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課文《珍珠鳥》課堂實錄(精選16篇)
小學語文課文《珍珠鳥》課堂實錄 篇1
小學語文課文《珍珠鳥》課堂實錄三
李國勝
師:今天,我們來學習第29課小學語文課文《珍珠鳥》。這篇文章的作者是當代著名作家馮驥才。冰心奶奶曾這樣評價這篇文章,她說:這是一篇敘事抒情的好散文,“頭”起得“帶勁”,這“勁”中有無限的喜樂;“收”得有“味”,這“味”中有深澈的哲理。全文是短小、精練,細膩而又酣暢。馮驥才的作品我讀得多了,長短篇的小說和散文……但都不像這篇小學語文課文《珍珠鳥》這樣光彩照人。
這節課,我們就來感受一下小學語文課文《珍珠鳥》這篇文章是怎樣的光彩照人。
師:請同學們首先自己讀這篇文章,讀完文章后要完成這樣一個填空:
的珍珠鳥
有一個要求:填空要有根據。你是從文章哪個地方看出來的,要找出根據,說明理由,明白了嗎?
(生自讀課文)
師:同學們讀得真認真,相信你們的發言會更精彩。
生1:我認為是“活潑的珍珠鳥”,我是從文章第8自然段讀出的。“起先,這小家伙只在籠子四周活動,隨后就在屋里飛來飛去,一會兒落在柜頂上,一會兒神氣十足地站在書架上,啄著書背上那些大文豪的名字;一會兒把燈繩撞得來回搖動,跟著又跳到畫框上去了。”
師:的確是“活潑的珍珠鳥”,有的同學可能會說,這珍珠鳥活潑得有點……
(diyifanwen.com 友情提醒:查找本課更多資料,請在站內搜索關鍵字:珍珠鳥)
此文轉載
生:淘氣。
生:調皮。
師:同學們說得真好。活潑的珍珠鳥!淘氣的珍珠鳥!調皮的珍珠鳥!
生2:我認為是“不怕人的珍珠鳥”,我是從文章倒數第二自然段讀出的。“有一天,我伏案寫作時,它居然落到我的肩上。我手中的筆不覺停了,生怕嚇跑它。過了一會兒,扭頭看看。這小家伙竟扒在我的肩頭睡著了,銀灰色的眼皮蓋住眼睛,小紅腳剛好給胸脯上長長的絨毛蓋住。我輕輕抬一抬肩,它沒醒,睡得好熟!還咂咂嘴,難道在做夢?”
師:你怎么就看出它“不怕人”了?
生2:文章開頭說“這是一種怕人的鳥”,可是這只小珍珠鳥竟然在我的肩頭睡著了,可見這只小珍珠鳥并不怕人。
師:真的是不怕人,它簡直把作者的肩頭當作了……
生:溫暖的巢。
生:舒服的窩。
生:舒服的搖籃。
師:誰還要發表意見?
生3:我認為是“可愛的珍珠鳥”,我是從文章第7自然段讀出的。“瞧,多么像它的母親:紅嘴紅腳,灰藍色的毛,只是后背還沒有生出珍珠似的圓圓的白點。它好肥,整個身子好像一個蓬松的球兒。
師:果然可愛,如果讓你給這只可愛的小珍珠鳥起個有特點的名字,你會嗎?
生3:嗯,沒想好。
師:可以把命名權轉讓給別人,你想讓誰給它起名,都可以。
生:我想喊它“小肥”。
(學生笑)
師:很可愛的名字,抓住了它“好肥”的特點。不過珍珠鳥的“肥”可與大街上那些由于營養過剩,走路都走不動的那種肥不同,它肥得……
生:可愛。
生4:我認為小珍珠鳥還是“聽話的珍珠鳥”。我是從第8和第13自然段看出來的。第8自然段寫“只要大鳥在籠子里叫一聲,它立即飛回籠里去。”第13自然段寫“白天,它這樣淘氣地陪伴我;天色暗下來,它就在父母的再三呼喚中,飛回籠子,扭動滾圓的身子,擠開那些綠葉鉆進去。”
師:我有不同意見,如果第8自然段所寫的吧,還可見它有點聽話,第13自然段就不同了,父母再三呼喚,它才飛回去,怎么還說它“聽話”呢?
生4:(辯解)后面是因為它和作者熟了,離不開作者了。
師:我懂得你的意思了,不過,我還是有不同意見。
(生笑)
師:要不,我們倆把這兩段演一演?
生4:那……怎么演?
師:我來演大鳥,你來演小鳥,如何?
生4:好吧。
師:我們先演第8自然段。
看到我的寶貝孩子,在屋子里飛來飛去,甚至把燈繩都撞得來回搖動,我憂心如焚,我真怕它遭到人的傷害。雖說我們的新主人還不錯,可誰知他會對我那可愛的孩子做出什么?我不就是被他關在籠子里的嗎?小孩子不懂事不知深淺,這樣可不行,必須得讓它回來,只有巢里最安全。(對著生4喊)“小肥,小肥,快回來!再不回來,人就會把你捉去,你就再也見不到爸爸、媽媽了!”
生4:真的嗎?我馬上回去!(作飛回模樣)
師:看來,小珍珠鳥并不是聽話,它是“害怕”呀。因為那時候,它剛剛離開鳥籠,對作者會怎么對待它還不清楚,還沒有經過自己的試探和考驗。所以,父母一叫,它就立即飛回籠里去了。
師:我們再來演第13自然段。
這次和前面就有了截然的不同。因為經過多次試探和考驗,小珍珠鳥已經和作者很熟悉了,它知道作者不會傷害它了。
師(對生4):小肥,小肥,快回來!再不回來,人就會把你捉去,你就再也見不到爸爸、媽媽了!
生4:不會的。主人很好,他才不會傷害我呢。我喜歡和主人玩!
師:小肥,快回來!天已經黑了,快回家來!
生4:不嘛,我還要再玩一會兒。
師:小肥,快回來!再不回來,爸爸媽媽可要生氣了。
生4:那好吧。(極不情愿地作飛回狀)
師:看來小珍珠鳥是經歷了一個從“怕人”到“不怕人”的過程。
生5:我認為它是一只“友好的珍珠鳥”,我是從第12自然段看出來的。“我用手摸一摸它細膩的絨毛,它也不怕,反而友好發啄兩下我的手指。”
生6:我認為它是一只“撒嬌的珍珠鳥”,我是從第11自然段看出的。“它先是離我較遠,見我不去傷害它,便一點點挨近,然后蹦到我的杯子上,低下頭來喝茶,再偏過臉瞧瞧我的反應。我只是微微一笑,依舊寫東西,它就放開膽子跑到稿紙上,繞著我的筆尖蹦來蹦去,跳動的小紅爪子在紙上發出嚓嚓的響聲。”我覺得它就像一個既調皮又很會撒嬌的孩子。
師:說得真好!的確是讀出了自己獨特的感受。
(diyifanwen.com 友情提醒:查找本課更多資料,請在站內搜索關鍵字:珍珠鳥)
此文轉載
師:這篇課文,除了寫珍珠鳥,就是寫作者了,作者是一個怎樣的人呢?請大家快速默讀課文,同樣要做到“說話有根據”。
(學生快速默讀課文)
生1:作者是一個“不傷害鳥”的人。因為作者把珍珠鳥的籠子用吊蘭蓋住,還“很少扒開葉蔓瞧它們”。
師:作者不只是不傷害,它對珍珠鳥還很……
生1:尊重和關愛。
師:說的真好。
師:珍珠鳥是一種害怕人的鳥。如果你就是那“害怕人的珍珠鳥”,你最想對你的主人說些什么呢?
生:主人,我喜歡一個隱蔽的地方,在那兒我才會感到安全。
生:主人,請你不要傷害我,也不要用好奇的眼睛來看我,那樣的話,我會每天給你唱一只動聽的歌,也給您帶來歡樂。
生:主人,不要把我放在顯眼的地方,我怕你那些陌生的朋友,不要讓他們來驚擾我的生活。
生:主人,你可要天天給我喂食物、加水,別把我餓著了。
(生笑)
師:一般養鳥的人大多是為了欣賞鳥,所以把鳥籠掛在一個空蕩蕩的屋子里,一眼就能看個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可作者不同,他知道珍珠鳥最需要的是什么,他不僅不會傷害珍珠鳥,他還給予了珍珠鳥充分的尊重和關愛。
生2:作者是一個愛鳥的人。因為“我”看見它蹦到“我”的杯子上,低下頭來喝茶,再偏過臉瞧瞧我的反應。“我只是微微一笑,依舊寫東西。”如果作者不愛鳥,就不會這樣做。
師:對呀,如果是一位不愛鳥的人,一定會把它轟走,還喝我的茶,多臟呀!
(生笑)
師:還有,還把我屋子里的燈繩撞得來回搖動,還啄我最喜愛的書,如果我不喜歡鳥,我會由它這樣“胡作非為”嗎?
生笑:不會。
師:看來,因為愛鳥,作者給鳥更多的……
生:寬容。
生3:作者是一個懂得享受鳥的情意的人。書上有這樣的句子“我不動聲色的寫,默默享受著這小家伙親近的情意。”
生4:作者是一個不擾亂鳥的家族的人。
師:是嗎?從哪兒看出的?
生4:第6自然段。“三個月后,那一團愈發繁茂的藤蔓里邊,發出一種尖細又嬌嫩的叫聲。我猜到,是它們有了雛兒。我呢?決不掀開葉片往里看,連添食加水時也不睜大好奇的眼睛去驚動它們。”
師:剛有了雛兒的珍珠鳥,這時候最怕別人傷害它的孩子,所以作者壓抑自己的好奇心,不睜大好奇的眼睛去驚動它們。可見,作者對鳥的確是十分的關愛。
生5:我認為作者不僅愛鳥,也很懂得生活。因為文章最后一段寫“我筆尖一動,寫下一時的感受:依賴,往往創造出美好的境界。”
師:那你認為作者所寫的“美好的境界”在文中指的是哪一段所寫的內容?
生5:倒數第二自然段,珍珠鳥在我的肩頭睡著了那一段。
師:我們來齊讀一下這一段,體會這種美好的境界。
(生齊讀課文)
師:真好!那種人鳥相親的情景,的確是最“美好的境界”。請同學們看書上的插圖,插圖上所畫的正是這種美好的境界。如果讓大家給這幅畫命名,你會起一個怎樣的名字?
生:“淘氣的小鳥和溫情的作者”。
師:抓住了小鳥和作者的特點,不錯。
生:“深情”。
師:鳥亦有情,人亦有情。名字起得好。
生:“舒適的鳥巢”。
師:作者的肩頭就是小鳥舒適而溫暖的巢,富有詩意。
生:“愛鳥情”。
師:簡潔、明確。不錯。
生:“作者和小肥快樂的一天”。
(生笑)
師:我覺得用“作者和小肥的快樂一刻”更好,同意嗎。(學生點頭同意。)
生:“人鳥情”。
師:好!
生:“依賴”
師:這個好,一下子抓住了圖的主旨。
師:剛才大家給這幅圖起了許多富有生活氣息,又融入了自己獨特感受的名字,真好!
師:讓我們回到本節課的開始,作家冰心認為這篇文章的結尾“收”得有“味”,這“味”中有深澈的哲理。指的就是最后這句話“依賴,往往創造出美好的境界。”請大家再讀這一段。
(生齊讀)
師:冰心還說道:“人和人,社會和社會,國家與國家,又何嘗不是如此?世界和平的日子,只有從彼此依賴中才能得到!”聽了冰心這段話,你想說什么?
生:只有依賴,才能使我們這個世界更加美好!
生:人無信不立,誠信是人生的基石!
生:完美的世界要靠我們來創造,而這些都必須建立在相互依賴的基礎上。
生:做人要言而有信。做人誠信最重要!
(此時下課鈴響起)
師:請同學們看板書。尊重、寬容與關愛是依賴的基礎,而依賴往往可以創造出美好的境界,愿人與人,社會與社會、國家與國家之間更多一些相互依賴,愿我們的世界更加美好!下課!
