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中的父與子》實錄及思考(通用13篇)
《地震中的父與子》實錄及思考 篇1
大概是在去年11月,我區開展“教學能手”賽時聽的《地震中的父與子》這么一節課,當時就想把課堂實錄(其實只是我的聽課記錄)以及信手寫下的感受放在博客上與大家分享,聽聽前輩們的指點,只是“不著陸”的丫頭始終沒有把想法付諸實踐。今天在整理聽課材料,打算將這個學期所聽課的教案感受整成一袋的時候,才感到深深的自責——嘿嘿,拉拉是個懶丫頭,不是么?
好歹是整理出來了,請大家對丫頭評課的大膽妄言多多批評指教! :)
《地震中的父與子》(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引讀課題
請學生用一個詞來概括父母的愛,以此引導至“深沉寬廣的父愛”
。ê⒆觽儗τ诟改钢異鄣睦斫夂茇S富,有:父母的愛是充滿鼓勵的,父母的愛是飽含激情的,父母的愛是深沉無私的,父母的愛是無價無償的……這些充滿感恩的回答,讓我這個半大不小的“孩子”很是慚愧,這么大了,很少思考過父母的愛要用怎樣的言辭來表達。
評:課前導入簡潔明了,直切課文主題,且點明了“親情”的單元主題,融情感熏陶、生活感悟于語言表達中,巧妙不露痕跡。)
二、檢查語系,了解情況
1、檢查生字新詞
洛杉磯 混亂 昔日 廢墟 阿曼達 爆炸 瓦礫
。1)帶拼音直讀生字新詞;
(2)去掉拼音讀生字新詞;
(3)開火車讀生字詞;
。4)交流識字方法;
。5)講解“爆”字的寫法,學生書空一次
。ㄔu:五年級的孩子在學習生字時,是否需要經歷“帶拼音讀”—>“去拼音讀”—>“開火車讀”—>“交流識字方法”這樣繁雜的識字過程?假如,到了五年級,生字教學上還要花這么多的時間和精力,那么孩子們在一、二年級時是否壓根就沒積累到什么自主識字的本領呢?
另外,在指導書寫上,教師的確是“放手”讓孩子們觀察字型、分析結構了,但缺少了范寫,丫頭個人認為這是不夠的。言傳還需身教,指導書寫是一筆一劃的真功夫,光靠說一說、看一看是不能解決問題的。而且孩子們也只是在認識了字型結構后書空一次,略顯簡單敷衍了些。)
2、了解課文大意
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講述文章大意
。ㄔu:在孩子們講述的過程中,有個孩子是這么說的:“故事發生的時間是在……,地點是在……”,執教老師馬上打斷孩子,告訴他:“你可以直接說出來!薄绢^個人認為,教師在這個地方可以引導得更具彈性一些,講述文章大意的方式有很多種,我們首先要表揚這個孩子懂得先將文章的時間、地點等要素在講述文章的一開始就點明了,順勢指導敘事型作文的寫作“六要素”——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的起因、經過(高潮)、結尾,將語文教學中的讀、說、寫巧妙地結合起來,盡量讓孩子們做到“讀后會說,說后會寫”;而不是責怪他講述得過于羅嗦。)
三、初讀設疑,續寫結局,淺層理解“了不起”
(一)初讀設疑,初步感知“了不起”
1、猜疑激趣
猜一猜老師會給你們提出什么問題?
2、朗讀找疑
。ㄔu:通過“猜一猜”的刺激性引導,很自然地要求孩子們再次閱讀課文,自主質疑,將原本有些生硬的“任務”轉化為如同尋寶一樣快樂的事情。)
3、梳理明疑
孩子們交流自己“競猜”的問題,并在教師的引導下自主解疑
。ㄔu:這一環節原本無可爭議,但在第一個孩子發言時,便提出了教師所盼望引導的答案“文章中的父親了不起在哪兒?”,以致教學步伐直接邁入第4個小環節,別的孩子失去了“競猜”的機會,教師了失去了挖掘更多課堂生成資源的機會。)
4、重點設疑,引導理解“這位父親里在哪兒?”(堅持自己的信念)
。ǘ├m寫結局,淺層理解“了不起”
1、續寫人們對這位父親談話的內容
2、學生交流續寫內容
。ㄔu:由于受課文語句的影響,孩子們續寫的格式有些定勢,在交流的過程中聽到的也無非是些無關痛癢的話,沒有情感的投入,缺乏精彩的言辭,無法引起在座聽課教師們的共鳴。)
四、改變結局,詩化品讀,深入理解“了不起”
。ㄒ唬└淖兘鉀Q,解讀感悟“了不起”
1、出示改編的結局:
“第二天,人們看到廢墟旁的這位父親無力地坐在一堆破碎的瓦礫旁,手里抱著一個血肉模糊的孩子,口里不斷地喃喃自語:‘阿曼達,我的兒子,無論發生什么事,我都會和你在一起……”
2、學生交流感受,并討論:這樣的解決有沒有可能性?為什么?
3、小結:這位父親的了不起不是從事情的結局中看出來的,而是從父親努力救兒子的過程中體會到的。
。ㄔu:改編課文結局,大膽挑戰“權威”,是當下語文公開課堂頗為常見的方式,但用者不同,用法也不一。在本節課中,改編不過是一個“幌子”,重點是要透過這個“幌子”向孩子們揭示人生的道理:做事不單看結果,重點還是過程!可見教師的用心之良苦。)
。ǘ┰娀纷x,深入理解“了不起”
1、找出描寫父親拯救兒子過程的語句
2、出示詩化描寫父親拯救兒子過程的語句
3、指導朗讀
。ㄔu:詩化手法的運用,不過是將文本的一段文字分行處理;但在處理前后的朗讀效果上,的確存在明顯的差異。詩歌具有高度概括的文句特征,而將文字詩化處理,也能夠達到讓情感高度凝練的效果。這在本堂教學中得到了極大的體現!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師生在共同朗讀中,點明了文章的關鍵句,情感抒發層次鮮明、循序漸進,融指導朗讀于反復體味、吟誦中,自然而然地達到了指導效果。)
五、總結回味,升華情感
1、總結回味
2、贈送詩歌《父愛》
總有一個人將我們支撐
總有一種愛讓我們心痛
這個人就是父親
這種愛就是父愛
……
《地震中的父與子》教學設計(語文課堂 網 友情提醒:查找本課更多資料,請在站內搜索課文題目)此文轉載于
《地震中的父與子》實錄及思考 篇2
【教學目標】
1、認識8個生字,會寫11個生字。正確讀寫、理解“昔日、廢墟、疾步、絕望、瓦礫、開辟、破爛不堪”等詞語。積累文中關于人物外貌、語言描寫的佳句。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文中最后一句話的含義。
3、從課文的具體描述中感受父親對兒子的愛以及兒子從父親身上汲取的力量。
4、領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語言、動作特點進行描寫,反映人物思想品質的表達方法。
【教學重、難點】
1、了解父親不顧一切搶救兒子的經過,感受父愛的偉大。
2、讓學生明白這對父子為什么了不起。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境,揭示課題
1、講生活中的一則實例,讓學生談感受:
曾有這樣一則報道:有一位母親買菜回家,突然看見自己三歲的兒子正從自家五樓的陽臺上摔下來。這位母親一下子從很遠的地方跑過去,居然接住了小孩。后來,消防隊員做了一個實驗,讓這位母親從同一地點、同一時間跑過去,這位母親卻接不住一個沙包。這是為什么呢?
2、揭示課題:
了不起的母親瞬間爆發了超常的愛的力量,避免了慘禍的發生,拯救了孩子。當地震災害突然降臨時,父愛又會爆發出怎樣的力量呢?1994年,當巨大的地震的危害侵襲美國洛杉磯時,有一對父子演繹了一段令人深受感動的故事。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第十七課──《地震中地父與子》。板書課題并讓學生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初步感知
1、自讀課文,要求:
⑴ 借助字典,結合課文中的句子認識生字和新詞。
、啤∮谩啊碑嫵鲎约荷钍芨袆拥木渥印
⑶ 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2、小組內互讀課文,交流學習收獲。
3、全班交流:
、拧z查生字、新詞的讀音,重點記住“墟、礫、顫”等字形。
、啤〕醪絽R報自己深受感動的句子。
三、再讀課文,整體感悟
1、默讀課文,思考:
⑴ 用比較簡潔的話說說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啤∽x了課文有什么感受;
、恰澇霾欢脑~語、句子,試著提出不懂的問題。
2.全班討論:
、拧∮煤啙嵉脑捳f說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⑵ 談談讀了課文,自己有什么感受。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二、細讀課文,與文本對話
1、學習第2、3自然段:
⑴ 自讀。
、啤∽h一議:
此刻,父親的心情怎樣變化?
出示句子:不論發生什么,我總會和你在一起!
你怎樣理解這句話的?
、恰≌f話訓練:
阿曼達在學習上遇到困難,很苦惱,父親會……
阿曼達在和同學踢足球,腿骨折了,父親會……
、取熜〗Y。
2、學習4~23自然段:
、拧∽宰x課文4到23自然段,邊讀邊體會哪些地方讓你感動?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做上記號,也可以在旁邊寫上自己的感受。
、啤R報:
師根據學生回答相機理解4~11自然段最令人感動的句子。
⑶ 學生分角色讀一讀。
⑷ 小結:
對第12自然段的理解:
① 師:是啊。在我眼里,這不是普普通通的一段話,而是一首飽含父愛的詩,輕你們各自有感情地讀一讀這首詩。
出示:
他挖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沒有人再來阻擋他。他滿臉灰塵,雙眼布滿血絲,衣服破爛不堪,到處都是血跡……
、凇≈该x。
、邸”容^句子,你更欣賞哪一種表達方法?為什么?
出示:
a、他挖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
b、他不停地挖,挖了36小時。
、堋〕鍪荆
他滿臉灰塵,雙眼布滿血絲,衣服破爛不堪,到處都是血跡。
你從這些描寫中體會到了什么?
⑤ 小結。
、蕖∽x一讀這首詩!
對13到23自然段的理解:
、佟熒献髯x13到23自然段。
、凇 安唬“职!睆倪@句話大家體會到了什么?
