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看病》片斷賞析(精選14篇)
《學會看病》片斷賞析 篇1
師:我們最近學過的幾篇課文里所包含著的濃濃的父母之愛深深地打動著我。我想以一首小詩來表達內心的感受。會背的同學可以輕輕跟老師一起背:《媽媽的愛》
一個很熱很熱的夜晚/ 我從夢中醒來/ 媽媽正在給我扇扇子/ 汗水濕透了她的衣衫/ 啊,媽媽的愛是清涼的風
一個很涼很涼的雨天/ 媽媽到學校接我/ 一把雨傘遮在我的頭頂/ 雨水打在媽媽身上/ 啊,媽媽的愛是遮雨的傘
有一回我病了/ 媽媽抱著我去醫院/ 摸著我很燙很燙的額頭/ 她著急地哭了/ 啊,媽媽的愛是滴落的淚
三八婦女節那天/ 我給媽媽獻上一束鮮花/ 媽媽把我抱在懷里/ 輕輕地親吻我的臉頰/ 啊,媽媽的愛是甜甜的吻/ 我在媽媽的愛里一天天長大
師:聽了這首詩,你有什么感受?
生:擁有媽媽的愛真是太幸福了。
生:媽媽太關心我們、太愛我們了。
生:我也被媽媽的愛深深地感動了。
師:是啊,媽媽的愛是無私的,是無微不至的。可是有這樣一位母親,當兒子生病發燒的時候,做過多年醫生的媽媽不但不在家里給兒子找藥治病,反而逼兒子獨自去醫院看病。這位母親到底是怎么想的呢?今天我們就學習《學會看病》這篇課文。
(diyifanwen.com 友情提醒:查找本課更多資料,請在站內搜索課文題目)原文地址
《學會看病》片斷賞析 篇2
《學會看病》是當代女作家畢淑敏的作品,文章講的是身為醫生的母親讓生病的孩子獨自上醫院看病的事,在這件兒子看來沒什么大不了的事情中,母親卻有著極其復雜的心理變化。文章從母親的視角來反應了另一種方式的母愛,孩子們初讀時可能會對母親的行為有些不理解。陳老師用親切的語言、嫻熟的教學藝術引領學生走進文本、品味語言,感受母親復雜的心理與情感變化,理解并體驗到母親這種更深沉、更寬廣的愛。我想從以下三個方面來闡述對這節課的所思所感。
一、主線明朗 層層深入
《學會看病》是一篇略讀課文,在學生初讀課文之后,陳老師用“說說面對病中的兒子,媽媽是怎么做的?”“這種做法你們贊成嗎?”幫助學生整體把握了課文內容,讓學生粗淺的表達了自己對文中母親做法的看法。當學生對母親的看法有不一致時。陳老師用“讓我們走近媽媽,走進媽媽的內心世界,找找媽媽要生病的兒子學會看病的理由。”用過渡語不露痕跡地幫學生指明了思考的方向。“盡管媽媽的理由非常的充分,可兒子出門時和出門后,媽媽卻又有著復雜的心理斗爭。”引導學生走進課文,學生剛開始只是感性的從原因和心理兩個方面來感知母愛。隨著課文的逐步展開,閱讀地不斷深入,對課文語言地反復品味,揣摩,在師生的交流、感悟中,學生一次次地走進母親的心里,深切地感悟到母親的情感變化:做出決定后的猶豫不決和心軟后悔,在等待中的自責擔心,看到兒子后的勇氣回升,每一種心理都是愛子之情的反映。在學生真切地感受到這份細膩而又理性的母愛基礎上再出示母親讓兒子學會看病的心情表白,讓學生以兒子的角色給母親寫張留言條,這時的學生做為整件事情的親歷者,有很多感想,有很多話要說,這個小練筆的設計,讓學生有了宣泄和表達的機會。這既是語言文字的訓練,也是孩子和母親的情感交流過程,在書寫中融進了學生的感悟和認識。
二、品味語言 激發情感
“語言是思維的外衣。”語文教學要在發展學生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激發其情感和想象能力。在陳老師的這堂課中,非常注重語言點的訓練, “喋喋不休”、“忐忑不安”、“按圖索驥”、“艱澀”、“聊勝于無”等詞語的教學都非常到位有效。對“喋喋不休”這詞的引導,陳老師設計得很有特色,她是先讓學生讀讀該詞所在的段落,說說讀后的感受,“你認為媽媽此時說清楚了嗎?”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老師點撥“這種想說清楚卻說又不清楚的就是喋喋不休。”“還從哪兒看出媽媽的喋喋不休?”把詞語放在具體的語境中引導學生加以理解,用學生自己的語言來理解詞語,這樣詞語所要表達的意思、情味及意蘊在學生的腦中留下了立體形象感。陳老師就這樣引領學生一個個地品味詞語,一次次地體會文本所承載的情感,一層層地體現母親的愛子情深這個主題。
在這堂課中,我們不難發現陳老師安排了好幾處的句式訓練。用“因為 ,所以 。”的句式說說媽媽要生病的兒子學會看病的理由。把表示母親心理變化的句子,代入“雖然我要讓兒子學會看病,但是 。”的句式來讀讀。這兩個句式把課文的內容用句式進行簡化閱讀,既訓練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又串聯了母親的行為和心理的內在聯系。在品析重點句子“時間艱澀地流動著,像沙漏墜入我忐忑不安的心房。兩個小時過去了,兒子還沒有回來,雖然我知道看病是件費時間的事,但我的心還是疼痛地收縮成一團。” 時,安排了“也許媽媽在 ,也許媽媽在 ,也許媽媽在 ,也許媽媽還在 。”的訓練,讓學生借用句式擴展課文的情節,想象母親的在這兩小時里的忐忑不安,再通過激情朗讀,母親那種坐立不安,為孩子無比擔憂和對自己深深譴責的形象深入到孩子的心中,激發起對文中母親的深深敬佩之情。部分學生可能還聯想到自己的母親對自己的這份情感。
三、拓展閱讀 增強體驗
閱讀是讀者和作者的對話,了解作者能更好的讀懂文本。陳老師以課文為中心,進行了三次閱讀拓展。在課伊始,簡短的介紹了作者畢淑敏曾當過二十來年的軍醫,讓學生對文章的相關背景有所了解,同時讓學生心中存疑,身為醫生的母親完全可以自己用藥幫孩子看病,卻為什么讓孩子費時費力地上醫院看病呢?激發了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也讓學生在閱讀中不斷的釋疑來感受母親的愛子之情。在課中,學生深刻地體會到母親在兒子獨自去看病的兩個多小時里擔心、后悔、自責的復雜心理,感受到母親的心理矛盾中正是濃濃母愛的表現,而兒子認為獨自去看病沒什么大不了后,陳老師補充了《丈夫眼中的畢淑敏》中的一段文字,給學生呈現了另一種信息,對課文的材料進行補充,整合。豐富了學生的感受,讓理性母愛的形象更加豐滿、厚實。在課末,學生對這位母親已懷有深深的敬意,陳老師出示了作者畢淑敏的幾本著作,鼓勵學生在課外讀,指導學生到更廣闊的閱讀天地中獲取信息,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也把課標中對課外閱讀的要求落實到了實處,陳老師立足課文,把閱讀拓展融合在課堂教學的每一個環節中,激發了學生的閱讀興趣,增強了學生對文本的體驗。是非常值得我學習的。
在這堂課中,陳老師用樸實的教學風格,扎實地引領學生在訓練中悟理,在朗讀中悟情,在表達中抒發情感,在學習語言中飛揚情思。
《學會看病》片斷賞析 篇3
一、導入。自我介紹:姓葉,來自汕尾……9:25
我聽說五年2班的同學很聰明,腦筋動得很快,我們就直接進入第6單元的學習。有沒有自信心上好它?