附:板書
珍珠鳥
尊重
寬容 → 依賴 → 美好的境界
關愛
(diyifanwen.com 友情提醒:查找本課更多資料,請在站內搜索關鍵字:珍珠鳥)
此文轉載
小學語文課文《珍珠鳥》課堂實錄 篇2
教材說明:
《珍珠鳥》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七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第一課。學習這個單元,要求學生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調動已有的知識儲備,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大膽地發表自己的見解。這個單元以寫動物為內容。動物是人類的生存伙伴,動物與人類應共享生存空間。閱讀文章,不但可以激發關愛動物、善待生命的情感,還可以引發對人與動物關系的深入思考。《珍珠鳥》的作者馮驥才就為我們生動地描述了珍珠鳥在“我”的細心照料、誠心呵護下由害怕人到親近人的變化過程。告訴我們:信賴,往往能創造出美好的境界。
設計理念:
本課的教學以人為本,教師是學生學習的伙伴,注重課內外延伸,訓練學生對信息的搜集與整理。自主探究,自主感悟,合作交流,讓學生學會學習;在讀中質疑,讀中感悟,讀中積累,讓學生學會讀書;學會傾聽,學會欣賞,學會想象,給學生提供充足的表達機會,讓學生學會表達。
教學目標 :
1、知識與能力:了解珍珠鳥的樣子和特點,理解課文內容。
2、過程與方法: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整體感知文章的內容,欣賞優美段落。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體會作者與珍珠鳥之間親近、溫馨的情感,領悟人和動物是和諧的。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是認識珍珠鳥在“我”的照料與呵護下發生變化的過程及感受作者的表達方法,難點是理解“信賴,往往創造出美好的境界。”
教學準備:
準備珍珠鳥的圖片資料、一首節奏舒緩配有鳥叫的音樂、一段配有音樂的自然風光的VCD。
教學過程 :
一、導入 新課
1、激趣導入 :同學們,聽了音樂(配有鳥叫的音樂)你的腦海中浮現出什么樣的畫面,心中有什么樣的感受?我們都愿意與鳥交朋友,可鳥是否愿意與我們交朋友呢?
2、探求新知:今天老師就和大家一起來學習馮驥才先生的《珍珠鳥》,看他是如何與鳥成為好朋友的。(出示課題,powerpoint幻燈片)
3、出示教學目標 :讓學生在本課學習有明確的目標。(出示powerpoint幻燈片)
4、交流資料:同學們都查找了有關本課作家、作品及珍珠鳥等資料,請在小組內互相交流。(檢查學生課前收集的資料,訓練學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也是自主獲取知識的表現)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感情朗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課文內容。
2、整體感知:說說通過讀課文,你知道了些什么?(課文主要寫了珍珠鳥的樣子、習性、和我相處的過程;告訴我們“信賴,往往創造出美好的境界。”)
三、再讀課文,理解文章主旨
1、找出文章主旨句:“信賴,往往創造出美好的境界。”
2、拓展理解:就這個主題,談談你自己的感悟。(信賴能創造人與自然的和諧之美,也能創造出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國家、人與生活------的和諧之美;信賴,根源于真誠、愛心、尊重、理解、平等、坦誠------)
四、欣賞、質疑的探究學習
1、欣賞:作者是怎樣把珍珠鳥寫得如此可愛的呢?文中有許多吸引人的描寫,你最喜歡哪一段,找出來,把你的感受、你喜歡的理由寫在書的扉頁;再有感情的朗讀,細細的品味。(老師準備了合適的音樂,給朗讀的學生配樂;先小組朗讀,然后全班展示。)
2、質疑:對文章的某個句子的理解、文章內容等等,你還有什么不懂的問題嗎?(小組合作、探究質疑)(讓學生自主探究、自主學習)。
五、訓練想象、強化表達
作者與小珍珠鳥之間的信賴,使他們成了親密無間的朋友,可大珍珠鳥卻總是生氣地呼喚自己的孩子回到籠子里,這是一個很容易激發學生想象的情境,設計:如果你是大鳥、小鳥,你會怎么想?這一問題既加深了學生對主題的理解,又增強了學生的表達能力。(換位思考、合理想象、心理描寫,強化了在讀中訓練表達,說與讀、讀與寫的結合)
六、歸納積累、課外延伸
是啊,一只本是怕人的珍珠鳥,因為信賴,變得與人親密、友好。信賴是一座橋,讓人們彼此心靈溝通,真情相融;信賴是一把火,能融化心中的冰,照亮你前行的路;信賴是一縷縷陽光,普照萬物,使自然更美,人類更美-------唯有了信賴,人與自然才會更和諧。可如今,放眼看去,河流污染、草木枯黃、水土流失------我們的地球媽媽正無力地呻吟著,面對此情此景,我們能做些什么呢?(一段美麗的山水風光VCD,配合舒緩的音樂,引導學生進入美的境界,并引發思考------課外延伸拓展)
七、作業 :
新課改的實施,要求我們必須有新的教學思想、教學方式。在本課的教學中,我能以學生為本,成為他們的學習伙伴,注重了課內外知識的延伸和拓展,提高了學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我不僅僅立足于傳授知識,更想讓學生體驗一種求知的方法。自主探究,自主感悟,合作交流,讓學生學會學習。教學中極力挑逗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由“要我學”的消極被動狀態轉變為“我要學”的積極主動狀態,學生融入了情感、融進了課堂,課堂氣氛輕松活潑,教學效果較為樂觀。當然,不足之處還很多,如:對學生關于主題的理解啟發還不到位;學生提出疑問的方法還沒完全掌握,提得過于淺顯,這是今后教學中應該注意的;關于大鳥、小鳥的想象,學生說得不錯,如果能落在筆上就更好了------總之,這堂課不論成功多于失敗,還是失敗多于成功,帶給我的收獲是非常大的。
小學語文課文《珍珠鳥》課堂實錄 篇3
之二
作者:湖北省仙桃市大新路小學創造教育實驗部蔡長青 彭曉梅
教材說明:
《珍珠鳥》是人教版六年制小學語文第九冊第七組教材的一篇略讀課文。本組教材的整體教學目標 是:要求學生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同時,注意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體會并運用課文中不同的表達方法。
作者馮驥才為我們生動地描述了珍珠鳥在“我”的細心照料、誠心呵護下由害怕人到親近人的變化過程。告訴我們:信賴,往往能創造出美好的境界。
設計理念:
本課的教學以人為本,教師是學生學習的伙伴,注重課內外延伸,訓練學生對信息的搜集與整理。自主探究,自主感悟,合作交流,讓學生學會學習;在讀中質疑,讀中感悟,讀中積累,讓學生學會讀書;讓學生讀議結合,讀寫結合,給學生提供充足的表達機會,讓學生學會表達。
教學目標 :
1、知識與能力:了解珍珠鳥的樣子和特點,理解課文內容。
2、過程與方法: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讀中感悟、體會,讀中學寫,繼續練習用比較快的速度默讀課文。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體會作者與珍珠鳥之間親近、溫馨的情感,領悟人和動物是完全能和諧相處的。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是認識珍珠鳥在“我”的照料與呵護下發生變化的過程及感受作者的表達方法,難點是理解“信賴,往往創造出美好的境界。”
教具準備:
準備珍珠鳥的圖片資料和一首節奏舒緩配有鳥叫的音樂。
教學過程 :
一、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激趣導入 :老師想先問問大家,你們愿意和動物交朋友嗎?老師想知道你和什么動物交過朋友?
2、探求新知:今天老師就和大家一起來熟悉一種鳥,它就是珍珠鳥。請大家看老師寫課題(板書:25 珍珠鳥)
3、略讀課文我們該怎么學習?
評:讓學生看老師板書,雖然簡單,但不是形式,它對學生書寫習慣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另外,把學習的權利交給學生,略讀課文應突出的更充分。而且應在略讀課文中體現學生運用前面已有的方法來學習,所以怎么學的方法,也應該逐步建構。
4、自讀課文,整體感知:
第一遍讀課文,請學生大家朗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課文內容。
第二遍讀課文,請學生快速閱讀課文,說說通過讀課文,你知道了什么?(課文主要寫了什么?珍珠鳥長什么樣兒?珍珠鳥的習性。)
(板書:怕人----親近)
評:學生并不是一個知識積淀為零的容器,我們應充分考慮學生已有能力水平,促其主動求知。所以學生初讀課文后會有自己的理解,而且有的還會很深刻。另外,我們常常提倡學生自由讀書,弘揚主體精神,但學生讀一遍書應有一遍的收獲,不能盲目而漫無目的,教師應適當引導、點撥,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快樂。
二、質疑問難,探究學習
1、對文章的某個句子的理解、文章內容等等,你還有什么不懂的問題嗎?
2、疏理學生質疑,布置學習活動:
請你探究:
①動筆讀書:找出文中寫珍珠鳥的活動變化的句子,畫上橫線”,讀一讀,說說為什么珍珠鳥的活動會有這些變化?
②真情播音員:文中有許多吸引人的描寫,請你找出你覺得好的地方,把你的感受寫在旁邊。再有感情的朗讀一下。
③小小思想家:談談你對“信賴,往往創造出美好的境界。”這句話的理解。
④作家的知心人:作者是怎樣把珍珠鳥寫得這么可愛的?說說看。
3、學生自己獨立學習課文。
評:讓學生主動探究,自主學習,既要有學習的內容,內容最好是從學生中來,還要有學習的方式和學習的情感動機。因此,這里對學生的質疑疏理后,設計以上學習活動,既抓住了學習重點,體現了學生的主體性,又實在可行。
三、合作交流,強化表達
1、全班交流學習活動:請你交流自己對上述問題的學習體會,你可以只就其中的某一方面來作交流。
(學生發言)(板書:鳥籠四周、書桌、肩上)
2、作者說的僅僅是人和鳥之間的信賴嗎?
(板書:信賴)
3、是啊,一只本是怕人的珍珠鳥,因為信賴,變得與人親密、友好。老師聽了大家的發言,對這句話也有了自己的理解,老師也想用自己筆像作者一樣寫下自己對信賴一詞內涵的贊美和認識。你們想嗎?那就讓我們一起動筆吧!
信賴是一座橋,讓我們彼此心靈相通,真情相融;信賴是一盞明燈,照亮你勇敢前行;信賴是一縷縷陽光,讓生活五彩繽紛,讓自然生機勃勃,和諧共存。
評:讓學生在交流中合作、探討,在交流中提升,在交流中學習表達,在交流中感悟人與動物的真情,領悟信賴美。閱讀本身是一種對話,這種對話可以是讀者與作者,可以是讀者與文中的人物、故事,也可以是讀者與讀者。可以是心靈的,可以是口頭的,也可以是書面的。
4、交流書面感受。
四、歸納積累,從讀學寫,課外延伸
1、通過學習課文,現在你又了解了什么?
評:這里學生通過學習一定會對文章有許多新的收獲,這也是對學習過程的一個小結。
2、現在,你們愿意和動物交朋友嗎?
3、其實在這篇課文中作者留下了許多感興趣的情境;請
你任選一個發揮你的想象力,寫一個片斷,要寫得讓人讀了就喜愛這些珍珠鳥。怎么想就怎么寫?
①舒適、安全的巢。
②可愛鳥雛兒。
③小鳥喝茶。
④幸福的“三口之家”。
⑤“雛鳥兒的夢”。
評:教學中兩次安排這樣的小練筆,一次課內完成,一次課外完成,但必須都在引起學生感情共鳴的前提下,打開學生心扉,讓學生暢所欲言,學生會有更精彩的表現。強化了讀中表達、讀寫結合的訓練.
