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中的父與子》課堂實錄(通用17篇)
《地震中的父與子》課堂實錄 篇1
(第二課時)
教材解讀:
課文講述的是1994年美國洛杉磯大地震中,一位父親冒著危險,抱著堅定信念,不顧勸阻,歷盡艱辛,經過38小時的挖掘,終于在廢墟中救出兒子和同伴的故事,歌頌了偉大的父愛,贊揚了深厚的父子之情。
教學目標:
1、檢查、鞏固本課的生字詞;
2、抓住語言描寫感受兒子的可貴品質,進而體會到兒子是從父親身上汲取了無比的力量,深化“父愛”這一主題;
3、通過拓展閱讀擴大學生的閱讀題,提高閱讀能力,進一步感受不同形式的父愛。
教學過程:
一、檢查生字詞
師:同學們好,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地震中的父與子》(板書課題)大家在課前預習時已經做了《語文快樂園》中的練習,本課的生字詞你會寫了嗎?給你一分鐘的時間,翻翻書復習一下,一會兒,我們要聽寫。
師:大家準備好,我們聽寫幾個詞語。(兩位同學到黑板上寫)請認真書寫:洛杉磯、混亂、頓時、廢墟、爆炸
師:我們先來看這兩位同學寫得怎么樣?(集體檢查訂正)下面大家對照黑板先看看你自己寫得怎么樣,然后同桌交換檢查。
師:這些詞語,又一次把我們拉回到1994年那場驚心動魄的洛杉磯大地震。誰能用簡潔的話把你了解到的地震中發生的感人故事說給大家聽?如果能用上黑板上的詞語就更好了。
生:1994年,美國洛杉磯發生大地震,許多人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傷害,人們頓時陷入了混亂中。有位父親趕到兒子所在的學校時,發現那座三層的教學樓變成了一片廢墟。他沒有絕望,而是一刻不停地挖著,終于救出了兒子。
師:你說得很清楚,也很完整。
二、抓住語言描寫,感受兒子的形象
師:從故事中,我們已經了解到父親的堅強執著和他對兒子強烈的愛。他的兒子阿曼達是一個怎樣的孩子呢?請大家找出描寫兒子的部分大聲讀一讀,邊讀邊體會。
師:下面我們來交流一下,誰來說一說你眼中的阿曼達是怎樣的?
生:他相信自己的父親。
師:你從哪里體會到?讀出來。
生:(讀)“我告訴同學們不要害怕,說只要我爸爸活著就一定會來救我,也能救大家。因為你說過,不論發生什么,你總會和我在一起!”(師出示投影卡)
師:兒子相信父親什么?
生:兒子相信父親一定會來救他。
師:我們聽出了兒子對父親堅定的信任。(板書:信任)帶著你的理解讀讀這段話.
生讀
師:很堅定,也很信任. 誰再來讀讀?
生讀
師:從兒子的話中,你還能感受到什么?
生:兒子很勇敢。(板書:勇敢)
師:來,請大家閉上眼睛。想象,你和阿曼達一起正在那座三層教學樓里上課,突然,整個教學樓開始劇烈地搖晃,你和同學們的身體也隨著不停地晃動。轟——厚重的房頂像山一樣向大家砸來,傾刻間,所有的人被壓在了廢墟底下。這時候,你看到的是——
生:一片漆黑,什么也看不見。
師:你聽到的是——
生:轟隆隆的聲音。
師:對,房屋在不斷地成片倒塌。還有什么?
生:同伴們尖叫的聲音、哭泣的聲音
師:是啊,這時你又有什么感受?
生1:很害怕。
生2:很恐懼,很無助。
師:那大家說,七歲的小阿曼達會害怕嗎?
生:不害怕!
師:他一點兒也不害怕?
生:害怕。
師:是的,他也會害怕。但他有沒有被恐懼嚇倒?
生:沒有!
師:他還不住地安慰同學,多么勇敢!來,同學們,帶著你的感受讀阿曼達說的話。男子漢,你來,勇敢地說。
師:在那樣突如其來的可怕的災難面前,阿曼達表現出了超乎一般的勇敢、堅強,是什么給了他勇氣和力量?
生:是父親的話。
師:父親的什么話?
生:不論發生什么,我總會跟你在一起。(板書:不論……總會……)
(2)你還能從哪句話進一步認識阿曼達?
生:“不!爸爸。先讓我的同學出去吧!我知道你會跟我在一起,我不怕。不論發生什么,我知道你總會跟我在一起!
師:(出示投影卡)在這個回答之前,父親聲音顫抖地說——
生:“出來吧!阿曼達!”
師:從“顫抖”這個詞中你能讀出什么?
生:父親太累了。
師:是啊,父親一刻不停地挖了38個小時,能不累嗎? 你還能讀出什么?
生:父親很激動。
師:父親終于確定兒子還活著!多么激動。還有什么呢?(生答不出來。)請大家看書上的插圖:所謂的“安全的出口”真的很安全嗎?
生:不安全,隨時可能倒塌,廢墟中的人隨時都面臨著危險。
師:這也是父親聲音顫抖的原因。來,誰來當父親,聲音顫抖地說出這句話?
生讀
師:父親經過了38個小時的挖掘,終于聽到了兒子的聲音多么激動!此刻,他唯一的念頭是讓兒子盡快脫離危險,將兒子緊緊地摟在懷中。(有感情地)父親聲音顫抖地說:“出來吧!阿曼達!”來誰再來讀讀這段話?
(生讀得很有感情)
師:同學們,如果你就是阿曼達,當安全洞口被打開,當一絲光射了進來,當父親沖你聲音顫抖地說:“出來吧!阿曼達!”你的第一反應會是什么?
生:馬上沖出去。(眾笑)
師:你說出了自己的真實想法,很好。讓我們聽聽阿曼達是怎樣說的?
生讀阿曼達說的話。
師:聽了阿曼達的話,你最想對他說什么?
生:阿曼達,你真勇敢,我很佩服你。
師:我聽出了你由衷的敬佩之情。誰還想說?
生:阿曼達,你很有愛心,你真了不起。
師:(板書:愛心)說得好。同學們,下面我們來讀讀這父子間的對話,你的朗讀就代表你的理解。我當父親,誰來當兒子?(師生分角色讀)還想讀嗎?誰想讀父親?誰讀兒子?
師:這對父子馬上就要相見了,父親是多么激動,多么急切!而兒子卻把先出去的機會讓給了同學。是什么讓他有這樣可貴的勇氣和愛心呢?
生:是父親說的話。
師:又是父親這句話。在面臨絕境的時候,兒子想到了這句話,父親也想到了這句話。還記得在哪一段嗎?誰來讀給大家聽?
生: “他頓時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向那片廢墟走去!
師:一句看似平常的話,在文中反復出現了三次。這句話讓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1:感受到了父親非常愛他的孩子,一想到孩子在等著他,就有了巨大的力量,支撐著他不停地挖著,挖著
生2:感受到了兒子非常信任父親,他知道父親一定會來救他。因為他相信父親說的話,無論發生什么,我總會跟你在一起。
師:困境中,因為有了這種信念,才把他們父子的心緊緊地連在了一起。讓我們讀讀這句讓父親頑強執著、決不放棄的話。ㄉR讀)讓我們讀讀這句給了兒子無比的信心,堅定的勇氣的話。ㄉR讀)讓我們讀讀讓這對父子彼此信賴,心息相通的話!(生齊讀)在生死關頭,這句承諾,這句話,頓時化為一種不可摧毀的力量,這就是——
生:愛的力量。
師:是的,這是一種偉大的不可摧毀的愛的力量!(師板畫: )
師:是愛創造了奇跡,地震中的父與子終于經受住災難的考驗,重逢了!語言描寫使人物形象更加豐滿,讓我們通過朗讀再次感受他們重逢的喜悅吧。◣熒纸巧首x父子對話部分)最后一句讓我們一起來讀。再幸福一些,來。ㄉR讀)
三、拓展閱讀
師:同學們的深情朗讀,讓我又一次重溫了那感動人心的父子之愛、父子情深,也讓我想到了《語文快樂園》中的一篇描寫父愛的好文章——《父愛沒有力學》請大家默讀這個故事。
附:父愛沒有力學
他是研究力學的專家,在學術界成績斐然,他曾經再三提醒自己的學生們:“在力學里,物體是沒有大小之分的,主要是看它飛行的距離和速度。一個玻璃跳棋彈子,如果從十萬米的高空中自由落體掉下來,也足以把一塊一米厚的鋼板砸穿一個小孔!
他說:“我提醒大家注意,千萬別幻想能夠把高空掉落的東西穩穩地接住,即使是一顆微不足道的石子!”
那一天,他正在實驗室里做力學實驗,忽然門被“砰”的一聲推開了,他的妻子驚惶失措的告訴他,他們那先天癡呆的女兒爬上了一座四層樓的樓頂,正站在樓頂邊緣要練習飛翔。
他的心一下子就懸到了嗓子眼,他一把推開椅子,連鞋都沒有來得及穿就赤著腳跑出去了。他趕到那座樓下的時候,他的許多學生都已經驚恐失措地站在那里。他的女兒穿著一條天藍色的小裙子,正站在高高的樓頂邊緣,兩只小胳膊一伸一伸的,模仿著小鳥飛行的動作想要飛起來。
看見爸爸媽媽跑來了,小女孩歡快地叫了一聲就從樓頂上起跳了。很多人嚇得“啊”的一聲連忙捂住了自己的眼睛?吹脚畠合裰袕椀男▲B般正垂直下落,平時手無縛雞之力的他突然推開緊緊抓住他的學生們,一個箭步朝那團藍色云朵迎了上去。
隨著一聲驚叫,那團藍色的云已重重地砸在他的胳膊上,他感到自己像被一個巨錘狠狠地砸下。腿像樹枝一樣“喀嚓”一聲折斷了,眼前一黑什么也不知道了。
他醒來的時候,已經在醫院躺了兩天了。他的腦子還算好,很快就清醒了,可是下肢還打著石膏,纏著繃帶,周身的疼痛讓他倒吸冷氣。他那些焦急萬分的學生們對他說:“你總算是醒過來了,你站在樓下接孩子實在是太危險了,萬一……”
他笑了笑,看著床邊安然無恙的女兒和淚水漣漣的妻子說:“我知道危險,搞了半輩子的力學,我怎么能不懂這個呢?只是在愛里邊,只有愛,沒有力學!
