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人的花園》教學案例及反思(通用15篇)
《巨人的花園》教學案例及反思 篇1
[情景說明]
《巨人的花園》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第三單元“中外童話”專題中的第一篇精讀課文。導讀中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即走進奇妙的童話世界,了解童話的內容,品味童話的語言,體會童話的特點……進一步感受童話的魅力。由此可見,這一組的教學應具有總結、提升的性質。教學時,不僅要讓學生閱讀童話,而且在此基礎上,幫助學生建立起對童話這種文學體裁的初步認識。《巨人的花園》是本單元的開篇課文,這課是英國作家王爾德寫的一篇童話故事,講的是一個巨人看到孩子們在自己的花園里玩耍,很生氣,他在花園周圍砌起了圍墻,將孩子們拒之墻外。從此園里只有寒冷的冬天。后來,巨人在小男孩的啟示下,隨即拆除了圍墻,巨人也生活在漂亮的花園和孩子們中間,感到無比的幸福。從這篇童話中,我們可以體會到:能和大家一起分享的快樂才是真正的快樂。
《巨人的花園》的顯著特點是運用對比的方法展開故事情節,提示道理。選編這篇課文的目的,一是讓學生在閱讀中了解童話在主人公的安排、表達方法的選擇等方面的特點;二是明白快樂應當和大家分享的道理。本課教學的重點是想象畫面,體會巨人在行動上和心理上的變化。教學難點是體會這篇童話在表達上的突出特點。我在教學中安排了扮演童話人物對話,想象畫面,推測主人翁的心理活動等,讓學生插上想象的翅膀,遨游童話的樂園。
[教學過程]
[片斷一]
師:巨人看見孩子們在花園里玩耍,大聲叱責,請把巨人叱責的話找出來讀一讀。
(生邊讀邊畫出巨人叱責孩子們的語句,文中主要有三句)
師:讀一讀這三句話,聯系上下文想一想:巨人說這些話的時候,心里可能是怎么想的?他說話的時候可能是什么樣子的?
生:巨人說:“誰允許你們到這兒來玩的!都滾出去!”這時他可能瞪著眼睛,臉上通紅通紅的,雙手*著腰,心里想:這是我的花園!你們這些小家伙隨便進來,真討厭!
生:巨人說:“好容易才盼來春天,你們又來胡鬧。滾出去!”這時候,比他剛回來時更煩,樣子更兇。巨人肯定在想:我孤獨地度過了漫長的寒冬,好不容易才盼來春天,你們這些小家伙又來了!這時,他可能攥著拳頭,唾沫飛出老遠。
生:“喂!你趕快滾出去!”巨人心里可能想,這是我的地方,我已經說了不讓你們進來,你還敢進來!巨人說不定已經邁開大步準備去教訓這個小男孩。
師:同學們想象力十分豐富,現在請幾個同學上來扮演巨人,下面的同學念其它部分。
生1:扮演巨人說這些話時雙手*腰,怒睜雙眼。
生2:扮演巨人說這些話時攥著拳頭,一臉兇相。
生3:扮演巨人說這些話時用手指著孩子,邁開雙腳,決定去教訓孩子。
師:看了以上的幾個同學扮演的巨人,說說你們認識了一個怎樣的巨人?
生:這個巨人太霸道了!
生:這個巨人好狠、好無情!
生:這個巨人真厲害啊!
……
【教學反思】
巨人見到孩子們到花園里去玩耍,大聲叱責,為了讓同學們弄明白巨人為什么叱責,怎樣叱責,教學時緊緊抓住巨人叱責的三句話展開學習,聯系上下文,讓學生想想巨人說這些話時心里是怎么樣想的,巨人說話時可能是什么樣子?不光讓學生說,還(盡情地展開學生想象的翅膀)讓學生把想象的情景模仿出來,學生通過語言、動作、神態把巨人這個童話人物的自私、霸道的形象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這樣生動形象的表演,既調動了學生學習童話的興趣,又讓學生理解了童話的內容。
[片斷二]
教學反思《《巨人的花園》教學案例及反思》一文由仁愛教育資源網友情提醒:查找本課更多資料,請在站內搜索課文題目)原文地址
《巨人的花園》教學案例及反思 篇2
幫助學生建立起對童話這種文學體裁的初步認識。《巨人的花園》是本單元的開篇課文,這課是英國作家王爾德寫的一篇童話故事,講的是一個巨人看到孩子們在自己的花園里玩耍,很生氣,他在花園周圍砌起了圍墻,將孩子們拒之墻外。從此園里只有寒冷的冬天。后來,巨人在小男孩的啟示下,隨即拆除了圍墻,巨人也生活在漂亮的花園和孩子們中間,感到無比的幸福。從這篇童話中,我們可以體會到:能和大家一起分享的快樂才是真正的快樂。
《巨人的花園》的顯著特點是運用對比的方法展開故事情節,提示道理。選編這篇課文的目的,一是讓學生在閱讀中了解童話在主人公的安排、表達方法的選擇等方面的特點;二是明白快樂應當和大家分享的道理。本課教學的重點是想象畫面,體會巨人在行動上和心理上的變化。教學難點是體會這篇童話在表達上的突出特點。我在教學中安排了扮演童話人物對話,想象畫面,推測主人翁的心理活動等,讓學生插上想象的翅膀,遨游童話的樂園。
[教學過程]
[片斷一]
師:巨人看見孩子們在花園里玩耍,大聲叱責,請把巨人叱責的話找出來讀一讀。
(生邊讀邊畫出巨人叱責孩子們的語句,文中主要有三句)
師:讀一讀這三句話,聯系上下文想一想:巨人說這些話的時候,心里可能是怎么想的?他說話的時候可能是什么樣子的?
生:巨人說:“誰允許你們到這兒來玩的!都滾出去!”這時他可能瞪著眼睛,臉上通紅通紅的,雙手*著腰,心里想:這是我的花園!你們這些小家伙隨便進來,真討厭!
生:巨人說:“好容易才盼來春天,你們又來胡鬧。滾出去!”這時候,比他剛回來時更煩,樣子更兇。巨人肯定在想:我孤獨地度過了漫長的寒冬,好不容易才盼來春天,你們這些小家伙又來了!這時,他可能攥著拳頭,唾沫飛出老遠。
生:“喂!你趕快滾出去!”巨人心里可能想,這是我的地方,我已經說了不讓你們進來,你還敢進來!巨人說不定已經邁開大步準備去教訓這個小男孩。
師:同學們想象力十分豐富,現在請幾個同學上來扮演巨人,下面的同學念其它部分。
生1:扮演巨人說這些話時雙手*腰,怒睜雙眼。
生2:扮演巨人說這些話時攥著拳頭,一臉兇相。
生3:扮演巨人說這些話時用手指著孩子,邁開雙腳,決定去教訓孩子。
師:看了以上的幾個同學扮演的巨人,說說你們認識了一個怎樣的巨人?
生:這個巨人太霸道了!
生:這個巨人好狠、好無情!
生:這個巨人真厲害啊!