小學語文課文《珍珠鳥》課堂實錄 篇4
各位評委:
大家好!我今天要說的課是小學語文說課稿:七年級【下】《珍珠鳥》。
一、說教材
《珍珠鳥》是七年級(下)第六單元的首課,這個單元以“人與動物”的關系為內容,專題編選課文。五篇課文都是寫動物的佳作,都各自從不同側面反映了“人與動物”的關系,閱讀這五篇課文,不但可以激發關愛動物,善待生命的情感,還可以引發對人與動物關系的深入思考。
《珍珠鳥》一文主要通過由于我對珍珠鳥的悉心照顧和真切關愛,小鳥由怕人到喜人、近人、親人、愛人,最后到與人融為一體的經過。從而譜寫了一曲人與自然之間的愛的頌歌,并由衷地發出了“信賴,往往創造出美好的境界”的感慨。文章從對“人與鳥”的關系的敘述中,啟發學生在“人與動物”和諧共存方面作深入思考。
二、說學生
1從德育的角度講,現代學生并不缺少“被人愛”,相反的,恰是因為擁有太多的“被人愛”,反而使他們缺少了一種“愛別人”的胸懷,根據陶行知的教育理念,最美好的教育應該是把孩子們對善的向往提升起來,把人的良知煥發出來,使他們在學習知識的同時,建立起獨立的精神,健全的人格,懂得愛和自由,樂于創造,熱愛自然,學會生活和懷有理解人生的渴望。因此,利用語文學科的特點,對學生進行“愛”的教育是責無旁貸的,也是力所能及的。
2從語文角度講,初中學生對文學作品的閱讀,往往還只停留在以情節判斷作品好壞這一淺層面上。因此,幫助學生品味文學語言,提高文學鑒賞能力更是語文教學的一項長期的任務。
三、說學習目標
基于以上對教材和學生的分析,結合課標對初一學生的要求,我將學習目標確定為:
知識和能力目標: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朗讀課文,掌握課后“讀一讀、寫一寫”中的十個詞。
摘抄生動、優美、深刻的語句。欣賞和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
能找出自己喜歡的句子或段落并欣賞,養成品味語言的習慣,從而提高鑒賞文學作品的水平。
(二)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激發學生珍視生命,關愛動物的情感。
設置理由:
根據新時期人才培養要求——“培養有愛心的下一代”、課標要求和課文特點。
(三)過程和方法目標:
促進學生養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調動已有的知識儲備,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引導學生發表自己的見解。做到觀點明確,言之有理。
四、說學習重點:
品味文章語言,提高對課文的感悟能力、鑒賞能力,激發學生愛的情感。
設置理由:
1課后練習一、二。
2本文語言優美,內容充滿愛意,是一曲人與動物之間愛的頌歌。
五、說學習難點:
領會“信賴往往創造出美好的境界”的深刻內涵。
設置理由:
1課后練習三。
2以七年級的學生的能力層次,對課文的理解很可能只會停留在本文是寫“人與鳥的關系上”。但本文絕非如此,而是小中見大,即不僅是人與動物需要信賴,而且人與人,國家與國家也是如此。
六、說教法
提問法、點撥法、師生互動法。設置理由:教師是組織者、促進者、引導者、參與者。
七、說學法
1、朗讀法、圈點批注法、提問法、討論法。2、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貫穿始終。3、學習抓住關鍵詞去揣摩、品味。
設置理由:課堂是學堂,學生是學堂的主人。
八、說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并簡介作者(5分鐘)
由“人與鳥”的關系導入,請學生結合自己的經歷來談自己與鳥兒之間的難忘的故事。
設置理由:
為了調動學生自己的親身體驗,將閱讀課文與生活實際聯系起來。
檢查預習(6分鐘)
1質疑(讓學生帶著問題進課堂。可以是字詞方面的,可以是內容方面的,可以是結構方面的。
2學生提出問題后,由其他學生解答,有難度的教師適時點撥、啟發,拓寬學生思路,讓學生養成發散思維的習慣。這樣可以生生互動、師生互動。
3出示幻燈片一(易讀錯、寫錯的字詞,馮驥才的簡介。)
設置理由:
促進學生養成預習的習慣、主動學習的習慣、帶著問題進課堂的習慣。
整體感知(10分鐘)
(二)朗讀課文
學生根據對課文的理解,放開聲音自由朗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出節奏,讀出語調。
2出示幻燈片,默讀課文,圈點批注
幻燈片的內容是:
根據問題快速閱讀課文:(a)歸納我為珍珠鳥做了哪些事?(我的舉動)(b)珍珠鳥對我有什么反應?(c)我從和珍珠鳥的相處中得到了哪些感受?
3前后桌交流——合作探究
(三)引導學生小結并出示幻燈片三
改善鳥居環境信賴膽小
按時添食加水}我——————鳥{漸漸膽大
按捺住好奇心愛親近我
不輕易打擾。信賴我
設置理由:
1促進學生篩選課文中的有關信息。
2三個問題的設計能夠有效的幫助學生逐漸明白人與鳥之間的關系是什么?這種彼此信賴的關系是如何建立起來的。這三個問題能促進學生對課文的基本內容和感情基調有個初步的把握。
(四)閱讀賞析研討(14分鐘)
整體把握了文章的內容,只是完成了一半的學習任務,內容需要形式來表達。因此,還要在閱讀過程中分析、欣賞、研討作者在表達技巧方面的精彩之處。讓學生大膽地合作交流,鼓勵學生積極嘗試在課文中加批注,與作者對話,表達自己對語句的鑒賞評析。欣賞并學習課文的優秀的表達技巧,如:用詞準確生動形象,擬人化手法的運用,融情于動作、融情于景、融情于場面的寫法等。
1跳讀,把自己最喜歡的句子或段落用括號括起來。
2朗讀自己括起來的句子和段落(可以搖頭晃腦,讀準字音、讀準節奏、讀準語氣。),并體會哪些地方最順口,哪些地方最動情。
3在旁邊批注喜歡的理由(可以就一個詞的妙處,可以就修辭手法的作用,……
4前后桌交流賞析研討
5請同學賞析(小組代表)
6教師小結:
可圍繞“如何批注”、“如何賞析”、引導學生總結學習本文的收獲。
設置理由:
1批注的過程實際是學生與作者的對話過程。
2自主合作探究是學語文的好方式。
3此環節,學生可能有新問題產生,鼓勵他們帶出課堂去探究。
(五)拓展延伸出示幻燈片四(5分鐘)
聯系現實,展望未來。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經歷,談論對學習了本文之后的感悟。
1人和動物有沒有不和諧的因素呢?你對此有什么看法呢?
2怎樣做一個讓同學信賴的人?
設置理由:
1這個設計讓學生在聯系生活中感悟“人與動物”的關系。
2語文與生活的關系。
(六)教師小結(5分鐘)
今天,我們在作家馮驥才的書房里,目睹了一幅人與鳥相親的畫卷,這是用信賴創造出的美好境界。其實,在世界上每一個角落,你、我、他(她)都能創造出美好的境界。正如韋唯的歌曲“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讓我們在欣賞歌聲中結束這一課吧!(在播放歌曲時出示幻燈片五,也就是作業布置)
(七)作業布置出示幻燈片五
1摘抄文中富有哲理的句子和描寫雛鳥憨態可愛的句子。
2學習本文擬人化的手法,寫片段作文,以某一動物為對象,字數300字。
3課外閱讀老舍的《小麻雀》。
我的說課內容結束,謝謝大家。
小學語文課文《珍珠鳥》課堂實錄 篇5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部分新詞的意思。
3、理解課文內容,著重理解“信賴,不就能創出美好的境界嗎?”這句話的深刻含義。體會作者對鳥的喜愛之情。
4、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信賴,不就能創出美好的境界嗎?”這句話的深刻含義。
教學準備:投影片若干。
教學過程:
一、1、同學們喜歡鳥嗎?誰來說說你喜歡的理由。
2、有一個作家叫馮驥才,他的朋友送給他一對珍珠鳥。之后,他寫了一篇文章,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課文。板書課題讀課題。
3、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讀、質疑。
1、學生自讀課文。
要求:(1)讀準字音;(2)讀完后,想想有哪些不懂?
2、學生質疑。
教師及時梳理歸納。及時解決這些詞語。
神氣十足咂嘴細膩等
留下這些問題有待于解決:“垂蔓”、“幽深”、“雛兒”、“不由自主”、“信賴”,不就能創造出美好的境界嗎?這句話的意思。
三、再讀、解疑。
(一)學習第一、二自然段。
1、看圖理解“垂蔓”。從叢林入手理解“幽深”。
2、從含有“垂蔓”、“幽深”這句話入手引導學生體會作者對這對珍珠鳥的喜愛。
3、自讀第一、二自然段,找出可以看出作者對鳥喜愛的其它句子。
4、朗讀這些語句,體會作者感情。
(二)、學習第三自然段。
過渡:作者對珍珠鳥是這樣喜愛,那么是否也喜歡它們的雛兒呢?順勢理解“雛兒”:
1、自由朗讀第三自然段。思考:作者喜歡雛兒嗎?你是從哪兒讀出來的?
2、同桌討論。
3、全班交流。
4、你能通過讀讓老師也喜歡這只雛兒嗎?自由練讀,指名讀。
(三)學習第四、五、六自然段。
過渡:在課前我查找了有關資料,我了解到珍珠鳥是一種非常膽小的鳥,那么它怕我嗎?
1、帶著這個問題請同學們自由朗讀第四自然段。
2、小組討論:(1)珍珠鳥怕我嗎?為什么?(2)從什么地方還可以看出珍珠鳥對我是非常信任的?
3、出示描寫珍珠鳥相信我的兩個片斷:(1)珍珠鳥站在書桌上,啄我寫字的筆尖和手指。(2)珍珠鳥趴在我的肩上睡著了。
4、討論:這兩個地方,珍珠鳥對我的相信,在程度上一樣嗎?有什么不一樣?
5、提問:對別人特別相信的能用課文中的哪一個詞語來表示?(信賴)。
6、你能把作者對鳥的喜愛,以及鳥對作者的依賴之情表達出來嗎?
(四)學習第七自然段。
1、請同學們閉上眼睛,依據老師的語言進行想象(教師配樂朗讀第六自然段)。
2、提問:同學們,這樣的情景美嗎?美在哪?(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情況歸結到人和鳥的心靈美)。出示填空:美在人對鳥的;鳥對人的;
過渡:看到這么美的境界,所以作者不由自主地發出呼喚:(學生接讀)趁勢理解“不由自主”。
3、同學們,鳥對人如此信賴,創造出這樣美的境界。那么如果人與人之間相互信賴,會怎么樣呢?(學生各抒已見,然后相機小結)。
4、有感情朗讀全文。
四、總結:
同學們,讓我們永遠記住這句話(指板書學生齊讀:信賴,創造美好的境界。)讓我們彼此信賴,因為這樣,我們的世界將更加美好。
板書:珍珠鳥
創造
信賴————美好的境界
小學語文課文《珍珠鳥》課堂實錄 篇6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這以促進學生發展為本的新理念抓住了語文教學的核心。在閱讀課上如何自主、合作、開放的氛圍,讓新課程理念得到充分體現?結合我在教學《珍珠鳥》一課時進行了點滴嘗試。
教學片斷:
師:通過朗讀這一段(第四自然段),你發現了什么?
生:我發現小珍珠鳥開始很膽小,只敢在籠子四周活動。
生:我也發現小珍珠鳥膽子很小,它害怕飛得遠了會受到傷害,所以活動范圍很小。
師:很有見地。
生:我發現了珍珠鳥開始淘氣了,它發現沒有人傷害它,沒有人管它,就膽子大了起來。
生:我從三個一會兒發現珍珠鳥非常活潑,就像天真好動的小孩子一樣,作者不會生氣的,反而很喜歡的。
師:你還能體會到作者的喜歡之情,了不起!
生:我發現珍珠鳥的膽子是慢慢變大的,不是一下子就大的。
師:你看到了膽子變化的過程,有一雙敏銳的眼睛。
生:(讀第四句)到這里,我覺得珍珠鳥的膽子才真正變大了,它再也不怕主人了。
生:珍珠鳥甚至“啄”我的筆尖,可以看出珍珠鳥完全沒有了戒心。
生:(讀第五句)我體會到作者是很喜歡珍珠鳥的,他是很輕地用手撫一撫珍珠鳥的毛的。
生:我還從“友好”這個詞看出珍珠鳥也喜歡上了主人,它是很喜歡地啄的,不是狠狠地啄的。
師:這個“啄”表示親切!就像老師拍拍你的肩膀一樣(師親切地拍拍學生的肩膀),我不是要打你,而是表示我的友好!