師:故事讀完了嗎?文中有這樣一句話:“平時手無縛雞之力的他突然推開緊緊抓住他的學生們,一個箭步朝那團藍色云朵迎了上去”從力學角度看,這樣做的危險是什么?
生:從樓頂跳下來的女兒,會對他產生很大的傷害。
師:你從哪些語句體會到了這樣做的危險?
生:隨著一聲驚叫,那團藍色的云已重重地砸在他的胳膊上,他感到自己像被一個巨錘狠狠地砸下。腿像樹枝一樣“喀嚓”一聲折斷了,眼前一黑什么也不知道了。
師:誰再來讀讀,讀出這驚險的場面?
生讀
師:作繭自縛為研究力學的專家,他明明知道這樣做的嚴重后果,為什么還要不顧一切地沖上去接住女兒?
生:在愛里邊,只有愛,沒有力學。
師:父親的話做了最好的回答。讓我們把父親的話完整地讀一遍。
四、感受生活中的父愛
師:說得多好,只因為有愛,我們的父親就可以無私地為我們付出一切。同學們,也許從出生到現在,你都沒有感受到父親那種無微不至的愛,F在讓我們回想一下,在平日的生活中,父親為我們做了哪些看起來微不足道,卻又飽含深情的事呢?
生1:有一天傍晚我放學時,下起了大雨。我爸爸只拿著一把傘來接我。在回家的路上,爸爸讓我自己打著,我怕爸爸淋濕了,就推給他,可爸爸又推給了我。到家后,爸爸全身都濕透了。第二天還感冒了。
師:這樣的事可能大家都經歷過。父親的愛就是一把傘,隨時為我們遮擋風雨。
生2:去年夏天,爸爸帶我到青島動物園玩。一路上爸爸總是牽著我的手,遇上兇狠的動物他就護著我說:“離遠點!”
師:父親的愛是溫暖的手,處處呵護著我們。
生3:有一次我考試成績不理想,爸爸拿來許多練習題給我做。當時是夏天天很熱,我不停地擦汗?蛇^了一會兒,我感覺不熱了,我回頭一看,原來爸爸拿著扇子在給我扇風。我感到很涼爽,可爸爸的身上滿是汗水。
師:父親的愛是清涼的風,絲絲拂過我們的心田。父親的愛己融在我們生活的點點滴滴,它也許只是一個動作,一個眼神,一句話,甚或是沖你癡癡地傻笑,給你一個滿懷的擁抱,卻流露出不盡的愛。同學們,讓我們記住,在這個世界上,有一種愛最值得珍惜,最值得回味,它就是——父愛!
最后,我想跟大家分享《語文快樂園》中的一段話。請大家看30頁的快樂導讀——高爾基說:“父愛是一部震撼心靈的巨著,讀懂了它,你也就讀懂了整個人生!”父愛無形,彌漫蒼穹;父愛無言,滲透時空。這份厚重的愛,讓我們細細體味……請大家一齊讀一遍
師:課后作業:課后,建議大家把這篇課文中有關外貌、動作、語言描寫的句子或段落抄寫在積累本上。這節課就上到這里,謝謝同學們。
板書設計:
地震中的父與子
父親
不論……
總會……
勇敢、愛心、信任的兒子
。ǜ赣H和兒子中間有顆心和一條雙向箭頭)
《地震中的父與子》教學設計(語文課堂 網 友情提醒:查找本課更多資料,請在站內搜索課文題目)此文轉載于
《地震中的父與子》課堂實錄 篇2
1.認識8個生字,會寫11個生字。正確讀寫“洛杉磯、混亂、昔日、廢墟、爆炸、瓦礫”等詞語。積累文中關于人物外貌、語言描寫的佳句。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從課文的具體描述中感受父親對兒子的愛以及兒子從父親身上汲取的力量。
4.領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語言、動作進行描寫,反映人物思想品質的表達方法。
課前準備
1.預習課文,自學生字詞。
2.搜集并閱讀同類的頌揚親情的故事。如學生搜集有困難,教師可提供《背影》《血淚親情泣天地》《無私母愛創造生命奇跡》《7歲女孩拯救母親的感人故事》等文章給學生。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境,揭示課題
1.明確專題:各自默讀本組課文的導語,說說本組專題的內容及學習要求。
2.介紹資料:可以先各小組推薦代表匯報用課余時間搜集到的有關地震及其危害的資料,也可以教師播放地震的相關影像資料,還可以展示自己收集的圖片資料,并對圖片進行解說;然后談談自己對地震的認識與感受。
3.教師導入:是啊,地震是多么地殘酷,它使多少人失去了親人,流離失所。1989年,當巨大地震地危
害侵襲美國洛杉機時,有一對父子演繹了一段令人深受感動地故事。今天就讓我們來學習第十一課──《地震中地父與子》[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初步感知
1.自讀課文,要求:①借助字典,結合課文中的句子認識生字和新詞;②用“~~~”畫出自己深受感動的句子;③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2.小組內互讀課文,交流學習收獲。
3.全班交流:(1)檢查生字、新詞的讀音,重點記住“墟、礫、顫”等字形。(2)初步匯報自己深受感動的句子。
三、再讀課文,整體感悟
1.默讀課文,思考:①用比較簡潔的話說說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②讀了課文有什么感受;③劃出不懂的詞語、句子,試著提出不懂的問題。
2.全班討論:(1)用簡潔的話說說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2)談談讀了課文,自己有什么感受。
《地震中的父與子》課堂實錄 篇3
內容簡析:
《地震中的父與子》是語文s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四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課文講述的是在1994年美國洛杉磯發生的一次大地震中,一位年輕的父親為了尋找自己的兒子,在廢墟中經過38小時日以繼夜的挖掘,最后與兒子劫后相逢的傳奇而感人的故事,贊揚了父子倆在險惡的環境中充滿自信,不向困難屈服的品格,表現了濃厚的父子之情。
學情分析:《地震中的父與子》是以“父愛”為主題的感人文章,對于學生來說,父母的愛并不陌生,所以學生理解和體會父愛比較容易,但對于生離死別的痛苦學生未曾體驗過,所以要去體會文中父愛的人格力量,還是一件難事。在教學時,我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反復吟誦體會文本的感情,真正做到“以讀為本”,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
教學理念:根據新課標倡導的“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課堂教學理念,在實施教學過程中,我力求避免繁瑣的分析講解,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角,通過“讀中悟、悟中讀”的實踐活動,引導學生感悟語言,讓學生在自主、合作、交流中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思路:《地震中的父與子》是一篇感人至深的課文,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心理特點,在第一課時主要是解決課文中生字難詞,整體把握課文內容。在第二課時主要讓學生抓住重點詞句品讀感悟,用心領會父子倆的了不起,感受父子倆在困難面前毫不畏懼的品質和父子之間真摯的愛。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1)學習課文生字新詞。認識“塌、昔”等6個生字,會寫“昔、漆”等8個字,掌握“昔日、漆黑”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過程與方法:
抓住重點詞句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人物情感。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從課文的具體描述中學習父子倆在險惡的環境中充滿自信、不向困難屈服的品質,感受父母之愛,懂得感恩。
教學重點:理解課文內容,感受父子倆的了不起。
教學難點:體會父子倆在險惡的環境中充滿自信、不向困難屈服的品質和父子之間真正的愛和信任。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字典、生字詞卡片。
教學時間: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境,揭示課題
1.教師播放地震情景課件,然后讓學生談談自己對地震的認識與感受。
2.教師導入:是啊,地震是殘酷無情的,它使多少人親離子散,流離失所。1989年,美國洛杉磯就發生了一場震驚中外的大地震,在地震中,有一對失散的父子在困難面前不低頭,最終劫后相逢了,同學們想不想認識這對父子,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第19課──《地震中的父與子》。
3.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讀課文,課件出示自學要求:
①借助字典,聯系上下文認識并理解生字和新詞。
②用“~~~”畫出自己深受感動的句子。
、鬯伎迹赫n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2.小組內互讀課文,交流學習收獲。
3.全班交流:
(1)檢查生字、新詞的掌握。
、俪樯诤诎迳蠈懗鲎约赫页龅纳衷~,交流記憶方法。
、谥该x擇重點字詞講解。
③齊讀生字詞,鞏固記憶。
。2)匯報自己深受感動的句子。
(3)用比較簡潔的話說說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三、默讀課文,提出問題
1.學生默讀課文,就課文內容提出問題。
2.師生提煉出有價值的問題:
。1)父親在救助兒子的過程中心理有哪些變化?
(2)課文結尾為什么說這是一對“了不起的父與子”呢?
