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課文《掌聲》精讀教學片段及教后反思
師:同學們,此時,你一定對掌聲有了新的認識和理解,是這樣的吧?讓我們一起再來讀讀課文最后一個自然段吧。
……
[教后反思]
“情動于中而形于言”,優美的作品是作者真摯情感的外化;“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只有真情最容易打動學生稚嫩而又單純的心靈,在與文本對話的過程中,最能使其與作者產生共鳴的東西便是真摯的情感。課堂上,學生由始至終都處于一種積極的情緒狀態之中,他們或披文人情咂摸語言,或移情體驗感同身受,或言語交流體悟情感,或感情朗讀傳情達意,于情智交融中經歷了一次愉悅的精神之旅。靜心思忖,回頭審視,課堂效果如此,原因恐怕在于成功誘發了學生的情感體驗,切實喚醒了學生的心靈感悟,有效調動了學生宣泄情感的欲望,與文中的人物唱和共鳴,與作者的情感同磁共振,產生了“悅目悅心”的情意體驗效應。
一、語言感召,喚起情感體驗
任何一篇文學作品都是作者以優美的文字表達強烈感情的產物。閱讀教學中,教師應把握課文的感情基調,以富有感召力的語言,去撩撥學生情感之弦,切實喚起他們情感體驗的沖動,在“以情會文”的過程中,使體驗更加逼近課文的思想感情。在小學語文課文《掌聲》這篇課文的教學中,隨著教學內容和教學實際的需要,教者或繪聲繪色地描摹場景,或生動傳神地再現情境,或情真意切地傳遞情思,或聲情并茂地渲染氣氛,令學生如臨其境,完全沉浸在那感人的故事情節之中。這樣,既豐富了學生的想象,發展了學生的語言,又使其心靈產生感應,加深了對文本主旨的理解。
蘇霍姆林斯基說:“教師的語言是一種什么也替代不了的影響學生心靈的工具。教學藝術首先是說話的藝術。”喚起學生的情感體驗需要具有感召力的語言,這其間的關鍵是語言要飽含情感。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對教材有深刻的感受、理解、體驗。只有這樣才能準確、鮮明、生動地再現課文中的形象,出現心像、音像和視像;也只有這樣,才能把主觀情感融進相應的教學內容,才能從心靈深處進發出情真意切的語言感染學生,帶動他們進入到相應的情境中去。其次,語言要簡練生動。“簡練”要如孟子所說:“言近而旨遠者,善言也;守約而施博者,善道也。”也就是說,教學的語言,要令人易解明白,做到雖精少而能表達深奧的義理。“生動”則要求語言要有形象感,教師要根據教材內容,緊密聯系實際,進行繪聲繪色地描述或講解,豐富學生頭腦中的表象,激發他們的再造想象和創造想象,從而較真實地再現作品情境,引領他們步入情感境地,觸景生情。
二、情境再現,催發情感體驗
“作者胸有境,入境始與親。”情境的創設非常重要,讓學生置身于文本所描述的情境中,能夠喚起相應的情緒、情感,有利于促使他們積極主動地去感悟文中的情和景,在情境中學會領悟、體驗情感,與作者產生情感共鳴,達到親情、生情的目的。
教學中,我引導學生聯系“投向”、“注意”、“注視”這3個詞語通過想象再現了那短短的幾分鐘之內的場景,不僅體會到了小英既緊張又害怕,既難受又痛苦,既自卑又怯懦的復雜心理,還體會到了同學們那顆關愛弱小者的善良心靈。在學生充分感知情感的基礎上,緊接著,手指一張空座說:“同學們,你們看,小英站起來了!一步,兩步,三步……近了,近了,更近了……她終于走上了講臺!”在這一飽含深情的語言描述下,又一個情境再現了。我們有理由相信:此時此刻,學生的眼前出現了小英蹣跚而行的身影;他們的眼睛變得格外清澈透亮甚至有些濕潤;他們的心底一定掀起了陣陣情感的波瀾……這兩處情境的創設,幫助學生進行了積極的情感體驗,使學生置身于一個有血有肉的精神境界之中,完成了與文中人物進行心靈對接的任務,真真正正品味到了課文所蘊含的內在情愫。學生通過這樣的方式獲得的體驗和領悟勢必更加深入,認知能力與情感能力也于其中得到了協同發展。
當然,再現情境的方法還有許多,如李吉林老師的“聯系生活展示情境”、“運用實物演示情境”、“借助圖畫再現情境”、“錘煉語言描繪情境”等都是很好的辦法。但在實際操作中,不能各執一端,需要從實際出發,熟練而恰當地綜合運用這些具體方法,實現最優化,提高教學效果。
三、角色參與,增進情感體驗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閱讀教學也是這個道理。如果沒有親身體驗,就不會有心靈的震撼,也不會在思想上留下難以磨滅的印記。課本中有很多文章具有較強的故事性,人物個性也很鮮明。教學中,如果教師能讓學生親身經歷文中角色的動作、語言,體驗角色的心理活動,與他們同喜同悲、共樂共怒,無疑能使學生對文本感到真實、親切,從而強化感受,進而引發共鳴,并且在共鳴中動情。
教學中,我以“如果你是小英的同學,你會說……”、“如果你是小英,你會想……”、“如果你是小英,你想說……”等問題誘導學生進入角色,使教材描寫的客觀世界成為學生自己的主觀感受,把教材中的“此情此景”變成了學生的“我情我景”。這樣一來,學生就融“我”入境,于“身臨其境”之中進行推測、想象,探索文中人物情感變化的軌跡,在角色參與、角色轉換中不但豐富了想象,加深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還增進了情感體驗,升華了思想認識,學生所體驗到的遠遠超出了課本上局限的內容。不僅如此,這樣的問題設計開放性極強,便于學生敞開心扉,宣泄情感,從而驅動了他們一顆顆靈動的心,激發了他們飛揚智慧的語言。學生的精神、情感、思想在優美的語言文字體驗中也得到了浸潤、感染和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