師:同學們剛才的讀書體會很深刻,都知道了小珍珠鳥的膽子是慢慢變大的,為什么小珍珠鳥的膽子會越來越大?我們知道珍珠鳥可是一種怕人的鳥啊,請四人小組展開討論。
(學生帶著這個問題小組自由進行討論)
生:是作者沒有傷害它。
生:小珍珠鳥的膽子越來越大是因為“我”對它的信賴,我對它的友好。
生:我想用書上的一句話說:‘信賴,不就能產生美好的境界嗎?’
……
教學反思: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閱讀教學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審美體驗是個體行為,是旁人所無法替代的,因此學生對一篇文章的體驗差異也是客觀存在的。在本課的閱讀教學中,我為學生創設了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以學生原來的知識經驗為基礎,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引領學生自讀、自悟、讓學生在自悟自讀中感受閱讀樂趣。整堂課的教學始終以學生自讀自悟為本,并運用了多種形式的朗讀方式,面向全體學生,學生學習興趣很高,實現了讀中自得自悟的教學理念,另外,注意把課內課外知識有機結合,讓學生更好地領悟了文章的含義,使學生在學習中得到快樂,求得發展。
通過這堂課的教學,我也反思了自己過去課改的理解。以前,“放”出去教的課文總擔心學生這樣學不會,那樣學不扎實,還擔心一經“放”出去,“收”不回來怎么辦,讓學生自主學習成了一句空話:學生們花了很多時間,學得苦,學得緊,教學效果卻不好。這次嘗試,使我深刻地認識到,學生是鮮活的生命個體,他們所具有的主體能動性及豐富的創造潛力,使他們在教學教程中展現出讓人敬重與欽佩的活力,而是是這種富有生機的活力與創造力,才使課堂教學連續成新的發現、新的感覺、新的收獲和新的經驗,從而成為教師生成新的課程經驗的重要基礎。自主、開放是語文學習的快樂之源,創設自主合作、開放的學習氛圍,能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能使閱讀課堂成為發揚學生個性的天地,這樣的課,教師教得輕松,學生學得輕松,從而達到高效的目的
小學語文課文《珍珠鳥》課堂實錄 篇7
一、說教材
《珍珠鳥》是第一冊第五單元的閱讀訓練課文。該單元教學是在第四單元“觀察反映生活——人和事”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觀察反映周圍景物的基本方法,培養觀察生活的良好習慣,提高觀察反映生活的能力。該單元共有三篇課文,《百草園》寫童年趣事,側重于觀察自然景物;《螳螂捕蛇》是記述見聞的文言文,側重于敘事和狀物。而《珍珠鳥》主要記敘養鳥活動,著重描寫珍珠鳥害怕人到親近人的變化過程,側重于狀物。三篇文章各司一職,編者意圖明確。本文旨在培養學生狀物的寫作能力和觀察動物的實踐能力,明確觀察對寫景狀物、對反映生活情趣的重要意義。就其地位可言。如果說《百草園》旨在觀察自然景物,訓練靜態描寫,那么《珍珠鳥>意在觀察動物,訓練動態描寫,并為后文《螳螂捕蛇》的狀物訓練奠定基礎,因此其地位可謂“承前啟后”,不可或缺。對初一同學來說,這是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良好的學習方法的重要組成部分,值得細品。
二、說目標
《珍珠鳥》一文作者以獨特的角度,新穎的立意,傳神細膩的描寫,準確生動的用詞,記敘了珍珠鳥由害怕人到親近人的變化過程,揭示了“信賴,往往能創造出美好的境界”的深刻道理。根據單元教學要求,課文的特點,學生的實際,確定的教學目標為:
(1)了解觀察對描寫動物的意義和借物抒情的寫作方法。(2)初步學會觀察、描寫動物的基本方法,注意運用描寫動物的詞語。(3)感受“信賴,往往能創造出美好的境界”的深刻含義和感受人與自然、人與動物和諧發展的深刻意義。
教學重點確定為:理解體會課文描寫動物細膩人微、語言運用準確傳神的寫作特點。
教學難點為:“人之愛”和“鳥之愛”兩方面的結合,理解“信賴,往往能創造出美好的境界”的現實意義。
三、說教法
采用“情境教學法”,也可借助多媒體輔助教學,增加教學的直觀性和形象化,創設擬人化的童話情境,引導學生發揮想像和創造性思維,來揣摩理解課文。童話情境貼近學生生活實際,以人與鳥的對話為表現形式,語言親切清新,能激發學生對課文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在學法指導上,指導學生觀察動物的外形(頭、頸、肢、尾、羽等組成部分),抓住對象的主要特征,有順序地觀察;指導學生觀察動物的生活習性(即動態的發展過程),注意動詞運用要準確、傳神;指導學生觀察動物時發揮想像和聯想,加入作者自己的主觀感受,做到神形兼備,妙趣橫生。
四、說設計
1.導入新課。
導入設計要以“一石擊水”之勢,在課前極短的時間內抓住學生的心神,釋放學生的心智潛能。.可采用動畫情境導人新課,激發學生的想像力,給學生自讀課文產生積極的心理影響。如(聽錄音、看動畫)一對大珍珠鳥(夫婦)在森林搬家到城里之前的一段對話,對話中充滿了對陌生世界的憧憬和對人類的畏懼。此法形象生動又不一味地拘泥于文本,體現了具有創新精神的閱讀教學理念。
2.感知教材。
精心利用教材,這是閱讀教學的軟肋。教師應將全盤講授變為
相機誘導,指點門徑,撥正迷津。點撥要點在要害,這要害就是文章的重點和難點,不要全盤托出,而要引導學生自求得之,起到“四兩撥千斤”的功效,從而大大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如:
(1)(珍珠鳥的介紹):主人對珍珠鳥的愛護表現在兩個方面:
①精心設置環境 ②不加干擾
歸納為“四不”:不看、不管、不趕、不寫(板書)
(2)(主人的介紹):小珍珠鳥對我的態度變化過程:
歸納:顯得怕人一漸漸膽大一已經放心一完全信賴
通過珍珠鳥和主人的自我介紹,學生由聽到的信息中歸納出要點,點撥形式不拘一格,行之有效。這樣形象感知全文,切合初一學生的心理特點,因此課堂意趣橫生,高潮迭起,高效低耗,充滿活力。
3.討論質疑。
設計討論質疑這一環節,目的是深化學生對教材的理解和認識。培養學生注意力,提高對事物的分析、比較、思辯能力。美國實用主義教育家杜威曾說:“學校中求知識的目的,不在于知識的本身,而在于使學生自己獲得知識的方法。”只有積極思考、獨立探究、善于發現、敢于質疑,才能調動學生內在的動機潛力,提高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本文的討論,可從突破重難點人手,設計一些討論材料。如:
(1)設計表格讓學生在文中找詞語,互改互評,理解文中內容。
小鳥的變化
活動范圍
動作行為
神態描寫
顯得怕人
漸漸膽大
已經放心
完全信賴
(2)比較詞語,引導學生揣摩語言。比較優劣,培養學生語感,
注意用詞的準確傳神,養成賞品語言的習慣。
A 大鳥“伸”出小腦袋
小鳥“探”出小腦袋
B 幽深的叢林
幽靜的叢林
C 一個蓬松的球兒
一個松軟的球兒
(3)設計問題供學生討論:“有人說,這是一種怕人的鳥”,此句的作用是什么?談談你對文末最后一句的看法。你學習本文后,對觀察描寫動物有什么啟示?
4.練習設計。
設計彈性選擇型作業,有利于不同程度的學生能根據自己的能力、興趣、需要,在有限范圍之內自由選擇,充分釋放自己的潛能,必然會提高學生作業的興趣和學習的效率。因此,作業作為教與學的重要中介,也是培養學生主體性和創造性的絕好環節。
設計形式多樣、角度多變、內容多元的作業,有利于調動學生手、腦、耳、目、口等器官,不僅使觀察、思考、想像、記憶等智力因素得到鍛煉,而且使興趣、情感、意志、習慣、方法等非智力因素也得以長足進步,真正實現作業在課堂教學中承前啟后、承上啟下的作用,這是機械重復的“題海戰術”所不能比擬的。
5.板書設計。
(1)養鳥的過程:我的愛護:不看、不管、不趕、不寫
鳥的變化:顯得怕人一漸漸膽大一已經放心一完全信賴
(2)作者感受:信賴,往往能創造出美好的境界
(3)寫作啟示:A.抓住特征
B.動態描寫
C.想像感受
板書設計力求簡明扼要、綱舉目張、巧妙妥帖,這既抓住課文精要,又便于學生記憶,一目了然。
第三處寫作啟示由學生自己歸納書寫,則更能體現學生的主體意識。
小學語文課文《珍珠鳥》課堂實錄 篇8
做現代文閱讀主觀題的關鍵在于準確地審題,問題問什么,主要要我們回答什么這是答題的訣竅。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語文閱讀理解《珍珠鳥》,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珍珠鳥》
真好!朋友送我一對珍珠鳥。放在一個簡易的竹條編成的籠子里,籠內還有一卷干草,那是小鳥兒舒適又溫暖的巢。
有人說,這是一種怕人的鳥。
我把它掛在窗前。那兒還有一大盆異常茂盛的法國吊蘭。我便用吊蘭長長的、串生著小綠葉的垂蔓蒙蓋在鳥籠上,它們就像躲進深幽的叢林一樣安全;從中傳出的苗兒般又細又亮的叫聲,也就格外輕松自在了。
陽光從窗外射入,透過這里,吊蘭那些無數指甲狀的小葉,一半成了黑影,一半被照透,如同碧玉;斑斑駁駁,生意蔥蘢。小鳥的影子就在這中間隱約閃動,看不完整,有時連籠子也看不出,卻見它們可愛的鮮紅小嘴兒從綠葉中伸出來。
我很少扒開葉蔓瞧它們,它們便漸漸敢伸出小腦袋瞅瞅我。我們就這樣一點點熟悉了。
三個月后,那一團越發繁茂的綠蔓里邊,發出一種尖細又嬌嫩的鳴叫。我猜到,是它們有了雛兒。我呢?決不掀開葉片往里看,連添食加水時也不睜大好奇的眼去驚動它們。
過不多久,忽然有一個更小的腦袋從葉間探出來。喲,雛兒!正是這小家伙!
它小,就能輕易地由疏格的籠子鉆出身。瞧,多么像它的父母:紅嘴紅腳,灰藍色的毛,只是后背還沒有生出珍珠似的圓圓的白點;它好肥,整個身子好像一個蓬松的球兒。
起先,這小家伙只在籠子四周活動,隨后就在屋里飛來飛去,一會兒落在柜頂上,一會兒神氣十足地站在書架上,啄著書背上那些大文豪的名字,一會兒把燈繩撞得來回搖動,跟著跳到畫框上去了。只要大鳥兒在籠里生氣地叫一聲,它立即飛回籠里去。
我不管它。這樣久了,打開窗子,它最多只在窗框上站一會兒,決不飛出去。
漸漸它膽子大了,就落在我的書桌上。
它先是離我較遠,見我不去傷害它,便一點點挨近,然后蹦到我的杯子上,俯下頭來喝茶,再偏過臉瞧瞧我的反應。我只是微微一笑,依舊寫東西,它就放開膽子跑到稿紙上,繞著我的筆尖蹦來蹦去;跳動的小紅爪子在紙上發出嚓嚓響。
我不動聲色地寫,默默享受著這小家伙親近的情意。這樣,它完全放心了,索性用那涂了蠟似的、角質的小紅嘴,嗒嗒啄著我顫動的筆尖。我用手撫一撫它細膩的絨毛,它也不怕,反而友好地啄兩下我的手指。
白天,它這樣淘氣地陪伴我;天色入暮,它就在父母再三的呼喚聲中,飛向籠子,扭動滾圓的身子,擠開那些綠葉鉆進去。
有一天,我伏案寫作時,它居然落到我的肩上。我手中的筆不覺停了,生怕驚跑它。呆一會兒,扭頭看,這小家伙竟趴在我的肩頭睡著了,銀灰色的眼瞼蓋住眸子,小紅腳剛好給胸脯上長長的絨毛蓋住。我輕輕抬一抬肩,它沒醒,睡得好熟!還呷呷嘴,難道在做夢?