四、朗讀課文,體會父親的心理變化
1.學生自讀課文,畫出能體現父親救助兒子心理變化的句子。
2.全班交流匯報,教師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這些句子,體會父親當時的心理。
五、回顧所學知識,教師小結
1.學生交流本節課的學習收獲。
2.教師小結:同學們,你們都很厲害,不但學會了課文中的生字詞,還會合作解決我們提出的部分問題,希望我們能在以后的學習中再接再厲,精益求精。對于課文結尾為什么說這是一對“了不起的父子”呢?我們下一節課作為重點學習一下。
六、布置作業
1.書寫生字詞。2.圍繞課后題及父子倆的了不起預習課文。
第 二 課 時
一、復習導入,溫故知新
1.出示生字詞卡片,學生認讀。
2.復習: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二、品讀感悟,深入情境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領悟:這是一對怎樣的父子倆?課文里哪個詞最能概括?
2.學生交流,師隨機板書(了不起)
三、賞析詞句,感悟父親的了不起
1.師導入:為什么說這是一對了不起的父子呢?下面我們就先來看看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父親的了不起?
2.默讀課文,找出表現父親了不起的語句,旁邊寫出自己的感受。
3.四人小組,合作交流。
4.指名匯報,課件出示有關語句,師相機指導朗讀,重點品味以下句子:
。1)在混亂中,一位年輕的父親安頓好受傷的妻子,便沖向他七歲兒子的學校。
、僖龑W生抓住重點詞語談感受。(比如“沖向”一詞體現了這位父親尋子心切,擔心孩子會有危險。)
、趲熤笇Ю首x。
。2)他頓時感到眼前一片漆黑。他一邊大喊:“阿曼達,我的兒子!”一邊跪在地上大哭起來。
、購倪@里可以看出父親以為兒子已經死了,他感到極度悲痛。
、谠撛鯓幼x呢?指名讀,評議,齊讀。
。3)哭著哭著,他猛然想起自己常對兒子說的一句話:“不論發生什么,我總會跟你在一起!”于是,他堅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廢墟走去。”
、賹W生交流感受:從這兒可以看出父親堅信兒子仍然活著,他相信兒子會記住他的話,所以他堅定地站起身,向廢墟走去。
②師引導朗讀。
。4)十二小時、二十四小時、三十六小時……他不停地挖著,沒人再來阻止他。他滿臉灰塵,雙眼布滿血絲,渾身上下的衣服破爛不堪,到處是血跡。”
①指名談體會。
②句子比較:(感悟省略號的作用)
他挖了三十六小時,沒人再來阻止他。
十二小時、二十四小時、三十六小時……他不停地挖著,沒人再來阻止他。
、蹘煟赫n文沒有給我們介紹父親是如何挖的,我們來想象一下,面對著巨大石塊,面對著破碎的玻璃,父親是怎樣挖的?學生想象父親挖掘的過程。
④指名匯報。
⑤師;正如同學們所說的,父親就是這樣忘掉白天黑夜,忘掉疼痛饑餓,堅持不懈地挖著,那么是什么力量使父親沒完沒了地挖呢?指名回答,課件出示父親常對兒子說的一句話:“不論發生什么,我總會跟你在一起!”齊讀。
、抟x:是啊!這偉大的力量正是源于這句最真摯樸實的話──“不論發生了什么,我總會跟你在一起!”就是這堅定的信念創造了奇跡,到第三十八小時,父親突然聽到兒子的聲音,了不起的父親同樣有一個了不起的兒子。
四、以讀導學,體會兒子的了不起
1.分角色朗讀課文的12-22自然段。
2.品讀體現兒子了不起的語句。
①通過朗讀“我告訴同學們……你總會和我在一起”這句話,體會兒子在困難面前充滿信心、不屈服的品質。
、谕ㄟ^朗讀“不!……我知道你總會跟我在一起”,體會兒子無私的優秀品質!
五、總結全文,升華情感
1.師:是呀!父親與兒子都是了不起的,父子倆的堅強和他們之間真誠的愛讓我們感動。面對著這樣的父子,你想對他們說些什么?你此時是一種什么樣的感受?
2.學生動筆寫自己想對父子倆說的話或學了課文后的感受。
3.學生匯報交流。
4.師:以后我們也要懂得珍惜回報父母之愛,向阿曼達學習,做一個堅強的兒女。
六、拓展延伸,發散思維
《地震中的父與子》課堂實錄 篇4
教學目標:
1.認識9個生字,會寫11個生字。正確讀寫、理解昔日、廢墟、疾步、絕望、瓦礫、開辟、破爛不堪等詞語。積累文中關于人物外貌、語言描寫的佳句。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從課文的具體描述中感受父親對兒子的愛以及兒子從父親身上汲取的力量。
3.領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語言、動作特點進行描寫,反映人物思想品質的表達方法。
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引導學生從課文的具體描述中感受父親對兒子深沉的愛以及兒子從父親身上汲取的巨大精神力量。
教學難點:
領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語言、動作特點進行描寫,反映人物思想品質的表達方法。
課時安排:
1課時
課前準備:
把相關的`句子制作成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激發讀書興趣
1、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處處充溢著濃濃的父愛和母愛,父母的愛是慈祥的笑容,是親切的話語,是熱情的鼓勵,是嚴格的要求,請你講一講生活中父母對你的愛。
2、是啊,父母的愛是平凡、樸實、無私的。母愛如太陽,熱烈而溫暖,父愛如海洋,深沉而含蓄。或許,我們并不在意他的存在?墒沁@種平凡的愛在我們生命遇到危險時會創造出驚人的奇跡。今天我們學習《地震中的父與子》,和作者一起去體驗偉大而無私的父愛。
二、初讀課文,自學生字新詞
1、輕聲讀課文,把課文讀通讀順,借助工具書自學生字、新詞。
2、小組合作:學習并互相檢測生字。
3、教師檢測學生生字的掌握情況。
4、指名讀課文,檢測學生是否把課文讀通順、流利。
三、教師總結。
《地震中的父與子》課堂實錄 篇5
《地震中的父與子》是第九冊第十七課課文,是父母的愛這一單元的第一篇課文,講述了1994年美國洛杉磯發生大地震后,一位父親抱著一個堅定的信念,不顧別人的勸阻歷盡艱辛,在廢虛中救出兒子及兒子的十四個同學的故事,贊揚了這對父子以堅定的信念支撐自己,戰勝困難獲取幸福,執著追求的精神,這一課的學習目標是把握課文內容通過語言、動作、外貌的描寫感受父親對兒子深厚的愛。
在教學中我抓住牽一發動全身的關鍵問題:“為什么說這對父子了不起?”讓學生帶著學習目標深入探究.學生從父親的動作、語言、外貌感受到父親的了不起,父親的艱辛和父親偉大的愛,感受到父親是一個恪守諾言有責任感的人。從阿曼達在廢墟上告訴同學不要害怕,堅持生的希望,得到父親的救援時,他首先讓同學出去,感受到兒子的了不起,父親為信守諾言“不論發生什么,我總會跟你在一起!闭故玖烁赣H對兒子的愛。兒子因為父親說過“不論發生什么,我總會跟你在一起”而變得勇敢富有愛心,從而讓學生感受到親情使人無私高尚,親情能創造神奇般的奇跡。
結尾我設計兩個可能發生的局面一是找到兒子但兒子已經死了;二是父親在找孩子的過程中發生意外。在天國和孩子在一起。在這兩種情況下父親還是一個了不起的人物嗎?學生感受到父親都實踐了他對兒子的諾言,展示了他對兒子濃濃的愛,這足以讓人尊敬,讓人覺得“了不起”這樣的教學設計培養了學生感受、理解、積累和運用的能力,豐富了學生的語文素養,讓學生得到了發展。
積極引導學生展開想象。比如:猛然想起平常說的一句話“無論在什么情況下,我總會跟你在一起!弊寣W生想象在什么情況父親說過這句話。在描寫爸爸外貌時,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以此深化對文章的理解,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但作為課改經驗不足的我,在教學中存在著許多亟待改進之處:
自身的教學水平還不過關,課上的應變機智不強,當引導學生從“挖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沒人再來阻擋他。他滿臉灰塵,雙眼布滿血絲,衣服破爛不堪,到處都是血跡!敝刑岢鰡栴},是什么力量支撐父親挖掘36小時?時,連叫了3名學生沒有提出我預設的這個問題。我心中有些慌亂(因為這節課有校長聽課)一時找不到恰當的點撥方法,又怕延誤時間,情急之中,自己提出了問題。因此我也非常緊張,致使自己不在狀態上,影響了教學效果。
對于語文教學我感受調動學生的情感尤為重要。在分角色朗讀階段,我設計了引導學生細細品味人物心里,讀出相應的語氣。然而在朗讀父親堅持在廢墟中尋找兒子這部分課文,學生沒有讀出父親的悲傷,發現兒子還活著時,父子的對話沒有讀出興奮的語氣,沒有表現出喜悅與幸福。經我朗讀指導,學生已能動情朗讀,但學生并未走進文中,走進現場,同時也浪費了時間。
反思一下,如果在上課伊始就讓學生畫出使你深受感動句子,反復研讀,出示5.12汶川大地震的資料圖片,用飽含感情的語言描述地震的場景喚起學生身臨其境的感覺,再通過朗讀,引導學生走進文本、走進現場,入情入境,親身經歷事件感受父愛的偉大和了不起,感悟作者的表達方法。這樣會更好。
總而言之,這節課的教學給我帶來了很多思考,我深深地知道在教學上離校長提出的教學思路還有一定的距離。在今后漫長的教學中需要我不斷地提高自身素質,不斷地鉆研教學,讓我的課堂更能體現自主合作 探究的學習氛圍。
《地震中的父與子》課堂實錄 篇6
設計理念:通過分析課文內容和配樂朗讀課文,體會父愛如山,兒子對父親的信賴的思想感情.
