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選商場》教學案例及點評
師:不錯!我們再來學寫“牙”字。先看看,這個字怎么寫?
生:“牙”字一共也是四筆。第一筆是橫,下來是豎折,再寫豎鉤,最后寫撇。
生:豎鉤寫在橫中線上。
生:稍偏右一點。
師:大家說的對不對,我們來看看電腦博士怎么寫的,跟著他一起來寫。(展示課件,學生書空)
四、談話小結,引導識字。
師:學了這么多本事,你們開心嗎?說說你學會了什么。
生:我會認很多字了。
生:我會給商品分類,還知道在商場怎樣選購商品。
生:我會寫“毛”字跟“牙”字了。
生:我知道在商場里也能認識很多字呢。
師:有了這些本事,相信能幫大家做很多事呢。讓我們進了商場看商標,走在街上看牌匾,打開電視讀字幕,抓緊時間多看書。下次,我們比比誰認識的字多,結合本次表現,正式聘任我們商場的員工。
下課!
(diyifanwen.com 友情提醒:查找本課更多資料,請在站內搜索課文題目)原文地址
第 二 課 時
[教學內容]
學習課文,鞏固識字,學寫剩下的兩個生字。
[教學過程](略)
[點評]
識字是小學低年級教學的主要任務,識字課是小學低學段最常見的課型。同時,識字課也使教師們頗感困惑。而《自選商場》這一課在充分尊重學生的基礎上,體現了“課標”理念和教者的匠心。本節課教學,踐行著語文課“人文性與工具性的和諧統一”,扎扎實實對學生進行識字寫字訓練。在識字教學中,使學生受到了祖國優秀文化的感染,培養了學生熱愛漢語言文字的情感。
牢牢把握學生學習心理,引導學生在生活中識字。首先,開課伊始,教師創設了商場招聘營業員的情境。在這一環節中,老師要求學生通過認名片跟自己打招呼,引導學生在生活中識字。以此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學生在盎然振奮的狀態中進入學習?芍^良好的開端。其次,整個課堂教學,枯燥的文字與鮮活的生活實際始終緊密聯系,沒有離開過“自選商場”這一生活場景。這熟悉的場景,促使學生不由自主地產生參與的積極性。在不知不覺中,變過去的“要我學”為現在的“我要學”,從而實現了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再次,在總結時,教師仍不忘引導學生在生活中識字,體現了《語文課程標準》提出的“開放課堂”、在生活實踐中學習語文的思想。
始終遵循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原則。學生自主識字、自我發現,教師則不斷激發、不斷誘導學生層層深入,由淺入深地漸入佳境。比如:教師引導先學生認識商品圖,然后增加難度,認識帶拼音的詞語,繼而認讀去拼音詞語。雖然教學內容有深度,有難度,但是形象的圖片、有力的工具、抽象的文字三者相結合,以圖片作鋪墊,以拼音為輔助,以識字為落腳點,使學生學有所依、學有所遵,在不知不覺中突破了難點。
利用“復現”方式,克服遺忘規律。在課堂上,教師設計的每一個教學環節,盡力引導學生與生字多見面,鞏固對生字的記憶。“復現”是最常用的鞏固識字的手段,但是有的課堂卻使人感覺煩復羅嗦。而這節課中,教師創設情境,通過給商品歸類、貼標簽,填補標簽等等,使識字不再單調、枯燥。不斷變換的學習方式,加快了課堂節奏,使學生在與老師、同學的多向互動中,腦、口、眼、耳、手被充分調動起來,減輕了學生疲勞感。雖然是多次重復出現,但是學生仍然興趣盎然。
揭示漢字規律,分散識寫重點。教給識字方法,培養識字能力。新課程標識字教學的理念是“多認少寫”,“下保底,上不封頂”。要遵循這一理念,單純依賴課堂教學顯然是不現實的。本節課上,按要求學生認識生字14個(實際遠遠不止14個),只學寫2個,識寫分開,重點分散,減輕了學生的學習負擔。為了幫助學生盡可能多的識記生字,教師運用多種方法揭示漢字規律,如:“加一加”(本——木+一)、“減一減”(包——跑、抱)、“換一換”(奶——媽-馬+乃);利用字形對比(本——木);自編兒歌(“點橫”上了天,倒“八”在中間,下邊“同字框”,“八口”在里邊。)等等。同時,教師還引導學生發現漢字規律,了解字形與字音、字義的關系,逐步培養學生形成成批識字的能力。例如:形聲字形旁、聲旁的規律,發現女字旁的字跟女人有關;“包”和“跑”和“抱”關系;會意字構字規律,認識“筆”由竹字頭和“毛”字組成等。教師沒有牽著學生的鼻子走,而是字形讓學生觀察,規律由學生發現,教師只是適當點撥。
指導寫字的時侯,借助多媒體課件輔助,引導學生自學,發現漢字寫法上的規律。比如“毛”,撇在頂端要寫得短而平的特點,雙橫長短錯落的規律,亦是在教師的點撥引導下,學生自己發現的。在課堂上,教師還注意培養學生良好的寫字習慣,提醒孩子注意正確的坐姿、美觀的書寫。
總之,從教學中可以看出,這位教師是一個有心人。識字寫字各個環節的設計,時時處處都顯示著教者對教學、對課程的理解與感悟——扎扎實實進行語文訓練;點點滴滴都張顯著教者的個性——樸樸實實以求學生發展。
執教:西安市長安區韋曲街道中心小學 韓育紅
整理點評:西安市長安區教學研究室 楊巧娥
(diyifanwen.com 友情提醒:查找本課更多資料,請在站內搜索課文題目)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