齊讀課題。
略讀課文,學習略讀課文有個好方法,課文之前有個課文導讀。自由讀讀,想一下這篇課文要求我們學會什么?
指名說:師:這是第一個要求。一下子把我們要學習的任務明確了。
【單刀直入,簡潔明快,清楚明了,不拖泥帶水,時效性強。】
二、自由讀課文,把課文讀通讀順。對照課后的生字,把它畫下來。給大家5分鐘的時間。
【非常有必要,給時間讓學生充分與文本對話,磨刀不誤砍柴工。】
9:31我想,同學們在剛才的讀書中,收獲一定很大。
檢查一下,同學們生字詞是否能讀準?請一位同學來讀,讀對了,大家就跟著讀一次。讀錯了就評價。指名讀。有沒有誰對剛才同學的讀有什么要提醒的。
把詞語放在句子中看誰能流利地讀出來。出示“時間艱澀地流動,
從題目“學會看病“大概地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還可以提出疑問。
生:從題目我想,這篇課文的主要內容是怎樣學會看病的?
生“誰要去學會看病?為什么要學會看病?
師:提出了2個本質性問題。你說一下,誰學會看病?
誰能不能補充,把這個事情說具體一點?還有誰呢?
把這兩個任務連起來說一下:母親教兒子學會看病。
能不能再說具體一點呢?生:母親教兒子學會看病,過了兩個小時兒子沒回來(用概括的句子來說)從開頭開始說吧(用一句話來說)——結果學會了看病。
還有一個問題“為什么學會看病”這個問題先不回答,相信,學完課文后,我們都會回答。
【這個環節有點繞,不太清晰教者的意圖。用一句話概括主要內容,難度也很大。】
三、整體把握。9:41
1、回顧學法。學習這篇課文還有一個方法。我們在學習《釣魚的啟示》時,抓住人物的語言、動作、心理等關鍵詞語來體會,說一下母親的感情變化。
2、默讀課文,做批注,體會母親的感情變化,不懂的地方打個問號。(畫出關鍵詞)
3、同桌交流。
4、看病前母親的心情?你可以用一個什么詞來概括?(堅定)
5、堅定中還有一點——生答(心軟)板書心軟
6、看病時?生答:后悔、自責、忐忑不安
7、看病后?孩子回來。放心(安心)勇氣回升
8、小結:寫出了母親的心理路程。既后悔又不安更自責,通過這條線索,我們又理清文章的主要內容。讀到這里,算是第一層,怎樣才能讀進去呢?
四:精讀課文
1、課文中的母親是不是一位“狠心”的母親?用一個字來說。(軟——愛)【節奏也是有點慢】
2、出示“磨煉”一段。齊讀,提問。
3、母親為什么要磨煉兒子?出示母親的資料,做過20年的主治醫生。
4、母親和兒子的對話。同位角色朗讀。指名角色朗讀。(兩個都是左邊的)
5、從這段對話你看出兒子是個怎樣的人?(生:極度依賴)從哪里看出來?
6、在這次磨煉中,兒子學會什么?(學會獨立、學會了看病的過程)
【是否可以更放手一點,讓學生充分發表意見,發表感想,類似何建芬的讀書分享課。教會學生,利用名言警句闡述觀點,讓學生結合課文、生活經歷來論證。提一個具有較高思維含量的學習任務,讓學生動腦筋,全心投入。收獲也許更大。】
7、寫母親情感的句子,你體會最深的句子,寫下你的體會。
8、用緩慢的語調再齊讀這段。
9、天下哪有不愛孩子的父母,但每個人表達的方式都不同。
10、齊讀最后一段。能不能回答剛才同學提出的問題:為什么要學會看病?
11、這是一位怎樣的母親?
12、如果你是那位母親的兒子,你想對母親說些什么?。,
板書:
兒子堅定心軟
磨煉學會看病依賴既后悔又不安更自責
母親勇氣回升
(這里環成一個心形,體現愛的主題)
隨想:
“觀人如照己”。看葉老師的課,好像鏡子一樣照出了他的優點我的不足,對我重新思考架構這課的教學很有啟發。
葉老師這節課,比較好地把自己對教材的理解呈現出來。(對我來說,能做到這一點就很不容易。由于離開課堂太久,想教的內容與實際教的內容距離還是很遠,真的需要更多的磨練。)葉老師既能在很短的時間內引導學生整體把握文本內容,理清課文的敘述順序和母親情感的變化,又能對重點段落進行品味朗讀,還能通過精心的問題設計引導學生深入理解文本的內涵。板書設計也非常精心,濃縮地表現了課文的主要內容、敘述順序和人文情感,有效地促進學生的學習。
“框架決定成功,細節決定精彩。”這節課大體框架設計很不錯,個別細節有待改進:
1、每一個教學步驟教學要求要更明確,如角色朗讀,從哪里讀到哪里,最好要明確。
2、每一個環節目標都落實之后才進入下一個環節。如學生提出“為什么說也是對自己的磨練?”這個問題沒有解決。
思考:到底略讀課文該怎么上?感覺我們兩節課都像講讀課文。略讀課文教學是否應該更放手?設計一個大的任務,明確要求,給學生充裕的時間準備,大家充分交流討論,在師生對話、生生對話中促進目標的達成。有機會再嘗試一下!
《學會看病》片斷賞析 篇4
【教學目標】
1、認識11個生字。聯系上下文或查字典,詞典理解“打蔫、艱澀、殘忍、喋喋不休、雪上加霜、按圖索驥、忐忑不安”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母親對兒子的愛。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說“母愛”
1、欣賞《懂你》:
同學們,你們知道滿文軍的這首歌要獻給誰的嗎?