教學目標:
1,自學生字,新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從課文的具體描述中感受父親對兒子的愛以及兒子從父親身上汲取的力量.
4,領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語言,動作進行描寫,反映人物思想品質的表達方法.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難點:感受文中父親對兒子的愛以及兒子從父親身上汲取的力量的思想感情,并從中受到思想教育.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準備:《地震無情,人有情》的視頻;《生死不離》的mv,幻燈片等.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 師述:請全體同學肅立,今年的5月12日14點28分,我國的四川汶川縣發了里氏8.0級地震,當時地動山搖,美好的家園傾刻間變成了一片廢墟.在這次地震中,共有8萬余人遇難,中共中央決定5月19,20,21日是全國默哀日,國旗低垂汽笛長鳴,.讓我們為在這次地震中的遇難者默哀,愿死者安息吧!
2,師生默哀一分鐘.
3,師述:地震無情,人有情,在這次抗震救災過程中,發生了許許多多令人感動的事情.
4,播放《地震無情,人有情》的視頻.
5,師述:1994年,美國的洛杉磯也發生過大地震,在抗震救災期間,也發生了許多令人感動的事情.今天,我們將學習的第17課《地震中的父與子》就講了其中的一件事.
6,板書課題.
二,新授:
1,初讀課文,自學生字,詞語,理解課文主要內容.
、庞米约合矚g的方式讀課文,完成下面的學習任務:
①自學生字,詞語.
、诨卮饐栴}:
一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二請用書中的一個詞語概括這對地震中的父與子是怎樣的人.(了不起)
、茩z查,交流自學情況.
2,小組合作,交流,完成以下學習任務:
、艦槭裁凑f這是一對了不起的父與子
、傩〗M討論,交流.(第一至 小組的同學閱讀第1至12自然段,討論為什么說這是一位了不起的父親,第 至最后一小組的同學閱讀第13至最后一自然段,討論為什么說這是一位了不起的兒子 )
、谛〗M匯報,交流.
、蹘熜〗Y.
3,學習"無論發生了什么,我知道你總會跟我在一起."這句話.
⑴提問:是什么信念能讓這位父親堅持不懈地挖38個小時
、茖W生回答.("我知道無論發生了什么,你總會和我在一起.")
、撬伎:這句類似的話在文中共出現了幾次 (3次)
⑶師述:這是一種決不放棄,生死不離的信念.在大災大難面前,我們要有這種信念,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救出更多的幸存者,才能讓生者更堅強.這讓我想起了一首歌,這是5·12大地震期間制作的mv—《生死不離》.
、炔シ拧渡啦浑x》的mv.
、稍趍v音樂聲中齊讀這句話,要讀出父子之間生死不離的情感.
4,分角色朗讀課文.
、判〗M內分角色朗讀第12自然段至最后一自然段.
(6個同學一個小組,兩人讀父親說的話,兩人讀兒子說的話,兩人讀敘述者的語言,最后一組同學相機安排.)
、浦该〗M上講臺讀
要求:在讀的過程中播放《生死不離》的音樂,父子在讀的過程中可據語境做相應的動作.
⑶師作簡單的點評.
5,師小結:這篇文章通過對父親和兒子的外貌,動作,語言的描寫,體現了他們是一對了不起的父子,父親決不放棄,兒子信賴父親,他們共同創造了一個奇跡.我們要學會抓住人物外貌,動作,語言的描寫,反映人物思想品質的表達方法.
三,課后延伸:
1,如果這位父親在連續挖了38個小時后,他發現的是兒子的尸體.這個故事將怎樣發展下去,請你張開想象的翅膀,把這個故事的結局寫完.
2,寫一件關于父親或母親關愛我的事情,注意描寫他∕她的外貌,語言,動作,通過這些描寫來體現這種父愛或母愛的偉大,也要寫出自己當時的感受.
3,搜集在5·12大地震的抗震救災中令人感動的事情和與抗震救災相關的歌曲.
附:板書設計:
課題:地震中的父與子
了不起
無論發生了什么,
我知道你總會和我在一起.
《地震中的父與子》課堂實錄 篇7
17、《地震中的父與子》
教學目標
1.認識9個生字,會寫11個生字。正確讀寫、理解“昔日、廢墟、疾步、絕望、瓦礫、開辟、破爛不堪”等詞語。積累文中關于人物外貌、語言描寫的佳句。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從課文的具體描述中感受父親對兒子的愛以及兒子從父親身上汲取的力量。
4.領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語言、動作特點進行描寫,反映人物思想品質的表達方法。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從課文的具體描述中感受到父愛的偉大力量──父親對兒子深沉的愛和兒子從父親身上汲取的巨大精神力量。
第一課時
一、提出學習目標
1、以最快的速度通讀全文,了解課文故事的梗概。讀的過程中畫下不認識的字詞,自己查字典解決。
2、接讀課文、復述故事
3、 輕聲讀課文,可以通篇讀,亦可選擇重點段落細品,把自己不懂得地方用曲線畫出來打上問號,。
二、展示學習成果
。▽W生自主學習、解決問題)要求:小組內按學困生——中等生——優等生的順序進行展示;別人在展示時,其他同學要學會傾聽,并做好點評。)
。ㄒ唬┗A知識展示。(小組內——抽查情況)
1、小組內學習展示。
。1)這節課,我學會了一些詞語,理解了這些詞語的意思。
。2)我會用其中的一些詞語造句。
。3)我能夠流利地讀通讀順課文。
(4)我知道了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解決了一些課后的思考題或每課一練中的題目等。
2、抽查學習情況。
抽查生字的讀,說或寫的情況。(主要是針對中差生)
。ǘW文悟情展示。
(1)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1、把自讀懂的地方,用鉛筆在空白處寫出感悟,現在想讀給大家聽聽。
2、同學們,今天我們來看一下《地震中的父與子》中的父親是以一種什么樣的方式去表達他的愛的,兒子又從這偉大的父愛中得到了怎樣的力量。
3、 幾名同學接讀課文,其他同學認真聽,邊聽邊記錄出問題的地方,然后集體糾正;同學復述故事的梗概。
。2)課文朗讀展示,并說說自己讀完以后的新滋味。
。ㄈ┘ぐl知識沖突(與學習成果展示合為一體)
。ㄋ模⿲W習收獲展示
生生展示:哪些地方最使你感動?第12小節的處理
讀說想象畫面:手指摳破了,他沒有停止;衣服劃了長長的口子,他沒有停止;眼睛腫著、布滿了血絲,他也沒有停止!范讀再度想象
廢墟中隨時可能發生爆炸,父親根本不顧。哪怕發生了大爆炸,父親也要和兒子在一起!因為他說過——不論發生什么,我總會和你在一起!
他的眼前出現了一塊大水泥板——
過渡:還有誰在讀到別的句子時受感動嗎?
對5——11的處理(“你是不是來幫助我?”),抓對比體會父親的執著、偉大,通過分角色朗讀加深體會。
(1)老師真的不明白,救火隊長說得清清楚楚,“請你離開”,就是馬上離開,必須離開,父親怎么會聽不懂呢?答非所問,還問什么:你是不是來幫助我?
。2)分角色讀
師生分角色朗讀。
19小節,想象
就是這樣一位父親,憑著堅強的毅力、靠著自己的血肉之軀,挖著廢墟,堆滿鋼筋混凝土、磚塊、木頭的廢墟。8小時、12小時……直到38小時,奇跡終于出現了!14個孩子還活著!奇跡,真是奇跡!壓在廢墟下38小時,他們是怎樣渡過的?站在廢墟外的我們無法看到,讓我們閉上眼想一想:14個孩子,只有6、7歲,大家蜷縮在墻角,什么也看不見。餓了,沒有面包;渴了,沒有水;困了,無法睡覺……4個小時也許能堅持,38個小時怎么堅持得了呢?更可怕的是壓在三層教室樓的底層,步知道大人們什么時候會來救他們。你們聽到了什么?聽到阿曼達的聲音了嗎?
學習小組分角色朗讀課文13——25小節。
20小節的朗讀指導:“父親向四周大喊”,讀得好!再喊一次。
示范朗讀:“快————來——人——————!這里————有14個孩子!都——活——著————————”
再讀。
24、25小節
38小時50分鐘,阿曼達終于可以出來了!父親欣喜若狂,讓兒子趕快出來,可兒子卻說————(引讀24、25小節)
五、作業。
1、寫一段文字,描寫自己的父母關愛自己的感人事跡。(也可以寫自己聽說的感人故事)
2、作業設計,既鍛煉學生的寫作水平,又能增強對父母的熱愛之情。寫小本劇,然后排練表演。
。ㄐ抡n標指出:要充分開發和利用語文課程資源。)
第二課時
一、回顧課文,提出更高的學習目標
1、導入:
上節課我們初步學習了《地震中的父與子》,知道了故事的梗概,并且也對其中的部分問題進行了討論,今天我們這節課的重點是深入的體會文章當中描寫的是怎樣的一位父親,他的偉大之處在哪里?而作者又是通過什么樣的方式表現出來的?