師:父親不顧一切地挖,兒子堅韌不拔地等。因為他們都有一個信念:無論發生什么我們都在一起。憑著這樣的信念,他們不僅一家團聚還救活了其他13個孩子,這真是一對了不起的父與子。
3、有感情地朗讀最后一段。
三、拓展,體會父母之愛
推薦讀《背影》、《游子吟》。
【板書設計】
17、地震中的父與子
信念
總會在一起
了不起
【作業設計】
1、請你想象一下:在漆黑的瓦礫下,沒有水,沒有食物,沒有爸爸媽媽,有的只是14個七歲的小伙伴,阿曼達和小伙伴們會說些什么、做些什么、想些什么呢?把你想到的寫下來。
2、閱讀: 《背影》的精彩片段
他望車外看了看,說,“我買幾個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動!弊叩侥沁呍屡_ ,須穿過鐵道,須跳下去又爬上去。父親很胖,走過去自然要費事些。我看見他戴著黑布小帽,穿著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蹣跚地走到鐵道邊,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難。可是他穿過鐵道,要爬上那邊月臺,就不容易了。他用兩手攀著上面,兩腳再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這時我看見他的背影,我的淚很快地流下來了。我趕緊拭干了淚 ,怕他看見,也怕別人看見。我再向外看時,他已抱了朱紅的橘子往回走了。過鐵道時,他先將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這邊時,我趕緊去攙他。他和我走到車上,將橘子一股腦兒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撲撲衣上的泥土 ,心里很輕松似的……等他的背影混入來來往往的人里,再找不著了,我便進來坐下,我的眼淚又來了。
《地震中的父與子》實錄及思考 篇3
【設計理念】
閱讀教學要引導學生潛心鉆研文本,充分感悟,在讀中悟情,在想象中悟形,在回味中悟神。在聽、說、讀、寫中落實語文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
【教學目標】
1、認識8個生字,正確讀寫、理解“昔日、廢墟、瓦礫”等詞語。積累文中關于描寫人物外貌、語言的佳句。
2、從課文的具體描述中感悟父與子的“了不起”。
3、初步感受借外貌、語言的描寫刻畫人物形象的表達方式。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情境導入,引讀課題
1、教師邊播放地震錄像邊描述1994年1月17日發生在美國洛杉磯的一場大地震的情景。
2、教師引讀:
誰來把這個故事的名字響亮地告訴大家。
二、誦讀全文,整體感知
1、自學課文:
大聲讀課文,把字音讀準,句子讀通,讀完之后,問問自己:哪個地方最讓我感動?
2、檢查詞語:
洛杉機 阿曼達 混亂 昔日 廢墟 瓦礫
學習詞意:
回想剛才的錄像,你覺得從錄像中可以讀懂哪幾個詞語?
3、整體感悟:
說說課文中最讓自己感動的地方。
三、研讀文眼,感受父親的了不起
過渡:從剛才的交流中,我們發現同學們最有感觸的是父親用雙手挖廢墟的場面。(以詩句的形式出示第12自然段的前兩句。)
在老師看來,這兩句話簡直就是一首詩,每一句都可以讀出很多的聯想。同學們,深情地讀一讀這首詩,看看自己能讀出什么來呢?(學生自由發言,教師主要抓住以下三點隨機點撥。)
1、研讀“時間長”:
、拧◇w會“時間長”:
多長的時間呢?(36小時,2160分鐘,兩個白天一個黑夜。)
、啤「惺堋案赣H累”:
在這漫長的36小時中,父親在做什么?
⑶ 感情朗讀:
機械單調、繁重危險、勢單力薄、無休無止,這是一種無法想象的累!當我們體會到了這些,你又會怎樣讀這句話?
2、研讀“沒人再來阻擋他”:
、拧×私鈨热荩
哪些人曾經阻擋過他?人們為什么要阻擋他?
⑵ 深究原因:
后來為什么又沒人再來阻擋他了呢?
、恰◇w會情感:
沒人來幫助他,沒人來阻擋他,更沒人能理解他,這是怎樣的一種孤獨與苦悶呢?誰能讀出來。
3、研讀“可怕的樣子”:
、拧±斫庑蜗螅
“破爛不堪”是什么意思?“到處都是血跡”是什么樣的?
、啤∝S富形象:
他為什么會成這個樣子?在這漫長的36小時中,會出現怎樣的觸目驚心的場面?請大家閉上眼睛想一想,你看到了什么?
、恰「星槔首x:
當我們體會到這份沉甸甸的愛的時候,當我們感受到這份充滿血淚的情的時候,你又會怎么讀這首詩?如果你是他的兒子,親眼看到父親為了自己,這樣痛苦地掙扎,你又會怎樣讀這首詩?
4、總結提升:
⑴ 自由討論:
這位倔強的父親左肩扛著肉體的傷痛,右肩扛著精神的重壓。是什么力量支撐著他?
、啤』胤女嬅妫
當父親看到一片廢墟,悲痛欲絕的時候,讓他重新挺立的是這句話──“不論發生什么,我總會跟你在一起!碑斣S多人都來阻擋他,讓他放棄的時候,他回響耳邊的還是這句話──“不論發生什么,我總會跟你在一起。”當他孤軍奮戰,傷痕累累,就要倒下的時候,回響在他耳邊的依然是這句話──“不論發生什么,我總會跟你在一起。”
、恰】偨Y提升:
這句話是支撐父親的一盞心燈,在他的心底永遠亮著!讓父親成為一座大山,偉岸堅強!這首詩就是這座大山的真實寫照,讓我們再一次深情地朗誦,銘記心間。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上節課我們一起感受了父親的倔強、堅強、對兒子深沉的愛。這節課讓我們繼續感受兒子的形象。
二、研讀畫面,感受兒子的了不起
請大家認真默讀課文,找找兒子的哪些表現最讓你難忘,畫下來,想想為什么。
1、感受兒子在廢墟中頑強等待的畫面:
⑴ 指名交流:引出第16自然段。
、啤〖氉x推論:
你從這里讀出了什么呢?
、恰∠胂笃D難:
大家認為阿曼達的同學害怕了,那我們討論一下:阿曼達害怕過嗎?讓我們再設身處地地體驗一下:當災難突然降臨的那一刻,阿曼達的處境會是怎樣的呢?(再次播放災難降臨時的畫面。)
、取∠胂髮懺挘
我們可以想見,在漆黑的廢墟底下,這個7歲的孩子肯定哭泣過、發抖過,不只一次地絕望過。后來他又是怎么戰勝恐懼,戰勝饑餓、干渴,并把這種力量帶給了更多的同學呢?他會想些什么?對自己說些什么?對同學說些什么呢?請把自己當成阿曼達,把這一過程生動地寫下來。
⑸ 師生對讀:
這位了不起的男子漢就是這樣,在生死關頭,始終牢記父親的那句話:“不論發生什么,我總會跟你在一起。”是小男孩的永不放棄,才創造了生命的奇跡!感動嗎?帶著這份感動把奇跡出現的一幕呈現給大家。
2、感受兒子更加勇敢的畫面:
、拧÷犞懈形颍
50分鐘后,安全通道打開了,父親向朝思暮想的兒子張開了雙臂……請聽他們的對話。(多媒體出現父親張開雙臂迎接兒子的畫面,同時播出對話。)
你們聽到他說了什么?
、啤≌Z言渲染:
同學們,他們剛剛經歷了38小時,不,幾乎是39小時的生離死別呀!現在,兒子終于可以逃脫死神的魔掌了,兒子一定也是第一個探出小腦袋來的,因為,他盼得最急,等得最切?墒恰
、恰≡俾牳形颍
好,讓我們再一次聽這位小男孩的聲音,你有了什么新的感受?請傾注你的真情,對小男孩說句話。
三、回復全文,升華情感
1、品味感悟:
讓我們再一次深情地朗讀這個結尾,回味剛才這驚心動魄的一幕幕,說說你對“了不起的父與子”的理解。
2、回復全文:
讀到這里,老師相信這對了不起的父與子的形象一定刻進了同學們的心里,他們的一句話、一個眼神、一個動作,都深深地感動著我們,讓我們永遠銘記。請你選擇一句最能打動你心靈的話,再一次飽含深情地說出來或讀出來與大家分享。
3、升華情感:
第一次讀完這個意味深長的故事,盧老師就想到了一首小詩,現在我把它送給大家。(配樂)
總有一個人將我們支撐,
總有一種愛讓我們心痛。
這個人就是父親,
這種愛就是父愛。
《地震中的父與子》實錄及思考 篇4
a卷 課堂教學跟蹤訓練(時間45分鐘,滿分100分)
一、按提示填空(21分)
1、課文講述的是1994年美國洛杉磯大地震中,一為____冒著危險,抱著
堅定信念,不顧勸阻,歷盡艱辛,經過___小時的挖掘,終于在廢墟中救出
。撸撸吆停撸撸叩墓适拢桧灹藗ゴ螅撸撸撸,贊揚了深厚的___之情。
2、課文通過對人物____、____和_____的描寫,來反應人物的思想
品質。
3、課文中三出現“不論發生了什么,我知道你總會跟我在一起”這句話的作用是
什么?
。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
。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
二、字詞積累與運用(32分)
1、我寫的字最漂亮(看拼音,寫詞語):(18分)
bào zhà
。ā 。 fèi xū
( 。 zá kāi
( 。ヽhàn dǒu
( 。 wǎ lì
( 。 ùn luàn
。ā 。 xī rì
。ā 。 jí bù
( )yōng bào
( )
2、寫出下列詞語的反義詞:(6分)
危險──( 。 〗^望──( ) 幸福──( )
傷痛──( 。 ∑俩ぉぃā 。 ”穿ぉぃā 。
3、我能指出下面句子的句型(只填序號)(8分)
a、陳述句 b、反問句 c、感嘆句 d、疑問句
、拧 罢l愿意幫助我?”( )
、啤∵@對了不起的父與子,無比幸福地緊緊擁抱在一起。( 。
⑶ “不論發生了什么,我總會跟你在一起!”( 。
、取 兜卣鹬械母概c子》這個故事難道不感人嗎?( )
三、修枝剪葉(縮寫句子)(12分)
1、那個昔日充滿孩子們歡聲笑語的漂亮的教學樓,已經變成了一片廢墟。
。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
2、這對了不起的父與子,無比幸福地緊緊擁抱在一起。
。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
3、過路的人趕緊跑過來幫忙。
。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
4、在混亂中,一位年輕的父親沖向他七歲兒子的學校。
。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
四、課文片段閱讀(18分)
50分鐘后,一個安全的小出口開辟了出來。
父親聲音顫抖地說:“出來吧,阿曼達!”
“不!爸爸。先讓別的同學出去吧!我知道你會跟我在一起,我不怕。不論發生了什么,我知道你總會跟我在一起!
這對了不起的父與子,無比幸福地緊緊擁抱在一起。
1、從“不!爸爸。先讓別的同學出去吧!”這一句話,可以看出兒子具有什么樣的品格?(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畫出總領全文的句子。(4分)
3、為什么說他們父子了不起?(10分)
。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
。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
。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
五、寫法學習指導與運用(15分)
課文抓住了父親的外貌、語言、動作進行了生動描寫,突出了父親對兒子深沉的愛。請你也從某一方面對人物進行描寫,反映出人物的特點。
。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
。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
。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
。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
b卷 知識技能綜合應用(時間60分鐘,滿分100分)
一、類文閱讀(50分)
父親的期望
父親是個修車的,雖年屆四十,卻略顯蒼老了,那飽經風霜的臉上,被風風雨雨刻上了深深的皺紋。
打我記事起,父親便開始忙碌在修車鋪里,從早一直到晚,*著他那僅有的手藝,維持著這個家。雖然整天忙碌,但在人們的眼中,修車畢竟是一個“低等”的活兒,因此父親常受到人的鄙視。然而父親不是一個軟弱的人,他不自卑,而是把他僅有的希望和那希望受到到安慰的心交付給了我。希望我能勝過他自己,更勝過那些嘲笑他的人們。晚上,父親拖著疲憊的身子回到家,我一見到他,便興奮地撲到他懷里,接著,父親便給我講一些偉人的故事,雖然他只知道一點,但這已盡他的所能了。每當這時,我總是非懂又似懂地聽著,用我那天真的眼,盯著父親的那張臉。
不久,我便上學了,這是父親對我寄托希望最深的時候。父親為了能讓我安心念書,除了白天在修車鋪忙以外,回到家還要做家務,累得他常暈倒在地,有時我真想幫他,但父親總是笑著對我說:“沒事的,你盡管自己念書!
