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玉恒教學實錄:《再見了,親人》第二課時
第二課時
師:就像上節課一樣,抓住非常有情感的句子來感動我,抓住事實來說服我。剛才大家主要講了大娘的事實,讀出了感情強烈的語氣。抓得準,讀得好。我想小金花和大嫂這兩段你們一定比剛才找得更好,讀得更好。行嗎?
生:行。
師:開始做準備,同時看大嫂那一段。(學生各自朗讀)
生:我說服老師。(讀)“那一回,偵察員老王……鬼子看守著。”一個班的鬼子是很多的,她媽媽和小金花就敢去把老王解救出來。
師:不顧個人的安危是吧,對!兩個人對一個班,很有勇氣。
生:(接讀)“你回來以后,焦急地等待媽媽。可是等來的卻是媽媽與敵人同歸于盡的噩耗。”這句話說小金花的媽媽為了解救志愿軍與敵人同歸于盡,說明她與志愿軍的情誼很深。
師:說得對不對?
生:對。
師:那你的意思是說她與敵人同歸于盡就是與敵人一塊死,對不對?
生:對。
師:誰還想說?剛才沒有舉過手的同學?
生:老師,我要說服您,同時感動您。(師插話:好啊,好啊!學生讀)“小金花,你是多么剛強呀……怎么落淚了呢?”
師:你們發現沒有,她讀得好不好?
生:好。
師:你再讀一次,(生重讀)大家跟著一起再讀一遍。(學生齊讀)
生:小金花的媽媽犧牲了,她都沒有哭,可是今天跟志愿軍分別的時候卻哭了,我認為她把志愿軍當成自己的親人了。
師:對,剛才上課時,提這個問題的是哪一位同學?(指板書念“平時很剛強為什么分別時哭了?”一生站起來)他剛才解釋的你聽清沒有?
生:聽清了。
師:他是怎么解釋的?你現在怎么理解的?
生:因為志愿軍在朝鮮戰斗了很長時間,他們都建立了很深的感情。所以小金花在志愿軍走的這一天比媽媽犧牲的時候還激動。
師:所以她哭了。先坐下,這里我有一個想不明白的地方,她不忍和志愿軍分別,所以掉淚了,那么她媽媽犧牲了,她就不傷心嗎?那時怎么沒哭啊?
生:因為她媽媽是在和敵人斗爭中犧牲的,所以她一定要為媽媽報仇,可是志愿軍……
師:(打斷)我問的是小金花為什么不哭。
生:因為……她媽媽死得很冤。
師:所以就不哭了?(眾笑)誰來說明?
生:因為她媽媽是死在戰場上,她覺得光榮。
師:所以就不哭了?也說不通。
生:她覺得死得值得,因為救的是偵察員。
師:大家想這么一個問題,小金花的媽媽與敵人同歸于盡,她傷心不傷心?
生:傷心。
師:她想哭不想哭?
生:想哭。
師:但她沒哭,她的眼淚流到哪去了?
生:心里。
師:流到心里,流到心里變成什么了?
生:仇恨。
師:變成了仇恨,變成了力量。但你怎么知道變成了仇恨?
生:因為書上寫著“媽媽,這個仇我一定要報!”
師:把這一段前后都讀一下。
生:(讀)“同志們傷心地痛哭起來……我一定要報!”
師:(打斷)不像,誰能把它讀像了?(另一生站起來重讀這句)
師:還是不太像。(又一生重讀)
師:大家想,她說她報仇這句話是向著大家喊呢?還是自己給自己下決心呢?
生:自己給自己下決心。
師:那這句話應該怎么讀?你們仔細體會體會。要咬牙切齒地,把仇恨咽在肚里。讀時,不要太流暢,要增加一點停頓,攥緊拳頭去讀。注意聽我讀。(范讀)大家讀一遍。
(學生齊讀后,又指名學生起來讀)
師:非常好,誰還想讀?(另一生站起來讀,也讀得很好,引起全體掌聲)
師:但是和志愿軍分別的今天,小金花再也忍不住了,流下了眼淚,這是怎么回事?
生:和志愿軍的感情太深了。
師:對,她經常和志愿軍在一起聊天,在一起戰斗,還給志愿軍唱歌,“小金花,不要哭了,”我們再把這些句子讀一讀吧。
生:(讀)“小金花,不要哭了……你一向是個剛強的孩子呀。”
師:讀得很有情感,我的確很受感動。通過大娘和小金花這兩段我已經看出了咱班同學很能抓事實,經過自己的理解,再變成自己的話來說,非常好;也能夠像剛才那些同學用自己的情感讀出來,能夠感染我。第三段我聽聽你們讀,就知道你們理解了沒有,被感染了沒有,敢讓我聽嗎?
生:敢。
師:拿起書來,一齊來讀這一段。(學生齊讀第三段,教師不時指點,示范)
師:讀了這段,我現在不讓你多說了,只讓你說一句話,你最想說的一句話,誰說?
生:(讀)“后面山上的野菜挖光了,您又到前沿陣地上去挖……”這些話說明了前沿陣地上有生命危險。
師:那么我問你,(讀板書上學生提問時寫的問題)“是什么力量使大嫂到前沿陣地去挖?”
生:志愿軍的蔬菜如果不夠,體力就不充沛,就沒精神,很可能就打輸了,所以大嫂就到前沿陣地上去挖。
師:那么我還有一點不懂,朝鮮的大娘、小孩和大嫂為什么對志愿軍這么關愛?
生:因為志愿軍保衛了朝鮮這個國家。
師:中國人民的好兒女,志愿軍戰士的血流在了朝鮮的土地上。大家都知道,羅盛教、邱少云、黃繼光等無數烈士,大娘的小孫子、小金花的媽媽,還有大嫂,他們的血都流在一起。今年,2000年是中國人民志愿軍赴朝鮮作戰50周年,現在各處都在搞紀念活動,所以今天我們學這篇課文就更有深刻的意義,是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