2、引出學習目標。
。1)把課文讀通順,了解課文主要講了什么。難懂的字詞和句子多讀幾遍。
。2)通過讀感動的句子,說感動的原因,討論不懂的詞語、句子,體會父親救助兒子過程中心理變化。
。3)表演課本劇。
二、學文悟情展示
1、全班展示學習活動,通過讀感動的句子,說感動的原因,討論不懂的詞語、句子,體會父親救助兒子過程中心理變化。估計學生會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展示:
。1)“在混亂中,一位年輕的父親安頓好受傷的妻子,沖向他七歲兒子的學校。”(這個句子說明父親關愛孩子,擔心孩子會有危險了。你從哪個詞體會到的?“沖”字,這個動作體現了這位父親急切的心情,他迫切地希望孩子能夠平安。)
(2)當看到教學樓已成為一片廢墟時,“他頓時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達,我的兒子!
。①從這里可以看出父親見到廢墟以為兒子已經死了,他感到極度痛心,體現了他失去兒子的悲痛心情。
心愛的兒子不在了,父親那嘶心裂肺的喊叫聲。②該怎樣讀呢?指名讀,評議,齊讀。)
(3)”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陣后,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對兒子說的一句話:‘不論發生什么,我總會跟你在一起!’他堅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廢墟走去!薄 。①從這兒可以看出父親看到了希望,他相信兒子會記住他的話,有一個堅定的信念支持著他,所以他──堅定地站起身。當父親堅信兒子在等他時,就疾步走到那里,可見父親救兒子的急切心情,他想快些救出兒子。父親堅信兒子仍然活著,是因為他記得兒子說的那句話。②那我們該怎樣讀這段話呢?請大家分小組討論后練讀,個人讀,評議,齊讀)
。4)“他挖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沒人再來阻擋他。他滿臉灰塵,雙眼布滿血絲,衣服破爛不堪,到處都是血跡。”(①課文為什么要這樣描寫父親的外貌呢?父親堅信兒子沒有死,奮力拯救兒子,顧不得休息,可見父親對兒子愛的偉大。②是什么使父親沒完沒了地挖呢?是一個信念,──“兒子在等我”。這是多么偉大的父愛!這是多么堅定的信念。③與其他失去孩子的父母相比,你還能體會到什么?有些父母看到廢墟后絕望地走了。而這位父親不理他人的勸阻,只有一個信念──兒子在等他。④而且這位父親見人就問你是不是來幫我的?可見父親對兒子深深的愛。他堅信兒子仍然活著。⑤引讀:是呀,這深深的愛,堅定的信念──兒子在等我。而且這位父親見人就問你是不是來幫我的?可見父親對兒子深深的愛。他堅信兒子仍然活著。⑥引讀:是呀,這深深的愛,堅定的信念使這位年輕的父親不停地挖,挖了8小時……。這偉大的力量正是源于那句最真摯樸實的話──“不論發生了什么,我總會跟你在一起!”
。5)兒子看到爸爸來救他,自信地告訴爸爸,他曾經對同不說的話:“只要我爸爸活著……,他總會和我們在一起!保①從這兒可以看出兒子對父親的信任,他堅信父親會來救他。即使在最危險,最艱險的時刻,兒子的信念都沒有動搖。②兒子深深地信任父親也正是由于那句話──生說③指導讀:這句樸實的話終于讓父子團圓,此時心中有千言萬語,又激動人心的場面往往通過言語來表現,讀一讀父子間的對話,看看你感受到了什么?驚喜,自信,激動。)
。6)兒子還是個無私的人,在父親救他的時候,他讓同學們先出去,要父親先救他人,而這又是那樸實但又強有力的話語。──(生說)。(①是呀!父親與兒子都是了不起的,父親對兒子的愛讓我們感動,兒子對父親的信任,更讓我們感動。一句平實而強有力的話連接著兩顆心,因此,阿曼達被救后,這對——引讀“了不起的父與子,無比幸福地緊緊擁抱在一起。
。ㄈ﹦撟餍哉故
1設計兩個和結尾不同的可能發生的結局:
a:挖出了孩子,但是孩子已經死了。
b:父親在挖孩子的過程中突然發生爆炸,父親也和孩子“在一起”了。
學生來討論,父親是否還“了不起”?(學生產生心靈上的震撼,被主人公執著的愛感染)
2、課本劇表演:可以讓學生演一演14個孩子地震之后在瓦礫堆下堅持了38個小時的情景。
四、激發知識沖突
為什么文章的結尾說這對父子了不起?談談自己的看法。
體會父親的"了不起":
。1)其他的孩子的父母"哭喊過后,便絕望地離開了。"而這位父親一直在挖掘;有些人勸阻他時,"這位父親雙眼直直地看著這些好心人,問道:'誰愿意幫助我?'沒人給他肯定的回答,他便埋頭接著挖。"(為了兒子,決不喪失信心;實現對兒子的承諾。)
。2)課文第12、13自然段"他滿臉灰塵,雙眼布滿了血絲,衣服破爛不堪,到處都是血跡。挖到第38小時,他突然聽見瓦礫堆底下傳出孩子的聲音:'爸爸,是你嗎?'"(建議學生想像:這連續的38個小時,"爸爸"會是怎樣地挖掘,不吃不喝,不休不眠,雙手恐怕已被瓦礫以及其他倒塌的器物磨出了血肉模糊。多么感人的一幕!多么堅韌的父親,多么有責任感的父親。
體會兒子的"了不起":
通過語句體會:在漆黑的瓦礫堆下,沒有水,沒有食物。有的只是14個同齡小伙伴共人的恐懼,然而7歲的阿曼達卻能在這種情況下,告訴同學不要害怕,堅持生的希望;當得到父親的救援時,他首先想到的是"先讓我的同學出去五、歸納積累,從讀學寫,課外延伸
五、拓展延伸
1、學生搜集其他贊頌親情的文章。
2.寫一篇對文中父親的人物賞析。提示:可以通過對文章當中,描寫人物外貌、語言及動作的描寫來進行分析,還可以把這位父親與其他父母不同的表現加以對比進行賞析。
3.想象一下,阿曼達在廢墟下會想些什么,說些什么呢?把你想到的寫下來。
《地震中的父與子》課堂實錄 篇8
教學目標:
1、抓住文章重點句段,理解課文內容。體會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
2、運用“從內容中體會思想”的閱讀方法,感受父愛的偉大。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了解父親不顧一切搶救兒子的經過,感受到父子之間的愛與信任。讀中感悟,讀中表達。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引出課題
二、大聲快讀、整體感知
要求:以最快的速度通讀全文,了解課文故事的梗概。讀的`過程中畫下面不認識的字詞,自己查字典解決。
三、接讀課文、復述故事
操作:選定幾名同學接讀課文,其他同學認真聽,邊聽邊記錄出問題的地方,然后集體糾正;指定一二名同學復述故事的梗概。
四、小聲細品、提出問題
要求:輕聲讀課文,可以通篇讀,亦可選擇重點段落細品,把自己不懂得地方用曲線畫出來打上問號,把自己讀懂的地方,用鉛筆在空白處寫出感悟。
五、歸納問題、小組探討
操作:老師歸納學生的問題,寫在黑板上;學生選擇一個或幾個問題,以小組的形式集體探討,邊探討、邊讀文、邊記錄。老師巡視深入小組與其共同討論,要求給學生足夠的時間。
六、整理思路、班機匯報
各組指派代表,匯報討論結果
七、整理筆記、反思收獲
整理自己在這節課中所提過的問題、參加討論的問題及得到的收獲。
《地震中的父與子》課堂實錄 篇9
一、導學目標
1.認識9個生字,會寫11個生字。正確讀寫、理解“昔日、廢墟、疾步、絕望、瓦礫、開辟、破爛不堪”等詞語。積累文中關于人物外貌、語言描寫的佳句。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領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語言、動作特點進行描寫,反映人物思想品質的表達方法。
導學重點學生從課文的具體描述中感受到父愛的偉大力量──父親對兒子深沉的愛和兒子從父親身上汲取的巨大精神力量。
學生準備:預習課文,搜集體現父愛、母愛的詩歌、散文、故事、名言,準備打擂。
二、導學內容
1、整理課前搜集的材料。
2、借助生字讀音讀通課文,做好批注。(要先把課文認真地讀一遍,邊讀邊用筆標畫出還不熟悉、讀不正確、不理解的字詞。然后我再自學課后出現的生字詞語,正確認讀識記生字,生字詞抄寫2遍。)
(1)生字記牢 、注音、會寫、會組詞
記生字的好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火眼金睛,辨字組詞
爆( ) 礫( ) 墟( )磯( )曼( )
暴( ) 爍( ) 虛( ) 肌( )漫( )
(3)詞語、句子會理解會運用(能通過查字典、聯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詞語)。
重點理解以下詞語:昔日、廢墟、疾步、絕望、開辟、破爛不堪
。ㄟx擇其中一個造句)
造句:
3、能概括出課文的主要內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能通過讀文來體會父親在救助兒子的過程中心理的變化:( )——( )——( )。是通過以下詞句體會到的:
5、反復地讀了這篇課文,相信大家一定被文中的父子所感動,你能把感動你的語句或段落摘抄下來并說說讓你感動的原因嗎?此時,你最想對文中的父子說點什么?
6、本文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語言、動作特點進行描寫,反映人物思想品質。
外貌描寫及從中體會到的:
動作描寫及從中體會到的:
神態描寫及從中體會到的:
心理描寫及從中體會到的:
7、我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8、我還有不理解的地方需請教。
三、課堂檢測
1、聽寫詞語
2、填空
a、不斷有孩子的父母( )地趕來?吹竭@片廢墟,他們( )并大喊:“我的兒子!”“我的女兒!”哭喊過后,便( )離開了。其中( )說明了父母的難過,( )說明了他們離開的原因。
b、他滿臉( ),雙眼( ),衣服( ),到處是血跡。這句話說明( )。
3、聯系課文內容,回答問題
a、“這對了不起的父與子,無比幸福地緊緊地擁抱在一起。”了不起的父與子。共同創造了神話般的奇跡。聯系課文內容想一想,父親的“了不起”體現在
,兒子的“了不起”體現在
。
b、“不論發生什么,我總會跟你在一起!”類似的話在課文中出現了三次。它們各是在怎樣的情況下出現的?