一次,父親帶我上街,我好興奮。到了一家賣鞋的商店,父親停住了,他看著我腳下的鞋,說:“這雙鞋太破了,很寒傖,還是買雙好點的吧,上學哪能沒有鞋?”我卻說:“爸,不要,我腳下的還能穿,這雙跑鞋夠穿兩年了!钡赣H還是執意要為我買。接著,為我在柜臺下選了雙皮鞋,雖然是鞋柜里最便宜的,可我的淚水已在眼中打轉了!澳弥备赣H把鞋放在了我手里,又從找下的錢中拿出一部分給我,折了幾折放在我口袋中,說,“上學時,買點東西吃,別空著肚念書!”
一路上,父親送我上車,我只是一路沉默,父親則好像很輕松。半路時,父親有急事要走了,臨走前,他用他那雙粗糙的手,撫摸了一下我的頭,輕聲說道:“去吧,上學別遲到了,爸晚上來接你。”我“吃力”地點了點頭,看著父親遠去的身影,情不自禁地哭了。
我呆呆地立著,此時此刻的腦子中又浮現出了父親那張黝黑的臉,那不平凡的臉。我此刻拿著的仿佛不僅是一雙鞋,更是父親的真心和那濃重的一片希望……生活的艱辛消磨了父親的英俊,但永遠消除不掉他的深切期望!
父親,走好!兒子我會圓了您的心愿……
1、用“√”選出下列加粗字的正確讀音。(5分)
便宜(pián biàn) 興奮(xìng xìng)
2、給多音字組詞。(10分)
鋪:pù( 。 ≌郏簔hé( 。
pū( ) shé( 。
3、根據下列意思寫詞語。(12分)
、拧⌒稳萁洑v過許多艱難困苦。( 。
、啤∽约翰荒芸刂谱约旱母星椤#ā 。
4、簡要寫出父親對“我”關心的事情。(1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父親的期望》一文的文體是( 。9分)
a、寫景 b、寫人 c、記事 d、狀物
二、強化閱讀(50分)
我總忘不了這件事
“嘟”一聲汽笛長鳴,客輪離開廣州港,向梧州駛去。我和爸爸坐在客輪上,興致勃勃地觀賞沿途景色。
天空降下黑色的“帷幕”,船里的喧嘩漸漸停止,旅客們陸續進入了夢鄉。忽然,喇叭聲驚醒了沉睡的人們:“旅客們請注意,旅客們請注意,打攪大家休息,真對不起!現在船上有位小旅客得了急病,哪位旅客是醫生,請你趕快來三等艙給孩子看病。”緊接著又播了一遍。船艙里立刻熱鬧起來,大家議論紛紛。爸爸揉揉朦朧的睡眼,利索地穿上外衣,匆匆地向三等艙走去。他是醫生嘛!
我緊緊地跟在爸爸后面,鉆過人群,來到病人床前。發病的是個大約六歲的男孩,正翻著白眼,口吐白沫,面如土色,手緊握著,兩腿提蹬一蹬的。坐在旁邊的中年婦女,農民打扮。她臉色蒼白,顯出焦灼不安的神色,還不斷地檫著眼淚,也許她就是病孩的媽媽吧,當她知道爸爸是醫生時,眼里頓時閃出一線希望的光芒,嘴唇哆嗦著,什么也說不出來。爸爸給孩子作了一番檢查后,斷定孩子心力衰竭,引起抽筋。他對船長說:“孩子病得很重,必須馬上送醫院搶救。如果耽誤了時間,孩子就有生命危險!贝L著急地說:“這里肇慶最近,但船已駛過了肇慶港,要調頭回去,旅客們會同意嗎?”不一會兒,喇叭又響起來了,原來船長征求旅客的意見,結果全體旅客都表示同意。
船調頭往回駛,孩子的母親不像剛才那樣著急了,臉上帶著感激的神情。她感謝誰呢?是感謝爸爸?是感謝船長,還是感謝旅客們?我想她在感謝所有樂于幫助別人的人。
我倚在船邊,江風吹拂著我的頭發,我感到涼爽極了。
1、“帷”用音序查字法查大寫字母__,再查音節____,用部首查字法__
部,再查___畫,這個字是___結構。(10分)
2、選詞填空:(12分)
觀賞 欣賞 贊賞
、拧∥艺驹凇侗捡R圖》前( 。┲@幅畫。
、啤∥易诳洼喩吓d致勃勃地( 。┭赝撅L景。
⑶ 聽了我的建議,他( 。┑攸c點頭,
3、用“——”畫出文中一個比喻句。(10分)
4、這篇文章反映怎樣的社會風尚?(18分)
。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
《地震中的父與子》實錄及思考 篇5
《地震中的父與子》教學反思
江西省南昌市豫章路小學 鄧水紅
本組教材以“父母”之愛為專題,而《地震中的父與子!肥潜窘M第一篇課文,是精讀課文。教學時,我重點培養學生自讀自悟,引導學生抓住關鍵句子“了不起的父與子”,一步步深入思考,以“為什么說這對父子是了不起的父與子”為主線提領全文,使學生體會父親的執著,守信和兒子的無私,對父親的信賴,體會崇高的父子親情。
教學時,注重于對句子的理解,也想通過朗讀體會句子的含義,但由于課堂時間緊張,朗讀訓練不是很到位。在今后的教學中要注意更合理地安排時間,注意取舍。
《地震中的父與子》教學反思
浙江省奉化市莼湖鎮中心小學 洪建球
這是一篇表現在特殊環境下父子之情的課文。內容淺顯,但內涵深刻,語言平實,但令人震撼。既然是感人的故事,我們常常會由情入手來展開我們的教學。我抓住了“不論發生什么,我總會和你在一起!边@個情感線索來展開教學的。
首先由地震后,一群孩子的父母見到自己孩子所在的漂亮三層教學樓化為廢墟之后的言行舉止與阿曼達的父親做比較入手。讓孩子們感受到同樣是對孩子的愛,但阿曼達的父親更多了一分執著。
而后在探討阿曼達的父親語言、動作、神態、外貌的過程中讓學生們進一步感受出父親的執著,不顧一切。而這一連串的言行舉止都緣于他心中的信念“不論發生什么,我總會和你在一起!
在這部分教學中主要抓住了兩個語段:
1、父親不顧旁人的勸說,依舊執著地挖著。
2、父親不顧自己的身心俱疲,依舊執著地挖著。而這兩部分的教學,我把他們緊緊的整合在一塊來展開教學。
其次是第二個層面,這句話對阿曼達的影響,我們可以發現正是這個信念讓阿曼達在身處險境的情況下,依然保持鎮定,關愛同學,確實了不起。
最后也便升華、理解了父子之間的摯愛與信任。
縱觀以上教學,還有很多值得商榷的地方,比如:
我在文本的把握處理上,還是有些不是太稚嫩,尚不夠豐滿。只抓住了文本的主干部分卻忽略了其他細微的地方。這樣是不夠全面的,只會鉆進死胡同。例如在教學“勸說”父親部分,沒有強調指出,沒有讓學生充分地感悟到當時的情勢是那樣的危急。這場地震空前的巨大,這里的損壞程度是及其嚴重的,人員在不到四分鐘的時間里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傷害。隨時都有可能發生倒塌、爆炸、余震等危險。所以其他人基本上認為援救已經沒有意義,而我在課堂上卻說,他急切的希望得到幫助,而沒有人愿意幫助他,會讓學生產生錯覺:其他父母不這位父親愛孩子,其他人對于需要幫助的大不夠熱心過于冷漠。這便偏離了文本所表達的意思了。
再如后面兒子的表現部分也不夠豐滿,我讓學生探討對這個孩子阿曼達的看法,學生往往只著眼于他對同學的關愛,謙讓。但其實這些放在平日里非常正常,然而現在是在極其危險的境地,這個地方隨時可能有危險,兒子很有可能因此而傷生,如果讓學生體會到這一點的話我想可以更升華兒子的了不起,以及他心中的信念 ──不論發生什么,你總會和我在一起。
再一個就是朗讀還沒有真正的落實到位,學生自始至終都是一個腔調一個情感,沒有得到真正有效的提升。就比如在重點段“他挖了8小時,12小時……”這一段的研讀中,雖然我反復的引讀,扣問,再讀,但始終沒有得到情感的升華。在教學目標的落實上,沒有讓學生“用”起來,如果可以讓學生給這位父親頒頒獎,寫寫頒獎詞兒,這樣學生就可以把文中描寫人物外貌、動作、語言的語句用起來,真正達到了學以致用。
《地震中的父與子》教學反思
山東省威海市南山小學 蘇君英
語文課堂上,老師用充滿激情的朗讀,把“父親挖到孩子的過程及子的無私表現”聲情并茂地解讀出來后,帶動了同學們積極地與文本對話,用自己獨特的方式感受,用自己真切的童心去體驗,用自己稚嫩的心靈去理解,充分地與老師對話,與同學交流,深入地領悟了人間最美麗的“親情”。之后,老師用投影展示課文情景圖的同時,播放了一曲歌頌父愛的插曲營造了濃郁的情感氛圍,使學生再次領悟“父親”的“了不起”,受到了崇高親情的感染和熏陶。頓時,課堂上師生都沉浸在對父愛的真切感悟中,使課堂教學瞬間達到了升華,這一切也感動了聽課的各位老師,就在教師眼淚即將流下的剎那間,老師用投影展出了一道拓展延伸題:改變結局,多思考。內容如下--
結局1:父親挖出了血肉模糊已死去的兒子。
結局2:父親正在尋找兒子的時候,忽然一聲巨響,父親也倒在血泊中。
同學們擦去淚水,開始了討論。有的學生說:“當挖出了血肉模糊的兒子后,父親為失去愛子悲痛欲絕。”有的學生說:“親在尋找兒子的時候倒在血泊中,更能說明父愛的偉大!边有的學生說:“從這兩個結局中,我感到了父愛的無私與深厚。”……
【反思】
在學生正在體驗“父與子”經歷生與死考驗后親人團聚的動人場面時,卻忽而要發揮想象,感受“悲而又悲”的另一種結局。這種對文本的超越,學生品嘗到的只是痛苦,這種體驗已經背離了原作者的初衷,這種多元思考是沒有意義的。語文是一門充滿人文精神的學科。而這一教學環節的設計卻恰恰缺少人文關懷。
《地震中的父與子》教學反思
廣東省廣州市蘿崗區九龍第四小學 葉桂東
這是一篇閱讀課,課文情節感人,特別是課文中描寫父親靠在著堅定的信念“兒子在等著我!”堅持不懈地在廢墟中挖掘36小時,尋找兒子;課文最后一部分描寫兒子在危險中堅信父親會來救自己,并撫慰十四個同學,父子倆終于能平安相聚。抒發了父親偉大的父愛和父子堅定的信念。教學前,我要求學生必須完成相關預習作業,對課文內容要熟悉。教學中我首先檢查學生自讀課文情況,如:生字詞,誦讀課文;然后讓學生小組討論交流課文三個主要問題:
1、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2、談感受,課文中哪部分最使你感動,并做上記號。
3、為什么說這對父子“了不起?”學生較積極地參與討論。討論后,學生自主地匯報討論結果,我也相應地指導及歸納。學生基本上了解掌握課文的知識。最后,我布置堂上練習,在課文插圖下寫上一段話,鼓勵學生大膽寫出感受。陳秋紅同學回答得很好,起了畫龍點睛的作用,使學生進一步體會課文的思想感情。
教學中也存在不足,今后教學中,應多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充分調動全體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學習活動中。多指導學生學習課文的學習方法,讓全體學生有能力自主學習。
《地震中的父與子》實錄及思考 篇6
【教學目標】
1、自學生字新詞,把握課文主要內容,想象父親搶救兒子的畫面。
2、分角色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體會父親在救助兒子的過程中的心理有哪些變化,從而體會作者是怎樣寫出父愛的偉大的。
3、體會文中最后一句話的含義,并從文中找出相關的語句,和同學交流自己的看法。
【教學重、難點】
1、了解父親不顧一切搶救兒子的經過,感受父愛的偉大。
2、讓學生明白這對父子為什么了不起。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境,揭示課題
1、講生活中的一則實例,讓學生談感受:
曾有這樣一則報道:有一位母親買菜回家,突然看見自己三歲的兒子正從自家五樓的陽臺上摔下來。這位母親一下子從很遠的地方跑過去,居然接住了小孩。后來,消防隊員做了一個實驗,讓這位母親從同一地點、同一時間跑過去,這位母親卻接不住一個沙包。這是為什么呢?