我筆尖一動,流瀉下一時的感受:
信賴,往往創造出美好的境界。
1.我做了哪些事使珍珠鳥與我一點點熟悉了?(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畫線句子寫了什么內容?表達了我怎樣的思想感情?(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用了一系列動詞描寫膽子大了的小家伙落在我的書桌上的動作。請依次寫下來(重復的不必寫),并說說作者這樣寫,表現出珍珠鳥怎樣的特點?(4分)
動詞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特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從全文看,開頭的真好!實際上是針對什么說的?請在下面的橫線上寫一句話作答。(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真好!
閱讀【答案】
1.答案要點:①用吊蘭蓋鳥籠②很少扒開葉蔓瞧它們評分標準:本題4分,每一個要點2分。
2.答案:①描寫了珍珠雛鳥體形的可愛。②表達了我對珍珠鳥的喜愛之情。
3.答案:動詞有:挨近蹦俯下喝偏瞧跑到跳動啄特點是:嬌憨可愛(或;頑皮可愛、淘氣可愛)評分標準:本題4分。動詞占2分,其中依次填寫動詞1分,夠七個動詞給1分(即:少兩個以內不扣分;少三個以上扣1分);特點占2分,意思對即可。
4.答案;信賴創造出了美好的境界(或:人與動物間的信賴創造出了和諧)評分標準:本題2分。圍繞信賴占1分,填寫出的句子與真好連貫占1分。
【解析】
試題分析:
1.仔細閱讀文章,依照我的行為描述相關文字信息按要求概括。
2.根據句子的語態和描寫的內容,體會作者對鳥喜愛的情感。
3.找到描寫鳥的文段,從中摘出描寫鳥的動詞,根據這些動詞的描述分析理解作者所描寫的鳥的情態特征。
4.此問即要根據對文章的內容理解,又要體會作者的寫作意圖,從人鳥情以及生活的情趣方面理解,不能從保護動物方面理解。
小學語文課文《珍珠鳥》課堂實錄 篇9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了解文章的基本內容,體會“我”在營造人與鳥的信賴關系過程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把握文章的敘事線索:鳥兒由“怕人”到“信賴人”的過程。
2.喚醒學生內心的愛,引導他們聯系生活實際,思考人與動物的關系,激發他們愛護動物、善待生命的情感。
3.學習作者對珍珠鳥認真、細致的觀察和細膩、人性化的描寫,體會作者在描寫中融注的喜愛之情,學寫狀物的文章。
4.指導學生反復朗讀課文,精讀、背誦重點語段,領悟文章中展示人與動物之間充滿愛和信賴的理想境界,品味作品豐富溫柔的情感和富有哲理的語言,提高對作品的感悟和鑒賞能力。教學重難點
重點:喚醒學生內心的愛,引導他們聯系生活實際,思考人與動物的關系,激發他們愛護動物、善待生命的情感。
難點:品味和學習作品的語言;學習作者對珍珠鳥細膩、人性化的描寫,在描寫中融注喜愛之情的手法。教學準備
1.準備好錄音材料。
2.制作幻燈片。設計思路
鳥是十分可愛的小動物,也是我們(特別是青少年。)的朋友。應抓住學生愛鳥的心理,從欣賞與鳥有關的詩句人手,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并奠定學習本文的感情基調。,
馮驥才的《珍珠鳥》是一篇靈秀之作,它通過對人鳥相親的細膩描寫和濃郁的詩意、深刻的哲理,唱出人與自然之間愛的頌歌。學生可在興趣激發的基礎上,通過通讀全篇,理清敘事線索,體察人、鳥的一舉一動,從“我”和鳥兒的和諧相處中整體感知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情感。賞讀課文精彩章節,可采用分組討論的形式,品讀欣賞
優美、精彩、富有哲理的語言,學生在人情人境的賞讀中,受到美的熏陶,領悟人生的道理。
然后拓展思路,引發學生思考討論,從保護環境、關愛動物、善待生命等角度,讓學生的觀念和情操得到升華。最后進行仿寫練習。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新課,激發興趣
1.欣賞與鳥有關的詩句。(出示幻燈片。) ,
(1)“二月春暉暉,雙燕理毛衣。街衣弄藿蘼,拂葉隱芳菲。或在堂前戲,多從幕上飛……”
(《燕燕于飛》江總)
(2)“門外鸕鶿去不來,沙頭忽見眼相猜。自今以后知人意,一日須來一百回。”
、 (《三絕句》杜甫)
2.導人。 。
詩人筆下的小鳥(燕子、鸕鶿。),活像自家頑皮的兒童,猶如須臾不離的朋友,人鳥之間是多么和諧、多么信任啊!人的存在,使鳥兒有了依托,鳥的存在,給人的生活平添了多少情趣。當代作家馮驥才的散文《珍珠鳥》也有異曲同工之妙,讓我們一起來學習欣賞吧。
(由古代詩人美妙的詩篇、傳神的詩句,引出對散文《珍珠鳥》的學習,不但能激起學生學習新篇的興趣,而且也暗示了作品的主題和情感基調。同時也告訴學生:熱愛人生、熱愛自然、愛護動物、善待生命,是詩人、作家、人類的共同的情感。這個開頭可以說起到了一箭三雕的作用。)
二、自讀課文,整體感知
1.出示自讀要求。(投影。)
(1)標自然段序號,畫出疑難或要探討的問題。
(2)根據自讀思考題,讀文章,做旁批。
(3)可與同桌商討自己不能解決的問題。
2.同學質疑,師生共同商討解決。
3.根據思考題,組織學生互議解答。(投影。)
(1)閱讀全文,歸納“我”為鳥兒做了哪些事?說說“我”為什么要這樣做?鳥兒對“我”的關愛有什么反應?
(通過此題整體把握文章基本內容,體會“我”在營造人與鳥的信賴關系中所起的作用。理清文章的敘事線索。完成教學目標 一。) 。
(2)“我”從和鳥兒的和諧相處中得到了哪些感受?為了創造人與自然(主要是動物。)之間互相信賴、充滿關愛的理想境界,我們應該做些什么?
(此題意在引導學生思考人與動物的關系,激發他們愛護動物、善待生命的愛的情感。完成教學目標 二。)
三、品讀課文,體味情感
1.分組自學,品讀課文。
(1)朗讀課文,商討本組賞析的語段和句子。
(2)反復研讀,從語言和情感兩方面,討論喜歡的原因,作好賞析文字記錄。
2.交流討論,推選代表讀語段,合作完成品讀賞析任務。
3.教師小結。
這篇散文通過人鳥相親的細膩描寫和濃郁的詩意、深刻的哲理,表現作者對自然、人生的摯愛之情,展示了人與動物間充滿愛和信賴的理想境界。語言精美,感染力強。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作者營造了一個綠色、自由、寬松的環境。(1—5自然段。)
(2)對小鳥進行了人性化的描寫,把自己的喜愛之情融注其中。(8、11、14等自然段。)
(3)于詩意的描寫中蘊含耐人尋味的哲理。如結尾,“信賴,往往創造出美好的境界。”
4.聽配音朗讀。(放錄音。)
(課文是一篇難得的優美散文,教師應帶領學生品讀賞析。即在美的語言中徜徉,欣賞優美、精彩、富有哲理的語言,進行積累、感悟,培養語感、體會感情。在入情入境的賞讀之中,領略文中的美好情韻,發展美好的情感,領悟人生的道理。完成教學目標 三、四。)四、拓寬延伸,合作討論
1.請同學看一個畫面。(出示幻燈片。)
《驚弓之鳥》——頑劣的彈弓,猙獰的槍口對著鳥的世界……
2.圍繞論題展開討論。
論題:聯系現實生活、人類處境等方面的具體情況,談談體會。
(拓寬思路,引思引議,讓學生在冷靜的思考和熱烈的爭論中,互相啟發,互相補充,互相修正,激活學生思維的火花。)
五、課后作業 ,仿寫練筆
1.抄寫“讀一讀,寫一寫”中的詞語兩遍,摘抄文中優美的、富有哲理的句段。
2.模仿課文,寫狀物片段。
要求:
(1)將自己的喜愛之情融注在對小動物的描寫之中,把人的靈性賦予無知的動物。
(2)也可聯系現實生活、人類處境等方面的具體情況,談談體會。
小學語文課文《珍珠鳥》課堂實錄 篇10
教材分析
《珍珠鳥》是新教材七年級下冊中的一篇現代散文。文章按照時間順序敘述了“我”和珍珠鳥一家三口從相識、熟悉、親近,到相依相伴的關系變化過程。
一開卷,向讀者走來的便是一位愛鳥有情、養鳥有道的“我”,他為一對珍珠鳥營造了具有大自然氣息的綠色環境,且細致入微地呵護著它們,雙鳥輕松自在地生活著。雛鳥誕生于“人間”。這只小鳥不像其父輩,它沒有面對陌生環境的惶恐,也眉宇久居籠中的萎頓。雖然“大鳥”在籠中對他“再三呼喚”,小珍珠鳥還是盡情地在主人家里呼吸著自由的氣息,其形輕捷,其神歡快。作家以飽蘸感情的筆墨描繪了多么可愛的一只小生靈!特別是它與主人和諧而自然的關系尤感人至深。文章展露了這種關系的形成,它是極為有序的。對此,作家細致入微地描述了小鳥從“離我較遠”到“一點點挨近”,到“淘氣地陪伴我”。最后“居然落到我的肩上”的全過程。這里鳥已不是鳥,它有了人的性靈,我們見到的不再是調皮的小鳥在玩耍,我們見到的是稚子偎依在父母幸福、溫馨的懷抱里。作者以“信賴,往往創造出美好的境界”結束全文,可說是水到渠成。
學習這篇散文,不僅可以引起學生感情上的共鳴,深入體驗人與動物間的摯愛真情,還能讓學生領略到散文的語言美,作者細膩的描繪和樸素的文采,恰似一顆滾圓的珍珠。
教學重點:人與動物之間充滿愛和信賴的理想境界。
教學難點 :培養學生自學課文的能力,提高對課文的感悟能力。
學生分析
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觸了不少散文,有了一定的誦讀和初步感知能力。初一的學生散文學習的障礙主要在于含蓄的 語言的 理解,但初一學生又具有好勝心強、好想像的能力。因此,敢于探索、積極思維、合作交流的互動氣氛容易形成。只要引導得當,學生對散文的興趣完全可以培養起來。
設計理念
1、 根據新課程標準的精神,結合學生實際,語文教學貫徹“以人為本”的思想,關注全體,突出學生為主體,努力引導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問題的提出具有探究價值,并易于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2、 根據新教材散文教學的特點,突出讓學生在朗讀感悟中獲得知識積累與高尚情感的熏陶感染。
教學目標
1、 引導學生思考人與動物的關系,激發學生關愛動物,善待生命的情感。
2、 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3、 學習文章描寫細膩、詩意濃郁、哲理深刻的風格。
教學準備
1、 布置學生閱讀有關資料,了解作者的基本情況。
2、 熟讀課文,借助工具書解決字詞。
3、 提出值得探究的問題。
教學設計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 新課。
請學生欣賞一組畫面:百花盛開,百鳥爭鳴。這是一個鳥語花香的世界,也是人類追求的美好的生態環境。人的存在,使鳥兒有了依托,鳥的存在,給人平添了多少情趣!鳥類是人類的朋友,它為我們的生活帶來色彩和情趣。其實,在有些作家的眼里鳥豈止是人類的朋友,簡直就是疼愛有加的兒女。當代作家馮驥才就是一位這樣的作家,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欣賞他的散文《珍珠鳥》。
二、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1、 歸納“我”為鳥兒做了哪些事?
(重新為它們加工鳥巢;按時添食加水;按捺自己的好奇心決不輕易打擾它們的生活。)
2、 鳥兒對“我”有什么反應?