(獻給母親的歌。)
2、敘述“母愛”:
母愛是世界上最偉大的愛!在我們學過的課文中,在我們日常的生活中,都曾經有過這樣的體會,請大家把你知道的或你親身體驗到的有關“母愛”的故事講給同學們聽一聽。
(可引導學生從電視電影,課外閱讀,自身經歷等方面去說。)
3、導入新課:
母愛是無私的,是無微不至的。可是有這樣一位母親,當兒子生病發燒的時候,做過多年醫生的她不但不在家里給兒子找藥治病,反而逼兒子獨自去醫院看病。這位母親到底愛不愛自己的兒子?她當時又是怎么想的呢?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學會看病》這篇課文。
二、閱讀課文,懂“母愛”
1、一讀課文:
⑴ 學生自讀課文,把課文讀準讀通:
(自讀課文時,可以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默讀,朗讀,速讀……然后讓學生自己查閱工具書或與同學討論理解文中的生字新詞,重點理解“打蔫,艱澀,殘忍,喋喋不休,雪上加霜,按圖索驥,忐忑不安”等詞語。)
⑵ 初步感知內容,并提出不懂的問題:
(對學生提出的問題,采取兩種方式解決:同學間互相解決,留待深入閱讀時理解。)
2、二讀課文:
⑴ 按要求讀課文:
邊讀邊畫出描寫母親語言和心理的句子。
⑵ 把畫出的句子多讀幾遍,體會母親的感情變化:
做出決定──猶豫不決──心軟后悔──自責擔心──勇氣回升
⑶ 深入理解感悟:
(著重引導學生理解以下句子。)
“我的心立刻軟了。是啊,孩子畢竟是孩子,而且是病中的孩子。”
(母親內心矛盾,愛子之心昭然若揭。)
“我想我一定是世上最狠心的母親,在孩子有病的時候,不但不幫助他,還給他雪上加霜。”
(深深自責,足見愛子之切。)
“時間艱澀地流動,像沙漏墜入我忐忑不安的心房……但我的心還是疼痛地收縮成一團。”
(“度日如年”的感覺只因母子情深。)
“我知道應該不斷地磨練他,在這個過程中,也磨練自己。”
(磨練的是“意志”,體現的是“至愛”。)
“孩子,不要埋怨我在你生病時的冷漠。總有一天,你要離我遠去,獨自面對生活。我預先能幫助你的,就是向你口授一張路線圖,它也許不那么準確,但這是我的責任。”
(負責任的愛是真愛。)
3、三讀課文:
母愛是廣袤深遠的,母愛的表達也是異彩紛呈的。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好好體會母親的感情。
(讀好描寫母親語言,心理等句子是重點,讀出感情的變化是關鍵。)
三、聯系實際,贊“母愛”
1、教師引導:
“母愛”的主題是永恒的,是共同的。但每個人從母親那里感受到的“愛”是各不一樣的,能不能把你自己感受到的母愛用自己獨特的方式表達出來呢?可以寫首詩,可以唱支歌,可以說幾句話,也可以制作一份小禮物……
2、獨自準備。
3、交流共享。
四、拓展延伸,謝“母愛”
今天,我們通過閱讀課文,走進了作者的心靈,讓她告訴我們母親如何給予兒女“愛”;同時我們也走近了母親的世界,她讓我們深深地感受到被愛是同樣的沉重。“學會看病”不僅是我們自己獨立生活能力的提高,也是對“母愛”的最好報答。母親對兒女的愛的表達可以是多種多樣的,同樣我們對“母愛”的報答也不要千篇一律。讓我們在今后的學習,生活和工作中,時時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來報答它!
【板書設計】
學會看病
母親── “冷漠”處理 盡責的“愛”
兒子── 獨自看病 “路線圖”
《學會看病》片斷賞析 篇5
【浙江省溫州市廣場路小學 陳 鴦】
〖以五年級上冊教材為例談略讀課文的教學·思想的拓展〗
深刻性使學生對這一主題思想有了更為透徹深刻的理解。第九冊第六單元教材以“父母之愛”為專題,編排了精讀課文《地震中的父與子》、《“精彩極了”和 “糟糕透了”》和略讀課文《慈母情深》、《學會看病》。這幾篇課文,從不同的角度,反映了父愛、母愛的深沉與寬廣,崇高與無私,令人震撼,讓人感動,引人思考。兩篇略讀課文更是將母愛的不同境界展現在我們眼前,那樣的慈母心腸,那種的冷漠之愛,無不是母親內心情感的深刻表露。學生在文本的學習中,如何引領學生對愛有更為深刻的理解,更好地體會愛的深沉與豐厚,尤為重要。
《學會看病》我則采用重點突破法:
在略讀課文中,教學目標更為集中,教學重點更為突出,但在閱讀方法上并不排斥精讀。尋找適當的突破口,在文章的重點、精彩之處,還是要引導學生細細品讀,使略讀與精讀互相融合,綜合運用。
《學會看病》這篇課文我們可以直接去抓母親心理活動變化的詞語組織教學。
如“我想我一定是世上最狠心的母親,在孩子有病的時候,不但不幫助他,還給他雪上加霜。”她到底是不是最狠心的母親?讓學生帶著這個問題去尋找母親的幾處心理活動,感受母親的猶豫、擔心、焦急。
從而體會母親到底給予我的是什么?是她那深深的愛。
進而深度追問“路線圖”所代表的含義。學生明白雖然孩子生病了,母親獨自讓他上醫院看病有點狠心,但牽掛的心流露的卻是深深的愛,都是為了培養其自理能力,為他的將來著想。
【浙江省寧波市老廟小學 陳佳美】
〖“讀”之“心”體驗·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片段a:
以“讀”悟文,在三節課中以海小賀敏老師的《學會看病》最為精道!在交流課文較為難懂的幾個詞語時,老師巧妙地在最后安排了“拖沓”、“打蔫兒”,并通過提問讓學生明確這位母親讓發燒的兒子獨自前往醫院看病的事。這時,老師說──
“在母親作出決定前,她和兒子有一段對話,我們來分角色讀一讀!”
提出指示后,教師巧妙地給自己定位──講述者,以駕御內容和課堂。母親和兒子的角色已定,本可開始朗讀,老師潛心鋪墊一句──
“其他同學請認真聽,我們讀的時候還需要你們幫忙!”
角色朗讀開始了,老師時而變化引語,時而加入提問,時而重溫字詞。在讀到“兒子沙啞著嗓子說”時,教師插入引語“聽了這話,我”(學生接著讀)
“我的心立刻變軟了。是啊,孩子畢竟是孩子,而且是病中的孩子”。
“作為母親,是多么不愿意……?誰說?”師問道。
“作為母親,是多么不愿意自己的兒子受到傷害啊!”
“作為母親,是多么不愿意在這個時候讓兒子單獨面對疾病啊!”
“作為母親,是多么不愿意兒子像秋天打蔫兒的茄子啊!”
學生的回答已入佳境!
師接:“是呀,所以媽媽的心立刻軟了!齊讀──孩子畢竟是孩子,而且是病中的孩子!”
此時,從學生的朗讀中我們已分明嗅出學生已體會到母親細膩的內心世界。然而老師并不罷休,接著提問──
“我發現,這么短短的句子中用到三個‘孩子’,羅嗦嗎?”
生:“不,我覺得三個‘孩子’反而刻畫出了媽媽的不舍得!”
生:“我從這三個‘孩子’深深體會到了媽媽對兒子的愛!”
師:說的有理,再讀句子!
三次讀句子,每次的感情都不同,猶如登山觀景,爬得越高,欣賞到的風景就越多,經歷艱辛而得到體會就更加深刻!
片段b:
教師巧妙地將課文鋪墊部分以讀帶過,輕松而深刻,為下文高潮的迭起埋下伏筆!
生讀完句子,教師提綱挈領──下面文章用三個自然段寫了兒子走后,媽媽內心的細膩感受,讀接下來三個自然段,哪些地方讓你感受深刻?
生讀完后開始交流──
生:我對‘我想我一定是世界上最狠心的母親,在孩子有病的時候,不但不幫助他,還給他雪上加霜’有感受。
師:哦?
生:“雪上加霜”字面上的意思是,雪已經夠冷了,還在上面加上霜,那就更冷了。這里是說兒子已經生病發燒了,而媽媽不但不陪他看醫生,卻讓生病的兒子自己去,就是雪上加霜!
一語中的!
師:恩,明白了這個詞語,再讀句子。
生讀完,教師又用插入引語的方式讓學生讀悟以下兩個句子,并且通過對本段句子的理解返回上句,通過個別讀,齊讀的方式再悟母親的懊悔。
這樣一個個高潮迭起的精彩片段構成了完美的課堂,學生在讀中、在老師循循善誘的提問中走進課文,走進媽媽的內心世界,帶著同樣細膩而專注的心品嘗母愛的味道,感知人間最偉大、最無私、最剛強的母性光輝!