2、揭示課題:
了不起的母親瞬間爆發了超常的愛的力量,避免了慘禍的發生,拯救了孩子。當地震災害突然降臨時,父愛又會爆發出怎樣的力量呢?1994年,當巨大的地震的危害侵襲美國洛杉機時,有一對父子演繹了一段令人深受感動的故事。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第十七課──《地震中地父與子》。板書課題并讓學生齊讀課題。
二、自由讀課文,初步感知
1、自由讀課文,要求:
⑴ 自由讀課文,借助字典,結合課文中的句子認識本課的生字和新詞。
、啤∶鞔_本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恰∮萌c批注的方法畫出使你深受感動的句子,在小組內交流。
⑷ 用自己喜歡的符號注明自己不懂的問題。
2、學生自由讀文,交流學習收獲及不懂的問題,同時引導學生重點理解“堅定”“顫抖”等詞語。
三、學生默讀課文,提出問題
1、小組內交流。
2、全班交流,師生提煉出有價值的問題:
、拧「赣H在救助兒子的過程中心理有哪些變化?
、啤≌n文結尾為什么說這是一對“了不起的父與子”呢?試從文中找出相關的語句體會體會。
、恰◇w會作者是怎樣抓住父親的外貌、語言、動作和心理進行描寫來表達父愛的?
四、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父親的心理變化
1、學生細細品讀課文,找出能體現父親救助兒子心理變化的句子。
2、教師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能體現父親心理變化的重點句子,并體會父親當時的心理:
、拧_向廢墟(第3自然段),抓住”眼前一片漆黑”“大喊”“大哭”,體會父親的悲痛和絕望。
、啤ふ覂鹤樱ǖ5~10段),抓住父親與其他父母的對比和父親與救火、警察的對話,體會父親的悲傷和堅定。
、恰“l現兒子(第12~19段),抓住父親與兒子的對話,體會父親的欣喜。
⑷ 父子相見(第22~24段),抓住“顫抖”“了不起”“緊緊擁抱”,體會父親的幸福和自豪。
第二課時
一、品讀課文,感悟偉大的父愛
1、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從一次大地震中,一對父子*著互相堅定地信念,父親終于救出了兒子和兒子的14名同學的事情。)
2、課文結尾為什么說這是一對“了不起的父與子”呢?請自由朗讀課文后,找出相關的語句,和同學交流自己的看法。
3、師生交流后,引導學生重點感悟以下語句:
、拧 霸诨靵y中,一位年輕的父親安頓好受傷的妻子,沖向他7歲的兒子的學校。這個句子說明了什么?(父親關愛孩子,擔心孩子會有危險了。)你從哪個詞體會到的?(“沖”字,這個動作體現了這位父親急切的心情,他迫切地希望孩子能夠平安。)
、啤‘斂吹浇虒W樓已成為一片廢墟時“他頓時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達,我的兒子!睆倪@里可以看出什么?(父親見到廢墟以為兒子已經死了,他感到極度痛心,體現了他失去兒子的悲痛心情)那么,心愛的兒子不在了,父親那嘶心裂肺的喊叫聲,該怎樣讀呢?(絕望、失去了一切……)指名讀,評議,齊讀。
⑶ “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陣后,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對兒子說的一句話:“不論發生什么,我總會跟你在一起!他堅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廢墟走去!睆倪@兒可以看出什么?(父親看到了希望,他相信兒子會記住他的話,有一個堅定的信念支持著他,所以他──堅定地站起身)父親堅信兒子仍然活著,是因為他記得兒子說的那句話。那我們該怎樣讀這段話呢?請大家分小組討論后練讀,(個人讀,評議,齊讀)
⑷ “他挖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沒人再來阻擋他。他滿臉灰塵,雙眼布滿血絲,衣服破爛不堪,到處都是血跡!闭n文中為什么要這樣描寫父親的外貌呢?(父親堅信兒子沒有死,奮力拯救兒子,顧不得休息,可見父親對兒子愛的偉大)是什么使父親沒完沒了地挖呢?(是一個信念,──“兒子在等我”)這是多么偉大的父愛!這是多么堅定的信念,與其他失去孩子的父母相比,你還能體會到什么?(有些父母看到廢墟痛苦后絕望地走了。而這位父親不理他人的勸阻,只有一個信念──兒子在等他)(而且這位父親見人就問你是不是來幫我的?可見父親對兒子深深的愛。他堅信兒子仍然活著)
引讀:是呀,這深深的愛,堅定的信念使這位年輕的父親不停地挖,挖了8小時……(生接)這偉大的力量正是源于那句最真摯樸實的話──“不論發生了什么,我總會跟你在一起!”
⑸ 兒子看到爸爸來救他,自信地告訴爸爸,他曾經對同學說的話:“只要我爸爸活著……,他總會和我們在一起!睆倪@兒可以看出什么?(兒子對父親的信任,他堅信父親會來救他。即使在最危險,最艱險的時刻,兒子的信念都沒有動搖。)
指導讀:這句樸實的話終于讓父子團圓,此時心中有千言萬語,又激動人心的場面往往通過言語來表現,讀一讀父子間的對話,看看你感受到了什么?(驚喜,自信,激動)
、省鹤舆是個無私的人,在父親救他的時候,他讓同學們先出去,要父親先救他人,而這又是那樸實但又強有力的話語。
4、師小結:
是呀!父親與兒子都是了不起的,父親對兒子的愛讓我們感動,兒子對父親的信任,更讓我們感動。一句平實而強有力的話連接著兩顆心,因此,阿曼達被救后,這對──(引讀),生讀──了不起的父與子無比幸福地擁抱在一起。
二、總結全文,發散思維
1、總結:
這是一個多么感人的故事,這篇課文讓我們明白了“愛,會使人堅定和勇敢;愛,會使人產生信賴和力量;愛,會創造奇跡”學習后,你有什么新的感受?
2、學生在班上交流。
3、師小結:
感受多深呀,回家后把你們的感受對父母說一說,或是記在日記中。
三、小練筆
請學生想象一下:在漆黑的瓦礫下,沒有水,沒有食物,沒有爸爸媽媽,有的只是14個七歲的小伙伴,阿曼達和小伙伴們會說些什么、做些什么、想些什么呢?把你想到的寫下來。
《地震中的父與子》實錄及思考 篇7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板書:地震)這是前幾天電視、報紙中出現頻率最高的一個詞,看到這個詞,你會想到哪個特殊的時間?(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哪個特定的地點?(四川汶川)。又會想到哪些人?(災區人民、解放軍和武警官兵、消防隊員、黨和政府領導人、志愿者……)你能用上剛才的時間、地點、人物說說發生在汶川的事嗎?(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四川汶川縣發生8.0級大地震。在黨和政府的關懷下,在全國人民的幫助下,災區人民堅強地和困難作斗爭。)
在學習課文前,我們再來看一段真實的歷史記錄。在1994年1月17日,美國洛山磯也發生了大地震,30萬人在不到四分鐘的時間里受到不同程度的傷害。數條公路被震斷,電力設施受阻,橋梁坍塌, 山崩地裂,幾萬頂房屋倒塌,幾萬人無家可歸,成千上萬人被埋在廢墟底下。就在這片廢墟中,演繹了一個感人至深的故事誰能用我們剛才學到的用時間、地點、人物來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什么事?
(一位父親安頓好自己受傷的妻子,去救兒子,許多人都阻攔,隨時有大爆炸的危險,父親不顧危險和阻攔,一直挖下去,38小時過后,終于挖到了自己的兒子和他的同學,父親對兒子的愛是很深的。)
2、你覺得這是一對怎樣的父與子?
(這是一對了不起的父與子)。板書:了不起
二、重點研讀,品味感情
1、為什么說這是一對了不起的父與子啊?請大家默讀課文,把相關的語句畫下來,在你的四人小組中討論。(學生讀課文并在小組中討論)
2、大家一起來交流交流,為什么說這是一對了不起的父與子,先請同學讀一讀自己畫出的句子,再說一說自己的體會。
。ㄎ覐倪@段話感受到了父親的了不起。“他挖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沒人再來阻擋他。他滿臉灰塵,雙眼布滿血絲,衣服破爛不堪,到處都是血跡。” 父親在廢墟中挖了36個小時,真了不起。)
3、出示:“他挖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沒人再來阻擋他。他滿臉灰塵,雙眼布滿血絲,衣服破爛不堪,到處都是血跡。”(指名讀)你還讀出了什么?
。36小時,兩個白天一個黑夜,父親沒吃沒喝沒睡,多么偉大呀。
36小時,相當于我們上50多節課的時間哪,在這么長的時間里,阿曼達的父親一直在干什么?(不停地挖掘。)真了不起呀! 師板書:挖
4、你從這段話中還體會到了什么?