……
【教學反思】
巨人見到孩子們到花園里去玩耍,大聲叱責,為了讓同學們弄明白巨人為什么叱責,怎樣叱責,教學時緊緊抓住巨人叱責的三句話展開學習,聯系上下文,讓學生想想巨人說這些話時心里是怎么樣想的,巨人說話時可能是什么樣子?不光讓學生說,還(盡情地展開學生想象的翅膀)讓學生把想象的情景模仿出來,學生通過語言、動作、神態把巨人這個童話人物的自私、霸道的形象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這樣生動形象的表演,既調動了學生學習童話的興趣,又讓學生理解了童話的內容。
[片斷二]
《巨人的花園》教學案例及反思 篇3
[教學目標]
1.會認8個生字,會寫“溢、允、墻、牌”4個生字,逐層理解“洋溢”詞語的意思。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1—6自然段,緊扣“花園的變化”這一主線,抓住詞語的理解、積累與運用,通過讀、思、用來學習文章對比的表達特點,感受童話的美麗。
3.明白“沒有孩子的地方就沒有春天”這個道理。
教學重點
了解巨人的花園景色的變化過程,初步認識對比的表達手法。
教學難點
明白“沒有孩子的地方就沒有春天”這個道理。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激趣導入,揭示課題
導入:孩子們喜歡讀童話嗎?能說說你讀過哪些童話?童話總能以它動人的故事、優美的語言把我們帶入美好的境界,讓我們受到真善美的熏陶。這節課我們就再來學習一篇童話故事。看老師板書課題注意第一個字的筆順。這是一個怎樣的花園呢?來,走進課文去瞧瞧!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邊讀邊想。(大聲自由讀1—6自然段)
二、整體感知、梳理詞語
1、這是一個怎樣的花園? 用一個詞或者一句話來簡單說說。用心讀了才能提煉出這樣的詞句,真好!這些都是我們對花園的初印象。
出示:
課文向我們講述的是在( )中,( )和( )之間發生的故事。
看大屏。
2、出示詞語:訓斥 北風呼嘯 洋溢歡樂
冷酷 鮮花凋謝 增添春意
叱責 綻出綠芽 歡快喧鬧
拆除 草翠花開 紛紛逃竄
開火車讀詞語,看看誰的讀音準確,聲音響亮。觀察一下這三組詞語在課文中分別是描寫什么的?
指名分組讀詞。第三組詞語重點理解“洋溢”。
1 這有一個詞洋溢歡樂,洋溢是什么意思呢?先看看這個溢字,出示
溢(水在碗里流出來的圖)
最早呀!古人就是用這種圖形表示它的。從這我們就知道溢就是:(水滿的流出來了)洋在這里也是多、滿的意思。出示洋溢。洋溢就是(充滿)。這個詞在課文中是什么意思呢?我們來讀讀相關的句子,出示:
花園里常年洋溢著孩子們歡樂的笑聲。
這句話中是什么滿出來了?(孩子們歡樂的笑聲)是笑聲洋溢出來了。
要真正理解洋溢這個詞,光讀這一句還不夠,還得把前幾句連起來讀一讀。
出示:
從前,一個小村子里有一座漂亮的花園。那里,春天鮮花盛開,夏天綠樹成陰,秋天鮮果飄香,冬天白雪一片。村里的孩子都喜歡到那里玩。
真好!孩子們的笑聲洋溢在(鮮花盛開)的春天,洋溢在(綠樹成陰)的夏天,洋溢在(鮮果飄香)的秋天,洋溢在(白雪一片)的冬天。難怪課文里說:出示課件
花園里常年洋溢著孩子們歡樂的'笑聲。
出示:溢
溢字是我們本課的生字,要寫好這個字需要注意那一筆呢?(左窄右寬、最下面一橫寫長一些,托住上部。)
三、 重點品讀,感悟語言
(一)感悟漂亮、積累詞語
出示句子:從前,一個小村子里有座漂亮的花園。那里,春天鮮花盛開,夏天綠樹成陰,秋天鮮果飄香,冬天白雪一片。
作者僅僅用了四個詞語就把花園寫如此美麗,四季分明了,你能再用一些優美的詞語來形容花園春夏秋冬的景象嗎?
指名說后出示:
春:鮮花盛開、萬紫千紅、爭奇斗艷
夏:綠樹成陰、郁郁蔥蔥、翠色欲流
秋:鮮果飄香、果實累累、秋高氣爽
冬:白雪一片、白雪皚皚、雪花飛舞
(二)想象畫面、內化運用
請選擇一個你喜歡的季節,用上一些四字詞語來說一句話。課件出示
春天的花園:鮮花盛開、萬紫千紅、爭奇斗艷
夏天的花園:綠樹成陰、郁郁蔥蔥、翠色欲流
秋天的花園:鮮果飄香、果實累累、秋高氣爽
冬天的花園:白雪一片、白雪皚皚、雪花飛舞
(二)感悟荒涼、理解對比
1.在這美景如畫的花園中,在這輕松愉快的氛圍里,任誰都想在這樣的環境中一直生活下去!可是:出示
不久,北風呼嘯,隆冬來臨,刺骨的寒風吹起雪花。
花園變了!同學們端起書自由讀一讀第六自然段。誰有信心通過你的朗讀,向大家呈現花園的變化?指明讀。(讀的真好,有感情有意境)
你仿佛看到了一個怎樣的花園?(板書:荒涼)隨機當學生說出村子里面和花園里的不同,總結板書:對比。當學生沒有孩子的地方就沒有春天。就板書:孩子、春天。
此時村子里又是怎樣的情景?(指名讀)
出示:春天終于來了,村子里又開出美麗的鮮花,不時傳來小鳥的歡叫。
③男女生對比讀,出示
春天終于來了,村子里又開出美麗的鮮花,不時傳來小鳥的歡叫。
巨人的花園里仍然是冬天,天天狂風大作,雪花飛舞。
想想你又有什么新的發現?
作答:美麗的村子與冷清的花園形成多么鮮明的對比,作者在這里采用了對比的手法,(板書:對比)
(三)感悟神奇、了解變化
面對這樣的景象巨人很是困惑呀!出示:
他裹著毯子,還在瑟瑟發抖。他想:“今年春天為什么這么冷,這么荒涼呀……”
巨人他不懂:同是一個花園怎么就由美麗園變成了荒涼園了?巨人不懂,你們懂嗎?
找找看,巨人都做了些什么才會這樣?快速的畫出相關的句子。學生匯報。
課件出示
沒有孩子的地方就沒有春天。
這句話意思不變還可以怎么說?不管我們怎么說,道理就只有一個:孩子就是春天。板書:孩子、春天。
所以就有了這樣的一幕,(播放巨人和孩子們快樂玩耍的圖片)
這是一個變化的花園,這是一個奇妙的童話,怎樣才能把這個故事講好呢?就讓我們下節課再次走進《巨人的花園》
五、作業小超市
1.選擇文中你最感興趣的描寫花園的詞語或句子,積累在自己的摘錄本上。
2.把《巨人的花園》這個故事講給父母聽,閱讀原著。
六、板書:
巨人的花園
美麗 荒涼
對比
孩子 春天
第二課時:
板塊一、以舊帶新:這是一個怎樣的花園。是什么引起了花園的變化?