(1)
。2)
。3)
《地震中的父與子》課堂實錄 篇10
【教學目標】
1、認識8個生字,會寫11個生字。正確讀寫、理解“昔日、廢墟、瓦礫”等詞語。積累文中關于人物外貌、語言描寫的佳句。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從課文的具體描述中體會父與子的“了不起”,感受父親對兒子的愛以及兒子從父親身上汲取的力量。
4、領悟課文抓住人物外貌、語言、動作特點進行描寫,反映人物思想品質的表達方法。
【教學重點、難點】
從課文的具體描述中感悟父與子的“了不起”。
【教學課時】
2課時。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1、觀看錄像。
2、板書課題,提問:讀了課題,你知道了這個故事的主人公是誰?從“中”字你想到了什么?
過渡:是啊!地震并沒有完全停止,危險也沒有完全過去,在這個時候,這對父子之間發生了什么故事呢?讓我們打開課本,翻到93面。
二、初讀課文
1、自由讀課文,提出要求。
2、學生交流,反饋。
3、默讀課文,找出父與子的“了不起”體現在哪里。
三、講讀課文
1、提問:
父親的了不起體現在哪里?
、拧∪嘟涣。
、啤∽プ≈攸c段深入體會:
他挖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沒人再來阻擋他。他滿臉灰塵,雙眼布滿血絲,衣服破爛不堪,到處都是血跡。
、佟槭裁磳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而不直接寫36小時?
、凇摹霸佟斌w會曾有人阻擋他,父親與其他人的對比,豐滿父親形象。
、邸∽プ 安徽摪l生什么,我總會跟你在一起”朗讀。
、堋∠胂螽嬅妫π睦。
、荨∮懈星槔首x。
過渡:父親不懈的努力,尋找自己的兒子,兒子最終找到了嗎?讓我們聽聽廢墟中傳來的聲音。(cai)讓我們用掌聲恭喜這位執著的父親看到了希望吧!
2、提問:
兒子的了不起體現在哪里?
⑴ 小組討論交流。
⑵ 全班交流討論。
、恰∠胂螽嬅,訓練說話(cai):
他等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他對小伙伴們說:“ ……”
⑷ 討論為什么“不論發生什么,我知道你總會和我在一起!痹谖闹蟹磸统霈F?
、伞∮懈星榈乩首x課文。
3、提問:
安全出口打開了,父子可以團聚了,可父親的聲音為什么是顫抖的?
、拧∮懻。
、啤⌒〗Y:
不同的人讀同一本書,哪怕是同一句話,同一個詞都會產生不同的感受,“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标P鍵于我們讀書要懂腦筋,用心去體會,才會有收獲。
四、總結
1、體會“愛”,邊總結邊板書。
2、小練筆:
寫出自己想對父子說的話,并交流。
3、推薦閱讀書目。
【板書設計】
17、地震中的父與子
父愛子
了不起
《地震中的父與子》課堂實錄 篇11
學習目標:
1、 讀懂課文,感悟偉大的父愛,體會“父子”倆的“了不起”。
2、 有感情的地朗讀課文,重點學習朗讀“激動”的語氣。
3、 感受殷殷父愛的同時,增強對父母的熱愛之情。
教學準備:
1、 課前自由練習朗讀,把課文讀得正確流利。
2、 上網或通過其它途徑搜集家庭中父愛、母愛的資料。
3、 準備寫好的幻燈片。
教學重難點:
1、 學習朗讀“激動”的語氣。
2、 讓學生體會滲透在字里行間濃濃的父愛親情。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過程:
課前啟發談話:你知道老師最喜歡什么樣的學生?(敢于向老師挑戰的學生,問得老師瞪目結舌……)
一、談話導入,激發情感。
自古以來,愛,就是人們賴以生存的最美好的情感。然而,究竟什么愛才是最偉大的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1、 揭題。
2、 解釋“*”號。
二、互助學習,疏通文意:如果你當老師,會給大家提出什么問題?
設想學生可能提出的問題:
1、 這個故事發生在什么時間?什么地點?
2、 最感人的地方是哪里?
3、 爸爸挖了38小時,難道他不累嗎?
4、 爸爸為什么會有這么大的干勁?
5、 為什么課文最后說這對父子了不起呢?
三、朗讀感悟。
。ㄒ唬┧伎家韵聠栴}:(出示幻燈片)
1、 大地震后的景象怎樣?
2、 這位年輕的父親為了尋找自己的兒子,是怎樣做的?他這樣做的動力是什么?板書:挖廢墟38小時(我總會跟你在一起)
3、 在父親的努力下,事情出現了怎樣的結果?
4、 在地震后,兒子有什么表現?他這樣做的動力是什么?板書:(不曾放棄:“你總會跟我在一起”)
。ǘ┳詫W后小組討論交流。
。ㄈ┤嘤懻摻涣。
、泞30萬人在不到4分鐘的時間里受到不同程度的傷害。
、、那昔日充滿……已變成一片廢墟。
、扑煌5赝凇⑼凇诹38小時。他這樣做是因為想起常對兒子說的一句話:“不論發生了什么,我總會跟你在一起!”他堅信:“兒子在等著我!”
、撬瘸隽税▋鹤釉趦鹊14個小孩。
、葍鹤右恢惫膭钔瑢W,他父親一定會救他們出去。他這樣做是因為他相信父親說的:“無論發生什么事,我總會跟你在一起!”
(新課標指出:讓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
(四)討論:這位父親的精神是不是失常了?討論后指名回答并幻燈出示以下內容:(板書:愛)
雙眼直直 渴望幫助
一個念頭 信念堅定
愛
挖38小時 堅持不懈
相擁而泣 欣喜若狂
教師小結:
這位父親是精神失常了,但是他失得偉大,他因為對兒子的愛而失去了一般人的常態,卻作出了一般人難以做到的事情;這位父親的精神沒有失常,因為貌似失常,實則清醒;兒子處在危險之中,需要我的救援;無論發生什么事,我都會和兒子在一起!在他近乎失常的舉動中,包蘊著濃濃的情和強烈的愛,這情、這愛,是驚天地、泣鬼神!
(五)討論后朗讀:本文的標點符號有什么特別之處?(嘆號多---15個)你能把這些嘆號的感情表達表達出來嗎?(這些嘆號大都集中在哪里)
小組討論:這些嘆號表達了什么感情?練習讀出這種感情,然后交流。(朗讀)
、潘D時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達!的兒子!”(悲痛、絕望)
、迫欢@位父親心中只有一個念頭:“兒子在等著我!”(信念堅定)
、鞘莾鹤拥穆曇簦「赣H大喊:“阿曼達!我的兒子!”(欣喜若狂)
、取笆俏,是爸爸!我的兒子”(激動無比)
⑸“……因為你說過,不論發生什么事,你總會跟我在一起!”(信賴、驕傲)
、省安!爸爸,先讓我的同學出去吧!”(先人后己)
。┲笇Э磮D,讀出文中與圖意相關的句子。
。ㄐ抡n標指出:要充分開發和利用課程資源)
。ㄆ撸┱x全文,試著分段,并概括段意。
。ò耍┱n文結尾對這父子的評價是“了不起”,為什么這樣說?談談你的看法。(父子倆都了不起,都有堅定的信念。父親靠堅定的信念救出了兒子;兒子靠堅定的信念,忘記了恐懼,鼓勵同學,等待父親救助。)
板書:有堅定的信念。
四、總結全文。
1、再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2、這件事對你有什么啟發?