。ㄔ趶U墟中挖了36小時的父親滿臉灰塵,雙眼布滿血絲,衣服破爛不堪,到處都是血跡。)
學生齊讀“他滿臉灰塵,雙眼布滿血絲,衣服破爛不堪,到處都是血跡。”
5、聯系我們前面看到的錄像,讀了這句話,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ㄎ曳路鹂吹剿36小時沒有睡覺,加上勞累與焦急,父親的雙眼布滿了血絲。)
。ㄎ曳路鹂吹戒摻罟纹屏烁赣H的衣服,尖銳鋒利的玻璃、破碎的瓦片戳破了父親的手,割傷了父親的腿,到處都是血跡。)
6、同學們談了自己的體會,讓我們對這位了不起的父親有了更深的了解。對這段話,你有什么問題嗎?
。槭裁床恢苯訉懰诹36小時,而要從8小時開始寫起?)(為什么沒有人再來阻擋他?)
。槭裁锤赣H挖了36小時,挖得那么辛苦疲倦仍然不放棄?)
7、那大家反復地讀這段話,把這段話多讀幾遍。認真地思考。如果有什么新的發現,請劃記下來。(學生默讀課文。)為什么不直接寫他挖了36小時,而要從8小時開始寫起?
出示:他挖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沒人再來阻擋他。
他挖了36小時,沒人再來阻擋他。
。ㄟ@樣寫,更能體現時間的漫長,挖掘的艱難。)
8、你能把你的感受通過你的朗讀表達出來嗎?(生朗讀)
9、為什么父親挖了36小時,挖得那么辛苦疲倦仍然不放棄?
出示:“不論發生什么,我總會跟你在一起!”
師板書:不論……總……
10、在地震中,(在課題的“地震中”下畫波浪線)發生了什么?聯系上文說一說。
。莻昔日充滿孩子們歡聲笑語的三層教學樓,已變成一片廢墟。)
。ň驮谒诰虻臅r候,不斷有孩子的父母急匆匆地趕來?吹竭@片廢墟,他們痛哭并大喊:“我的兒子!”“我的女兒!”哭喊過后,便絕望地離開了。)
。ê芏嗳硕紒碜钃跛D男┤俗钃踹^他?是怎么阻擋他的?后來為什么沒有人再來阻擋他?)引讀
出示:廢墟 絕望 阻擋 危險 搖頭嘆息……
11、面對這么多的困難,父親停止挖掘了嗎?(他仍然在埋頭接著挖。)
12、為了和兒子在一起,父親克服了哪些困難呢?你能用“不論……總……”這樣的句式表達出來嗎?出示:不論……總……
。ú徽搹U墟下的兒子是死是活,我總要找到他。)
(不論有多少父母絕望地離開,我總不會停止挖掘。)
。ú徽撚卸嗌偃俗钃跷遥铱倳诰蛳氯ァ#
。ú徽撛趶U墟中挖掘有多么危險,我總會堅持挖下去。)
。ú徽撏诙嚅L的時間,我總要找到自己的兒子。)
(不論有沒有人幫助我、理解我,我都要堅持挖下去。)
13、總之,(生齊讀)不論發生了什么,我總會跟你在一起!總之,這位父親心中只有一個念頭:(生齊讀)兒子在等著我。
14、永遠要跟兒子在一起的執著讓阿曼達的父親變得多么的了不起啊。(生齊讀)他挖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沒人再來阻擋他。他滿臉灰塵,雙眼布滿血絲,衣服破爛不堪,到處都是血跡。播放小提琴演奏《沉思》)假如他就是你的父親,看到他為了找到廢墟下的你,30多個小時,顧不上喝水、吃飯,更顧不上睡覺;沒有人理解他,更沒有人幫助他,他仍然在不停地挖呀,挖呀;他滿臉灰塵,雙眼布滿血絲,衣服破爛不堪,到處都是血跡,還是在不停地挖呀,挖呀。此時此刻,你會怎樣讀這段話?(生朗讀)(熱淚盈眶)
15、你的朗讀打動了我的心。請同學們輕輕的閉上眼睛,老師來讀這段話,讓這位了不起的父親走入我們每個人的心靈。
三、抓補白點,升華情感
1、父親表現的這樣了不起,那兒子表現又怎么樣呢?師生對讀12-23自然段中父子的對話。(兒子也了不起)
2、為什么說這是一個了不起的兒子呢?你找到了哪些語句,說說你的體會。
師板書:兒子
(我找到的是這段話:“我告訴同學們不要害怕,說只要我爸爸活著就一定會來救我,也能救大家。因為你說過,不論發生什么,你總會和我在一起!”阿曼達相信,只要爸爸活著就一定會來救他。他對父親特別的信賴。)師板書:只要……就……
。ㄎ艺业搅诉@段話:“不!爸爸。先讓我的同學出去吧!我知道你會跟我在一起,我不怕。不論發生什么,我知道你總會跟我在一起。”讓別的孩子先出去,阿曼達是多么無私呀!
師:當父親挖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阿曼達就至少在瓦礫堆下等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 師板書:等
2、你對阿曼達在瓦礫堆下的漫長等待最想了解的是什么呢?。
(他是在怎樣的環境下等?)(阿曼達在瓦礫堆下會想些什么呢?)
。ó敯⒙_等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仍然沒有等到父親的到來的時候,其他的孩子會說些什么呢?阿曼達又會怎樣回答?)
3、同學們提出的哪一個問題引發了你的思考,把你想到的說給你的同桌聽。(同桌討論,教師傾聽并參與到學生的討論中去。)
4、把你想到的說給大家聽。
(在黑暗、狹小、擁擠的空間里,阿曼達和其他的13個孩子在焦急地等待救援,有些同學在哭泣。)
。◤U墟下的阿曼達在想:只要爸爸活著,就一定會來救我,也能救大家。)
。ó敯⒙_被困在教師的墻角的時候,阿曼達會焦急地說:“爸爸,您快來救我!”當阿曼達等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仍然沒有等到父親的到來的時候,阿曼達可能會說:“爸爸,您怎么還沒有來救我呀?”一個同學說:“你的爸爸不會來救你了。”阿曼達堅定地說:“我的爸爸一定會來救我。)”
5、瓦礫堆下的阿曼達等了父親將近40個小時后是一副什么樣子呢?他是一邊看著電視,一邊吃著面包等待爸爸兩天一夜嗎?
(瓦礫堆下,沒有水,沒有食物,甚至隨著時間的推移,空氣也越來越渾濁。7歲的阿曼達,經過兩天一夜的等待,一定是渴極了,餓極了。
6、對父親的無限信賴讓阿曼達充滿了一定要活下去的信心和力量。堅信父親會永遠和自己在一起讓阿曼達變得多么的了不起呀!請男、女同學分別讀讀這兩段話。
出示16和23自然段。
7、這對了不起的父與子創造出了地震中的奇跡。請同學們齊聲朗讀課文的結尾。
8、是什么把地震中的父與子緊緊地聯系在一起呢?
(是父親對兒子深沉的愛,是兒子對父親的無限信賴,將地震中的父與子緊緊聯系在一起。)
師板書:父子情深
四、回歸整體,感悟寫法。
1、課文中的哪句話最能讓我們感受到父子情深呢?
(不論發生什么,我總會跟你一起。)
2、類似的話在課文中反復出現,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這句話就像一根紐帶,將地震中的父與子緊緊聯系在一起。)
3、當父親疲憊不堪,就要倒下的時候,是這句話給了他無窮的力量——
生齊讀:不論發生什么,我總會跟你一起!
4、當兒子饑渴難耐,難以支撐的時候,是這句話給了他無盡的希望——
生齊讀:不論發生什么,我總會跟你一起!
5、“不論發生什么,我總會跟你在一起!”把地震中的父與子緊緊聯系在一起。讓我們記住——
生齊讀:地震中的父與子
6、讓我們記住——
生齊讀:“不論發生什么,我總會跟你在一起!”
7、如今,廢墟中的汶川災民,過了196小時還有人奇跡般的生還,因為他們知道------
無論發生什么,解放軍總會跟我們在一起。無論發生什么,消防隊員總會跟我們在一起。無論發生什么和總理總會跟我們在一起。無論發生什么,全國人民總會跟我們在一起。
8、讓我們一起對汶川人民說————無論發生什么,我們總會跟我們在一起。
五、課外延伸,開拓視野
讓我們把父子幸福相擁的鏡頭永遠定格在我們的記憶當中。課后,請同學們完成小練筆,并讀一讀朱自清先生的《背影》。
板書設計:
17 地震中的父與子
父親:挖 不論……總……
了不起 父子情深
兒子:等 只要……就……
《地震中的父與子》實錄及思考 篇8
尊敬的評委,親愛的老師們:
上午好!
從八月的貴州之行,到十一月的武漢參賽,在這幾個月的時間里,我思索,我探尋,我不斷走進文本,貼近學生。這個過程是艱難的,也是快樂的。它促使我在專業上更快的成長,它將成為我人生中一段珍貴的回憶。感謝全國小語會為我們語文老師搭設這樣一個夢想舞臺,感謝所有在我成長道路上灑下辛勤汗水的人,感謝為我這堂課付出無數心血的們、專家們、老師們。
《地震中的父與子》是一篇表現特殊環境下的父子之情的課文,內容淺顯,但內涵深刻;語言平實,但令人震撼。這是一篇老課文,很多名師都上過這一課,光是人教網上掛出的教學設計就有好幾個,要尋求突破與創新很難。學生的生活經歷與文本有較大的差距,怎樣才能在學生與文本之間搭設一座橋梁,讓學生逐漸走進文本,深入文本,受到感染和熏陶呢?反思我的教學,我覺得自己做到了以下幾點:
一、以疑促讀,簡化教學環節
課程標準在“教學建議”中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薄敖處熓菍W生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怎樣才能“充分發揮師生雙方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呢?
我覺得,教師應該教在學生有疑處。只有這樣,才能在有限的時間內提高教學的效率。在這堂課的教學中,我以學生為主體,以疑問促閱讀,并相機滲透讀書方法的指導;仡欉@一堂課,整個閱讀教學的過程,就是一個質疑解疑的過程,是一個學生自主實踐、自行發現、自我建構的過程。大家看,上課伊始,學生針對課題質疑,從而帶動了全篇的閱讀;之后,學生針對父親在廢墟中挖掘的語句進行質疑,感受到了父愛的深沉偉大;接著,學生針對阿曼達在廢墟下的等待質疑,進一步體會到了阿曼達的了不起。以疑促讀,簡化了教學環節。這堂課的教學目標單純明確:通過課文的具體描述感受父與子的了不起。教學結構簡單樸實,體現了高年級閱讀教學的特點。一個中心詞“了不起”,牽一發而動全身;兩個板塊,感受父與子的了不起,清晰明了;一條主線,“不論發生什么,我總會跟你在一起!”,貫穿全過程。刪繁就簡,集中目標,留出了更多的時間和機會讓學生去自主活動,促使每一個學生都獲得了發展。
二、挖掘資源,豐富學生素養
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贝迬n老師也曾經說過:“就小學階段來說,主要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積累和運用的能力。”在這堂課的教學中,我注意挖掘教材的潛在資源。如學生從課文對父親的外貌描寫說出了自己仿佛看到了什么?由父親在廢墟中挖了36小時,聯想到阿曼達在廢墟下等了36小時,并由此想象廢墟下的阿曼達會想些什么?說些什么?這樣做,填補了課文空白,使學生更深地感受、理解了父與子的了不起。又比如,學生在用“不論……總……”進行說話訓練的過程中,對父親的了不起有了更深的體會,我感到一個直面困難、永不言棄的父親形象逐漸地走進了學生的心靈,我更欣喜地看到,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積累語言,內化語言,并靈活地運用了語言。挖掘教材的潛在資源,培養了學生感受、理解、積累和運用地能力,豐富了學生的語文素養,讓每一位學生得到了扎扎實實的發展。
我的這一堂課還存在著很多的不足之處,敬請各位專家、老師,多多批評指正!謝謝!