板塊二、整體感知人物。這是一個怎樣的巨人,他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板塊三、品讀人物語言。感受人物情緒態度的變化。體會童話語言的魅力。
板塊四、提煉精華:總結文章的寫作手法,文章都那里運用了對比?總結童話的特點。
板塊五、抓住人物語言,體會人物的說話的心情和態度,把故事講生動。
教學反思:
本次上課,通過自己的教學實踐,四年組老師的建議,聽課同事專家的建議,做了深刻的反思:我的預設中主要主要以下幾點做的較好:
1、本文的顯著特點是運用對比的方法展開故事情節、揭示道理。結合課文內容上對比的特點,在教學時,我以“花園的變化”為主線,采用整體感知、詞語梳理,在教學中抓住“洋溢”這個詞由字、詞、句、段進行逐步的理解教學。抓住美麗園進行詞語的積累,進行四字詞語的積累和運用練說練寫,夯實語用的練習。
2、花園里墻里墻外的景象對比,美麗園和荒涼園的對比。?本課教學還有一個要點是透過朗讀呈現畫面,再由畫面來激活文字!這在“美麗園”的教學中“洋溢”一詞的理解時,實際上也是在探索孩子們的最近發展區,發展發展言語,促進想象。作為四年級的學生,他們已接觸了不少童話,童話本身以其生動有趣深深吸引了這些愛幻想的孩子。孩子對童話的濃厚興趣使本篇課文具有莫大的磁性,但磁性到底能吸引多少孩子,得靠教師的精心引導,因為孩子們畢竟沒有真正掌握閱讀童話的技巧。
3、小練筆的訓練發展了孩子文字表達運用的能力。第二課時我進行了小練筆的講評抓了人物的語言,這樣的訓練很有效果,對于提高孩子的言語能力、寫作能力都可稱為扎實的基礎工程。
除了上述幾點做的較好,還有以下幾方面需要改進:
第一點:就是顧專家指出寫話訓練放在課中不恰當,顯得突兀。我自己也認識到練筆放在課中的確不合適,整節課有點被破壞的感覺,如果把這個練筆改成說話的練習就舒服多了,也能有更多的時間抓好“荒涼園”發現對比,感受花園的變化。這對于突出重難點都會更有幫助。
第二點:過于謹慎,擔心會錯。所以預設過于呆板不夠放手,如果課始就大膽放手,讓學生自由說說對花園的初印象,在由學生的回答生成提煉本課的重點:花園的變化。美麗園、荒涼園、神奇園、快樂園。然后按照這樣的主線深入到花園的景色變化中,學生每找到一處指導讀,讀中感悟理解運用相結合。那樣課堂少了框架,多了生成,既能達到教學目標又會很精彩。所以下次要大膽放手。
《巨人的花園》教學案例及反思 篇4
四年級上冊第9課《巨人的花園》是英國作家王爾德寫的一篇童話故事。下面是由小編為大家帶來的關于《巨人的花園》教學反思,希望能夠幫到您!
《巨人的花園》教學反思一
《巨人的花園》一課講完了,感覺比較成功的也有幾點。
一、注重挖掘文本的情感因素,在想象中陶冶情操。
我抓住花園情景的變化、感覺的變化和人物態度的變化,引導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對孩子們見到美麗花園時的反應,巨人訓斥孩子時的兇惡態度,訓斥孩子后花園的荒涼,拆除圍墻后花園的和諧,我都引導學生通過想象進入到童話優美的意境中,使之感同身受。學生的思維、情感在富有感染力的教學語言、富有啟發性的過渡語、適時的教學點撥和反復的朗讀、品味、互相啟發中逐漸清晰、豐富,內心的體驗與文本的情感更靠近,內心的感悟與文本的內涵更吻合。整個過程,把情感融于語言文字訓練中。通過對重點詞、句的想象研讀,拾級而上,步步深入,由文悟情,使學生在讀、思、想、說、寫的教學活動中潛移默化地受到做人要寬容,不要太自私的熏陶與感染。
二、關注學生的言語實踐,在訓練中增強學力。
我有強烈的語言訓練意識,整堂課都在一種自然,舒暢的情境中無痕地進行著語言訓練。在感受花園的“美麗”,教師引導學生自讀自悟,想象畫面,讀中感悟,以讀見悟;感悟花園的變化和巨人的變化,抓住“喚來寒冷的,是你那顆任性、冷酷的心啊!”這牽一發而動全身的文眼,讓學生在引讀點撥中,在細細的品味語言中,在對比朗讀、想象說話中,理解童話的內涵。課末的說話訓練,更是深化對寓意的心領神會。這里,我憑借教材進行恰當、巧妙的語言實踐,既使學生在實踐中內化語言、運用語言,增強了語文綜合學習能力,同時又在訓練的過程中升華了人文內涵。
三、抓住教學的生長點,在讀悟中領會寓意。
語文教學應該以讀為本,讓感悟充盈課堂教學,讓學生通過心靈的體驗,將知識和感深深地植入內心深處。
在設計中,我非常注重“讀”,不是放任自流、毫無目的的讀,而是通過多種形式、循序漸進的零距離讀,使學生進入童話的意境,引導他們通過揣摩課文中的語言文字所負載的內容,體驗語言文字所滲透的情感,從而使感悟更深刻、更高效、更有價值。
當然,也有很多不足,最大的不足是還舍不得放手,對學生總是不放心,孩子們能自主完成的,教師舍不得放手,整節課還是在教師的掌握之中,更高水平的應該是教師隨著學生的思路引導開去,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今后要在這方面多多努力。
《巨人的花園》教學反思二
童話以其優美的語言,動人的故事情節深受同學們的喜愛,也正是因為同學對童話的學習積極性很高,如何讓學生在感受到童話帶來快樂的同時能更深入地理解童話以及其中蘊涵的道理顯得尤為重要。本文堪稱英國作家王爾德的“完美之做”,揭示了快樂應該和大家一起分享的深刻道理。
本文以巨人砌墻與拆墻后花園情景的對比,巨人砌墻與拆墻后態度的對比為主軸展開故事情節。在教學本課時我從美麗又神奇的巨人的花園入手,讓學生從中感受花園的美麗,為之后花園發生的一系列變化做好伏筆。在引導學生找出主線“沒有孩子的地方就沒有春天”后進入課文的主導部分,引導學生找出“沒有孩子的地方就沒有春天”以及“有孩子的地方就有春天”的句子。學生通過對比,反復的朗讀,邊讀邊想象畫面,使學生感受到巨人的花園冬天時的寒冷與冷清,巨人在生理和心理上的孤獨,以及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孩子加入花園后的春景。然后以“原來四季交替正常、景色美麗的花園,為什么巨人的加入會使花園產生如此大的變化”提問學生,引導學生找出巨人的所作所為。通過想象巨人發火時的神態動作引導學生從“生氣、訓斥、叱責”的意思中感受巨人這三次發火是一浪高過一浪,指導讀出語氣,加深理解。再引導學生說出這是一個怎樣的巨人,最后揭示巨人終于明白的道理,讓同學隨著孩子們的歡笑聲一起進入這美麗的花園。
在揭示課文的道理之后再回過頭來引導學生發現童話語言上的特點,讓同學體會到童話可以帶領我們去到現實不可能去的地方,生活中不可能發生的事情在童話中也可以通過奇妙的語言展現在大家面前,從中進一步感受童話帶來的無窮魅力。
課堂教學是動態的,生成的,由于教學經驗的不足,在教學的過程中并不能得心應手。對于讀的部分讀得不是很透徹,尤其是描寫有孩子與沒孩子時花園的情景變化的內容,由于在時間分配上存在一定的偏差,讀得不夠透,不夠深刻。另外內容的銜接也不夠緊湊,在請同學說出這是一個怎樣的巨人與接下來揭示寓意這一環節連接不夠緊。此外,教育機智發揮不到位,對于學生的問題處理得不太妥當,這些都是急需要改進的地方。當然促使課堂教學進展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不斷虛心地向師傅或有經驗的老師指點迷經,借鑒好的教學經驗,再通過自身的努力與實踐,不斷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在實踐與反思中不斷成長
《巨人的花園》教學案例及反思 篇5
教學目標:
1、認識8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人物所表達的情感,能根據課文想象畫面。
3、明白快樂應該和大家共同分享的道理,愿意和同學交流閱讀感受。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體會人物所表達的情感,能根據課文想象畫面。
難點:明白快樂應該要和大家共同分享的道理,愿意和同學交流閱讀感受。
第二課時
一、復述故事內容導入
1、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初步學習了《巨人的花園》這篇課文,有誰能把故事給大家再講一遍?
