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桂梅《晏子使楚》課堂實錄
生:晏子不但保護了自己的尊嚴,而且還諷刺了楚王。
師:你看這晏子多會說話啊,你不是讓我鉆狗洞嗎?那楚國就是狗國。晏子可真會回答。謝謝這位同學給我們的啟發,我們繼續談——,還有哪里有晏子說的話。
生:大王怎么不知道哇?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可是橘樹一種到淮北,就只能結又小又苦的枳,還不是因為水土不同嗎?同樣道理,齊國人在齊國安居樂業,好好地勞動,一到楚國,就做起盜賊來了,也許是兩國的水土不同吧。楚王有意安排了兩個武士押著一個囚犯從堂下走過,來諷刺晏子他們齊國的人都是強盜。但晏子能用淮南的柑橘來諷刺齊國的人,大家都知道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可是橘樹一種到淮北,就只能結又小又苦的枳,是因為淮南和淮北的環境不同,。而齊國人在齊國安居樂業,好好地勞動,一到楚國,就做起盜賊來了,這句話直刺楚王的心窩,他諷刺了楚國的環境不好,楚國人的道德不好,所以我們齊國人才會被感染了,做起了盜賊來。
師:這同學說得太好了,條條都在理,他可真了解晏子。其實,在原文里頭,晏子說了一句很簡單的古文,在補充教材里,找到了沒有?
生:橘生淮南則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
師:這是句典故,孩子們快快背進腦瓜里,看看誰將來也能用上這句話,這句話可大有說法。快快背一下。
生: 背。
師:繼續談,誰來讀?
生:“楚王瞅了他一眼,冷笑一聲,說:“難道齊國沒有人了嗎?”晏子嚴肅地回答:“這是什么話?我國首都臨淄住滿了人。大伙兒把袖子舉起來,就是一片云;大伙兒甩一把汗,就是一陣雨;街上的行人肩膀擦著肩膀,腳尖碰著腳跟。大王怎么說齊國沒有人呢?”在補充教材里,也有這樣一句,是“晏子對曰:‘齊之臨淄三百閭,張袂成陰,揮汗成雨,比肩繼踵而在,何為無人。”晏子用簡短的語言,直接就把齊國的人多勢眾表現出來了,楚王看晏子身材矮小,來諷刺齊國沒有人了,但是晏子如此一說,讓楚王大吃一驚。晏子的話柔中帶剛,刺中楚王的要害,讓楚王無言以對。
師:真是太精彩了。第一個掌聲送給你,是因為你讀人家的文章,讀人家的語言,能把別人的語言變成自己的語言,這就是一個運用語言的過程。第二個掌聲送給你,是因為你剛才長篇大論,說晏子委婉地直指楚王的要害。后人在晏子說的這個簡短的一句話里面找出了三個成語——
生:揮汗成雨,摩肩接踵,張袂成陰。
師:你是猜出來的還是聯系著這句話想出來的?
生:是聯系著這句話想出來的。
師:你看看他多會聯想,我們來對號入座,“張袂成陰”的意思是?
生:“張袂成陰”的意思是大伙兒把袖子舉起來,就是一片云。“摩肩接踵”的意思是街上的行人肩膀擦著肩膀,腳尖碰著腳跟。“揮汗成雨”就是大伙兒甩一把汗,就是一陣雨。
師:把這三個成語趕緊寫下來,看誰一邊寫一邊記在心里。(待學生寫完。)來一起讀一遍——
生讀:張袂成陰,揮汗成雨,摩肩接踵,或者是比肩繼踵。
師:大家說得好。他不光是語言簡練,還用了什么方法說出來的?
生:用了比喻。
師:僅僅是比喻?
生:還用了夸張的手法。
師:和你一樣,晏子的語文學得真好。用了夸張的方法,你說這個國家,哪里袖子舉起來就能成一片云?但晏子就用這個方法一說,怎么著?
生:晏子這么一說,就讓楚王覺得晏子他們國家的人真的十分多了。
師:所以說這晏子的語文學得真是太好了。剛才我們讀了這么多晏子的話,請同學們總評晏子的口才給了你們什么樣的印象?
生1:通過讀晏子的對話,我知道了晏子的口才十分好,他足智多謀,能以口舌之戰打敗對手,是一個人中之人,才中之才。
生2:我認為晏子的口才絕了,他不僅能反駁了楚王,還四兩撥千斤,借力打力,讓楚王覺得自己很沒面子。
生3:我想用一句話來說晏子的口才:“一人之辨,重于九鼎之寶,三寸之舌,強于百萬之師。”
師:她和剛才一個同學一樣,也利用補充教材里的話,用人家的話來點評晏子,你咋這么會學語文、用語文呀?我們不妨一起學著他,來夸夸晏子的口才,那真叫——
生齊: “一人之辨,重于九鼎之寶,三寸之舌,強于百萬之師。”
師:所以課文的結尾才肯定地說:“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正如你們所說的“不得不”“不能不”尊重晏子的口才。然而,今天有一位外交官,他對晏子的口才卻是這樣認為的,誰來讀一讀?
生:“晏子的語言雖給人們的感覺是有理有據,但感覺還是做語言游戲,逞口舌之能進行外交對話,說不上是真正意義上的智慧,也獲得不了真正的尊重。”
師:關于這位外交官的評價,你贊成他的觀點嗎?你不贊成他的觀點嗎?或者既贊成又不贊成,我們就把它說成“說不清”。現在,不要和別人討論,你自己靜靜地去思考,我相信,當你觀點通過你的思考傳遞出來的時候,那就是你的聲音,任何人的觀點我們都賦予尊重,因為那是屬于他自己的思考。生:我非常不贊成這位外交官的觀點。因為大家都知道,晏子是出使楚國的,他靠自己的語言來反駁了楚王的話。他的口才是很好,但他的智慧更重要。所以我不贊成這位外交官說的話。
師:我明白了,你的意思就是晏子的口才就是源于他的智慧,對嗎?還有誰想發表自己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