《地震中的父與子》實錄及思考 篇9
1、如有條件,可讓學生查閱有關1994年美國洛杉磯大地震的資料。
2、初讀課文時,要求學生讀準字音,讀通課文,借助工具書特別是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意思,還要引導學生思考: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事情是怎樣發生的,經過怎樣,結果如何?作者為什么寫這篇文章?以了解課文主要內容,理請作者寫作思路和課文的脈絡層次,初步體會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
3、深入閱讀時,要抓住牽一發而動全身的關鍵詞句引導學生理解,深究為什么說“這對了不起的父與子”。通過對人物外貌、語言、動作描寫的重點句的品讀,理解內容,體會情感。對這些句子的理解體會,一是要注意引導學生想象當時情境,如孩子們所處的環境,如何恐懼,7歲的阿曼達怎樣鼓勵同伴。二是要引導學生體驗,如父親當初“頓時感到眼前一片漆黑”的悲傷與絕望,接下來的堅定與決不放棄,兒子生還后的無比幸福喜悅。三是要加強朗讀訓練。披文入情,以讀促思,在讀中悟。父親堅持在廢墟中尋找兒子這部分課文,朗讀中語調宜輕,以表現他的絕望與悲傷!安徽摪l生了什么,我總會跟你在一起”語氣應非常堅定。發現兒子后父子的對話,語氣應是興奮的,表現他們劫后重逢的喜悅與幸福。
4、要抓住課文中有特色的語言現象,在閱讀中學習表達:
如“他挖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沒有人再來阻擋他!睘槭裁床恢苯訉懲诹36小時?父親為了救兒子,整整挖了36小時,突出了挖的時間之長,之艱難。這句話不是直接寫36小時,而是從8小時寫起,這樣寫,表現出艱難的過程,更能體現父親執著的信念和父救兒所克服的巨大困難。
5、在品讀文本,體驗文本的基礎上,可適當開展拓展活動:
如編排課本劇,深化對課文的理解;把這個故事講給爸爸媽媽聽,一方面鍛煉孩子的復述能力,內化語言,一方面可營造關心孩子、勇于擔當責任的育人環境氛圍;采用讀一篇帶一篇的方式,讀其他表現父愛或母愛的文章,等等。
《地震中的父與子》實錄及思考 篇10
教學目的:
1.感受父子親情,理解偉大的父愛能給人巨大的勇氣,能使人在危急時刻變得更加堅強,能夠無所畏懼地面對突如其來的災難。
2.依托語言文字,通過有感情朗讀、聯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課文內容和情感。
教學重點:
1.展現“父親艱難地在廢墟上挖了38小時”這一情景的第十二自然段。
2.理解“不論發生什么,我總會和你在一起”這句話給父子二人帶來的巨大精神力量。
3.理解這對父子為何了不起。
教學難點:
理解“不論發生什么,我總會和你在一起”給父子二人帶來的巨大精神力量。
教學準備:
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一、把握整體,創設情境
1、這節課我們一起來學習第17課地震中的――(生引答:父與子)【板書課題】
2、初讀了課文,你知道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3、一場突如其來的大地震讓一切都失去了他往日的模樣。(出示影音)
旁白:你們看,在地震中樓房倒塌,成了瓦礫堆,鮮活的生命就這樣離我們而去。……人群從四面八方趕來,紛紛加入救援的隊伍。一雙雙手,一把把鐵鍬,各種先進的儀器設備,都加入了到這場與死神的競賽中。然而,救出每一個人都顯得那樣艱難。
二、直奔主題,整體感知
1、就在這樣的情況下,一位父親執著地挖了38個小時,他7歲的兒子竟頑強支撐了38個小時。課文中早已對他們給予高度的評價,說他們是一對――(生答:了不起)的父與子!景鍟毫瞬黄稹
2、你從課文哪些地方看出他們的了不起?動筆劃出來,還可以用簡短的語句做些批注。(學生讀劃寫)
3、學生交流
過渡:這真是一對了不起的父與子。這位父親如此偉大,如此――,如此――(生自由答)讓我們再一次走近這位了不起的父親。(出示文字)
三、品讀語句,以讀代講
1、現在你們會怎樣讀這些句子?你會抓住哪些字眼來讀出父親的了不起?大家在小組里讀一讀。(分小組朗讀)
2、交流品讀
你來讀,你為什么會這么讀?【結合回答板書:挖 動作 外貌 細節】
★時間詞:文中為什么不厭其煩的把這些時間詞寫出來?(看出時間長,父親支持了這么久很疲勞,看出不容易困難很大……)36小時,這是兩個白天一個黑夜,父親就這樣不停地挖啊挖啊。這是一個多么堅韌不拔的父親。我們一起來朗誦表達自己內心的感受。
★灰塵,血絲,衣服,血跡……
★孤軍奮戰的父親沒有任何工具,僅憑他的一雙手,一雙血肉模糊的手不停地挖呀挖呀,這里飽含著父親對兒子深沉的愛。我們一起來讀,記住這位了不起的父親。(生齊讀)
3、挖了這么久這么艱難,父親為什么沒有放棄?因為(生齊答)(出示文字)
【板書:無論…總…】
4、這是父親常對兒子說的話。這是一個約定,這是一個承諾,這是一份沉甸甸的愛。這位慈愛的父親曾經在什么情況下說過這句話?(學生簡答)
5、現在,在一片廢墟前,父親也是憑借著這句話(指,生齊讀)執著地挖掘。在這片廢墟上,他曾經聽到其他父母的痛哭和呼喊(生接讀);他曾經聽到好心人的勸慰(生接讀);曾經聽到消防隊長的告誡(生接讀);曾經聽到警察的規勸(生接讀)。面對這一切的不理解,面對身心的巨大傷痛,父親停止了嗎?(生:沒有)為了和兒子在一起,父親都克服了哪些困難?你能不能用“不論……總……”這個句式來說一說。
6、無論發生了什么,父親只有一個念頭――(生自由答)
這個信念支撐起了父親了不起的形象。(配樂)假如他就是你的父親,面對廢墟他曾經絕望過,但對你不離不棄的愛讓他變得堅強偉岸……(生齊讀)
7、也許正是這份深沉的父愛創造了奇跡,挖到了第38小時……(師生同讀,學生只接兒子的語言部分)
8、父親挖了38小時,年僅7歲的阿曼達就在黑暗中(等)了38小時!景鍟取慨敻赣H找到他時,兒子的話讓我們由衷地欽佩,你會怎樣贊賞他?(出示投影填空)(學生發言,解釋自己所填的內容)你還會怎么表揚他?(學生發言,解釋自己所填的內容)【相機板書 語言】
過渡:身處險境時的勇氣和鎮定,安全出口前的無私無畏都來自――來自“――”(出示投影)的堅定信念。(引答,簡單解釋)
9、引讀:當父親傷痕累累,疲憊不堪快要倒下的時候,是這句話讓他充滿力量……(出示投影);當兒子飽受煎熬難以支撐的時候,是這句話給了他希望……(出示投影)。
小結:一句平實而強有力的話連接著兩個人的心。從這父子二人身上,似乎讓人看到的不僅僅是深切的父子之情,還有更令人感動的人格力量。(出示投影)這的確是一對――(了不起)的父與子。讓我們把父子幸福相擁的鏡頭永遠留在我們的心中。(學生齊讀)
三、拓展閱讀,指導寫法
我們雖不曾有過這樣轟轟烈烈的經歷,但浸潤在平凡生活中的愛,依然讓我們感動。讓我們挖掘挖掘那份生活中那份深沉的父母之愛吧!學完了課文你會怎樣表達這種情感,你會抓住人物的哪些方面來表達呢?