(由膽小――漸漸膽大――開始親近我――完全相信我)
3、 “我”從鳥兒的相處中得到了哪些感受?將相關的語句劃下來。
(信賴,往往創造出美好的境界。)
三、感悟理解,合作探究
1、 讓學生分組商討本組賞析的文段。給賞析的文段擬一個標題。
(1)《營造綠色的環境》
(2)《富有靈性的嬌憨可愛的鳥兒》
(3)《人鳥相親,情誼濃濃》
2、讓學生提出值得探究的問題
四、聯系生活,拓展延伸
討論題《由“信賴,往往創造出美好的境界”想開去》
請大家再看一組畫面,圍繞論題展開討論。
1、《驚弓之鳥》頑劣的彈弓,猙獰的槍口對著鳥的世界
2、《炮火紛飛》戰爭破壞人類文明的場景
要求:聯系現實社會生活、人類處境等方面的具體情況,談談體會。
五、欣賞歌曲,激發情感
同學們,正當我們陶醉在人鳥和諧相處的美好意境中時,突然,我們看到了我們不愿看到的畫面。但是,它是事實,客觀存在。是我們人類的殘忍和貪婪使我們失去了鳥兒對我們的“信賴”,失去了人與人之間的“不信任”。什么才能使“信賴”永駐人間呢?我認為是“愛”!讓我們一起唱一首愛的頌歌,讓愛之泉流淌在我們心田,流淌在萬物之間吧!
六、課外練筆,反思問題
請模仿把感情融注到對客觀事物狀寫之中的語言特點,進行寫話練習。
附板書
珍 珠 鳥
馮驥才
“我” 珍珠鳥
愛--------------信賴
美好的境界
小學語文課文《珍珠鳥》課堂實錄 篇11
一、導入新課
播放《珍珠鳥》視頻導入。
二、作者簡介
1、圖片文字簡介;
2、視頻簡介。
三、檢查預習
讀準字音
四、整體感知
聽課文錄音,思考問題:
1、完成填空;
2、用一句話概括課文主要內容;
3、用一兩個詞說說珍珠鳥是一種什么樣的鳥?從哪里看得出來?
五、品讀欣賞
作者喜歡珍珠鳥嗎?從哪里看得出來?大家再次讀讀課文,并用“我認為________寫出了作者的喜愛之情,因為_______________”的句式作答。
具體安排:(1)學生自讀、自思(2)4人小組交流(3)全班交流(4)示范品讀:每名學生回答之后就讓他讀一遍,要求讀出感情。
六、探討研究
“我”和珍珠鳥之間的信賴關系是怎樣逐步建立起來的?
(1)學生自思(2)4人小組交流(3)全班交流
七、美文美讀
配樂自由朗讀,讀出你對珍珠鳥的喜愛之情。
八、課堂質疑
請大膽提出你的疑問,我們大家一起解決,好嗎?
1、“有人說,這是一種怕人的鳥。”作者為什么強調珍珠鳥“是一種怕人的鳥”?
2、聯系現實,文章的結尾有何深刻含義?
3、你認為“我”是怎樣的一個人呢?
4、作者在對小鳥神態、動作的描寫之中融入了自己的喜愛之情。請你從文章中選擇一兩個例子,加以分析。
具體安排:(1)4人小組合作交流(3)全班交流
九、情感體驗
1、“我”從與鳥兒的相處中感悟到了什么?
2、珍珠鳥與作者的關系是美好的,我們也都愿意與動物和諧相處,但在當今世界上,人與動物關系是怎樣呢?有沒有不和諧的因素呢?你有什么看法呢?為什么有這樣的看法?
3、播放flash動畫《我是一只小小鳥》,介紹人類破壞生態環境導致小鳥無處安息的故事給學生以震撼。
4、那么在你的心目中,動物與人類最美好的關系是什么?人與動物怎樣相處才是和諧的呢?你有什么好建議嗎?
十、課堂小結
十一、課堂練習
1、根據課文內容在括號里填上合適的動詞。
它先是( )我較遠,見我不去傷害它,便一點點( )近,然后( )到我的杯子上,( )下頭來喝茶,再( )過臉( )我的反應。
2、在文中找出小鳥活動的范圍、小鳥的動作和神態,完成下面的表格。
3、寫出關于鳥的詩句。
4、寫出關于鳥的成語。
十二、課堂練筆
“大鳥生氣地叫一聲”,大鳥會對小鳥講些什么呢?小鳥又會如何對答呢?請大家展開想象,寫一則大鳥與小鳥的對話。
十三、寫法比較
1、a過不多久,忽然有一個更小的腦袋從葉間探出來。
b過不多久,忽然有一個更小的腦袋從葉間伸出來。
2、a一會兒把燈繩撞得來回搖動,跟著逃到畫框上去了。
b一會兒把燈繩撞得來回搖動,跟著飛到畫框上去了。
3、a我用手撫一撫它細膩的絨毛,它也不怕,反而友好地啄兩下我的手指。
b我用手摸一摸它細膩的絨毛,它也不怕,反而友好地啄兩下我的手指。
4、a我筆尖一動,流瀉下一時的感受。
b我筆尖一動,寫下一時的感受。
十四、課外積累
推薦閱讀:《我的野生動物朋友》、馮驥才的《一百個人的十年》
十五、作業超市(二選一)
1、這篇文章為我們描繪出很多美好的畫面,喜歡畫畫的同學可以任選一個畫下來。
2、你和小動物之間發生過什么故事嗎?喜歡寫作的同學可以把這個故事寫下來。
小學語文課文《珍珠鳥》課堂實錄 篇12
作者:佚名 轉貼自:轉載 點擊數:35
語文課應給學生提供一個靜心讀書、深入感悟語言文字的機會,讓學生“讀得通,讀得懂”。課堂中陸教師多次安排學生讀書:教學第三自然段時,教師讓學生高聲朗讀,并畫出描寫珍珠鳥外形特點的句子;教學第四自然段時教師讓學生自讀,思考珍珠鳥的膽子是怎樣變大的。在學生與文本進行充分對話的基礎上引導學生交流,結合具體的語言文字,學生從具體的詞句中體會到開始時珍珠鳥對世界的懼怕以及膽子逐漸變大的過程。給足學生與文本交流的時間,再從具體的語句中體會,學生真正進入了文本,體現出了語文的本性。
(第一范文 www.第一范文.com友情提醒:查找本課更多資料,請在站內搜索關鍵字:珍珠鳥)
此文轉載
小學語文課文《珍珠鳥》課堂實錄 篇13
馮驥才的敘事抒情散文小學語文課文《珍珠鳥》。本文作者以獨特的視角,新穎的立意,傳神細膩的描寫,準確生動的用詞,記敘了珍珠鳥由怕人到親近人的轉變過程,揭示了“信賴,往往能創造出美好的境界”的深刻道理。
文本寫的非常有趣,但就其所表現的思想感情對于我班的有些學生而言,在理解上還是存在一定的難度的。因此,我們決定將本文的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點確立為:通過朗讀文本,賞析好詞好句來理解文本的中心,并通過聯系生活實際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
想要讓學生把握文章的主旨,首先要引導學生從感受文章所表現的情趣入手——小珍珠鳥怎樣一點點地由對環境的熟悉逐步轉變為對人的熟悉,最后竟趴在“我”的肩頭睡著了;同時,“我”怎樣使小珍珠鳥對“我”消除戒心,從而使自己的生活充滿情趣。然后在此基礎上,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感受作者通過本文中想要表現的思想感情和揭示的人生哲理。
在讓學生發現“我”與小珍珠鳥親近的過程——也就是本節課的主要情節時,由于教師的問題過于瑣碎,使得學生難以有一個相對較為完整和獨立的思維空間,而且整個過程都是由教師在概括小結,沒有寄予學生應有的信任。此環節過程如下:
師:“我”為珍珠鳥做了什么?能讓它趴在我的肩頭睡著了。
生:因為我沒有去傷害它。
師:為什么說我沒有傷害它呢?
生:因為珍珠鳥經常打擾我的寫作,我都沒有責怪過它。
師:在這之前,我是怎樣對待珍珠鳥的呢?看看前面的文章。
生:我知道了。是在文中的第三小結:“我便用吊蘭長長的、串生著小綠葉的垂蔓蒙蓋在鳥籠上,它們就像躲進深幽的叢林一樣的安全,從中傳出的笛兒般
又細又亮的叫聲,也就格外輕松自在了。”
師;非常好,這也是我所想要的。
小學語文課文《珍珠鳥》課堂實錄 篇14
(一)基礎知識
1.給加點的字注音。
①垂蔓( ) ②顫動( ) ③眼瞼( ) ④呷( )
2.在下列語句中的括號里填上合適的動詞。
①它先是離我較遠,見我不去傷害它,便一點點( )近,然后( )到我的杯子上,( )下頭喝茶,再( )過臉瞧瞧我的反應。
②天色入暮,它就在父母再三的呼喚聲中,( )向籠子,( )滾圓的身子,( )開那些綠葉( )進去。
3.解釋下列詞語
①隱約: ②不動聲色:
4.本文作者是________代作家________ ,他還有另外的代表作___________ 、___________等,分獲全國優秀短篇、優秀中篇小說獎。
(二)閱讀理解
漸漸它膽子大了,就落在我的書桌上。
它先是離我較遠,見我不去傷害它,便一點點挨近,然后蹦到我的杯子上,俯下頭來喝茶,再偏過臉瞧瞧我的反應。我只是微微一笑,依舊寫東西,它就放開膽子跑到稿紙上,繞著我的筆尖蹦來蹦去;跳動的小紅爪子在紙上發出“嚓嚓”響。
我不動聲色地寫,默默享受著這小家伙親近的情意。這樣,它完全放心了,索性用那涂了蠟似的、角質的小紅嘴,“嗒嗒”啄著我顫動的筆尖。我用手撫一撫它細膩的絨毛,它也不怕,反而友好地啄兩下我的手指。
白天,它這樣淘氣地陪伴我;天色入暮,它就在父母再三的呼喚聲中,飛向籠子,扭動滾圓的身子,擠開那些綠葉鉆進去。
有一天,我伏案寫作時,它居然落到我的肩上。我手中的筆不覺停了,生怕驚跑它。呆一會兒,扭頭看,這小家伙竟趴在我的肩頭睡著了,銀灰色的眼瞼蓋住眸子,小紅腳剛好給胸脯上長長的絨毛蓋住。我輕輕抬一抬肩,它沒醒,睡得好熟!還呷呷嘴,難道在做夢?
我筆尖一動,流瀉下一時的感受:
信賴,往往創造出美好的境界。
5.在選文里,哪些文字表達了作者對小珍珠鳥的喜愛之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文中,“我”先前聽人說“這是一種怕人的鳥,后來小珍珠鳥竟趴在“我”的肩頭睡著了,這說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寫出文中點明主旨的一句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信賴”指什么?創造的“美好的境界”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寫作訓練
你肯定接觸過不少小動物,動物確實是值得我們珍惜的朋友,我們應該多了解它們、理解它們。請回憶一下接觸某種小動物的過程,將你的感受試著寫下來。
【參考答案】
(一)1.①wàn ②chàn ③jiǎn ④xiā
2.挨 蹦 俯 偏 ②飛 扭動 擠 鉆
3.①不很清楚,感覺不明顯。 ②不說話,不流露感情,形容非常鎮靜。
4.當 馮驥才 《雕花煙斗》 《神鞭》(《啊!》)
(二)5.稱小珍珠鳥為“小家伙”;俯下頭來喝茶;啄著我顫動的筆尖;“我”用手撫摸它細膩的絨毛;趴在我肩頭睡著了。
6.作者與珍珠鳥建立了信賴的關系。珍視生命,關愛動物,使世界多一抹溫暖的色彩。
7.信賴,往往創造出美好的境界。
8.信賴,指“小家伙”和“我”的親近、信任、依戀。美好的境界,指人與動物間互相依戀的情意,人與自然融為一體時的創作靈感。
(三)略
小學語文課文《珍珠鳥》課堂實錄 篇15
一、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喜歡的自然段。
2、引導學生讀懂課文內容,理解課文最后一句話的含義,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3、讓學生產生喜愛小動物的情感,體會人與動物的和諧相處要靠相互之間的信賴。
二、教材分析
我所執教的內容《珍珠鳥》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s版五年級下冊第7課第二課時,這是一篇描寫生動、富有詩情畫意的狀物散文。課文以細膩的親切的語言寫出了小鳥由“怕”人到“信賴”人的變化過程。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這以促進學生發展為本的新理念抓住了語文教學的核心。在閱讀課上如何自主、合作、開放的氛圍,讓新課程理念得到充分體現?現結合我在教學《珍珠鳥》一課時進行了點滴嘗試。在教學過程中,我讓學生潛心讀書,學習語言,自主探究,自由表達,獲得豐富的體驗,實現對文本的個性化解讀和感悟。學生學習語言,離不開思維的參與,語文新課標倡導“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所以我為學生創設一個多維的思維空間,大膽想象,允許有不同的見解和思辨,引領學生用自己的心靈主動去與文本對話,獲得課文豐富的、多元的理解。
三、學校與學生狀況分析
我所執教的班級是縣城附近的程江鎮中心小學五年級一班,學生共有44人,其中男生25人,女生19人,學生性格浮躁,語言表達能力一般,合作交流能力正在培養之中,執教時本課時在電教室進行,學生每4人或3人為一個學習小組。
四、教學設計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2、播放珍珠鳥的視頻畫面,教師:請同學們瀏覽課文,找出作者是怎么描寫珍珠鳥外形的?
