上的舞蹈動作,和老師一起學一學,動一動。
4、老師小結。使孩子們明確:朝鮮族是一個能歌善舞的民族,他們的民歌優美動聽,富有舞蹈特點。他們的舞蹈舞姿優美,富有民族特色。
(在這個環節中,借助課件,通過欣賞、交流、學習舞蹈等方式,不僅使學生了解到許多有關內蒙古民族的風土人情,激起對民族音樂的興趣。又能促使孩子積極展開想像,引發創作的靈感,有效地培養了孩子的審美能力。)
三)、學唱歌曲《桔梗謠》
1、解題:桔梗,是朝鮮族人民愛吃的一種野菜。
2、聆聽范唱,教師邊唱邊舞,激起孩子的興趣
3、學唱曲調:把曲調做成七張卡片,每張卡片4小節,并編號。 然后,通過教師指導、學生合作練唱、小組比賽唱等形式學會演唱曲調。
4、 再次聆聽范唱,學生跟唱幾遍,接著跟琴填唱歌詞學會演唱歌曲《桔梗謠》。
(這個環節中,對于曲調的學習我采用了制作卡片的方式,目的是為了易化難點,再通過學生合作練唱、小組比賽唱等形式,使枯燥的練唱活動變成了有意思的學習,即激發了孩子們的表現欲望,又增強了群體意識,培養了合作精神。)
四)表現歌曲《桔梗謠》
1、組織學生討論,這首歌曲表現了怎樣的意境呢?引出本首歌曲的主題:勞動可以給人帶來快樂,我們要熱愛勞動。
2、老師鼓勵學生自主選擇伴奏樂器,按課本上提示,為歌曲伴奏。
3、鼓勵學生自由創編恰當的節奏型,為歌曲伴奏。
4、師生一起復習朝鮮族的舞蹈動作,鼓勵孩子們為歌曲伴舞。
5、 開個小型的演唱會,請孩子們表演唱、物、奏。
(一堂音樂課會讓每個學生都能獲得愉悅的感受。在這個環節中,孩子們通過唱、舞、奏等創編活動,他們的興趣、創造性、個性、社會性都得到最大程度的激發,學生已完全沉醉在音樂本身的樂趣中,此外也進一步地深化主題:勞動能給人帶來快樂!)
五)、組織下課
師生互道再見。在《桔梗謠》的音樂聲中,邊舞邊離開教室。
(音樂教學的功能決不僅僅體現在一堂課上,讓孩子們在富有民族特色的音樂聲中邊舞邊離開教室,就是希望能使學生把課堂上所感悟到的,帶到教室外,帶進自己的生活,使音樂教學真正為學生的全面發展而服務!)
當然,以上所述只是我對本課的一種設想,若是要投入到真正的課堂教學中去,我想還應該考慮更多方面的因素。但不管怎樣,我認為,一堂音樂課能成為孩子們享受音樂美的圣殿,就是我們教師永遠孜孜不倦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