板書設計:
17、地震中的父與子
動作
父親 挖 外貌
了不起 無論…總… 細節
兒子 等 語言
《地震中的父與子》實錄及思考 篇11
《地震中的父與子》是一篇短篇小說,作者是馬克·漢林。文章講述的是在美國的一次地震中,一位父親不顧勸阻,冒著生命危險,懷著堅定信念,經過38小時的挖掘與種種艱辛,終于在廢墟中救出兒子和13位同學的故事。贊揚了父愛的偉大與崇高。下面就是一篇《地震中的父與子》的說課稿。
《地震中的父與子》說課稿
各位評委老師,上午好,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地震中的父與子》(板書)下面我將從教材分析、教材策略、教學程序、板書設計、教學評價等方面作具體的闡述。
第一個板塊:說教材
《地震中的父與子》是人教版第九冊第六單元的第一篇課文,是一篇感人至深的記敘文。這篇課文講述的是1994年美國洛杉磯大地震中,一位父親冒著危險,抱著堅定的信念,不顧勸阻,歷盡艱辛,經過38小時的挖掘,終于在廢墟中救出兒子和同伴的故事,歌頌了偉大的父愛,贊揚了深厚的父子之情。描寫具體、情感真摯是這篇文章的主要特點。全文沒有提及一個愛字,但字里行間浸潤著的是父與子之間難以割斷的深情。“不論發生什么,我總會跟你在一起。”父親的這句話,在文中先后出現了三次,一次次震撼著我們的心靈。就是這樣樸實的話給了孩子愛的力量,讓孩子對父親無比信賴,在災難面前勇敢、鎮定,從容應對,充滿生的希望。所以,這對父子是了不起的,文章就是一首父子情深的頌歌。
結合單元教學目標和本課特點,依據新課標中“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我將本課時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1、認識8個生字,會寫11個生字。正確讀寫、理解“昔日、廢墟、疾步、絕望、瓦礫、開辟、破爛不堪”等詞語。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感悟父親的“了不起”。
3、從課文的具體描述中感受父親對兒子的愛。
由于本課的特點,我將本課的教學重、難點確定為:
了解父親不顧一切搶救兒子的經過,感悟父親的“了不起”,感受父愛的偉大。
第二個板塊——說教學策略:
為了完成教學目標,解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我結合教材特點和五年級學生思維活躍,求知欲強,樂于表達,樂于交流的學習特點,我準備采用的教法是:
1、以讀代講法。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老先生曾講過,讓孩子們“讀、讀、反復的讀”。的確,只有把讀作為理解與感悟的手段,通過讀,去解決問題。唯有多讀,才能理解,才能運用,才能潛移默化地將范文的語言內化為自己的語言。
2、品析詞句法。本課教學,通過詞語的比較,句式的推敲.情感的體會等品嘗評議,達到積累語言的目的。品評之后的積累,就是消化的吸收,避免了生吞活剝。
本課教學還輔以直觀法,情境教學法等等。做到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學法上,我貫徹的指導思想是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具體的學法是:
通過讀讓學生抓住重點詞句,通過讀,讓學生理解內容,體會出感情來,在反復朗讀進入文中情景。根據不同人物的特點,用不同的語氣,表達不同的感情,使學生明白“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的這一道理。這樣不僅讓學生知道了“讀”是學懂本文的關鍵,也是學習一切文章的主要方法。
第三個板塊:說教學程序
第一環節: 創設情境,激情導入
課伊始,我就用沉痛的導語來敘述:2019年5月12日,是我們全中國人難以忘懷的日子,因為在這一天四川汶川發生了7.8級的大地震,現在,就讓我們回到那一次的地震中去。(播放汶川地震錄像)在1994年,美國洛杉磯也發生過一次大地震,在這次地震中,一對父子演繹了一段令人深受感動的故事。
這個故事就是今天我們學習的課文——《地震中的父與子》
教師板書課題。學生齊讀課題。
這樣,利用多媒體課件,將地震的畫面直接展現在學生面前,讓學生認識到地震的危害,緊緊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很快進入了課文情境,為體會父愛的偉大奠基了基礎。這樣的開課形成了“未成曲調先有情”的良好課堂基調。
第二環節: 初讀課文,感知文本
第一步,讓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注意把生字讀準確,把句子讀通順。同時思考一個問題: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這是一對怎樣的父親?用課文中的一個詞來概括。
第二步,課件出示本課三組詞語:
第一組 洛杉磯 阿曼達
第二組 地震 混亂 廢墟 爆炸
第三組 安頓 挖掘 擁抱 堅定 絕望 嘆息 悲痛
先進行詞語學習,并讓學生從中挑選幾個說說整篇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再讓學生說說文中的父親的印象。
這樣,讓學生用自己的話概括課文內容,既訓練了學生的語言概括能力,又可以強化對詞語的積累,同時,又尋找到閱讀本文的突破口。
第三環節:品詞析句,讀中悟情
第一步:讓學生再次細細地讀課文,從哪些語句讀出了父親的了不起,畫出來,并在旁邊寫感受
這一步教學設計給學生提供足夠的感悟空間, 讓他們潛心涵泳、誦讀體味,培養他們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學習習慣。既把握了課文的命脈,又關注了學生的個性差異和不同感受,維護了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了主動意識。
第二步:創設情境,說中感悟父親的執著與忘我。
文中,父親的愛無處不在!課文5—11自然段寫的是人們不斷勸阻父親不要挖掘,而父親沒有停止挖掘,只是反復回答著同樣的話:“你是不是來幫助我?”抓住父親的語言描寫,采用情境對話的方法讓學生體會父親此刻的內心情感。首先,學生讀課文;然后指名學生扮演消防隊長、警察、圍觀的人等,其他學生則扮演父親進行對話。在情境對話中,學生深刻地感悟到父親因為悲痛,答非所問,不顧一切,只想著救兒子。父愛就體現在不達目的不罷休的言行中。
第三步:對比閱讀,比較感悟父親的“失常”與偉大。
面對父親的堅持,沒有人再來阻擋他,人們認為他精神失常了。這位父親真的精神失常了嗎?針對這個疑點,引導學生深入研讀課文2—11自然段,找出文中描寫其他父母的詞句,與這位父親的言行進行對比。在比較閱讀中,學生從“匆匆趕來、大聲哭喊、絕望地離開”等語言,體會到其他父母也是愛孩子的。只是,在特殊的環境下,他們的愛顯得理智。而這位父親,在人們看來是“失常”的,但“失常”得可敬!學生在對比中感悟到:父親的不同尋常,正說明他愛得更堅強!愛得更執著!愛得更深厚!
第四步:品詞析句,讀中感悟父親的果敢與堅毅。
引導學生重點品讀第12自然段。 “父親挖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他滿臉灰塵,雙眼布滿血絲,衣服破爛不堪,到處都是血跡。”
我先引導學生透過 “滿臉”和“布滿”的這兩個詞中的滿字,以及血絲和血跡的兩個詞中的血字時,你仿佛看見了怎樣的畫面?挖掘這一文本空白點,想像父親艱難挖掘的過程,
接著我抓住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讓學生反復誦讀體會挖掘時間長,不間斷,感悟到父親有著驚人的毅力!忍受著常人所不能忍受的肉體上和精神上的痛苦!這都是因為愛!都是因為父親有一個堅定的信念:
引出“論發生什么,我總會跟你在一起”這句句子。
這個環節意在讓學生領悟“父親”的了不起,受到崇高親情的感染和熏陶,同時讓學生消化、吸納課文的語言,掌握課文的語言形式。
第四環節:讀寫融情,情感升華。
課件音樂起,陸續出現汶川地震的一幅幅圖片
教師動情敘述:此情此景,讓我想起5.12地震后始終縈繞在我腦海中的一個形象、一個動作、一段語言。天下的父母千千萬,愛子之情卻一樣深。就讓我們再一次走近父親的心,此時此刻,挖掘已進行了36小時,可是兒子還生死未卜。這個深愛兒子的父親會對心愛的兒子說點什么呢?請你將淚水凝聚在筆端,寫在書頁的空白處。
這里,把讀與寫巧妙地結合起來,引領學生在充分的語言實踐中“零”距離體驗作者的體驗,體驗人物的體驗,感同身受,代其言說.不但抒發了孩子們內心的真情實感,而且從學習語言走向了運用語言。體現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
第五環節:情感升華
師配樂朗誦有關于歌頌父親的詩句。
第六環節;順著情感,巧設懸念。
父親的形象已經刻在我們的心中,文中的兒子同樣將帶給我們深深的感動,下一節課,老師將和大家一起來感受這個兒子的了不起。
第四板塊:說板書
板書: 地震中的父與子
了不起
父親 不論發生什么,我總會跟你在一起! 兒子
根據以上的教學說明,我對本課時進行簡要評價:本節課的教學主線是:走近父親。主干問題很明顯:從哪些語句中讀出了父親的了不起?我選擇了三個教學點:分別是一句話“誰愿意幫我”;一個場景“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沒人再來阻擋他。”一個形象“他滿臉灰塵,雙眼布滿血絲,衣服破爛不堪,到處都是血跡。”并且這三個點兼具人文內涵和語言因素兩方面的教育價值。
以上,我從教材分析、教材策略、教學程序、板書設計、教學評價五個板塊對本課進行了說明。我的說課到此結束,謝謝各位評委老師。
《地震中的父與子》實錄及思考 篇12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感受父子親情,理解偉大的父愛能給人巨大的勇氣,能使人在危急時刻變得更加堅強,能夠無所畏懼地面對突如其來的災難。
2.依托語言文字,通過聯系上下文、展開想象與聯想、感情朗讀、小練筆等方法,理解課文內容。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這節課繼續學習第17課,請同學們齊讀課題。
地震,這個詞對我們來說,曾經是那么陌生,但今天,地震,這個詞對我們來說,卻有太多太多清晰而又沉痛的回憶。去年的“5.12”汶川大地震相信大家都還記憶猶新吧。讓我們一起走進這段該永遠銘記的歷史吧。(課件出示相關圖片,配樂)
二、復習引入
大地震會給人們帶來巨大的災難。人們經歷了太多的生離死別。然而,課文中的這對父子卻是幸福的。在1994年1月的洛杉磯大地震中,這位年輕的父親獨自一人連續挖了38個小時,終于從廢墟里救出包括兒子在內的14個孩子,創造了生命的奇跡。
師:父子終于團聚了,就這個情節,課文是怎么寫的?誰來讀一讀。
。▽W生朗讀最后一自然段)
師:請同學們都讀一讀這句話,大家了解到了什么?
(學生圍繞此段內容自由發言,教師相機板書。了不起,父,子)
三、新課學習
師:這是一對了不起的父子,你們是從課文的哪些情境中感受到的?咱們再認真地讀一讀課文。請大家默讀課文,用心體驗感受。
1.體會父親獨自挖了很長時間。
師:38小時到底有多長?(出示課件,課文12自然段)為什么不直接寫過了38小時,而要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這樣寫呢?比較這樣寫的不同。(課件)
2.體會父親很堅定。
師:這可不是普通的兩天一夜呀!在這段時間里,父親經歷了什么,你們看到了嗎?快讀一讀書。
。ㄉ杂砷喿x課文相關內容,應找到:其他孩子的父母、消防隊長、警察都勸他離開這里,可這位父親還在堅持營救兒子;學生讀到消防隊長說這里很危險,隨時會發生大爆炸時,教師適時引導)
師:這時到底有多危險?我們看一看。
(課件出示:展現地震場景的視頻)
師:你就在這危險中,就是消防隊長,你會怎樣勸他?自己試試。誰來勸?
。ó攲W生讀到警察也來勸阻父親時,教師適時引導)
師:警察下了命令,怎么勸?
師:危機四伏,趕快讓他離開吧,大家都來勸勸他。附近的幾個同學可以分角色讀讀這些對話。你們看到了一位怎樣的父親呀?
(學生體會父親的堅定)
教師與學生對讀:
其他父母都走了,也勸他離開,他問──
消防隊長勸阻他,他還問──
警察下了命令,他仍然問──
3.體會父親的信念。
師:都是父母,他剛來到這里時也曾跪在地上大哭,但他現在怎么就這么不聽勸呢?
(學生自由讀書找答案:父親想到自己對兒子的承諾)
師:都讀讀這句話。知道是什么意思嗎?
(學生自由發言)
師:不論發生什么,想想會發生什么?
。▽W生自由發言)
師:現在發生什么了?
。ㄉ穑旱卣穑
師:我總會和你在一起,怎么理解?
。▽W生圍繞“父親的信念”自由發言)
師:一直堅持著,你怎樣讀?父親在絕望痛苦時,想到常對兒子說的這句話,是什么心情?自己再讀一讀。
師:不論發生什么──
。ㄉ又x)
師:(課件回到12自然段)38小時,父親經歷了這么多的事情,但他心中只有一個念頭:兒子在等著我!8小時過去了,父親一直在──(生:挖)12小時呢──(生:還在挖)24小時……36小時……大家都來讀一讀,你們又看到了一位怎樣的父親?
4.體會父親的艱辛。
師:你們看到他疲憊成什么樣子了?大家都讀讀這句話,你們感受到了什么?
(學生可以看出父親沒吃沒喝,沒休息,身上還受了傷,教師適時引導)
師:哪兒讓你們想到父親肯定沒休息過?
師:沒吃沒喝更沒睡,眼睛全都熬紅了,同學們讀一讀。
師:衣服都剮破了、磨爛了,大家自己讀一讀。
師:傷痕累累,怎么會這樣呀?
