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什么》教學案例(第一課時)
1、聽老師范讀第三自然段(配樂)。
思考:你們聽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2、小組開火車讀第四自然段,通過朗讀,我們知道水為什么做過許多好事,同時也做過許多壞事。除了課文中介紹的,同學們還知道水做了哪些好事?哪些壞事?(啟發學生想象)
四、鞏固寫字
(1)投影要求寫的字:沖、曬、池、災、浮、害、黑、器。
(2)指名學生認讀。
(3)指導書寫,分析每個字間架結構,如“曬”左窄右寬,第九筆是豎彎;“害”中間的一豎上下出頭;“器”上面兩個口小,下面兩個口大,中間的撇捺要寫舒展。
4、學生練習書寫,教師巡視指導。
五、本課總結
這節課,我們通過學習,知道了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環變化,我們要保護好水資源,利用水為人類造福。
六、拓展練習
同學們,你在生活中看到過水在變嗎?課后畫一畫,把自己想寫的話寫幾句,下節課大家交流。
七、作業設計(略)
八、板書設計
30 我是什么
汽 云 風
太陽 小水珠、雨、雹子、雪
一、運用多媒體教學
多媒體播放的課文畫面清新優美,可謂“畫中有詩”,給學生提供了初步的視覺印象,感受到一種美的情趣,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了主體感受,調動了學生的情感的參與。
二、加強了識字和寫字
對于二年級語文教學來說,識字和寫字仍然是教學的一個重點。我指導學生識字時,鼓勵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來識字,比如引導學生用形旁表意的方法來識字,有的學生用編謎語的方法來識字,有的用會意的方法來識字。在識字之后安排鞏固識字的環節,不僅讓學生鞏固識字,還識記了一些生詞,這樣就有助于詞語的學習、識記和積累。在寫字方面,鼓勵學生自己認真看看每個字的間架結構,然后再書寫,這樣寫出來的字才端正、正確。
三、采取多種方式閱讀
這是一篇擬人的科學短文,以樸實而生動的語言,講述了水的變化及其利與害。我采取了自由方式分段分句和分角色閱讀等方式,幫助學生理解每一段的意思。我認為二年級學生還處在于閱讀的起始階段,所以教師要借助一些有效手段調動學生朗讀的積極性,把他們帶入課文情境,使其讀好課文,內化語文語言,增強語感。學生的模仿性較強,指導朗讀時應注重范讀。
另外,在學生明白課文內容之后,進行了一個拓展練習。我想這對于二年級語文教學來說是寫話訓練的加強,也是為中年級習作打好基礎。
(diyifanwen.com 友情提醒:查找本課更多資料,請在站內搜索課文題目)此文轉載于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