2、板書揭題:巨人的花園
二、再讀課文,進一步理解課文內容。
1、現在請大家帶著問題,把課文再次地認真讀一遍,邊讀邊想,巨人一共多少次訓斥孩子?再把巨人訓斥孩子的話的句子畫下來。
三、細講課文,分層理解。
1、巨人外出時,花園是一個什么樣子的?請從課文中找出詞語來形容它。
2、這么美麗的花園在巨人回來時卻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請大家齊讀3-6自然段,找找花園有什么樣的變化?
3、巨人是如何叱責這些孩子的?展開想象,說說巨人在說這些話的時候心理是怎么想的?他說話的時候可能會帶有什么樣的表情?(扮演)
4、當巨人做了這一切之后,它的花園發生了什么變化呢?
5、在發生這一系列的變化之后,巨人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了嗎?他接下來又是怎么做的?
6、這一次他又是如何訓斥孩子的?為什么?(扮演巨人訓斥孩子的表情)
7、巨人在第三次又是怎樣的變本加厲?這一次又會是怎樣的表情?
8、創設情境:當小男孩面對巨人的大聲叱責的,可能會說些什么呢?為什么會讓巨人心里感到火辣辣的?
9、學到這里,你認為巨人是怎樣的人?如果是你,你會對巨人說什么?(自由發表言論)
10、大家這么掏心掏肺,不知道你們的話語會不會想春風一樣吹入巨人的心中,讓他心理也有春天呢?
11、請大家接著往下看,找一找巨人發生變化的句子。
12、巨人發生了如此之大的變化,大家想不想讀一讀,邊讀邊想想畫面。
13、讀了以后,你們看到一個怎樣的巨人?
(善良、慈祥、幸福、快樂·······)
14、學完了巨人的變化,大家了解到這采用的是什么寫法。下面有兩項供選擇:a比較 b對比。應該是哪一種呢?
(對比,前后鮮明不同,前壞后好就是對比)
15、除了巨人發生了變化之外,還有什么也發生了變化?(花園)請大家找出花園變化的句子讀一讀。
四、小結
愛使花園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同學們從童話中認識到了什么?(和大家一起分享的快樂才是真正的快樂。)
板書設計:
9、巨人的花園
外出時:四季如畫
回來時:只有寒冬
醒悟:沒有孩子的地方就沒有春天
道理:和大家分享的快樂才是真正地快樂
教學反思:
這是一篇童話故事,主要是培養孩子喜歡童話的興趣,讓他們在童話故事中感受到人的真善美,以及做人的道理。本節課所上的是第二課時,主要以學生自我發揮為主,讓學生自己通過朗讀、表演等方式去理解故事。那么在本節課上,我個人覺得存在著很多的問題:
優點:
1、學生的學習興趣正濃,流露出了對通話的喜愛。
2、學生較喜歡的扮演的學生方式。
3、對于一些句子的體會較好。
缺點:
1、課文講解思路不夠清晰,把握度不夠緊湊。
2、同學們的表演沒能放得開,不夠大膽。
3、在表達上缺乏語言,不夠深入。
4、沒能很好地再現文本。
建議:
1、訓練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
2、培養孩子的獨立思考能力。
3、把課堂盡可能地“活動”起來。
4、做到藝術性的贊揚和批評。
《巨人的花園》教學案例及反思 篇6
一、教學課題
魯教版第七冊《巨人的花園》
二、教學目標
1.認識生字,正確讀詞語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能根據課文內容想象畫面
3.快樂應當和大家分享的道理,愿意和同學交流閱讀感受。
三、教材分析
《巨人的花園》是英國作家王爾德寫的一篇童話故事,講的是一個巨人看到孩子們在自己的花園里玩耍,很生氣,他在花園周圍筑起了高墻,將孩子們拒于墻外。從此,園里花不開,鳥不語,一片荒涼,春、夏、秋都不肯光臨,只有冬天永遠留在這里。后來,在小男孩的啟發下,巨人醒悟了,隨即拆除了圍墻,花園成了孩子們的樂園,巨人生活在漂亮的花園和孩子們中間,感到無比的幸福。從這篇童話中,我們可以體會到,能和大家一起分享的快樂才是真正的快樂。本文的顯著特點是運用對比的方法展開故事情節、揭示道理。文中有許多處進行了對比,如,巨人砌墻與拆墻后花園情景的對比,巨人砌墻與拆墻后態度的對比、感覺的對比,正是在這些對比中,故事的情節變得跌宕起伏,故事所揭示的道理也自然地顯現出來。
四、教學方式
本節課主要通過預學、共學、延學三部分進行。學習這童話故事,在學生完成預習作業紙的情況下,一起共學花園的變化和巨人的變化,穿插朗讀、講解,體悟分享的道理。最后延學,推薦其他的童話故事給學生,實現更深層的閱讀。
五、教學方法
閱讀法、講授法、討論法、小組合作學習法
六、教學過程
(一)預學
師:同學們,有一個有趣的花園里發生著特殊的故事。你想去看看嗎?生:想
師:那我們這節課就一起走進——
生:《巨人的花園》
師生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師:請拿出你的預習作業紙,我們通過這堂課的學習來檢驗你的預習成果。
(二)共學
1.尋找花園的變化
師:哪個小組想匯報一下,花園一開始是什么樣的?
小組1:我們小組認為,花園一開始是春天鮮花盛開,夏天綠樹成陰、秋天鮮果飄香、冬天白雪一片。(出示課件)
師:通過這些詞語,你覺得這是一個______的花園?