《學會看病》片斷賞析 篇6
一、用“”劃去不正確的讀音。
二、找出句子中的錯別字,并在后面的括號里改正。
1、我就是想鍛練他,也該領著他一道去,一路上指點指點,讓他先有個映象。( )( )
2、這樣雖說可能留不下記憶的痕記,但來日方長,又何畢在意這病中的分分秒秒呢?( )( )
3、從他出門的那一分鐘起,我就開始后誨,我想我一定是世上最狼心的母親。( )( )
三、根據意思寫詞語。
1、比喻由于另外的原因使禍事加深。( )
2、照圖上畫的樣子去尋求好馬。本文是說照樣子做。( )
3、說話沒完沒了。( )
4、心神不定,心中不安。( )
5、一點不懷疑。( )
6、總算比沒有強。( )
四、積累四字詞語。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學會看病》片斷賞析 篇7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認識11個生字,聯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殘忍、喋喋不休、雪上加霜等詞語的意思。
2、了解課文主要內容,學習作者通過人物語言和心理活動等描寫來表現人物,體會母親感情的變化。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課文中特殊的母愛方式,體會母親對兒子的愛。
過程方法
通過朗讀課文,探究質疑掌握本課知識。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讓學生體會特殊的母愛。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讀懂課文內容,學習作者通過人物語言和心理活動等描寫來表現人物,體會母親感情的變化。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激趣讀文
母愛是世界上最偉大的愛!貧窮的母親可以坦然從容地讓兒子去買自己心愛的小說,慈祥的母親鼓勵兒子滿懷信心地寫作,母愛是無私的,是無微不至的。然而卻有這樣一位母親在兒子生病發燒的時候,做過多年醫生的她不但不在家里給兒子找藥治病,反而逼兒子獨自去醫院看病。這位母親到底愛不愛自己的兒子?她當時又是怎么想的呢?她是怎樣的一位母親呢?我們一起來學習《學會看病》這篇課文。
二、自學指導
1、自由朗讀課文,讀準每一個字音,把課文讀通順,記一記不認識的生字,查閱工具書理解生字新詞,重點理解“打蔫、艱澀、殘忍、喋喋不休、雪上加霜、按圖索驥、忐忑不安”等詞語。
2、和同桌交流自己記生字的辦法,并互相讀一讀課文。
3、簡要復述課文內容,用自己的話說說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6分鐘后看誰學得!
三、檢查學習情況
1、指名分段讀課文,看看字音是否讀準,句子是否讀通順。
2、簡要復述課文內容,用自己的話說說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這篇課文講的是母親發現兒子感冒了,準備照例自己用藥給他治病門后又改變了主意,讓他自己獨自到醫院看病。母親用這種方式對兒子。磨練兒子獨自面對生活的能力。)
3、匯報自己讀懂的內容,提出不懂的問題
4、再讀課文,畫出描寫母親語言和心理的句子,多讀幾遍,體會母親感情的變化。并把自己的感受寫在書的空白處。
5、小組交流讀書的體會。
6、全班匯報交流讀書體會:從描寫母親語言和心理活動的句子中知道了什么?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重點引導學生從以下句子進行匯報并相機指導朗讀:
⑴ “時間艱澀地流動,像沙漏墜入我忐忑不安的心房……疼痛地收縮成一團。”
(因為擔心孩子,心疼孩子,所以覺得時間的流動艱難緩慢。母親等待獨自看病的兒子歸來,“度日如年”,足見愛子真情。)
⑵ “我知道應該不斷地磨練他,在這個過程中,也磨練自己。”
(讓孩子獨自去看病,是對孩子的考驗。在這個過程中,母親飽受著擔心與痛苦的折磨,所以說也是對母親自己的考驗。)
⑶ 孩子,不要埋怨我在你生病時的冷漠。總有一天,你要離我遠去,獨自面對生活。我預先能幫助你的,就是向你口授一張路線圖,它也許不那么準確,但這是我的責任。”
(這段講的是母親這樣做的目的,即培養孩子的生存能力,學會生活。“口授一張路線圖”,文中指告訴兒子看病的程序。我們可以進一步體會到,作為父母,應該對孩子“口授”更多的“路線圖”,并有意識地鍛煉他們生存的能力,這是父母的責任。)
7、從課文中,你體會到母親的感情有什么變化?
8、分角色朗讀全文。
四、小結:通過本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快寫下來吧!
五、當堂訓練
1、請在正確讀音下邊打“√”:
⑴ 我看他有點打蔫(niān yān)兒。
⑵ 當我準備在家里的儲藥柜里找藥時,卻突然怔(zhēnɡ zhènɡ)住了。
⑶ 走廊里想起了腳步聲,只是較平日拖沓(tā tà)。
⑷ 時間艱澀(sè shè)地流動著。
2、照樣子,寫詞語:
喋喋不休 搖搖晃晃
喋喋不_ 來日_長 按_索驥 忐忑不_
3、用“假如”寫一句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讀句子,說說自己從這些句子中體會到了什么。
⑴ 時間艱澀地流動,像沙漏墜入我忐忑不安的心房。
⑵ 我知道應該不斷地磨練他,在這個過程中,也磨練自己。
⑶ 我的心立刻軟了。是啊,孩子畢竟是孩子,而且是病中的孩子。
板書設計
20、學會看病
做出決定──猶豫不決──心軟后悔──自責擔心──勇氣回升
《學會看病》片斷賞析 篇8
本文講的是兒子感冒了,媽媽讓他獨自上醫院,學會了看病的事.母親用這種方式,鍛煉兒子獨自面對生活的能力,表達了母親對兒子深深的愛.
課文先講母親發現兒子病了,準備照例自己用藥給他治病,后來改變了主意,讓他自己獨自到醫院看病."當我又準備在家里的儲藥柜里找藥時,卻突然怔住了."說明母親意識到應該鍛煉兒子獨立面對疾病.接下來的對話,可以看出兒子對父母的極度依賴,更堅定了母親"應該及早教會他看病"的決心."既然我是母親,就應該及早教會他看病","生怕自己會改變了主意",母親對兒子的囑咐,"心立刻軟了","孩子畢竟是孩子,而且是病中的孩子"等語言和心理活動的描寫,反映出母親內心的矛盾,愛子真情飽含其間.再講兒子到醫院后母親在擔心,后悔與自責中等待,直到兒子看完病回家."從他出門的那一分鐘起,我就開始后悔.我想……","時間艱澀地流動,像沙漏墜入我忐忑不安的心房",心"疼痛地收縮成一團"等心理活動的細致描寫,讓人真切地感受到濃濃的母愛.母親看似"冷漠"的言行,是為了盡到做母親的責任,對孩子的未來負責,通過讓兒子學習找醫生看病,鍛煉孩子獨立生活的能力.