。ú徽撚龅绞裁蠢щy,都要有信念,不能放棄希望,這樣就能取得成功)
新課標指出: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
五、作業。
寫一段文字,描寫自己的父母關愛自己的感人事跡。(也可以寫自己聽說的感人故事)
作業設計,既鍛煉學生的寫作水平,又能增強對父母的熱愛之情。
板書設計:
11 * 地震中的父與子
《地震中的父與子》課堂實錄 篇12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的第一課《地震中的父與子》,第二課時。
一、教材及學情分析
《地震中的父與子》是一篇感人至深的精讀課文。課文講述的是1994年美國洛杉機的大地震中,一位父親不顧自己的生死,經過三十八小時的挖掘,終于在廢墟底下救出自己的兒子和同學的故事,譜寫了一首父子情深的頌歌。文章所表現的是特殊環境下的父子情,內容淺顯,但內涵深刻;語言平實,但令人震撼。
五年級的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閱讀和理解分析能力,但對于這篇催人淚下的文章,學生在理解其中所蘊含的父愛時卻只停留在文字表面,不能將心比心的從內心去感悟。再加上文章的背景是一次強烈的地震之后,學生沒有這方面的體驗,脫離生活的經歷,對文本的理解不夠深刻,故而朗讀不能有感而發。因此,在教學中,我引導學生抓住人物的外貌、語言、動作和神態的描寫來品讀文本,感受父子間那份濃濃的情、深深的愛,同時再現情境,呈現汶川地震的相關圖片,幫助學生聯系生活實際體驗文本,從而體會課文所表達的思想情感;并通過自己的朗讀表達對文本的理解。
二、教學目標
根據課標對本節課的要求及學生的知識水平,我確定如下教學目標:
1、學習課文內容,感受父親對兒子的愛以及兒子從父親身上汲取的力量。
2、領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語言、動作進行描寫表達人物思想品質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積累文中描寫人物外貌、語言的好句。
三、教學重難點
其中,領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語言、動作進行描寫表達人物思想品質的方法是本節課的教學重點。
感受父愛的偉大力量——父親對兒子深沉的愛和兒子從父親身上汲取的巨大精神力量則成為本節課的教學難點。
四、說教法學法
為了完成本節課教學目標,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我在教法的選擇上:
采取以讀代講法、品析詞句法和情境感悟法來引導學生走進文本,讓學生們通過讀去解決問題,通過詞句的推敲來體會文章的思想情感,并在具體情境中加深對課文內容的感悟。
學法上,我始終本著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的思想,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五、說教學過程
根據新課標的理念,結合教材特點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在教學中,我設計了以下四個環節:
1、揭示課題,整體感知
2、品文悟情,以讀促思
3、總結全文,領悟方法
4、拓展延伸,升華情感
(一)揭示課題,整體感知
開課伊始,我設計了檢復字詞、理清文章順序和回顧單元訓練重點三個環節。教學中,通過對相關內容的回顧,幫助學生對文章的理解和把握形成一種整體上的認識,從而為新課的學習做好鋪墊。
(二)品文悟情,以讀促思
課文的2~23自然段是全文的重點。這部分內容作者用生動、細膩的筆觸通過人物的外貌、語言、動作和神態等的描寫,展現了在大地震的背景下一對了不起的父與子的形象。
教學中,我組織學生緊緊圍繞文眼“這對了不起的父與子,無比幸福地緊緊擁抱在一起。”展開學習。先引導學生回憶并總結之前學習的有關描寫人物的文章的相關學習方法,而后呈現閱讀提示,幫助學生梳理學習方法并明確本課的學習內容。通過自讀自悟文本和組內交流,學生勾畫出了重點詞句,并抓住父親的動作描寫“沖”“跪”“站”“走”,外貌描寫“滿臉灰塵”“衣服破爛不堪”,神態描寫“雙眼布滿血絲”和“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一連串的數字描寫來體會這位父親的“了不起”,并通過朗讀表現出來。而這位父親的“了不起”更能通過人物間的語言描寫直接體現出來,我組織學生采用多種方式進行對話的朗讀,同時更有教師的范讀來調動學生的情感,加深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和體會,真正感受到父親的偉大、了不起。
而對于兒子的“了不起”,我更是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通過語言描寫的捕捉,學生不難感受到兒子的勇敢、機智,體會到了兒子的“了不起”,從而完成了課文主體部分的學習。
(三)總結全文,領悟方法
這對父子在這場大地震中譜寫出震撼靈魂的樂章。而這震撼靈魂的樂章更源于他們彼此之間信念的堅守“不論發生什么,我總會跟你在一起!苯處煾挥谇楦械囊Z幫助學生再次梳理了全文,并深刻感受到了父子間、親人間那份濃濃的情、深深的愛。
(四)拓展延伸,升華情感
課已畢,但學生們仍然被這份濃厚的情感緊緊地包圍著。因此,我適機呈現了一組08年汶川地震時的相關圖片,引領學生真正感受大地震來臨時的情景。最后呈現書中阿曼達和他的父親得以相見、緊緊相擁的圖片,引導學生展開想象,用語言來描述父子相見時的感人場景。學生在說話的同時情感上得以升華,并為本單元的習作積累了素材,從而完成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以上就是我對《地震中的父與子》這一課所進行的說課,歡迎各位評委、老師批評指正!
《地震中的父與子》課堂實錄 篇13
各位評委:
我今天要說的課是人教版五年級上冊《地震中的父與子》。
1、說教材。
《地震中的父與子》是人教版五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的第一篇課文。這篇課文講述的是1994年美國洛杉磯大地震中,一位父親冒著危險,抱著堅定的信念,不顧勸阻,歷盡艱辛,經過38小時的挖掘,終于在廢墟中救出兒子和同伴的故事,歌頌了偉大的父愛,贊揚了深厚的父子之情。
2、說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通過自讀,認識本課生字、新詞;運用“從內容體會思想”的閱讀方法,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讀、說”這兩種簡單的方法,讓學生深刻理解父與子的了不起。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感受偉大的父愛,兒子與父親之間的相互信任,體會人間自有真情在。
說教學重點難點。了解父親不顧一切搶救兒子的經過,感受父親的偉大;讓學生明白這對父子為什么了不起。
3、說教法學法。
在教學過程中我采用了以讀代講和品析詞句的方法,讓學生在反復朗讀的基礎上研討合作,從中領悟文中的感情。
說教學設計理念。
教學設計中從課文的結局入手,激發學生提出疑問:為什么說這對父子了不起?然后引領學生反復品讀父親解救兒子的過程中深入解讀“這位父親的了不起”。旨在通過扎實的語言文字訓練、樸實的情感體驗引領學生自主閱讀,滲透以人為本的教學設計理念。
4、說教學過程。分為四大板塊逐一推進。
第一板塊:一、創設情境,揭示課題1、課件展示地震災難。2、揭示課題。教師簡介大地震發生的概況,讓學生觀看后說說自己的心情,激起學生的沉痛,難過,與傷感.為學習下文做好情感鋪墊。
第二板塊:自讀課文,初步感知。鑒于高年紀的學生要有一定的閱讀速度的要求,我讓學生默讀全文,在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的過程中思考為什么說這是一對了不起的父與子。從而對文章的內容有了大致的了解。
第三板塊:細讀交流。請學生觀察課文插圖,用文章中的語言說出圖意。再針對故事的結尾,提出疑問:為什么說這對父子了不起?自主閱讀,深入感悟:學生自瀆課文,從父親和兒子的表現中找出使你深受感動的內容。(理解“這對了不起的父與子”包含了幾層意思?一是父親了不起,再是兒子了不起。)2.畫出文章當中能夠表現父子了不起的詞句(描寫父子語言的句子和描寫父親外貌和動作的句子),細細品讀,看看他們了不起在什么地方。3.指名讀自己畫出的句子或段落,說出理由,然后有感情地去朗讀它。4、結合自己的感悟,相互交流,解釋疑問。(父:不放棄、責任感;兒子:對父親的信任對同伴的責任。)教學時我主要采用整體默讀,重點段品悟誦讀相結合的方法,使學生在默讀中思考,朗讀中感悟。
第四板塊:聯系實際,拓展延伸:在課尾,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談談父親與你之間所演繹的真情故事,說說最想說的話,讓學生體會父母對自己的愛,想到要感恩父母,由人及己,情感升華。
5、說板書設計:板書是一篇文章的精髓,它反映文章的主要內容和中心。既簡明扼要,又凝聚著強烈的感情,滲透著深刻的理性。再加上學生的情感,讓整堂課真正成為和諧互動、學習的樂園。
我的說課內容結束,謝謝大家。
《地震中的父與子》課堂實錄 篇14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認識8個生字,會寫11個生字,正確讀寫、理解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積累文中的佳句;領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語言、動作進行描寫,反映人物思想品質的表達方法。
3.從課文的具體描述中感受父親對兒子的愛以及兒子從父親身上汲取的力量。
過程與方法
通過朗讀課文,合作探究掌握本課知識。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學生體會父愛。
重點難點:
從課文的具體描述中感受父親對兒子的愛以及兒子從父親身上汲取的力量。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 創設情境,談話導入
1、同學們你們覺得什么叫親情,你和你父親的關系怎么樣呢?
2、板書課題
3、看了這個課題你有什么疑問?
二、 自學練
1、 學習課文生字
2、我會看拼音寫詞語。
三、大班展練
1、一個小班展練字音;提醒學生應注意的問題。
2、一個小班展練字形,包括重點字,難點字,筆順等;
3、一個小班展練詞語,包括近反義詞等;
4、一個小班展練運用,包括造句等。
四、拓展練習
正確書寫生字詞語;完成語文家作;詞語手冊。
一個小班展練運用,包括造句等。
五、拓展練習
正確書寫生字詞語;完成語文家作;詞語手冊。
第二課時
一、 復習導入
1、 認讀詞語。
2、 回顧課文內容。
3、 過度
上節課我們初讀了課文,知道這對父子在地震中所經歷的事情,歌頌了偉大的父愛,贊揚了深厚的父子之情。
二、 自學自練
1、自由朗讀課文,說說從哪里看出父與子的了不起。
2、用――畫出文中讓你感動的句子,并在小組內談談各自的體會。
3、課文第二十自然段,父親顫抖的說“出來吧,阿曼達!為什么顫抖的說,應該高興才對。
4、文中細致的描寫了父親和兒子的語言、外貌、動作,勾畫出來,并談談你的感受和體會。
5、 你認為這是一個怎樣的父親,我們來評一評。
6、句子賞析
(1)“他挖8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沒人再來阻擋他!边@句話怎么不直接寫36小時,二是從8小時寫起,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2)“無論發生了什么,我知道你總會跟我在一起”。為什么文章中三次反復出現這樣的話?