生1:美麗的
生2:漂亮的
師:花園一直都這么漂亮嗎?
生:不是
師:哪個小組想匯報一下花園后來發生了什么變化?
小組1:我們小組認為,花園變得北風呼嘯、隆冬來臨
小組2:我們小組認為,還有狂風大作、雪花飛舞
師:你能有感情的.讀一讀這些詞語嗎?自己先練一練。你最喜歡這里面的哪個詞語?再描述一下,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畫面?
生回答
師:通過這兩組詞的對比,我們能看出花園發生了巨大的______生:變化
師:那你知道花園為什么發生變化了呢?
生1:因為巨人把孩子們趕走了
生2:因為巨人在花園周圍砌起圍墻,而且豎起一塊“禁止入內”的告示牌師隨之在黑板上畫一面墻
師:你們看,就是因為這堵墻,讓花園從變成了冬天。所以說這堵墻把孩子們擋在了門外,也把______擋在了門外?
生:春天
師:所以說,“沒有孩子的地方就沒有春天”。這個時候,巨人發現這個道理了嗎?
生:沒有
師:接下來,我們再來看花園的第2次變化。哪個小組給我們匯報一下變化前的花園是什么樣子?
小組1:一縷陽光、草翠花開、增添春意
師:這么美的景色,你能通過自己的朗讀表現出來嗎?
出示句子,個人讀、指導讀、小組讀
師:這么美的春天,是誰又一次把它帶到花園里來的?
生:孩子們。
師:孩子們是怎么進到花園里的呢?
生:從花園的破損處鉆進來
師:是啊,隨著孩子們的鉆墻而入,春天也跟著鉆進來了。所以說,春天是跟____在一起的?
生1:孩子們
生2:歡笑
師:你喜歡這幅畫面嗎?
生:喜歡
師:那巨人喜歡孩子們來花園里玩嗎?
生:不喜歡
師:為什么?
生:好容易才盼來春天,你又來胡鬧。滾出去!
出示句子,個人讀、范讀、指導讀
師:巨人發脾氣之后,花園有了什么變化嗎?
小組:我們小組認為是這句話,與此同時,鮮花凋謝,樹葉飄落,花園又被冰雪覆蓋了。
出示句子,小組讀、集體讀
2.尋找巨人的變化
師:在這篇課文中,巨人一共發過幾次脾氣呢?找出句子。
生找出答案,師出示句子,指導讀
師:從這三句話中,你有什么發現嗎?
生1:巨人很生氣,又發脾氣了,大聲叱責
生2:都是感嘆號
師:感嘆號起強調的作用,在這里增強了生氣的語氣。這說明巨人一次比一次更......
生:生氣
師:你能不能把巨人這三次不同的語氣讀出來?
生:(齊讀3句話,注意三次的強度)
師:老師聽出來了,一次比一次更生氣
師:因為巨人發脾氣了,春天又一次離開花園了。你們說,春天還會回來嗎?
生:會的
師:那句話可以說明呢?
生:小男孩一伸手......
師:哇,好神奇呀,小男孩一伸手,花園就發生變化了。
師:巨人看到這幅神奇的場景,終于明白了.....
生:噢,是這么回事呀。沒有孩子的地方就沒有春天。
師:巨人還說了什么?
生:換來寒冬的,是我那顆任性、冷酷的心啊......
師:從這句話中,你能體會到巨人________的感受?
生:后悔、內疚
師:通過男生的朗讀,老師聽出了巨人的懊悔
小男孩讓巨人明白了道理,還對巨人做了什么呢?
生:在臉頰上親了一下
師:巨人有什么感受呢?
生:溫暖、愉快
師:巨人最后是怎么做的呢?
生:拆墻
師:拆墻之后,巨人有什么變化?
生:巨人與小孩一起玩耍
師:拆墻之前,他們能在一起玩耍嗎?為什么?
生:1:不能。巨人想把花園占為己有
生2:巨人不想和小朋友分享
生3:巨人很自私
師:巨人拆除的是一堵普通的墻嗎?
生:不是
師:想一想巨人拆除的是一堵什么墻?拆除以后巨人得到了什么?小組1:一堵自私的墻
小組2:一堵巨人的心墻:
小組3:拆除以后得到了快樂、幸福;
小組4:學會了分享;
師:通過這節課學習,你懂了什么?
生1:懂得了要分享;
生2:懂得了傳遞快樂;
生3:懂得了要愛別人;
(三)延學
師:在原著的結尾,有一段話,請同學們自己閱讀。王爾德還有一篇童話叫《快樂王子》,課下一起去讀讀吧。
師:同學們,這篇童話故事中有很多優美的詞語和句子,你們可以摘抄到積累本上,以后寫作文的時候,就能用到了。
板書設計:
巨人的花園
自私、任酷——分享
分享的快樂才是真正的快樂
七、教學反思
本節課重點解決了兩個問題,一是花園的變化,二是巨人的變化,通過朗讀,讓學生更明朗地懂得分享的快樂才是真正的快樂。但本課的預習紙有些瑕疵,應該在預習紙上做說明:在書上畫出相關的句子,并挑出重點詞寫在預習紙上。“沒有孩子的地方就沒有春天。”這句話的朗讀應該反復出現。
《巨人的花園》教學案例及反思 篇7
一、 激趣導入1、師:大家喜歡讀童話故事嗎?今天就投你所好,我們來學習英國作家王爾德的一個有趣的童話。2、揭題,齊讀。二、 初讀感知1、檢查預習情況(1)、生字詞認讀:洋溢、允許、喧鬧、破損、增添、訓斥、叱責、凋謝、臉頰、拆除、 發脾氣、北風呼嘯、隆冬來臨、綻出綠芽(2)、重點句子:巨人裹著毯子,還瑟瑟發抖。換來寒冬的,是我那顆任性、冷酷的心啊!2、自由朗讀課文,注意讀準這些字詞,并思考:你覺得故事中的這個花園怎么樣?為什么?3、交流個體感悟。(生的幾種可能:漂亮、神奇、變化多端)三、 品讀感悟(一)、結合課文,具體說說花園的神奇變化:1、學生自由交流。2、根據提示,規范說話:當巨人外出,孩子們玩耍時,花園 ;而當巨人回來,禁止孩子們玩耍時,花園卻 。再當孩子們偷偷鉆進花園玩耍時,花園又 ;而當巨人訓斥孩子們離開時,花園卻又 。3、隨機點撥對比朗讀:(1)、描寫花園漂亮的語句,讀出花園的美。(2)、描寫花園因為巨人的行為而變得寒冷、荒涼的語句。(3)、描寫花園又有了春意的語句。(4)、描寫花園又變成了冬天的語句。4、師引:這可真是一個神奇的花園啊!可是同學們不知注意了沒有,與其說是花園在變化,還不如說真正的是花園里的人在變化。(二)了解人的變化:1、具體說說花園的變化中含著的人的變化。2、隨機朗讀體會巨人的冷酷、無情: (1)、找一找巨人訓斥孩子們的語句,讀出巨人的冷酷、兇狠。 “誰允許你們到這兒來玩的!都滾出去!” “好容易才盼來春天,你們又來胡鬧。滾出去!” “喂!