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僧騎馬咚得咚》(通用2篇)
《唐僧騎馬咚得咚》 篇1
教學內容:
1、童謠《唐僧騎馬咚得咚》
2、欣賞《一個師傅仨徒弟》
知識教學點:
按節奏朗讀,按節奏走步,隨音樂的分句準確變換動作。
能力訓練點:模擬不同動畫人物的表情、動作進行表演,發展學生音樂表現力。
德育滲透點:培養學生小組合作意識。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感受和鑒賞音樂。
教學難點:如何吸引剛入學的一年級小學生集中注意力聽音樂,幫助學生從愿意聽、喜歡聽逐漸過渡到想聽音樂。
設計理念:興趣是學習音樂的基本動力。為了引起學生的興趣,激發起學習的熱情,課伊始我利用孫悟空來到我們的課堂導入新課。整節課都是圍繞孫悟空帶來得闖關游戲而展開的。讓學生在玩中學,拉近音樂課與學生的距離。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頭飾、卡片等。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1、聽音樂《猴哥》進教室。
2、師導入引出孫悟空。同時提出本節課要求(闖關,表現好的獎勵仙桃。)
師:小朋友,剛才這首歌唱的是誰呀?(師導入引出孫悟空。)
孫悟空去干什么了?你們想不想像孫悟空一樣勇敢?今天這節課孫悟空要帶小朋友去玩闖關的游戲,表現好的獎勵仙桃。
二:欣賞《一個師傅仨徒弟》
1.激趣導入
師:同學們喜不喜歡看動畫片?
生:喜歡。
師:喜不喜歡看《西游記》?
生:喜歡。
師:你為什么喜歡看《西游記》?(學生回答)
師:同學們喜歡看《西游記》還有很多很多理由。今天老師就請你們來聽《西游記》中的片尾曲。小朋友們,誰知道我們這部動畫片《西游記》中的片尾曲叫什么?
生:《一個師傅仨徒弟》。
師:你會唱一唱嗎?(第一關)
2、初聽樂曲
今天我(孫悟空)也帶來了這首好聽的歌曲我們一起欣賞吧。會唱的小朋友可以隨音樂唱。
下面我們要闖第二關了,你們想知道是什么嗎?這首樂曲主要是描述唐僧師徒一路取經的艱辛,洋溢著對我們師徒四人的贊美之情。請你說一說樂曲在什么地方有較大的變化?同時刻畫了西天取經道路上的危機四伏,困難重重的境況?
3、復聽
讓我們再來聽一遍,這次我請小朋友在聽的時候想一想動畫片中各個人物的外形特征,我們都有什么本事?
三:學習童謠《唐僧騎馬咚得咚》
1、誰能說一說我剛才提出的問題就能闖過第三關。(第三關)
。1)唐僧的三個徒弟都有什么本事?
(2)我們這有本事,我們的師傅有沒有本事呢?
(3)所以,觀音菩薩就讓小白龍變成白龍馬給師傅騎,白龍馬在師傅遇險時也能保護師傅。白龍馬是怎么走路的?誰來學一學?
(學生跺腳來模仿)
師:白龍馬是這樣走路的,你還能不能用別的方式表現。
。▽W生用手拍地模仿)
師:你再想一想,還有其他方法嗎?
生:沒有了。
師:在我們學過的打擊樂器中,哪種敲擊起來象白龍馬的蹄聲?
生1:雙響筒。
生2:響板。
生3:鈴鼓。
。ㄟx擇三個學生,分別敲擊雙響筒、響板、鈴鼓來模仿蹄聲。)
師:其他的同學也來學一學。
2、我聽說有的人把我們的故事編成了童謠,也就是兒歌來說,我好想聽一聽,誰聽過,給我們說一說好嗎?
3、出示圖片《唐僧騎馬咚得咚》
我也來讀一讀。(不按節奏讀,亂讀讓學生發現這樣讀不好)
哦,原來讀童謠也要向唱歌一樣有節奏。變,(變出節奏條)這些節奏條都適合哪句話呢?誰能幫幫我?(第四關)
4、我們一起讀一讀吧。告訴你們你們已經順利闖過第四關了。
師:同學們說得好極了,讓我們用打擊樂器,邊伴奏邊說兒歌好嗎?
。ㄟx擇學生敲擊雙響筒、響板、鈴鼓來伴奏,其他學生說兒歌。)
5、聽說小朋友們還能有身邊的物品打節奏呢,誰愿意表演一下?
6、我們一起邊伴奏邊說童謠好嗎?
四、表演《唐僧騎馬咚得咚》
我們剛才一齊說了童謠《唐僧騎馬咚得咚》,你們想不想自己來扮演一下我們《西游記》里的人物啊?
1、分小組來排練,孫悟空提出要把這首童謠加進去,邊表演邊說童謠。
2、小組練習(放《西游記》里的兩首曲子)
3、我看小朋友們排練得非常認真,下面我們來表演一下好嗎?(分組表演)
五、小結
你們太棒了,第五關也順利通過了。我發現有好多小朋友得到仙桃了,如果這個仙桃吃了會不老,你打算給誰吃呀?
想我齊天大圣也難不住你們?磥韝x小學的學生確實如xx老師說的那樣可愛、聰明。我還想為難你們一下,就是回家與你的家人一起表演《唐僧騎馬咚得咚》,能做到嗎?好,有機會我會再來得。要好好學習喲。再見!