一,以小詩導入,激發學生的情感.我們最近學過的幾篇課文里所包含著的濃濃的父母之愛深深地打動著我.我想以一首小詩來表達內心的感受.會背的同學可以輕輕跟老師一起背:《媽媽的愛》.聽了這首詩,你有什么感受 從哪里看出母親對孩子的愛呢
二, 進一步理解和感悟.在學生初讀課文的基礎上,讓學生按照問題,邊讀書邊勾畫出描寫母親語言和心理的句子,體會母親感情的變化,然后交流點撥"決定讓兒子獨自看病——猶豫——后悔——擔心——自責——勇氣又回到心里"是母親感情變化的過程,讓學生找到母親在這一過程中相應的語言和心理描寫,感受母親濃濃的愛子深情.在理解幾個詞語時,我并沒有滿足于學生從字典,詞典等工具書上對如 "按圖索驥","雪上加霜","忐忑不安"的機械的理解,而是讓學生聯系上下文,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探求"忐忑不安"的原因,依據學生自己積累的表象勾畫出母親"忐忑不安"的形象.于是,一個個"忐忑不安"的母親在師生的相互啟發下變得越來越豐滿.學生不僅在詞語的工具性方面得到了理解,人文精神方面也得到了啟迪.
教學中注重基礎的練習,如"通過寫后悔什么,后悔的兩個原因把后悔寫具體了,把母親的心理活動寫得更加細膩了,這比寫5個,10個后悔都要強,讓我們再來深深地體會母親的悔意吧."一個簡單的小結,把總分的片段描寫傳授給學生,讓學生在語言表達上學到了新的寫法,通過這個有效地小結,以致為后來的兒子心理活動的片段描寫買下了基礎,學生也會仿照著寫了.
三,朗讀訓練到位.體會母親的感情,有感情地朗讀是重要的手段.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穿插在學生交流感悟體驗之中.師生朗讀母子間的對話,請男同學跟我合作,已達到理解體會母親的"逼問"讓孩子獨自去看病.教學中注重點撥,小結,"推波助瀾",激發學生情感,陶冶學生情操.
四,聯系自己的切身體驗.學完課文,引導學生談談自己學習課文的感受,或者聯系自己的類似經歷, 以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和情感的體會.此時此刻,兒子已經讀懂了母親的心,母親也在文章的最后道出了自己的心聲,大家讀讀這一段."路線圖"在文中指什么你的母親有沒有向你"口授一張路線圖" 課文中的母親是這樣,你們的母親也是這樣.天底下的母親都是一樣的心,她們用自己特殊的方式深深地愛著孩子.母愛是世界上最偉大的愛!
五,拓展延伸,謝母愛
通過這篇閱讀課文,走進了作者的心靈,她告訴我們母親如何給予兒女"愛";同時我們也走近了母親的世界,她讓我們深深地感受到被愛是同樣的沉重."學會看病"不僅是我們自己獨立生活能力的提高,也是對"母愛"的最好報答.母親對兒女的愛的表達可以是多種多樣的,同樣我們對"母愛"的報答也不要千篇一律.讓我們在今后的學習,生活和工作中,時時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來報答它!
《學會看病》片斷賞析 篇9
我執教的內容是義務教育課標版第九冊第二十課《學會看病》結合教學設計,現說課如下:
一、說教材
這是一篇略讀課文,主要講的是兒子感冒了,媽媽讓他獨自上醫院,學會了看病的事,母親用這種方式,鍛煉兒子獨自面對生活的能力,表達了母親對兒子深深的愛課文以獨特的視角,反映母愛的廣袤深遠本課教學目的在于兩方面:一是引導學生全面認識母愛,二是激勵學生在生活時處處注意磨練自己獨立生活的能力
1.學習目標
結合課前預習,使學生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自讀自悟和深入閱讀,學習作者通過人物語言和心理活動等描寫來表現人物,體會母親感情的變化感受母親磨煉兒子的特殊母愛,激發學生獨自面對生活、磨煉自己意志的情感
2.教學重難點
理解描寫母親語言和心理的句子,體會母親感情的變化,感受母親特殊的濃濃的愛子深情
二、說理念
這篇文章感人至深,教學設計時我重在立足文本,挖掘文本資源,依托語言文字,通過多元的解讀,激情的朗讀,以學生為主體,注意調動學生的生活經歷與生命體驗,通過以“說”與“讀”、“讀”與“悟”的結合,引導學生讀書、思考、交流、討論,鼓勵學生采用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讓學生在閱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獲得思想的啟迪,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從而實現語文工具性與人文性的和諧統一
三、說流程
本課的教學,我是按以下四個環節設計的
1.激情談話,導入新課
2.初讀全文,整體感知
3.品讀句子,感悟深情
在這里,我通過引導學生學會抓重點詞句體會人物的內心活動我認為作為學生,應該感悟到的有兩點:第一是文中這個孩子自我培養的意識從始至終這個孩子對于母親沒有一絲抱怨與怨恨,因為他知道這是在鍛煉自己具有生活的能力所以,他順從,即使是在生病的情況下也去嘗試這個孩子的表現應該會帶給學生們一種啟示,即應該抓住一切可以鍛煉自己的機會,或是創造一切可以鍛煉自己的機會第二,就是應該感受到母愛不僅僅是生活上無微不至地照顧,要認識到嚴格也是一種愛,不去幫助自己也是一種愛所以,要讓孩子們提升對愛的認識,我認為是相當必要的所以,在這個環節中,我要求學生認真讀,用心品,把自己的理解、體會通過朗讀表達出來讓學生設身處地地去體驗,使他們更真切地走進文本
4.拓展延伸,升華情感
通過加強課外拓展和聯系學生的生活體驗談一談從課文中得到的啟示,從而激勵學生在生活中應時時處處注意磨練自己獨立生活的能力,從生活自理的角度,為人生奠基
四、說教法
遵循“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語中培養語感,在語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的教學原則,針對單元目標和五年級學生的特點,本課時的教學方法有如下三種:
情境渲染法:如開始通過創設情境,導入新課;教學中教師激情的點撥和總結;以及最后播放歌曲等,這些情境的渲染對學生學習文本都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朗讀體會法: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使學生在讀中有所感悟
多媒體輔助教學法:多媒體的輔助教學,有助于突破教材的重難點
五、說學法
整堂課上,學生通過品詞析句和多種形式的朗讀,完全掌握了學習的主動權在書聲瑯瑯中,在匯報交流中,真切感受到了母親濃濃的愛子深情,也體現了精彩紛呈的課堂生成
六、說板書
在設計板書時,我主要抓住能反映母親情感變化的關鍵詞,連成一顆愛心來表達本課的中心,由于時間匆促,板書有所欠缺今后我將加強基本功訓煉,全面提高自身素質
《學會看病》片斷賞析 篇10
【設計理念】
這是一篇略讀課文。“以人為本,發展學生的主體性”是貫穿整個教學環節的基本教學理念,“自主學習”是本課教學的主要方式。學生在已有知識、技能、道德情感的基礎上,通過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教師適當點播,進一步理解和感悟母親濃濃的愛子深情。
【教材分析】
本文講的是兒子感冒了,媽媽讓他獨自上醫院,學會了看病的事。母親用這種方式,磨煉兒子獨自面對生活的能力,表達了母親對兒子深深的愛。母親看似“冷漠”的言行,是為了盡到做母親的責任,對孩子的未來負責,通過讓兒子學習找醫生看病,磨煉孩子獨立生活的能力。
本文從母親盡責的獨特視角,反映了母愛的廣袤深遠。選編這篇課文,一是引導讓學生全面認識母愛,一是激勵學生在生活中時時處處注意磨練自己獨立生活的能力,從生活自理的角度,為人生奠基。
【學習目標】
1.認識12個生字。借助字典、聯系上下文,理解有關詞語。
2.了解課文主要內容,學習作者通過人物語言和心理活動等描寫來表現人物,體會母親感情的變化。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母親磨煉兒子的特殊母愛,激發獨自面對生活、磨煉自己意志的情感。
【教學重點、難點】
1.感受母親磨煉兒子的特殊母愛,激發獨自面對生活、磨煉自己意志的情感。
2、引導學生全面認識母愛,激勵學生在生活中時時處處注意磨練自己獨立生活的能力。
【課前準備】
1.預習課文,自學生字詞。
2.搜集并閱讀作家畢淑敏的資料,閱讀有關獨立面對生活、磨煉自己意志的文章。
【教學準備】
《學會看病》幻燈片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情導入
1、你覺得媽媽愛你嗎?你是從哪些事情上感受到的?