你趕快滾出去!” (2)、想象補白:巨人說這些話時,心里是怎么想的?表情是怎樣的? 再有感情朗讀。 (3)說話:聽了巨人的話,你想對他說點什么? 3、師引:我們都是愛的小天使,故事中也有這么一位小天使。是誰?(三)感受巨人心理的變化 1、找出描寫小男孩的語句:小男孩沒有拔腿逃跑,卻用他那會說話的眼睛凝視著巨人。聯系上下文想想,小男孩會對巨人說什么?2、師引:是啊!巨人終于領悟到了。出示重點句:喚來寒冬的,是我那顆任性、冷酷的心啊!說說你怎么理解這句話。并讀好。四、美讀小結師引讀最后一小節:是的,從此以后,巨人的花園再也不變化了,它永遠成了孩子們的樂園。齊讀最后一小節。 這則教案是我在參加學校舉行的課堂教學評比時設計的,通過課后同行老師的點評 ,再結合教學實踐后自己的一些想法,做了如下反思:一開始,拋出學生都感興趣的話題,激起學習興趣。此舉不錯。 于永正老師說:“語文課堂教學的亮點在于朗讀。”那么我想,首先第一層次的讀就是讀準字音,能讀通課文。所以,我設計了這么一個環節,旨在糾正、鞏固學生的字音朗讀。但我忽略了一個問題:教學環節設計是否有其實實在在的有效性?生字詞檢查不能為了檢查而檢查,應突出重點。如可加強個別字詞的理解等。 從課題中的“花園”著手,由表及里、循序漸進地展開教學,符合中段小學生的學習生理和心理的特點。 讓學生多多接觸文本,結合課文重點語段,在具體的語境中,以情導讀,以讀促悟。同時,這一環節我重視學生的說話訓練和指導,使學生說得有所得,并關注學生的學習實際,安排了提示,給以適度的階梯,讓學生去感受“跳一跳摘到葡萄”的成就感,從而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通過描寫花園變化前后的對比朗讀,使學生對此篇文章內容表達運用的對比方法有了初步的了解。此舉可謂是“春雨潤物細無聲”啊!只可惜,在教學過程中,忽略了字詞,如果能緊扣重點字詞來指導朗讀,那會更好,語文味就會更足。 這個環節的設計在紙上談兵時,不覺得什么,一進行實踐教學,卻是漏洞百出。課文描寫巨人冷酷、無情的語句是文章朗讀品悟的重點,這個地方的理解好壞直接影響到后面重點句:“喚來寒冬的,是我那顆任性、冷酷的心啊!“的理解。 課后仔細一琢磨,發現如何才能很好地對這些語句進行朗讀指導:除了根據巨人的語言表面來想象當時巨人的想法、表情外,還應聯系上下文,結合巨人的言行對他所斥責的對象——純潔、可愛的孩子們所造成的傷害來理解、體會。緊緊抓住“四處逃散“、”紛紛逃竄“等詞,從多方面來感受巨人的冷酷,為后面的揭示中心打下結實的基礎。 單獨學習描寫小男孩的句段,這就有些畫蛇添足。包括上述在內的第(二)個環節的處理,課后我倒有了另一種構思:既然課文表達的最大特點是內容的對比,那么我也干脆也采用一系列的對比來進行教學,花園變化前后內容的對比,冬天性格的巨人和春天性格的孩子內容的對比,和巨人醒悟前后的言行對比,循序漸進,步步深入,最后理解重點句,揭示道理時,就能水到渠成,迎刃而解了。 在課堂上,我還有一個深刻的體會,那就是:教師應該淡化預設。因為在現實的課堂上,學生時常會跳出教師預設的規范性的框架,提出各種各樣的問題。此時,教師應尊重學情,利用教育機智,及時地捕捉生成的課堂資源。教師只有讓學生的問題成為有效的課堂教學資源,我們的課堂才會呈現出豐富精彩的畫面。 總之,課堂教學是一門高深的藝術,只有通過不斷的實踐,并在實踐中反思,進行再創造,才能有所得,有所為。
《巨人的花園》教學設計
設計特點:根據本文表達運用對比這一顯著特點,在教學中也運用對比的朗讀感悟方式,以情導讀,以讀促悟。
教學目標:
1、結合語境理解詞語的意思。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體會文中主人公的性格特點及其心理變化,明白不要自私,要學會愛,快樂只有和大家一起分享了,才會真正快樂。
教學重難點:
重點:是想象畫面,體會巨人在行動上和心理上的變化。
難點:在悟讀中初步體會這篇童話在表達上的突出特點。
教學過程:
四、激趣導入
1、師:大家喜歡讀童話故事嗎?今天就投你所好,我們來學習英國作家王爾德的一個有趣的童話。
2、揭題,齊讀。
五、初讀感知
1、檢查預習情況
(1)、生字詞認讀:
洋溢、允許、喧鬧、破損、增添、訓斥、叱責、凋謝、臉頰、拆除、發脾氣、北風呼嘯、隆冬來臨、綻出綠芽
說說:你知道的詞語的意思。
(2)、重點句子:
巨人裹著毯子,還瑟瑟發抖。
換來寒冬的,是我那顆任性、冷酷的心啊!
2、自由朗讀課文,注意讀準這些字詞,并思考:
你覺得故事中的這個花園怎么樣?為什么?
3、交流個體感悟。
(生的幾種可能:漂亮、神奇、變化多端)
六、品讀感悟
(一)花園變化前后內容的對比讀
1、具體說說花園的神奇變化:
2、學生自由交流。
3、根據提示,規范說話:
當巨人外出,孩子們玩耍時,花園 ;
而當巨人回來,禁止孩子們玩耍時,花園卻 。
再當孩子們偷偷鉆進花園玩耍時,花園又 ;
而當巨人訓斥孩子們離開時,花園卻又。
4、隨機點撥對比朗讀:
(1)、描寫花園漂亮的語句,讀出花園的美。
(2)、描寫花園因為巨人的行為而變得寒冷、荒涼的語句。
(3)、描寫花園又有了春意的語句。
(4)、描寫花園又變成了冬天的語句。
5、師引:這可真是一個神奇的花園啊!可是不知同學們想過沒有,同樣一個花園,為什么會有這么大的不同呢?
(三)冬天性格的巨人和春天性格的孩子內容的對比讀
1、學生各抒己見,說說原因。2、點撥,梳理:花園之所以有那么大的變化,是因為花園里人的不同。
3、隨機引導去感受體會巨人和孩子性格的不同。
4、巨人的性格:
(1)、師:當巨人面對孩子們一次一次地進入他的花園,態度是怎么樣的?認真讀課文,劃出有關語句。
(2)、交流,點撥:
態度:生氣
相關語句: “誰允許你們到這兒來玩的!都滾出去!”
①、理解“四處逃散”,想象理解巨人嚇壞孩子們的情景畫面。
②、讀好這句話的語氣,正確把握巨人的生氣程度。
“好容易才盼來春天,你們又來胡鬧。滾出去!”
