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釣魚的啟示》教學片段與反思二
啟初小學 王清媚
教學片段:
師:爸爸堅決要詹姆斯放掉那條大魚,爸爸是怎么想的?
生:爸爸想讓詹姆斯從小遵守規(guī)則。
生:爸爸想還沒到釣鱸魚的時間,現(xiàn)在留下這條魚,兒子將來會成為一個貪小便宜的人。
師:說得真好!這位同學用到“貪小便宜”這個詞,非常恰當,生活中你碰到過這種例子嗎?
生:有一次,我陪一位同學到小賣部買筆,店主多找給他五毛錢,他沒有說出來,而是自己留下了。
師:大家來試想一下,當時那位同學是怎么想的?
生:不要白不要。
生:只是五毛錢而已,對于店主來說損失不大。
生:今天真走運,賺了五毛錢。
師:這些想法對嗎?你怎么評價他的行為?
生:不對,因為遵守規(guī)則是一種美德,應該自覺。
生:不對,因為小時侯如果貪小便宜,長大就有可能貪污受賄,鑄成大錯。
生:他的行為不對,而且會良心不安,因為這些錢是不應當?shù)玫模嗟昧宋迕X也不會快樂。
師:同學們說得真不錯!相信大家在生活中一定會當一名自己自覺遵守規(guī)則,不貪小便宜的人,正像詹姆斯的爸爸教導詹姆斯的一樣!現(xiàn)在我們一起來讀第15段,把這段話記在腦子里吧!
師生齊讀:“正像他的父親教誨他的那樣……你是否會把不屬于自己的東西據(jù)為己有?”
反思:
新課程在課程目標的一大突破就是“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與價值觀”三個維度的設計,不僅強調基礎知識和基礎技能的獲得,還應重視學生情感態(tài)度的充分發(fā)展。而《釣魚的啟示》這篇文章有比較強的實際指導意義,是培養(yǎng)學生健全人格的好材料。現(xiàn)實生活中這樣的例子不少。在道德與利益之間應該做何選擇?教學中我緊緊抓住學生回答中的一個生成點——“貪小便宜”引導學生展開討論。主要由“舍身處地地想”和“怎樣評價他人的行為”兩個問題引導學生理解該怎樣在現(xiàn)實生活中做一個自覺講道德、守規(guī)則的人。而學生的回答更讓我驚喜不已!所謂拋磚引玉不外如是。只要加以恰當?shù)囊龑ВW生的思維會長出翅膀來。
語文教學處處皆學問。我認為,在教學中,我們不能單單停留在課本知識上,應當將語文學習與培養(yǎng)人格適時地結合起來。只要我們精心挖掘,必將能春風化雨,潤物無聲。
(diyifanwen.com 友情提醒:查找本課更多資料,請在站內搜索課文題目)此文轉載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