2、當你生病的時候,媽媽是怎樣做的?可有一個媽媽,卻和你們的媽媽做的都不一樣。當她知道兒子生病時,她是怎樣做的呢?她為什么這樣做呢?難道她不愛自己的孩子嗎?讓我們帶著這些問題走進《學會看病》這篇課文。
【設計意圖】
從身邊日常的生活和感受入手,調集孩子潛在的道德情感,把孩子帶入了濃濃的母愛氛圍中,從而創設一個學習本課的最佳情境。
二、初讀課文,了解主旨
1、請你們帶著上述問題默讀課文,然后來說說你的看法。
2、你覺得這種愛是一種怎樣的愛?
【設計意圖】
默讀訓練是閱讀訓練重要的一部分,默讀可以培養孩子邊讀邊思考的能力,讓孩子有思想沉淀的過程。從整體把握課文的主旨,也是學生閱讀文章的首要任務。
三、深化理解,體會情感
1、正因為這份母愛的非同尋常,所以老師非常想把《學會看病》拍成一部小小的電視劇,讓課文中的文字變成一幅幅畫面。現在請你當導演兼攝像師,你準備選取哪些場面?可以和同桌討論討論,然后我們來一起交流。
(學生討論準備,而后交流)
2、你準備選取哪些場面?(根據學生回答以母親和兒子兩個角度來梳理場面,免得學生重復回答,并給每個場面取一個小標題,寫于黑板上,為后面環節做鋪墊。)
3、如果這部電視劇我們要拿到母親節去放映,那么你覺得在你的電視劇里頭最重要的是哪些場面?為什么?(在黑板上勾取:逼問 等待 )(引導學生理解課文重點和主旨)
4、好,接下來我們就來重點拍攝這幾個場面。老師想請你們來當演員。
(一)母親讓兒子自己上醫院時母子間的對話
(1)我們先來試試鏡吧!要不你們先準備一下,自己選擇一個角色來讀讀這些臺詞,也可以和同學合作分角色朗讀。
(2)誰先來試試鏡?(學生分角色朗讀)
(3)初次當演員,這樣已經不容易了。他們演的好在哪里,鼓勵他們一下。
有什么地方需要改進的呢?
(4)所以我們在念臺詞的時候千萬不要忽略了旁白,旁白為我們提供了演的依據。再仔細揣摩一下旁白,我們能演得更好。誰再來試一試?(讓學生明白朗讀并不是毫無根據的。)
(5)你看到了一個怎樣的孩子?(生說)難怪母親的意志產生了動搖,在兒子走出家門的一剎那,她的勇氣幾乎消失殆盡,于是在家苦苦等待的一幕出現了。
(二)等待兒子看病歸來中的內心煎熬
(1)師:你們選擇的這第二個重點場面很獨特,這三個自然段全都是母親在家里的心理活動。作為演員,你們還要學會揣摩人物的心理。你能體會到母親的復雜心情嗎?你是從哪里體會到的?(母親的后悔,內心的疼痛,對自己的深深譴責)
出示重點句子:
★時間艱澀的流動著,像沙漏墜入我忐忑不安的心房。雖然我知道看病是件費時間的事,但我的心還是疼痛地縮成一團。
a、理解“艱澀”的詞意。
b、時間的流動有快慢之分嗎?那為什么這里要用上“艱澀”?
c、理解“忐忑不安”的詞意。
d、母親的擔心有很多,她一會兒想( ),一會兒想( ),一會兒想( ),還會想( )……(通過內心補白,體會母親的愛子情深。)
所以母親覺得——(齊讀打★句子)
所以母親想——(出示)
★假如事情重來一遍,我再也不讓他獨自去看病了。這一刻,我只要他在我身邊!(指導朗讀)
(3)那如何把母親的這種心理活動表演出來呢?
(4)母親在家度日如年,但她始終沒有出去找兒子,盡管她是如此的后悔、自責、擔心,這真的是一位了不起的母親。?
(三)兒子看病歸來的情景
(1)看病歸來的兒子還是那個充滿依賴感的孩子嗎?他有了什么變化?
(2)是什么讓兒子發生了變化?(深沉的母愛,負責任的母愛)所以兒子勝利歸來的情景應該重點拍攝嗎?
(3)請你把一個變得驕傲、自信的兒子通過朗讀展現出來吧!
4、看著你們導演得這么好,我也很想試一試。能不能我們一起來設計結尾?(出示設計方案——以母子間的獨白結尾)
母:孩子,不要埋怨我在你生病時的冷漠。總有一天,你要離我遠去,獨自面對生活。我預先能幫助你的,就是向你口授一張路線圖,它也許不那么準確,但聊勝于無。
“一張路線圖”僅僅指的是看病的路線圖嗎?(泛指面對生活、面對困難種種應對的辦法,指生存的能力,生活的能力。)
你覺得兒子會說些什么呢?(允許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經歷真實地交談,教師一定要做好正面的積極的引導。如:認識母愛,感謝母親,在生活中要處處注意磨練自己,鍛煉自己獨立生活的能力……)
【設計意圖】
生活化教學是新課程改革的一個重要內容,電視劇是現今孩子接觸最多的媒體,也是他們非常感興趣的事物。創作電視劇對他們無疑是有挑戰性的,更是具有趣味性的,這樣就極大地調動了孩子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在整個環節中,通過讀、演、說、論、悟,形成知、情、行的統一。同時,關注孩子的心理發展和個性張揚,充分尊重孩子而又積極引導,形成快樂和諧的課堂學習氛圍,師生雙方都容易進入最佳的教學狀態。
三、總結升華,拓展延伸
1、放手其實是對你未來的負責,那你的父母給你學會自強自立的機會了嗎?