①、理解“紛紛逃竄”,想象巨人傷害了可愛的孩子的情景場面。
②、正確把握此時巨人的生氣程度。
“喂!你趕快滾出去!”
理解“叱責”,想象此時此刻的巨人發怒的情景。
(3)、根據自己的理解,有感情朗讀這充分體現巨人性格的語句。
(4)、你覺得巨人是一個怎樣的人?
(5)、小結過渡:這樣的性格就像一年四季中的冬天。那么孩子們呢?是怎樣的?
5、孩子們的性格:
(1)、結合課文,學著上述學法,找找,讀讀,品品,悟悟。
(2)、交流,暢談看法。
(3)、引導梳理:孩子們有著春天般美好的性格,會給人帶來溫暖。
結合文中語句朗讀。
(4)、隨機理解重點句:
小男孩沒有拔腿逃跑,卻用他那會說話的眼睛凝視著巨人。
想象補白:小男孩會對巨人說些什么?
(三)、巨人醒悟前后的言行對比讀
1、再一次朗讀感受巨人醒悟前的冷酷、無情。
2、找讀描寫巨人醒悟后言行的語句:
重點句:
(巨人說:)“喚來寒冬的,是我那顆任性、冷酷的心啊!”
談談自己對這句話的理解。
3、梳理揭示寓意:不要自私,要學會愛,快樂只有和大家一起分享了,才會真正快樂。
四、美讀小結
1、師引讀最后一小節:是的,從此以后,巨人的花園再也不變化了,它永遠成了孩子們的樂園。而巨人則和孩子們成了好朋友。瞧,他們多快樂!
2、齊讀最后一小節。
《巨人的花園》說課設計
一、緊扣特點,說教材
《巨人的花園》是人教版教材第七冊的一篇課文。是英國作家王爾德寫的一篇童話故事,講的是一個巨人看到孩子們在自己的花園里玩耍,很生氣,他在花園周圍筑起了高墻,將孩子們拒于墻外。從此,園里花不開,鳥不語,一片荒涼,春、夏、秋都不肯光臨,只有冬天永遠留在這里。一天,孩子們從墻洞爬進來,春天也就跟著孩子們來了,園里立刻變得生機勃勃。當他把孩子們再次趕出花園之后,花園又被冰雪覆蓋了。后來,在小男孩的啟發下,巨人醒悟了,隨即拆除了圍墻,花園成了孩子們的樂園,巨人生活在漂亮的花園和孩子們中間,感到無比的幸福。從這篇童話中,我們可以體會到,能和大家一起分享的快樂才是真正的快樂。
本文的顯著特點是運用對比的方法展開故事情節、揭示道理。文中有許多處進行了對比,如,巨人砌墻與拆墻后花園情景的對比,巨人砌墻與拆墻后態度的對比、感覺的對比,正是在這些對比中,故事的情節變得跌宕起伏,故事所揭示的道理也自然地顯現出來。
文章中重點句子有兩句:一是“小男孩沒有拔腿逃跑,卻用他那會說話的眼睛凝視著巨人。” 小男孩在文中是一個奇異的人物──他一伸手,桃樹馬上綻出綠芽,開出美麗的花朵。是他使巨人幡然醒悟,他用眼睛專注地看著巨人,仿佛在跟巨人說著什么,孩子用他那雙會說話的眼睛,給巨人帶來了怎樣的震撼?巨人從小男孩的眼里讀懂了什么?課文中沒有寫出來,給我們留下了無限的想象空間。但從后來巨人的變化,我們可以體會到,巨人從小男孩的眼里,讀出了溫情,讀出了愛。二為“喚來寒冬的,是我那顆任性、冷酷的心啊!” “任性”是指放任自己、不加約束;“冷酷”是指待人冷淡苛刻。這是巨人醒悟后說的一句話,他明白了春天不到花園里來的原因:是因為自己太任性了──一次次趕走孩子們;是因為自己太冷酷了──一次次訓斥孩子們。他想自己獨享花園里的一切,結果得到的卻是寒冷和荒涼。這句話是幫助學生體會童話所揭示道理的一個關鍵性語句。
學習這篇課文的目標有三:
1、結合語境理解詞語的意思。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體會文中主人公的性格特點及其心理變化,明白不要自私,要學會愛,快樂只有和大家一起分享了,才會真正快樂。
教學重點為:是想象畫面,體會巨人在行動上和心理上的變化。
難點為:在悟讀中初步體會這篇童話在表達上的突出特點。
二、聯系實際,說策略
1、策略特點:根據本文表達運用對比這一顯著特點,在教學中也運用對比的朗讀感悟方式,以情導讀,以讀促悟。
2、教學法:根據課文特點,圍繞“對比”展開教學。包括花園變化前后內容的對比,冬天性格的巨人和春天性格的孩子內容的對比以及巨人醒悟前后的言行對比。通過變序教學法、想象情境教學法來實施教學,同時在教學中扶放結合。滲透學習方法。重視學生的個性化感悟,尊重學生的學習意愿,引導學生自瀆自悟、合作討論,關注課堂教學生成,實現共同提高的目的。
三、循序漸進,說流程
七、激趣導入
1、師:大家喜歡讀童話故事嗎?今天就投你所好,我們來學習英國作家王爾德的一個有趣的童話。
2、揭題,齊讀。
八、初讀感知
1、檢查預習情況
(1)、生字詞認讀:
(2)、重點句子朗讀:
2、自由朗讀課文,注意讀準這些字詞,并思考:
你覺得故事中的這個花園怎么樣?為什么?
3、交流個體感悟。
(生的幾種可能:漂亮、神奇、變化多端)
九、品讀感悟
(一)花園變化前后內容的對比讀
1、具體說說花園的神奇變化:
2、根據提示,規范說話:
當巨人外出,孩子們玩耍時,花園 ;
而當巨人回來,禁止孩子們玩耍時,花園卻 。
再當孩子們偷偷鉆進花園玩耍時,花園又 ;
而當巨人訓斥孩子們離開時,花園卻又。
3、隨機點撥對比朗讀:
(1)、描寫花園漂亮的語句,讀出花園的美。
(2)、描寫花園因為巨人的行為而變得寒冷、荒涼的語句。
(3)、描寫花園又有了春意的語句。
(4)、描寫花園又變成了冬天的語句。
4、同樣一個花園,為什么會有這么大的不同呢?
(四)冬天性格的巨人和春天性格的孩子內容的對比讀
1、學生各抒己見,說說原因。
2、點撥,梳理:花園之所以有那么大的變化,是因為花園里人的不同。
3、隨機引導去感受體會巨人和孩子性格的不同。
4、巨人的性格:
(1)、師:當巨人面對孩子們一次一次地進入他的花園,態度是怎么樣的?認真讀課文,劃出有關語句。
(2)、交流,點撥:
態度:生氣
相關語句:“誰允許你們到這兒來玩的!都滾出去!” “好容易才盼來春天,你們又來胡鬧。滾出去!” “喂!你趕快滾出去!”
通過理解“四處逃散” “紛紛逃竄”的意思,想象巨人傷害了可愛的孩子的情景場面,正確把握此時巨人的生氣程度。
(3)、根據自己的理解,有感情朗讀這充分體現巨人性格的語句。
(4)、你覺得巨人是一個怎樣的人?