3、初讀了課文,你知道文章說的是誰信賴誰呀?
(二)品讀課文
師:上節課,我們初讀了課文,學習了一至五自然段,大家知道了大珍珠鳥與作者一點點熟悉了,可作者是怎樣描寫小珍珠鳥逐漸信賴作者的呢?
出示自學提示:認真閱讀課文六至十六自然段,從哪些語句看出小珍珠鳥逐漸信賴作者?你有什么感受?做簡要批注,再練習有感情地朗讀。
……
師:通過朗讀這一段(第八自然段),你發現了什么?
生:我發現小珍珠鳥開始很膽小,只敢在籠子四周活動。
生:我也發現小珍珠鳥膽子很小,它害怕飛得遠了會受到傷害,所以活動范圍很小。
師:很有見解。
生:我發現珍珠鳥開始淘氣了,它發現沒有人傷害它,沒有人管它,就膽子大了起來。
生:我從三個一會兒發現珍珠鳥非常活潑,就像天真好動的小孩子一樣,作者不會生氣的,反而很喜歡的。
師:你還能體會到作者的喜歡之情,了不起!
生:我發現珍珠鳥的膽子是慢慢變大的,不是一下子就大的。
師:你看到了膽子變化的過程,有一雙敏銳的眼睛。
生:(讀第十一自然段)到這里,我覺得珍珠鳥的膽子才真正變大了,它再也不怕主人了。
生:珍珠鳥甚至“啄”我的筆尖,可以看出珍珠鳥完全沒有了戒心。
生:(讀第十二自然段)我體會到作者是很喜歡珍珠鳥的,他是很輕地用手撫一撫珍珠鳥的毛的。
生:我還從“友好”這個詞看出珍珠鳥也喜歡上了主人,它是很喜歡地啄的,不是狠狠地啄的。
師:這個“啄”表示親切!就像老師拍拍你的肩膀一樣(師親切地拍拍學生的肩膀),我不是要打你,而是表示我的友好!
師:同學們剛才的讀書體會很深刻,都知道了小珍珠鳥的膽子是慢慢變大的,為什么小珍珠鳥的膽子會越來越大?我們知道珍珠鳥可是一種怕人的鳥啊,請四人小組展開討論。
(學生帶著這個問題小組自由進行討論)
生:是因為作者沒有傷害它。
生:小珍珠鳥的膽子越來越大是因為“我”對它的信賴,“我”對它的友好。
師:同學們,鳥和人雖然不能進行語言的交流,但是小珍珠鳥卻通過自己的一舉一動與作者進行著情感的交流,表示對作者的友好和信任。在他們相處的過程中,最讓你感動的是哪一處?
生:我覺得文章第14自然段最讓我感動,因為小珍珠鳥竟趴在作者的肩上睡著了,這是多么感人的畫面啊!
師:老師也有同感,你能有感情地朗讀一下嗎?
生感情朗讀。
師:本來很怕人的鳥兒,竟然趴在作者的肩上睡著了,好美的一幅畫面!指名配樂朗讀(學生一邊感受,一邊觀察插圖)你知道作者在笑什么嗎?
生:作者在笑:小東西,你玩累了嗎?趴在我的肩膀上不要摔下來喲!
生:作者在笑:小珍珠鳥,你的膽子太大了,不怕我把你抓起來嗎?
生:作者在笑:這小家伙,一定作了一個好夢!
師:作者的笑是會心的笑,是善意的笑,小珍珠鳥真的把我當作親密無間的好伙伴、好朋友了。那么,小珍珠鳥趴在我的肩上做夢,它夢見了什么呢?
生:小珍珠鳥夢到自己與主人在屋里捉迷藏,一起嬉戲。
生:小珍珠鳥夢到主人就是它的父母,它在主人的懷里撒嬌,要小蟲子吃。
師:大家的想象真精彩,從中可以看出人與鳥之間建立了真摯的友誼,營造出了人與動物和諧相處的美好境界。師配樂朗讀,生感受溫馨的畫面,感人的情懷。
再次有感情地朗讀這一段。
(三)、回讀第三至五自然段
師:看來,在作者的精心呵護下,小珍珠鳥的活動地點變化了,我們感受到了小珍珠鳥的活動方式、性格也發生變化了,它越來越親近“我”,信賴“我”了。透過小珍珠鳥的變化,你感到僅僅是小珍珠鳥信賴作者嗎?
生:大鳥也信賴作者,它們允許自己的孩子飛出籠子,與作者親近。
師:文中哪些語句體現出大珍珠鳥信賴“我”?你不禁想讀一讀課文中哪些段落?默讀三至五自然段,畫一畫相關語句。
……
學生朗讀所畫語句。
(四)、關注描寫人的語句,體會信賴是彼此創造的
師:不論是大珍珠鳥還是小珍珠鳥都對“我”產生了信賴,但這珍珠鳥一家為什么會對“我”產生信賴呢?
生:是“我”精心呵護它們的緣故。
師:畫一畫描寫“我”精心呵護珍珠鳥的語句。
學生朗讀,體會“我”對鳥的愛。歸納出:不看――不管――不傷害――不停――不寫。
師:你感到僅僅是珍珠鳥信賴人嗎?
生:不是,作者也信賴珍珠鳥。
師:是啊!作者堅信只要通過自己的精心呵護、只要自己對小鳥尊重、只要自己付出愛,就一定能創造出美好的境界!
(五)拓展延伸
師:“我”與珍珠鳥建立了深厚的友誼,這種信任是無價的,也是最感人的。你能用文中的一句話來表達出你此時的感觸嗎?(信賴,往往創造出美好的境界。)
師:我們要像作者一樣用自己的愛心滋潤周圍的一切事物,用我們的愛心澆灌友誼的花朵,創造人世間最美好的親情,攜手共創美好的未來。
師:你也試著仿照作者的這個內心感受,寫一句有關信賴方面的格言。
(學生開始動筆,寫后交流)
師:(總結)是呀,信賴是一座橋,讓我們彼此心靈相通。信賴是一盞燈,照亮我們前進的航向。人與人之間應互相坦誠,互相信賴、理解、寬容,和睦相處。只要人人獻出一點愛,世界將會變成美好的人間!(播放歌曲《愛的奉獻》)
附:板書設計
7珍珠鳥
害怕人:伸嘴、伸腦袋、瞅瞅
籠子四周
珍珠鳥 在屋里飛來飛去 信賴 雛鳥 落在桌上喝茶、跳動、啄筆 喜愛
落在肩上睡熟
人對鳥:不看——不管——不傷害——不停——不寫
教學反思:
一、讀書實踐,感受語言,在感受中學習。
在本課的閱讀教學中,我為學生創設了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以學生原來的知識經驗為基礎,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引領學生自讀、自悟、讓學生在自悟自讀中感受閱讀樂趣。整堂課的教學始終以學生自讀自悟為本,并運用了多種形式的朗讀方式,面向全體學生,學生學習興趣很高,實現了讀中自得自悟的教學理念,另外,注意把課內課外知識有機結合,讓學生更好地領悟了文章的含義,使學生在學習中得到快樂,求得發展。
二、馳騁想象,個性解讀,在體驗中學習。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培養學生探究性和創造性閱讀能力,應提倡多角度的、有創意的閱讀。因此,在教學中,我提出 “作者看著小珍珠鳥在笑,他在笑什么?”“小珍珠鳥趴在我的肩上做夢,它夢見了什么?”讓學生馳騁想象,學生憑著對課文的理解,對作者與小珍珠鳥之間友誼的多元解讀,發言不時閃現充滿個性、智慧的語言,一幅溫馨的感人畫面浮現眼前,從而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
三、創設自主開放的學習氛圍。
通過這堂課的教學,我也反思了自己過去對課改的理解。以前,“放”出去教的課文總擔心學生這樣學不會,那樣學不扎實,還擔心一經“放”出去,“收”不回來怎么辦?讓學生自主學習成了一句空話。學生們花了很多時間,學得苦,學得緊,教學效果卻不好。這次嘗試,如:學習第八自然段時,提問“你發現了什么?”學生展開了豐富的想象,回答形式多樣。使我深刻地認識到,學生是鮮活的生命個體,他們所具有的主體能動性及豐富的創造潛力,使他們在教學過程中展現出讓人敬重與欽佩的活力,而正是這種富有生機的活力與創造力,才使課堂教學連續成新的發現、新的感覺、新的收獲和新的經驗,從而成為教師生成新的課程經驗的重要基礎。自主、開放是語文學習的快樂之源,創設自主合作、開放的學習氛圍,能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能使閱讀課堂成為發揚學生個性的天地,這樣的課,教師教得輕松,學生學得輕松,從而達到高效的目的。
四、情感體驗,提高認識。
學生讀書后,都有一種“讀完了就想說一說”的沖動。為此,我讓學生也仿寫一句格言來表達出此時的感觸,進一步加深了學生對信賴的理解,在學生與文本、作者的對話中提高了道德的認識。學生有感而發,相信愛心的滋潤一定能夠創造出美好的境界!
小學語文課文《珍珠鳥》課堂實錄 篇16
作者:佚名 轉貼自:轉載 點擊數:60
重慶外國語學校 王君
語文課,向思想更深處漫溯。
——題記
【教學自評】
馮驥才《珍珠鳥》的魅力到底在哪里?
教參上有“和諧說”。網上流傳甚廣,影響很大的有郭初陽老師的“欣賞囚禁說”(從鳥籠切入),竇桂梅老師的“信賴說”(從信賴開掘)。經典的文本足以承載反復的推敲,我認為,對于《珍珠鳥》,還有進一步挖掘的必要。于是我以“距離”為話題,從文本中不引人注意的“不”字入手,激發學生更加冷靜客觀地去感受和審視馮驥才的愛,透視了作者對珍珠鳥的行為,引導學生從觀察愛的表相走向體悟愛的內涵,深刻挖掘“愛”的真諦,力求對文本進行更有深度的貼切的解讀。愛是信賴,愛是理解,愛是尊重,愛是自由,愛是距離的保持,在這樣的步步挺進中,讓孩子們感悟愛的藝術和思考愛的困惑。
這是難忘的一課,孩子們在思維碰撞中的經典言論至今讓我回味不已。距離的話題、征服的話題、無形的籠子的話題、人對自然的自我想象的話題、精神淪喪的話題……這些發言無不閃爍著哲理思辨的光芒,讓我又一次享受到了語文學習的深度之美。
三年前第一次教《珍珠鳥》,有一個孩子在課堂上拒絕做我的續寫訓練,她告訴我:“林清玄說向人乞討的只是寵物,不會乞討的才叫動物,人類把動物變成寵物也不是件難事,而老馮說:這叫信賴”。 這一次教《珍珠鳥》,不僅課堂上群情激奮,下課后孩子們還里三層外三層地圍著我,提出了比如“如何看待動物園”等等絕不淺薄的問題,很欣慰,這一堂課,我給孩子們打開了一扇窗——深度思考人和動物以及人和自然的關系,應該成為孩子們在未來學習中自覺的探索吧。
語文課,以文本作橋,扎根在關鍵詞句上,向思想更深處漫溯。語文、語文教師、學生都會在這漫溯中獲得尊嚴吧!