2、父母不愿放手,或許是因為你沒有表示出你要獨立的勇氣和自信。如果你想對自己的未來負責,就大聲地對爸爸媽媽說——出示詩歌《請求》(自由讀,大聲齊讀)
請 求
媽媽,請放開你
春天一樣溫暖的手,
讓我獨個兒在坎坷的路上,
磕磕碰碰向前走。
別擔心我會跌跤,
即使摔破細嫩的皮肉,
我也不會拉著你的衣角哭泣,
在風雨里渾身發抖。
媽媽,請你相信,
我不是一只膽小的狗。
在一次次摔跤之后,
我才能肩挑泰山走過九十九條溝。
媽媽,親愛的媽媽,
請松開你慈愛的手,
讓我踩著堅實的土地,
跟困難與勝利交朋友。
3、今天請你把這篇課文帶回家,讀給你的爸爸媽媽聽。
【設計意圖】
在課內引入有關詩文,體現了語文課堂的開放性,拓展了學生的閱讀視野和思維空間。通過朗讀詩歌,既可以表達對母親的熱愛,有可以對學生進行情感的熏陶和思想的教育。
【板書設計】
愛
母親 磨煉 兒子
【設計意圖】
母親讓兒子學會獨自看病,其目的是鍛煉兒子獨立生活的能力,最終的目的是讓兒子學會生活。而在這一過程中時時所體現代,讓我們所感受到的,就是廣袤深遠的母愛。
《學會看病》片斷賞析 篇11
一、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 2、過程與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認識11個生字,聯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殘忍、喋喋不休、雪上加霜等詞語的意思。
2、了解課文主要內容,學習作者通過人物語言和心理活動等描寫來表現人物,體會母親感情的變化。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課文中特殊的母愛方式,體會母親對兒子的愛。
二、教學重點:引導學生讀懂課文內容,學習作者通過人物語言和心理活動等描寫來表現人物。
三、教學難點:體會母親感情的變化。
四、教學方法:討論 交流 合作學習 自讀自悟
五、教學準備:課件
六、教學過程:
教學步驟
師 生 活 動
設計意圖
談話導入
激趣讀文
初讀課文
感知內容
再讀課文
體會情感
拓展延伸
讀寫結合
母愛是世界上最偉大的愛!貧窮的母親可以坦然從容地讓兒子去買自己心愛的小說,慈祥的母親鼓勵兒子滿懷信心地寫作,母愛是無私的,是無微不至的。然而卻有這樣一位母親在兒子生病發燒的時候,做過多年醫生的她不但不在家里給兒子找藥治病,反而逼兒子獨自去醫院看病。這位母親到底愛不愛自己的兒子?她當時又是怎么想的呢?她是怎樣的一位母親呢?我們一起來學習《學會看病》這篇課文。
1、自由朗讀課文,讀準每一個字音,把課文讀通順,記一記不認識的生字,查閱工具書理解生字新詞,重點理解“打蔫、艱澀、殘忍、喋喋不休、雪上加霜、按圖索驥、忐忑不安”等詞語。
2、和同桌交流自己記生字的辦法,并互相讀一讀課文。
3、指名分段讀課文,看看字音是否讀準,句子是否讀通順。
4、簡要復述課文內容,用自己的話說說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5、匯報自己讀懂的內容,提出不懂的問題。
1、再讀課文,畫出描寫母親語言和心理的句子,多讀幾遍,體會母親感情的變化。并把自己的感受寫在書的空白處。
2、小組交流讀書的體會。
3、全班匯報交流讀書體會:從描寫母親語言和心理活動的句子中知道了什么?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重點引導學生從以下句子進行匯報并相機指導朗讀:
⑴ “時間艱澀地流動,像沙漏墜入我忐忑不安的心房……疼痛地收縮成一團。”
(因為擔心孩子,心疼孩子,所以覺得時間的流動艱難緩慢。母親等待獨自看病的兒子歸來,“度日如年”,足見愛子真情。)
⑵ “我知道應該不斷地磨練他,在這個過程中,也磨練自己。”
(讓孩子獨自去看病,是對孩子的考驗。在這個過程中,母親飽受著擔心與痛苦的折磨,所以說也是對母親自己的考驗。)
⑶ 孩子,不要埋怨我在你生病時的冷漠。總有一天,你要離我遠去,獨自面對生活。我預先能幫助你的,就是向你口授一張路線圖,它也許不那么準確,但這是我的責任。”
(這段講的是母親這樣做的目的,即培養孩子的生存能力,學會生活。“口授一張路線圖”,文中指告訴兒子看病的程序。我們可以進一步體會到,作為父母,應該對孩子“口授”更多的“路線圖”,并有意識地鍛煉他們生存的能力,這是父母的責任。)
4、從課文中,你體會到母親的感情有什么變化?
5、分角色朗讀全文。
1、說一說自己讀了這篇課文的感受。(可以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說,充分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
2、寫一寫自己在讀這篇課文過程中的收獲。
以學生為主體,注意調動學生的生活經歷與生命體驗。激發學習興趣。
通過以“說”與“讀”、“讀”與“悟”的結合,讓學生在閱讀中受到情感熏陶。
獲得思想的啟迪,實現語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諧統一。
七、板書設計:
20 學會看病
媽媽 ———愛 —————兒子
︱ ︱ ︱
“殘忍”———教 ———— 獨立
課后反思:
這是一篇略讀課文,從母親的角度描寫了一個母親為磨練兒子獨立生活的能力,鼓勵兒子一個人去看病。細膩的描寫,寫出了母親感情變化的心理歷程,體現了母親濃濃的愛子情深。
課前布置了學生去預習,要求充分地自讀課文,把課文讀準讀通,查閱工具書理解生字新詞,初步感知內容,并提出不懂的問題。學生自學后,我通過“把自己在預習中碰到的好詞語推薦給同學們” 的方式進行反饋。從課堂上學生反饋的情況來看,學生對詞語的理解和掌握基本上都能通過預習解決,教學中,我只是順著學生的自學加以點撥,聯系上下文說說這個詞語在課文中的意思,如喋喋不休、按圖索驥、忐忑不安等。
文章很長,有些語句也較難理解,學生也很難讀懂母親的心,在預設教案時,我想到了我也是一位母親,有著和本文的作者畢淑敏相同的感受,母親的心是相通的,母親之間當然容易產生了共鳴,但母親的心孩子們卻不一定讀得懂,所以,課堂上我就設計了分角色的學習,想以我這位母親為載體,引導學生體會這份濃濃的母愛。不論我們的計劃考慮得多么周密,都只是預設。“計劃總是趕不上變化”。 學生會學到怎樣的程度,一直是困擾我的一個問題。在“后教”的過程中,我讓學生在初讀課文的基礎上,按照課文前的閱讀提示,邊讀書邊勾畫出描寫母親語言和心理的句子,體會母親感情的變化,然后交流。
走進文字。就這點來說,今天的教學,我努力做到真正使學生走進文字,深入理解和感悟母親感情變化的過程:“決定讓兒子獨自看病──猶豫、后悔、擔心、自責、勇氣又回到心里”,讓學生找到母親在這一過程中相應的語言和心理描寫,如“我的心立刻軟了。是啊,孩子畢竟是孩子,而且是病中的孩子。”感受母親濃濃的愛子深情。但也從學生的回答中反映了學生的理解畢竟是粗淺的,只局限于文字的表面,如“我想我一定是世上最狠心的母親,在孩子有病的時候,不但不幫助他,還給他雪上加霜。”就有學生不能讀出母親的矛盾和深深的自責是因為愛子之切。這個時候,就需要教師引導的技巧了,恰恰也反映出了我在課堂上的教學機智還欠缺。“孩子,不要埋怨我在你生病時的冷漠。總有一天,你要離我遠去,獨自面對生活。我預先能幫助你的,就是向你口授一張路線圖,它也許不那么準確,但這是我的責任。”在講解這句話的意思時我太過于牽引。
體會母親的感情,有感情地朗讀是重要的手段,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我穿插在學生交流感悟體驗之中,這里我也注重了點撥、小結、激情,“推波助瀾”,激發學生情感,陶冶學生情操。
學完課文,我拋出“做為母親的我也很想知道當你拿著我給你的路線圖,搖搖晃晃地獨自到醫院里看病的時候,你們的心里是怎么想的?”的問題,以兒子的角度來說說看病時的心理活動,目的是為了學習課文的心理活動的描寫,聯系自己的類似經歷,以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和情感的體會。可惜時間倉促,沒有達到預期目標。
《學會看病》片斷賞析 篇12
班 授課時間:
學習
內容
20學會看病
學習
目標
1、認識本課11個生字,聯系上下文或運用工具書理解詞語,積累喜歡的詞句。
2、通過對重點句子的研讀,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重點
難點
1、學習作者通過人物語言和心理活動的描寫、表現母親的感情變化,感受特殊的母愛方式。
2、激發學生獨立面對生活、磨煉意志的意識。
導學流程
訓練內容
展示交流
自我完善
一、課前導學
1、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
2、標上段序,整體感知課文;讀完課文,你知道了什么?還想知道什么?
