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玻璃》課堂實錄二
我是普通人
師:今天,我們學習《新型玻璃》,請問,“新型”是什么意思?(板書“新型”)
生:我查了《現代漢語詞典》,“新型”就是新的類型、新式的意思。
師:這說明它在原有的、一般的基礎上又有了改進。現在就以玻璃來說,一般的玻璃具有怎樣的共同特點?
生:透明。
師:那么“新型玻璃”除了透明之外就還有別的特點。現在我們就來學幾種新型玻璃。(板書“玻璃”,完成課文標題板書)
(接下來檢查學生預習情況,學生讀講生字詞:陳列、急促、犯罪嫌疑人、特殊、安然無恙、藕斷絲連、噪音、分貝)
師:現在字詞弄清了,請一位同學把課文完整地讀一遍。大家注意聽讀,看它介紹了哪幾種新型玻璃。(學生讀課文后對話)
生:課文寫了五種新型玻璃,它們分別是夾絲網防盜玻璃、夾絲玻璃、吸熱玻璃、變色玻璃和吃音玻璃。
師:請大家看到課后的第二題,這個表已經填寫了第一欄。現在請大家想一想,表中的特點與作用如何區分呢?
生:(無人回答。)
師:那么我們來看個例子,課文怎樣介紹“夾絲網防盜玻璃”呢?(出示要填的表格)
新型玻璃的名稱特點作用
夾絲網防盜玻璃自動報警防盜
生:它能“自動報警”,能“防盜”。
師:這“自動報警”與“防盜”可以用一組什么關聯詞語組合起來?
生:可以用“因為……所以……”組合起來。因為夾絲防盜玻璃有自動報警的特點,所以,它能防盜。
生:還可以這樣說,因為夾絲防盜玻璃能自動報警,所以,它能防盜。
師:大家說得很好。從剛才大家說的這句話中可以看出,表示的原因就是它的特點,表示的結果就是它的作用。請大家默讀課文,完成其他的表格。
生:(自由練習,可以小組交流,教師指導。)
師:請大家發表自己的意見,請注意把話說完整。
生:我認為“夾絲玻璃”的特點是非常堅硬,作用是安全 。
師:課文怎樣說明它的堅硬的?誰能找到這句話讀一遍?
生讀:受到猛擊仍然安然無恙。
師:“無恙”本來指無災無病,這里指不會受破損。請注意這后面為什么用一個分號呢?
生:它表示另一種情況,一方面說它很堅硬,不易打碎;另一方面說,即使被打碎了,碎片也會藕斷絲連地粘在一起,不會傷人。
師:對,兩種情況并列,都表示它的特點,所以用了分號。請大家再想一想,“即使”是什么意思呢?它可以換成哪個詞?
生:“即使”可以換成“就算”。
師:對,它有退一步說的意思。誰能用它來說句話看看。
生:我們上課要積極發言,即使答錯了,也不要緊。
師:請大家讀第三段,接著說另一種新型玻璃——變色玻璃。
生:我認為“變色玻璃”的特點是反射陽光,它的作用是從室內看外面很清楚,從外面看室內卻什么也看不見。
師:不錯,作用方面能不能再說簡單一點。
生:它的作用是只能從室內看清楚外面。
師:這樣說好不好?
生:這樣說不好,好像是在說它的缺點一樣。我覺得可以這樣說,它的作用是不讓別人從外面看清楚室內。
師:這樣一換就好了。因為,我們在室內時,很多時候不希望別人看到室內的隱秘。課文對變色玻璃還介紹了什么嗎?
生:課文中說它還會隨著陽光的強弱而改變顏色的深淺。
師:就這句話來看,它的又一特點和作用是什么呢?
生:它的特點是隨著陽光的強弱改變顏色的深淺,作用是調節室內的光線。
師:好。大家請聽清楚,如果這句話這樣說:變色玻璃還會隨著陽光的強弱而改變顏色。大家看好不好?
生:還是不明確。因為這句話沒有說清楚陽光強和弱時顏色都是如何改變的。
師:對。大家跟著說,陽光強時,玻璃顏色——(生:深);陽光弱時,玻璃顏色——(生:淺)。
師:誰能說一下為什么陽光弱時,玻璃顏色要變淺。
生:陽光弱了,如果玻璃顏色還是深的話,那么光線就透不過來,就太暗了。如果顏色變淺,室內就亮些。
師:你看,這真是一種神奇的玻璃,難怪人們把它叫“自動窗簾”呢!現在我們一起來分析這段話。它共有幾句?每句說的什么意思,各句又是如何聯結的?
學生討論,共同總結:本段四句話,第一句說這種玻璃的名稱和一個特點,第二句講它的一項作用,第三句講另一個特點和作用,第四句小結,人們由它的作用給了它一個比喻性的名稱。這四句先總說,接著分說,最后總說。
(第四段、五段課文的講讀,略)
師:好。我們已經把五種新型玻璃的特點與作用弄明白了。下面我們來研究一下,作者是如何介紹這五種新型玻璃的呢?請大家想一想,它們的引入方法各有什么不同,你最喜歡哪一種引入方法?你能不能給它們取個名字?
生:我最喜歡的引入方法是“夾絲網防盜玻璃”,它先寫一個警察抓小偷的故事,一下子就吸引我了。我給它取的名字叫“故事引入法”。
師:這個名字不錯,不過,請你想一想,這個故事是介紹它的特點還是介紹它的作用呢?
生:是介紹它的作用。
師:我們也可以給它取名“作用引入法”。
生:我喜歡“夾絲玻璃”的引入方法,它是就著上面的“夾絲網防盜玻璃”說的,它說:另一種“夾絲防盜”玻璃不是用來防盜的。第一,它說的是“另一種”,與前面的區別開來;第二,它說“不是用來防盜的”,又把它與前面的作用區別開來了。我給它取的名字是“區別引入法”,還可以叫“比較引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