下面展示的是第二課時的討論片斷。
一、距離產生的美——研讀“我對珍珠鳥”
師:昨天聽了同學們的初讀交流,很受啟發。今天我們從“不”字入手來解讀文本。請大家瀏覽課文,“我”對珍珠鳥有哪些“不”呢,請找出一些句子,可以直接含有“不”,也可以暗含著“不”。
生:我很少扒開葉蔓瞧它們。
生:我絕不掀開葉片往里看,連添食加水時也不睜大好奇的眼睛去驚動它們。
生:我不管它。
生:我只是微微一笑,依舊寫東西。
生:我不動聲色地寫,默默享受著這小家伙親近的情意。
生:我手中的筆不覺停了,生怕驚跑它。
師:看來,作者對珍珠鳥的原則是“不看、不管、不擾”。作者說是信賴創造了美好的境界,真是只有信賴嗎?下面我們就通過這些“不”去深入思考作者創造美好境界的奧妙到底在哪里?
生:從這些句子我感受到作者并沒有刻意地去關愛鳥兒。
師:“刻意”一詞有意思!請繼續說。
(第一范文 www.第一范文.com友情提醒:查找本課更多資料,請在站內搜索關鍵字:珍珠鳥)
此文轉載
生:我覺得作者走的是自然路線,讓鳥兒自然發展,自由生活。
生:從這三個“不”我看出來作者對鳥兒首先是尊重,大家都是自然界的一員,鳥也應該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應該受到尊重。不去刻意地管理它就是一種真正的尊重。
生:我認為這些“不”是作者給予珍珠鳥的自由,他愛護鳥兒,更尊重鳥兒,所以就讓鳥兒自由自在地生長和玩耍。
生:動物和人的關系往往有兩種,畏懼人和與人友好相處。這三個“不”消除了鳥兒的畏懼感,讓小鳥感受到了人的友好,我們都說小鳥依人,就是文中的這種境界吧。
師:人愛鳥有多種表現啊,可以撫摸它的毛、殷勤地喂它食物,和它一起玩,為它放音樂等等,作者是這樣愛珍珠鳥的嗎?
生:我覺得作者很高明,他的情緒不外露,一直很安靜,這就可以激發小鳥的好奇心,讓它自然而然接近人,最后讓它發現人這個龐然大物原來這么溫柔可親。
師:原來這是人的一種策略啊!(眾笑)這個策略好不好呢?
生:這個策略很好。因為這表明了作者對鳥兒既是刻意的,又是不刻意的。他不刻意地去關注它、看它、管理它,其實作者是刻意地這樣做的。
師:哦,大家聽懂了嗎?作者的不刻意恰好是因為他的刻意。深刻!
生:我認為這三個“不”表明作者是了解鳥的,因為鳥和貓狗不一樣,貓狗是渴望親近人的,但鳥怕人幾乎是天性,因為了解,所以作者才會有三個“不”的表現。
師:哦,這樣做是對鳥性的一種了解和尊重,說得真好!
生:對,鳥其實是不需要人類的愛慕和欣賞的,它更需要自由。作者就是讓鳥快快樂樂地生活,他尊重了它怕人的本性。
生:這是把鳥放在和人平等的地位,不把鳥當玩具寵物,不刻意干擾鳥的生活。
生:從這三個“不”中,我看出了作者很善于和動物交流。作者追求的最好的境界不是人鳥合一,不是和鳥兒融為一體,而是各自有各自的空間,各自有各自的生活。(掌聲)
師:說得太好了!人鳥合一并不是最好的狀態,那么最好的狀態是什么?
生:保持一定距離,給它自由空間,讓它自己去發展,它需要什么就給它什么,而不是我需要什么就要求它做什么。作者和小鳥之間因為保持了距離,所以也就有了和諧和美好的境界。
師:同學們,作者行為中的這些“不”敦促我們思考什么是真正深刻的愛。愛的方式有很多種。這就像你們的成長,小時候你們需要和爸爸媽媽在一起,需要親密的愛撫呵護。但是現在呢,你們長成小大人了,你們渴望和大人拉開距離了,希望有自己的空間了。爸爸媽媽如果過多干涉你們的生活那在你們的眼里就不是愛了。所以,了解這一點的爸爸媽媽就會適度地保持和你們的距離,讓你們感覺到自己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是一個完整的人。這是一種更深刻更理性更高境界的愛! 愛它,就尊重它!愛它,就信任它!愛它,就給它自由! 愛它,就要有信念遠遠地欣賞它而不干擾它。距離能夠產生美,距離也能夠升華愛,人和人之間是如此,人和鳥之間,人和自然之間也是如此。所以,《珍珠鳥》中的美好的境界,更來自于作者對人鳥之間的距離的藝術性地不露痕跡的保持。距離的保持,反而消除了人鳥之間的距離。這其中的關于愛的奧秘真是意味深長的。
(第一范文 www.第一范文.com友情提醒:查找本課更多資料,請在站內搜索關鍵字:珍珠鳥)
此文轉載
二、距離產生的惑——研讀“珍珠鳥對我”
師:刻意的不刻意,零距離的遠距離使馮驥才找到了對待珍珠鳥的最好方式。但是珍珠鳥對馮驥才呢?在聽同學們的閱讀匯報的時候,有兩個同學的發言讓我覺得有進一步探討的必要。一是賈秋陽同學說珍珠鳥把我當作了一棵大樹了,二是劉佩靈同學說珍珠鳥和我親密并不僅僅是因為信任,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因為這只小鳥涉世不深,天生牛犢不怕虎。大家議一議。
生:我認為,這篇文章根本就是人的對鳥的一種想像,或者說是人對自然的一種想像。這就好像一只螞蟻在桌腿上爬,人自作多情地把它捉起來放到桌面上去,可是其實人家螞蟻其實是想往地上爬的。人和動物本質上是不能相通的,小鳥它也不懂信賴不信賴的道理,也許在小鳥的眼里,馮驥才就是一棵安全的樹罷了。(眾大笑)
師:文學作品當然是充滿了人的想象,表達了人的希望的,你這樣說不是徹底否定了人和動物之間是可以有感情交流的,這合理嗎?你的思路挺好,但還需要文字佐證。
生:我也覺得是作者是一廂情愿的想像。比如開頭第一段的描寫:一個簡易的籠子,一卷干草,就是鳥兒“舒適又溫暖的巢”嗎?我看未必,大鳥后來生氣地呼喚小鳥不就說明大鳥對自己生活的大環境并不是完全放心的。還有第三自然段“從中傳出來的笛兒般又細又亮的叫聲,也就格外輕松自在了”中的“也就”兩個字讓我感覺到了勉強,我也讀出了作者一廂情愿地猜測。鳥兒們到底幸福不幸福,其實馮驥才并不知道。
生:我認為表面上看人鳥相處得非常和諧,其實深入去看,珍珠鳥和人的距離是越來越遠了!
師:和人的距離越來越遠了?請談仔細一點兒,扣緊文本。
生:這個故事我覺得很老掉牙,不外乎就是一個征服的故事——人征服動物。和一般的征服不一樣的是把動物捕殺了還不算,還要征服動物的心,但是馮驥才真的征服了珍珠鳥的心嗎?顯然沒有,剛才很多同學都談到了鳥爸爸鳥媽媽對人的態度幾乎是沒有什么變化的,作者越來越友好,但它們戒備的態度一點兒都沒有變。這是因為什么?是因為大鳥恐怕對人性看得太深刻了吧,它們不相信把它們關在鳥籠子里的喂鳥人能夠真正地愛鳥。
生:我同意。作者好像已經征服了小鳥,但是,這種征服還有意義嗎?請大家看看第九自然段,“這樣久了,打開窗子,它最多只能在窗框上站一會兒,絕不飛出去”,飛翔是鳥的天性,一步之外就是自由的天空,但它居然不飛,這還叫鳥嗎?
生:因為它的爸爸媽媽在這里,它的家在這里啊。
師:它可以飛出去后再飛回來呀!
生:小鳥不再飛出去,我想一來是因為它還小,缺乏飛翔的能力和勇氣,二來時因為它根本就沒有飛翔的意識了,它認為這里就是它的生活環境,它根本就沒有天空和森林的意識了。
師:它為什么缺乏飛翔的能力和勇氣呢?
生:那個籠子啊!它的爸爸媽媽根本不可能從那個籠子里鉆出來,沒有人教它飛翔,沒有人帶領它去練習飛翔啊。
生:從這個細節看來,小鳥雖然可以“擠”出那個籠子,但是它的心里已經有了無形的籠子了,這個無形的籠子讓它失掉了飛翔的欲望。
生:對,這個籠子永遠不會被人打開。我們可以想象,現在小珍珠鳥還可以“擠”進“擠出”籠子,有一天,當它的身體長得和大鳥一樣大時,它的命運也就只能和自己的爸爸媽媽一樣——永遠被囚禁了。它的命運其實比它的父母還可悲得多,因為一旦籠子打開,它的父母也許還有可能飛回藍天,而小珍珠鳥呢,它可能根本就飛不起來了。
生:從小鳥兒站在窗框上都不飛出去這一個細節,我看出小鳥兒根本就沒有鳥性了,它已經不是一只真正的鳥了,它只有鳥的軀殼,但是沒有鳥的心靈了。
生:小珍珠鳥其實在不知不覺中已經成為了人的寵物,只是人沒有意識到,小鳥自己更不可能意識到罷了。
師:對鳥兒飛不飛走這個問題,大家從馮驥才這個角度來看看呢?
生:作者既不關窗子,也不阻攔鳥兒到處飛,看來他心里頭有底兒:鳥兒根本就飛不走。
師:大家的討論讓老師重新思考了“距離”的問題,從你們的這個思考角度上來說,人和鳥的距離是遠了還是近了呢?
生:當然是遠了。大珍珠鳥并沒有因此而信賴作者,這個距離本來就遠,小珍珠鳥失掉了鳥性,淪為人的寵物,它連鳥都不是了,我們還能討論鳥和人的關系嗎?我們現在討論的是人和寵物的關系。
師:可怕的籠子,虛偽的自由,虛偽的愛!
生:人表面上征服了鳥,但真正的鳥卻離人越來越遠了!
師:我想起一首詩:生命誠可貴——
生: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二者兼可拋。
生:作者其實依舊是失敗的。他征服了鳥,也改變了鳥。這就像如今的社會,人不是已經是自然的主宰了嗎?但人不也是越來越孤獨了嗎?
師:是的,征服鳥不一定換來人和鳥真正的和諧相處,征服自然最后人類換來的可能是自然的報復。剛才冉雪立同學說人和鳥的最好的關系并不是人鳥合一,這話深刻!我想,人合自然的關系也是如此,敬畏自然,探索自然但不以征服自然為目的,這才是人和動物之物以及人與自然之間的相處之道。我又想起了徐來同學剛才的精彩發言。她說“人往往會對人和動物的關系作自我陶醉般的想象”這句話值得我們深思。第一堂課,同學們交流初讀感受時,大部分同學站在作者的角度細細揣摩文本,確確實實感受到了這篇文章字里行間表現出來的和諧之美,那么為什么第二堂課大家同樣是緊扣文本,但卻提出了這么多反對意見呢?我想,這是因為我們拋棄了人的本位,而自覺站在了鳥的本位上來思考問題,所以,我們發現了平等背后的不平等,和諧之外的不和諧,發現了信賴背后的殘酷的征服,征服之中的人鳥的對峙和人與自然關系的惡化。同學們,我相信,如果馮驥才參加了大家的討論,也一定會深受啟發的,他的愛的藝術也一定會因此而提升到更高的境界的。有形和無形的鳥籠桎梏了小小的珍珠鳥的飛翔之夢,那么,在生活中,我們的心靈是不是也被某一種籠子籠上了而不自知呢?學了《珍珠鳥》,對于同學們反省自我也應該有一定的幫助吧。
(第一范文 www.第一范文.com友情提醒:查找本課更多資料,請在站內搜索關鍵字:珍珠鳥)
此文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