4、搜集歌頌母親的詩文或歌曲。
①自主訓練(相信自己,我能行)!
(5分鐘)
1、認讀生字:打蔫 噢 怔住 喋喋不休
艱澀 墜入 忐忑不安 拖沓 倚靠
2、理解詞語意思:打蔫 殘忍 喋喋不休
雪上加霜 按圖索驥 來日方長 艱澀
忐忑不安
3、檢查抽讀難句、難段。
4、課文講的是 的事。
二、課中導學:
1、再讀課文,在事情的發生、發展到結局,整個過程中,文中的母親感情有什么變化?
2、在母親的感情變化過程中,文中有哪些語言和心理描寫?你從中體會到了什么?
3、如果你是那位母親的兒子,你想對媽媽說些什么?
②合作訓練(我們最能干!)
(20分鐘)
1、課文可以從三個階段理解母親的心理活動及變化:
兒子獨自看病前,母親先是 后又 ,兒子看病時,母親既 又 更 ;孩子回來后,母親的 又回到心里。母親心理產生這樣的變化的原因是 。
2、勾畫描寫母親語言和心理的句子,有感情地讀一讀這些句子,我從中體會到 ;我想對媽媽說:
。
3、分角色演一演或讀一讀。
導學流程
訓練內容
展示交流
自我完善
③拓展訓練(我是最棒的!)
(5分鐘)
1、交流展示課外搜集的歌頌母愛的詩文或歌曲。
2、交談生活中自己所感受過的母愛。
3、做一件最能表達感謝母親的事或唱一首歌頌母親的歌,或寫一首贊美母親的詩。
課后反思:
④達標訓練(我一定能過關!)
(10分鐘)
1、給下列多音字注意并組詞
jiǎ( ) mó( )
假 磨
jià( ) mò( )
kàn( ) jiào( )
看 覺
kān( ) jué( )
2、解詞:
3、選擇關聯詞填空。
與其……不如…… 既然……就……
即使……也…… 雖然……但是……
(1)( )我是母親,( )應該及早地都會他看病。
(2)我知道看病是件費時間的事,( )我的心還是疼痛地收縮成一團。
(3)( )我們已有效地控制了“流感”,( )不能掉以輕心。
(4)( )在這邊死等著,( )想辦法自己趟過去。
《學會看病》片斷賞析 篇13
一、對句子的理解
1、“時間艱澀地流動,像沙漏墜入我忐忑不安的心房……疼痛地收縮成一團。”
因為擔心孩子,心疼孩子,所以覺得時間的流動艱難緩慢。母親等待獨自看病的兒子歸來,“度日如年”,足見愛子真情。
2、“我知道應該不斷地磨練他,在這個過程中,也磨練自己。”
讓孩子獨自去看病,是對孩子的考驗。在這個過程中,母親飽受著擔心與痛苦的折磨,所以說也是對母親自己的考驗。
3、“孩子,不要埋怨我在你生病時的冷漠。總有一天,你要離我遠去,獨自面對生活。我預先能幫助你的,就是向你口授一張路線圖,它也許不那么準確,但這是我的責任。”
這段話講的是母親這樣做的目的,即培養孩子的生存能力,學會生活。“口授一張路線圖”,文中指告訴兒子看病的程序。我們可以進一步體會到,作為父母,應該對孩子“口授”更多的“路線圖”,并有意識地鍛煉他們生存的能力,這是父母的責任。
二、對詞語的理解
打蔫:本文指精神萎靡不振。
殘忍:本文是狠心的意思。
喋喋不休:說話沒完沒了。
艱澀:本文是艱難緩慢的意思。
雪上加霜:比喻由于另外的原因使禍事加深。
按圖索驥:照圖上畫的樣子去尋求好馬。本文是說照樣子做。
忐忑不安:心神不定,心中不安。
毫無疑義:一點不懷疑。
《學會看病》片斷賞析 篇14
學習目標
1.認識12個生字.借助字典,聯系上下文,理解有關詞語.
2.了解課文主要內容,學習作者通過人物語言和心理活動等描寫來表現人物,體會母親感情的變化.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母親磨煉兒子的特殊母愛,激發獨自面對生活,磨煉自己意志的情感.
教學重難點:了解課文主要內容,學習作者通過人物語言和心理活動等描寫來表現人物,體會母親感情的變化.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我們最近學過的幾篇課文里所包含著的濃濃的父母之愛深深地打動著我們.我想用一首小詩來表達內心的感受,會背的同學可以輕輕跟老師一起背:《媽媽的愛》.
(背完后)是啊,媽媽的愛是無私的,是無微不至的.可是有這樣一位母親,當兒子生病發燒的時候,做過多年醫生的媽媽不但不在家里給兒子找藥治病,反而逼兒子獨自去醫院看病.這位母親到底是怎么想的呢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學會看病》這篇文章.(板書:學會看病,齊讀課題)
二, 交流成果,初步感知
檢查交流預習成果.
(1)用卡片認讀十二個生字;
(2)讀課文中生字所組的詞語;
(3)說說自己是怎么預習的,或者說說預習后知道了什么.
三, 自讀課文,整體把握
1.各自用喜歡的方式讀讀課文,畫出描寫母親語言和心理活動的句子,想一想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2.交流:(1)說說你畫出描寫母親語言和心理活動的句子.(2)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3)
讀了課文,你有什么話要說.(可以是對母親的敬佩,可以是對文中兒子的贊揚,可以是對自己現實生活中的某些現象的看法等等.)
四, 再讀課文,體會母愛
1.各自再讀課文,說說從文中母親語言和心理活動的描寫中,自己知道了什么;在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寫一兩句話.
2.小組合作,交流各自閱讀所得.
3.全班討論.(1)你從母親的語言和心理活動描寫的句子中知道了什么 (交流中讀有關語句.)(2 )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交流后就讀有關句子.)
五, 分角色朗讀,體會母愛感情變化
1.同桌分角色朗讀課文.
2.全班交流.指名幾組分角色朗讀朗讀課文.
3.說說從課文中,你體會到母親的感情有什么變化.
六, 總結升華,拓展延伸
1.總結:學了課文,你有什么感受 (可以是對母親磨煉兒子的特殊母愛敬佩,可以對兒子獨立面對生活的稱贊,可以是每個孩子都有巨大潛能等等.)
2.拓展:(1)在你的生活中遇到過這樣類似的母愛或父愛嗎 (2)你看見過獨自面對生活,自覺磨煉自己意志的孩子嗎 或你讀過哪些這樣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