7、課文結尾為什么說:“這是一對了不起的父與子?”“不論發生什么,我總會跟你在一起!”在文中反復出現,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8、阿曼達在廢墟下會想些什么?說些什么?請把你想到的寫下來。
三、大班展練
1、一個小班展練問題1、2、3
2、一個小班展練問題4、5、6
3、一個小班展練問題7、8
四、鞏固練習
1、抄寫生字新詞。
2、朗讀課文,把故事講給別人聽。
《地震中的父與子》課堂實錄 篇15
學習目標
認識8個生字,會寫11個生字。正確讀寫“洛杉磯、混亂、昔日、廢墟、爆炸、瓦礫”等詞語。
正確、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從課文的具體描述中感受父親對兒子以及兒子從父親身上汲取的力量。
領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語言、動作進行描寫,反映人物品質的表達方法。
教學過程:
一、出示圖片,激情導入
二、品讀感悟,深入情境
。ㄒ唬┛焖贋g覽課文,找一找課文告訴我們這是一對這樣的父與子?(了不起的父與子)
(二)引導學生感悟父親和兒子的“了不起”。
1、自由朗讀課文1——12自然段,把表現父親“了不起”的語句,用“------”畫下來,想象作者用了怎樣的描寫方法?你從中體會到了什么?
2、學生交流,匯報
A、這位父親雙眼直直地看著這些好心人:“誰愿意幫助我?”沒人給他肯定的回答,他埋頭接著挖。
救火隊長擋住他:“太危險了,隨時可能發生大爆炸,請你離開!
這位父親問:“你是不是來幫助我”?
警察走過來:“你很難過,我能理解可這樣做,對你自己、對他人都有危險,馬上回家吧!
“你是不是來幫助我?”用了什么表達方法?
你有什么體會?
面對大家的勸阻,父親的回應是怎樣的三句話(課件出示)你有什么發現?
可是父親說三句話的心情一樣嗎?讀一讀,談談自己的體會。
師生合作,練讀這幾句話
B、他挖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沒人再來阻擋他。他滿臉灰塵,雙眼布滿血絲,衣服破爛不堪,到處都是血跡。
抽讀,用了什么表達方法,你體會到了什么?
比較句子:
他挖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沒人再來阻擋他。
他挖了36小時,沒人再來阻擋他。
比較一下,哪一句好,作者不厭其煩地把表示時間的詞語羅列出來,從中你讀懂了什么?
是什么支撐著這位父親苦苦地挖掘?而這一切的一切,我們不得不再一次感嘆:這是一位了不起的父親。
從父親的外貌描寫中,你讀懂了什么?作者為什么要這樣描寫父親的外貌?
就讓我們記住這位了不起的父親形象,指導有感情朗讀這段。
2、配樂出示5·12地震時表現父母之愛的圖片,進一步感悟父母之愛的偉大。
引導學生體會兒子的了不起。
請同學們默讀課文12—24自然段,找一找表現兒子“了不起”的句子,用劃起來。
學生交流匯報:
A、“我告訴同學們不要害怕,說只要我爸爸活著就一定會來救我,也能救大家。因為你說過,不論發生什么,你總會和我在一起!”
這里用了什么描寫方法?
讀讀句子,談談自己的體會。
(四)抓住主線,引深感悟。這對父親和兒子真是父子情深啊!課文中哪句話讓我們感受到父子情深呢?(不論發生了什么,我知道你總會跟我在一起。)類似的話在文中出現過幾次?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總結全文,升華情感·
同學們,在這節課,我們認識了一對了不起的父與子,感受了父子情深,我們還學到了什么?(引導學生暢談自己的感受和文章描寫方法上的見解。)
遷移導行,抒寫“親情”
請你仔細觀察課件出示的畫面,想象畫面內容,用上今天所學的外貌、語言、動作、神態描寫,寫一段話。
板書設計
了不起父親
兒子
外貌動作語言
《地震中的父與子》課堂實錄 篇16
現代文閱讀試題是高考語文測試的重要組成部分,閱讀是獲取知識的重要手段,直接影響獲取知識的質與量,也是一種較復雜的智力活動。今天第一范文網小編給大家準備了《地震中的父與子》閱讀訓練試題及其部分參考答案,以供同學們練習參考、反思和感悟,一起來看看吧。
地震中的父與子
1989年發生在美國洛杉磯一帶的大地震,在不到4分鐘的時間里,使30萬人受到傷害。
在混亂和廢墟中,一個年輕的父親安頓好受傷的妻子,便沖向他7歲兒子上學的學校。他眼前,那個昔日充滿孩子們歡聲笑語的漂亮的二層教學樓,已變成一片廢墟。
他頓時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達,我的兒子!跪在地上大哭一陣之后,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對兒子就的一句話:不論發生什么,我總會跟你在一起!他堅定的站起身,向那片廢墟走去。
他知道兒子的教室在樓的一層左后角處,他疾步走向那里開始動手。
在清理挖掘時,不斷在孩子父母急匆匆地趕來,看到這片廢墟,他們痛哭并大喊:我的兒子!我的女兒!哭喊過后,他們絕望地離開了。有些人上來攔住這位父親說:太晚了,他們已經死了。這位父親雙眼直直地看著這些好心人,問道:誰愿意幫助我?沒人給他肯定的回答,他便埋著頭挖著挖著。
救火隊長擋住他:太危險了,隨時可能起火爆炸,請你離開。
這位父親問:你是不是來幫助我?
警察走過來:你很難過,難以控制自己,可這樣不但不利于你自己,對他人也有危險,馬上回家去吧。
你是不是來幫助我?
人們都搖頭嘆息地走開了,都認為這位父親因失去孩子而精神失常了。
這位父親心中只有一個念頭:兒子在等著我。
他挖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他滿臉灰塵、雙眼布滿血絲,渾身上下破爛不堪,到處是血跡。在第38小時,他忽然聽見底下傳出孩子的聲音:爸爸,是你嗎?
是兒子的聲音!父親大喊:阿曼達,我的兒子!
爸爸,真的是你嗎?
是我,是爸爸!我的兒子!
我告訴同學們不要害怕,說只要我爸爸活著就一定來救我,也就能救出大家,因為你說過不論發生什么,你總會跟我在一起!
你現在怎么樣?有幾個孩子活著?
我們這里有14個同學,都活著,我們都在教室的墻角,房頂塌下來架了個大三角形,我們沒被砸著。
父親大聲向四周呼喊:這里有14個孩子,都活著!快來人!
過路的幾個人趕緊上前來幫忙。
50分鐘后,一個安全的小出口開辟出來了。
父親聲音顫抖地說:出來吧,阿曼達。
不!爸爸,先讓別的同學出動吧!我知道你會跟我在一起的,我不怕。不論發生什么,我知道你總會跟我在一起。
這一對了不起的父子在經歷了巨大災難的磨難后,無比幸福地緊緊擁抱在一起。
1.父親趕到學校時,頓時感到眼前一片漆黑的原因是什么?(4分)
2.父親請求幫助時,為什么人們都搖頭嘆息,沒人幫他挖?(6分)
3.填空。(4分)
在地震災難中,父子倆都想起了不論發生什么,我(你)總會跟你(我)在一起,這句話除了體現父子間的深摯的愛,還體現了父親對兒子的 ,兒子對父親的 。
4.文中畫線句子對描寫父親起什么作用?(5分)
5.文中除了表現父子之愛,還表現了那些人之間的關愛?由此,你對人世間的愛有什么深切的認識(用一兩句話概括)?(6分)
地震中的父與子閱讀答案
1.(4分)因為他看到兒子上學的小樓已變成廢墟,(2分)認為兒子一定死了,感到絕望。(2分)(意思對就得分)
2.(6分)人們認為這位父親因失去孩子而精神失常,對他深表同情;(3分)但斷定孩子絕無生還的可能,繼續挖下去還會有危險。(3分)(意思對就得分)
3.(4分)責任感 信任
4.(5分)突出父親挖的時間長;(2分)表現父親的執著(堅毅、堅韌、頑強),對孩子的深摯的愛。(3分)(意思對就得分)
5.(6分)
(1)父愛:
①父親安頓好受傷的妻子。
②救火隊長關心父親的生命安全。
、劬靹窀赣H控制情緒,并關心群眾的安全。
、芎眯娜藙裎扛赣H。
、葸^路人幫助父親救出14個孩子。
、迌鹤庸奈柰瑢W。遇救時先讓同學出去。(此問3分;每答對一點得1分,答出三點就得滿分。意思對就得分。)
(2)認識(示例):
①愛能夠創造奇跡。
、趷勰軌蚣ぐl人的潛能。
、蹛凼谷烁呱。④愛是精神的支柱,能夠使人絕處逢生。
、輴凼谷藞砸恪
、迱凼球屔⒑诎档年柟。(此問3分;答案不限以上所列,只要切合文章思想內容、語言精煉就可得分。)
《地震中的父與子》課堂實錄 篇17
一、看拼音,寫詞語
bào zhà
。ā 。 fèi xū
。ā 。 zá kāi
。ā 。 chàn dǒu
。ā 。 wǎ lì
( 。
hùn luàn
。ā 。 xī rì
( ) jí bù
。ā 。 yōng bào
( )
二、寫出下列詞語的反義詞
危險──( 。 〗^望──( 。 ⌒腋)ぉぃā 。
傷痛──( 。 ∑俩ぉぃā 。 ”穿ぉぃā 。
三、我能指出下面句子的句型(只填序號)
a、陳述句 b、反問句 c、感嘆句 d、疑問句
、拧“誰愿意幫助我?”( 。
⑵ 這對了不起的父與子,無比幸福地緊緊擁抱在一起。( 。
⑶ “不論發生了什么,我總會跟你在一起!”( 。
⑷ 《地震中的父與子》這個故事難道不感人嗎?( 。
四、縮寫句子
1、那個昔日充滿孩子們歡聲笑語的漂亮的教學樓,已經變成了一片廢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這對了不起的父與子,無比幸福地緊緊擁抱在一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過路的人趕緊跑過來幫忙。
。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
4、在混亂中,一位年輕的父親沖向他七歲兒子的學校。
。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