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玉恒《草原》第二課時教學實錄
生:是一種非常激動的心情。
師:那么你剛才問我的那個“河”后面為什么要用嘆號,明白了沒有?
生:明白了。
師:為什么?
生:因為除了草原外,什么也聽不見,什么也看不見。走了許久才遠遠地望見了一條明如玻璃帶子的一條河,說明他是激動的。所以用感嘆號了。
師:對不對呀?
生:對。
師:完全對,那么大家再想一想,剛才這位同學說為什么要形容成彩虹,他把彩虹和彩帶對比了一下說彩虹好,那么你們覺得用彩虹還有什么意思呢?
生:也就是說,蒙族人民像彩虹一樣,騎著馬來迎接,搭起了一座友誼的橋。
師:這個意思你剛才已說了,你看看課文上的描寫,馬上的男女老少穿著各色的衣裳,群馬疾馳,襟飄帶舞。“襟飄帶舞”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指人的衣服的前襟和腰帶,他們騎在馬上,馬在疾馳,所以前襟和腰帶都被風吹得飄起來了。
師:對了,這樣的五色斑斕的騎馬的隊伍飛過來了,真好像一條彩虹撲面而來,寫得好不好?
生:好。
師:下面再看看相見這一段,連讀帶說帶評,這叫“讀說式”看你會用不會用。
生:在這一小節我勾了(讀)“也不知道是誰的手……民族團結互助”。我勾的句子說明了蒙古族的人民非常熱情,好客。
師:那你建議我寫什么呢?從他們的行動和表現上來找,……你沒有建議,誰有?
生;熱乎乎的手握著……
師:你挑握手是對的,但能不能整齊一點?上一段是八個字。
生:熱乎乎的手握著不放。
師:還多一個字。
生:握手相見,表示愉快。(眾笑)
師:不太合適。
生:溫暖的手握住不放。
師:后面還有呢?“笑了再笑”你沒說呀。握手是表示親切、熱情。還有高興呢,還笑了呀。
生: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
師:再取掉一個字就可以了。
生:握手再握,笑了再笑。
師:可以可以。(在板書“相見”后寫“握手再握笑了又笑”)這就表現了蒙漢人民的情感是不是呢?
生:是。
師:誰把這段再讀一讀?
生:“蒙古包外,許多匹馬……民族團結互助。”
師:他為什么要說:“你說你的,我說我的”?
生:因為他們語言不同。
師:你說你的,我不知道你說什么;我也照樣說我的,你可能也不知道我說的是什么。但是因為心里是相通的,雖然不知道具體說的什么,但是所表達的意思,表達的情感,明白不明白?
生:明白。
師:這就很有意思了,你說你的,我說我的,誰也不知道說什么,但是都知道彼此的心是什么樣的,是不是呢?
生:是。
第二課時第二部分
師:現在再來看第三段,“款待”。
生:我勾了(讀)“也不知怎的,就進了蒙古包……大盤的手抓羊肉。”這里說明了蒙族人民習慣了招待客人用奶茶、奶豆腐和手抓羊肉及奶酒。
師:這些東西你知道嗎?奶茶知道嗎?
生:奶茶是用牛奶制成的茶。
師:怎么是用牛奶制成的茶呢?
生:奶茶是用牛羊的奶,加上藏族和蒙族都喜歡的酥油,就變成奶茶了。
師:不對,我告訴你們吧。我可喝過奶茶,把牛奶熬在鍋里,撒一把鹽,然后放茶。蒙族人喝的茶是那種壓成塊的像磚頭一樣的叫磚茶,砍下一塊來,掰爛放在鍋里面,熬出來以后,既有奶香,又有茶香,還淡淡的有點咸味,既不膩口,喝了還很香,(眾笑)非常好喝的。就像咖啡的顏色稍微淺一點,奶豆腐知道嗎?
生:奶豆腐是用牛羊馬的奶制成的,形狀像豆腐一樣。
師:把奶晾干,蒸發掉水分以后就變成塊狀的了,吃的時候掰一塊,有軟的有硬的,軟的可以用刀切,硬的可以敲開吃,別有風味。這手抓羊肉你們吃過嗎?
生:沒有。
師:告訴你們吧,我也吃過。(眾笑)手抓羊肉就是把羊肉連骨頭切成比拳頭還大的塊,燉在鍋里面,燉好了以后,把它撈上來,放在一個大盆子里,端在客人面前。因為塊太大,用筷子挾不住,只好用手抓起來吃,所以也叫“手把羊肉”,吃起來非常豪放。蒙族人民的特點就是非常豪放。吃東西,喝東西都是這么豪放的。這是民族的特點,明白了吧?把這些東西端上去,還要喝酒,這酒也是用奶配制的,所以叫奶酒。而且不是喝完就完了,后面寫怎么喝酒的?生:“干部向我們敬酒……我們再回敬”,這就表現了蒙漢兩族的深厚友情。
師:對了,那么你知道什么叫“老翁”嗎?
生:一般是指年紀上了六七十歲的老人,在村子里最有身份的人。
師:最重要的一點你沒說,你有奶奶嗎?
生:有。
師:能不能叫奶奶是老翁?(眾笑)
生:不能。
師:那你剛才說六七十歲以上的老人都叫老翁啊!
生:六七十歲以上的老爺爺叫老翁。
師:對了,語言要嚴密。他們端上了奶茶,手抓羊肉,而且喝酒時喝了又喝,敬了又敬,老在舉杯敬酒,那么誰能用一個詞把你也舉杯我也舉杯,不斷地敬酒這個情節描述出來?
生:我認為是回敬再回敬。
師:當然也可以這么說,現在我是讓你找一個詞把不斷地舉杯描述出來。
生:可以用相互。
師:你舉一次,我舉一次,次數不多。
生:可以用不斷。
師:不斷舉杯,好像又不夠氣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