師:為了救兒子,父親什么也不顧了。請同學們把自己看到的情景再讀一讀吧。
。ǘ┲攸c二:第十六自然段
師:挖呀,等呀,盼呀,奇跡出現了,父親聽到了什么?
。ㄉ喊职,是你嗎?)
師:兒子是怎么喊的?
。▽W生朗讀)
師:為什么這么讀?
。◣熒鷮ψx至最后一段)
師:我看到不少同學很感動。剛才這段話,哪兒讓你們感動?
。▽W生感動之處可能有:阿曼達在廢墟下鼓勵同學)
師:在廢墟下,那會是怎樣的環境?
(學生感受到廢墟下一團漆黑,沒吃的,沒喝的,隨時會坍塌或爆炸)
師:當爸爸在地面挖了8個小時、12個小時,24個小時,36、38個小時,孩子們也就在漆黑的瓦礫堆里等了8、12……個小時,十幾個七歲的孩子會怎么樣?(課件)
。▽W生自由發言)
師:如果你就是阿曼達,當你聽到小伙伴絕望的哭聲、撕心裂肺的呼喊聲,拉著他們顫抖的、冰涼的小手時,會想到什么?會說什么,做什么?請大家拿起筆來寫一寫。
(學生練筆)
師:誰愿意把自己寫的或打算寫的內容讀給大家聽?
。▽W生朗讀自己所寫的內容,教師適時引導)
師:父親的話給了你勇氣;你在用這種信念影響身邊的同學;被埋在深深的廢墟中,信念支撐著七歲的阿曼達,鼓勵著同學們,迎來了希望。(課件出示)
這時,你看到了一個怎樣的兒子?
(三)重點三:第二十二、二十三自然段
師:50分鐘后,一個安全的出口開辟出來了。當父親讓阿曼達出來時,他又聽到了什么?
(生:阿曼達讓其他孩子先走)
師:可是孩子,你已經在廢墟下待了將近39個小時,你才七歲呀!
。▽W生自由發言)(課件出示兒子的話)這時,你又看到了一個怎樣的兒子?
師:你真是爸爸的好兒子,記住了爸爸的話。就是這樣一句話,給了父子倆勇氣和希望,才能使他們戰勝死神,得以團聚。我們再一起讀讀這句話吧。(課件出示)
四、小結
師(展示課文插圖):就這樣,第一個孩子出來了,是誰?第二個……第三個……第十三個……直到第十四個。于是,我們眼前出現了這樣感人的場景──
(讀最后一段)
師:你們有怎樣的感受?你覺得父子倆了不起在什么地方?
。▽W生自由發言,教師適時引導)(完成板書)
師:這是生死離別后的重逢;這是一份創造了生命奇跡的父愛;有愛,生命就有了希望。(在板書上畫愛心)
師:請同學們帶著各自的感受放聲讀一讀吧。
五、課外延伸
師:地震過去了,阿曼達父子團聚了,這愛的故事將長久地流傳下去。在5.12大地震中,這樣感人的事情還有很多很多,今天,老師和大家一起去感受一份偉大的母愛吧。(課件鏈接視頻)
六、經歷了生與死的考驗的父愛母愛讓我們感動,但愿像地震這樣的災難不再發生。我們是幸運的,我們也有爸爸媽媽關心著,疼愛著,他們在生活中給予我們的點點滴滴的愛,你是否能體會到呢?請拿起筆,記下你感受到的偉大的父愛或者母愛吧。(小練筆)
板書設計:
17、地震中的父與子
了不起
父子
決不放棄堅忍不拔
恪守諾言舍己為人
不論發生了什么
我總會跟你在一起
《地震中的父與子》實錄及思考 篇13
內容簡析:
《地震中的父與子》是語文s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四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課文講述的是在1994年美國洛杉磯發生的一次大地震中,一位年輕的父親為了尋找自己的兒子,在廢墟中經過38小時日以繼夜的挖掘,最后與兒子劫后相逢的傳奇而感人的故事,贊揚了父子倆在險惡的環境中充滿自信,不向困難屈服的品格,表現了濃厚的父子之情。
學情分析:《地震中的父與子》是以“父愛”為主題的感人文章,對于學生來說,父母的愛并不陌生,所以學生理解和體會父愛比較容易,但對于生離死別的痛苦學生未曾體驗過,所以要去體會文中父愛的人格力量,還是一件難事。在教學時,我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反復吟誦體會文本的感情,真正做到“以讀為本”,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
教學理念:根據新課標倡導的“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課堂教學理念,在實施教學過程中,我力求避免繁瑣的分析講解,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角,通過“讀中悟、悟中讀”的實踐活動,引導學生感悟語言,讓學生在自主、合作、交流中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思路:《地震中的父與子》是一篇感人至深的課文,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心理特點,在第一課時主要是解決課文中生字難詞,整體把握課文內容。在第二課時主要讓學生抓住重點詞句品讀感悟,用心領會父子倆的了不起,感受父子倆在困難面前毫不畏懼的品質和父子之間真摯的愛。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1)學習課文生字新詞。認識“塌、昔”等6個生字,會寫“昔、漆”等8個字,掌握“昔日、漆黑”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過程與方法:
抓住重點詞句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人物情感。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從課文的具體描述中學習父子倆在險惡的環境中充滿自信、不向困難屈服的品質,感受父母之愛,懂得感恩。
教學重點:理解課文內容,感受父子倆的了不起。
教學難點:體會父子倆在險惡的環境中充滿自信、不向困難屈服的品質和父子之間真正的愛和信任。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字典、生字詞卡片。
教學時間: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境,揭示課題
1.教師播放地震情景課件,然后讓學生談談自己對地震的認識與感受。
2.教師導入:是啊,地震是殘酷無情的,它使多少人親離子散,流離失所。1989年,美國洛杉磯就發生了一場震驚中外的大地震,在地震中,有一對失散的父子在困難面前不低頭,最終劫后相逢了,同學們想不想認識這對父子,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第19課──《地震中的父與子》。
3.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讀課文,課件出示自學要求:
、俳柚值洌撓瞪舷挛恼J識并理解生字和新詞。
、谟“~~~”畫出自己深受感動的句子。
、鬯伎迹赫n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2.小組內互讀課文,交流學習收獲。
3.全班交流:
。1)檢查生字、新詞的掌握。
、俪樯诤诎迳蠈懗鲎约赫页龅纳衷~,交流記憶方法。
、谥该x擇重點字詞講解。
、埤R讀生字詞,鞏固記憶。
。2)匯報自己深受感動的句子。
。3)用比較簡潔的話說說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三、默讀課文,提出問題
1.學生默讀課文,就課文內容提出問題。
2.師生提煉出有價值的問題:
。1)父親在救助兒子的過程中心理有哪些變化?
。2)課文結尾為什么說這是一對“了不起的父與子”呢?
四、朗讀課文,體會父親的心理變化
1.學生自讀課文,畫出能體現父親救助兒子心理變化的句子。
2.全班交流匯報,教師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這些句子,體會父親當時的心理。
五、回顧所學知識,教師小結
1.學生交流本節課的學習收獲。
2.教師小結:同學們,你們都很厲害,不但學會了課文中的生字詞,還會合作解決我們提出的部分問題,希望我們能在以后的學習中再接再厲,精益求精。對于課文結尾為什么說這是一對“了不起的父子”呢?我們下一節課作為重點學習一下。
六、布置作業
1.書寫生字詞。2.圍繞課后題及父子倆的了不起預習課文。
第 二 課 時
一、復習導入,溫故知新
1.出示生字詞卡片,學生認讀。
2.復習: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二、品讀感悟,深入情境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領悟:這是一對怎樣的父子倆?課文里哪個詞最能概括?
2.學生交流,師隨機板書(了不起)
三、賞析詞句,感悟父親的了不起
1.師導入:為什么說這是一對了不起的父子呢?下面我們就先來看看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父親的了不起?
2.默讀課文,找出表現父親了不起的語句,旁邊寫出自己的感受。
3.四人小組,合作交流。
4.指名匯報,課件出示有關語句,師相機指導朗讀,重點品味以下句子:
。1)在混亂中,一位年輕的父親安頓好受傷的妻子,便沖向他七歲兒子的學校。
①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語談感受。(比如“沖向”一詞體現了這位父親尋子心切,擔心孩子會有危險。)
、趲熤笇Ю首x。
。2)他頓時感到眼前一片漆黑。他一邊大喊:“阿曼達,我的兒子!”一邊跪在地上大哭起來。
、購倪@里可以看出父親以為兒子已經死了,他感到極度悲痛。
、谠撛鯓幼x呢?指名讀,評議,齊讀。
。3)哭著哭著,他猛然想起自己常對兒子說的一句話:“不論發生什么,我總會跟你在一起!”于是,他堅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廢墟走去。”
、賹W生交流感受:從這兒可以看出父親堅信兒子仍然活著,他相信兒子會記住他的話,所以他堅定地站起身,向廢墟走去。
、趲熞龑Ю首x。
。4)十二小時、二十四小時、三十六小時……他不停地挖著,沒人再來阻止他。他滿臉灰塵,雙眼布滿血絲,渾身上下的衣服破爛不堪,到處是血跡。”
、僦该勼w會。
②句子比較:(感悟省略號的作用)
他挖了三十六小時,沒人再來阻止他。
十二小時、二十四小時、三十六小時……他不停地挖著,沒人再來阻止他。
③師:課文沒有給我們介紹父親是如何挖的,我們來想象一下,面對著巨大石塊,面對著破碎的玻璃,父親是怎樣挖的?學生想象父親挖掘的過程。
、苤该麉R報。
、輲;正如同學們所說的,父親就是這樣忘掉白天黑夜,忘掉疼痛饑餓,堅持不懈地挖著,那么是什么力量使父親沒完沒了地挖呢?指名回答,課件出示父親常對兒子說的一句話:“不論發生什么,我總會跟你在一起!”齊讀。
⑥引讀:是啊!這偉大的力量正是源于這句最真摯樸實的話──“不論發生了什么,我總會跟你在一起!”就是這堅定的信念創造了奇跡,到第三十八小時,父親突然聽到兒子的聲音,了不起的父親同樣有一個了不起的兒子。
四、以讀導學,體會兒子的了不起
1.分角色朗讀課文的12-22自然段。
2.品讀體現兒子了不起的語句。
、偻ㄟ^朗讀“我告訴同學們……你總會和我在一起”這句話,體會兒子在困難面前充滿信心、不屈服的品質。
②通過朗讀“不!……我知道你總會跟我在一起”,體會兒子無私的優秀品質。
五、總結全文,升華情感
1.師:是呀!父親與兒子都是了不起的,父子倆的堅強和他們之間真誠的愛讓我們感動。面對著這樣的父子,你想對他們說些什么?你此時是一種什么樣的感受?
2.學生動筆寫自己想對父子倆說的話或學了課文后的感受。
3.學生匯報交流。
4.師:以后我們也要懂得珍惜回報父母之愛,向阿曼達學習,做一個堅強的兒女。
六、拓展延伸,發散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