“興趣是學習音樂的基本動力!睘榱艘饘W生的興趣,激發起學生學習的熱情,在上課開始我利用動畫導入新課,請學生欣賞動畫片《西游記》的片尾畫面,讓學生邊看邊欣賞歌曲《一個師傅仨徒弟》,因為是他們非常喜歡看,又是他們熟悉的,所以很多學生都會唱。“教學內容與學生的生活相結合,加強了音樂課與社會生活的聯系。”拉近了音樂課與學生的距離。
欣賞完后請學生模仿白龍馬的蹄聲,我分了兩個層次來教學:一是讓學生用樂器來僅一敲、打一打;二是讓學生想一想能不能用身體發出聲音來模仿,讓每一位學生都來參與其中,將學生對音樂的感受放在了最重要的位置。
兒歌《唐僧騎馬咚得咚》是學生熟悉的,幾乎每一位學生都會說,但與教材有所不同。在本課教學中,我采用的就是學生熟悉的版本,對教材進行了補充,效果非常好。
音樂課的教學過程是音樂藝術的實踐過程。在教學中,我請學生分成兩個小組來扮演《西游記》中的人物,伴隨著熟悉的兒歌,帶著頭飾,增強了學生音樂表現的自信心,也培養了他們良好的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
在教學中也有很多不足:分組表演時人員稍多;在模仿蹄聲中還可以讓學生再發散思維思考,敲一敲身邊的東西等等。
《唐僧騎馬咚得咚》 篇2
1.師:同學們喜不喜歡看動畫片?
2. 生:喜歡。
3.師:喜不喜歡看《西游記》?
4.生:喜歡。
5.師:你為什么喜歡看《西游記》?(學生回答)
6. 師:同學們喜歡看《西游記》還有很多很多理由。今天老師就請你們來聽《西游記》中的抽曲《一個師傅叁徒弟》。會唱的小朋友可以一起唱。
。ń處煼殴獗P《西游記》的插曲,學生過看邊聽邊唱邊欣賞動畫片片段。)
7.師:唐僧的三個徒弟都有什么本事?
8.
生1;孫悟空能騰云駕霧,還會翻跟斗,七十二變。
生2:豬八戒有三十六變。
生3:沙和尚也有很多變化。
9.師:他們這么有本事,唐僧有沒有本事呢?
10.生:沒有。
11.師:所以,觀音菩薩就讓小白龍變成了白龍馬給他騎,白龍馬在唐僧遇到危險時也能保護師傅。白龍馬是怎么走路的?誰來學一學?
。▽W生跺腳來模仿)
12.師:白龍馬是這樣走路的,你還能不能用別的方式表現啊?
。▽W生用手拍地模仿)
13.師:你再想一想,還有其他方法嗎?
14. 生:沒有了。
15.師:在我們學過的打擊樂器中,哪種敲擊起來象白龍馬的蹄聲?
16.生1:雙響筒。
生2:響板。
生3:鈴鼓。
(選擇三個學生,分別敲擊雙響筒、響板、鈴鼓來模仿蹄聲。)
17. 師:其他的同學也來學一學。
18.師:老師聽過一首兒歌叫《唐僧騎馬咚得咚》,我特別喜歡聽,哪位同學能說給老師聽一聽?
。ń^大部分學生在說《唐僧騎馬咚得咚》)
19.師:同學們說得好極了,讓我們用打擊樂器,邊伴奏邊說兒歌好嗎?
(選擇學生敲擊雙響筒、響板、鈴鼓來伴奏,其他學生說兒歌。)
20.師;我們剛才一齊說了兒歌《唐僧騎馬咚得咚》,你們想不想自己來扮演一下《西游記》里的人物。
21.生:想。
22.師:現在我們就分兩個小組來排練,不過老師有個要求,要把這首兒歌加進去。
(伴隨《西游記》的插曲《猴哥》、《一個師傅仨徒弟》的音樂,學生分小組排練。老師幫助學生戴頭飾、拿道具。)
23. 師:剛才同學們排練得非常認真,下面我們來表演一下好嗎?
24.生:好。(第一小組表演;第二小組表演)
25. 師:大家表演得非常好,讓我們來表揚一下自己吧?
26. 生:(拍手) good, good, very good!
27.師:這一節課小朋友們學得真好,表演得也很不錯,如果你有興趣,下課以后還可以找別的小朋友繼續排練《西游記》里的故事。
。ㄏ抡n。)
我上的這一課是第一冊第五單元中的《唐僧騎馬咚得咚》。
“興趣是學習音樂的基本動力。”為了引起學生的興趣,激發起學生學習的熱情,在上課開始我利用動畫導入新課,請學生欣賞動畫片《西游記》的片尾畫面,讓學生邊看邊欣賞歌曲《一個師傅仨徒弟》,因為是他們非常喜歡看,又是他們熟悉的,所以很多學生都會唱!敖虒W內容與學生的生活相結合,加強了音樂課與社會生活的聯系。”拉近了音樂課與學生的距離。
欣賞完后請學生模仿白龍馬的蹄聲,我分了兩個層次來教學:一是讓學生用樂器來僅一敲、打一打;二是讓學生想一想能不能用身體發出聲音來模仿,讓每一位學生都來參與其中,將學生對音樂的感受放在了最重要的位置。
兒歌《唐僧騎馬咚得咚》是學生熟悉的,幾乎每一位學生都會說,但與教材有所不同。在本課教學中,我采用的就是學生熟悉的版本,對教材進行了補充,效果非常好。
音樂課的教學過程是音樂藝術的實踐過程。在教學中,我請學生分成兩個小組來扮演《西游記》中的人物,伴隨著熟悉的兒出,拿著道具,增強了學生音樂表現的自信心,也培養了他們良好的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
在教學中也有很多不足:分組表演時人員稍多;在模仿蹄聲中還可以讓學生再發散思維思考,敲一敲身邊的東西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