(5)、小結過渡:這樣的性格就像一年四季中的冬天。那么孩子們呢?是怎樣的?
5、孩子們的性格:
(1)、結合課文,學著上述學法,找找,讀讀,品品,悟悟。
(2)、交流,暢談看法。
(3)、引導梳理:孩子們有著春天般美好的性格,會給人帶來溫暖。
結合文中語句朗讀。
(4)、隨機理解重點句:
小男孩沒有拔腿逃跑,卻用他那會說話的眼睛凝視著巨人。
想象補白:小男孩會對巨人說些什么?
(三)、巨人醒悟前后的言行對比讀
1、再一次朗讀感受巨人醒悟前的冷酷、無情。
2、找讀描寫巨人醒悟后言行的語句:
重點句:
(巨人說:)“喚來寒冬的,是我那顆任性、冷酷的心啊!”
談談自己對這句話的理解。
3、梳理揭示寓意:不要自私,要學會愛,快樂只有和大家一起分享了,才會真正快樂。
四、美讀小結
1、師引讀最后一小節:是的,從此以后,巨人的花園再也不變化了,它永遠成了孩子們的樂園。而巨人則和孩子們成了好朋友。瞧,他們多快樂!
2、齊讀最后一小節。
《巨人的花園》教學案例及反思 篇8
《巨人的花園》是一篇童話故事,四年級的孩子對通話還是比較感興趣的,里面人物的對話很多,所講述的道理淺顯易懂,這是我選擇本篇文章的主要目的。拿到這篇課文首先要明確教學目標,然后再針對教學目標設計教學。其實我的教學主要根據浙江上虞市陽光學校王鐵青老師的教學設計,再根據學生的實際進行修改,下面就針對自己的教學談談感受:
一、插曲,設置懸念
上課開始,直接向學生介紹:今天要學習的課文是英國作家王爾德的《巨人的花園》,然后向學生介紹王爾德創作的小插曲,給兒子講這個故事的時候竟然留下了眼淚,當兒子問他為什么哭得時候,他回答:“真正美麗的事物都會讓我留下眼淚。”設置這個小插曲的主要目的是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激發學生對“真正美麗的事物”的思考。
二、詞語,濃縮畫面
出示兩組詞語,一組是表示春天畫面的詞語,一組是表示寒冬的詞語。想讓學生讀第一組詞語,學生感覺溫暖,于是我及時板書“溫暖”,但溫暖是板書在后面的。接著讓學生發現第一組詞語里面的“洋溢笑聲”與其他四個詞語描述的對象不一樣,從而進一步體會溫暖,但在運用“洋溢笑聲”說句子的時候遇到了一定的問題,主要是我的失誤,課文里這并不是作為一個詞語出現的,應該根據課本來說句子。然后把詞語放在具體的句子里,讓學生想象畫面,指導朗讀,效果出奇的好。第二組詞語的教學與第一組相同,讓學生充分感知寒冷,并板書。
這兩組詞語的設置,即使為了感知、理解詞語句子,更是為下面課文的學習做鋪墊,“究竟是什么讓溫暖的院子變得如此寒冷呢?”
三、研讀,感悟冷酷
先讓學生找出原因,學生很輕易找出“喚來寒冬的.,是我那顆任性、冷酷的心啊!”接著讓學生找出表現巨人冷酷、任性的語句,本來我設計的是巨人一次比一次生氣的三句話,但學生卻提到了“砌圍墻、禁止入內”,于是我把學生的回答加以整合,先出示表現巨人一次比一次生氣的三句話,讓學生抓住里面的關鍵詞語“很生氣、又發脾氣、大聲叱責”,理解體會巨人的冷酷。先讓三個學生讀,在指導后再讀,學生竟然讀得好像自己就是那冷酷的巨人。結合實際,讓學生談感想,學生能充分感知孩子們傷心、難過,似乎巨人與孩子們相遇的情景浮現在我們的面前。并再次出示句子“巨人的花園里仍然是冬天,天天狂風大作,雪花飛舞。巨人裹著毯子,還瑟瑟發抖。”讓學生再次感知任性、冷酷帶來的后果,再次讀“喚來寒冬的,是你那顆任性、冷酷的心啊!”
四、思辨,感受不幸
讓學生明白最不幸的是巨人,原因在于“任性、冷酷”,并再次感知“喚來寒冬的,是你那顆任性、冷酷的心啊!”讓學生找出變化,并明白原因:幸福來源于寬容、善良,愿與人共享美好的東西,并板書“與人共享歡樂”,到此本篇文章的道理也很清晰了!
五、我的感受
這是一節真實的課,課前只是讓學生充分讀,課堂上每一個環節的設計都要問問自己設計該環節的主要目的是什么?課堂上針對學生的回答及時調整課堂,一節課下來感覺學生注意力集中,回答問題積極主動,有效性高!真實的課堂才是最好的課堂!
《巨人的花園》教學案例及反思 篇9
語文教學中要引導學生自讀、自悟、自學探究為基礎,大力提倡自主、探究的合作方式,充分和調動學生的情感體驗,關注學生的內心感受,注意培養學生對事物有正確的情感態度。
本篇課文是選自王爾德童話集的一篇意蘊深刻的童話。自古以來,童話是人們喜聞樂見的文章體裁,尤其受孩子們的青睞。這篇童話主要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一個巨人擁有一個美麗的花園,但當他看見孩子們在里面玩時很生氣,把孩子們都趕了出去,后來他的自私換來了花園的寒冬,后來經一個男孩的提醒,巨人明白了自己的自私和冷酷,他把花園送給了孩子們,自己也獲得了快樂和幸福。這篇童話要讓學生明白是巨人的冷酷剝奪了孩子的快樂,氣跑了美好的春光和快樂的花草樹鳥,教學生懂得待人要寬容,要學會給予、奉獻。
作為四年級的學生,他們已接觸了不少童話,童話本身以其生動有趣深深吸引了這些愛幻想的孩子。孩子對童話的濃厚興趣使本篇教材具有莫大的磁性,但磁性到底能吸引住多少孩子,得靠教師的精心引導,因為孩子們畢竟沒真正掌握閱讀童話的技巧。
在教學時,我使朗讀成為學生學習的探究的重要手段,讓學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圍中學習,自主地讀、說,在自讀自悟、主動探究中讀懂這篇意蘊深刻的童話,讓每一位學生的心靈都為之一顫,為他們點燃心中的一盞明燈,讓他們學有所獲。
具體的措施:
1、抓住巨人的言行細細品味,引導學生想象,體會巨人性格的變化。
2、讓學生在深入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懂得美好的東西應與別人同享。
上完課后,我發覺在學習“同一個花園,為什么會有兩種截然不同的景色呢?”這個問題的時候,由于我為了降低學生的學習難度出示了“當巨人外出,孩子們在花園里玩耍時,花園里( );巨人回來后禁止孩子們玩耍,當春天來臨時,花園里( );當孩子們偷偷鉆進花園里玩耍時,花園里又( );當巨人訓斥孩子,孩子紛紛逃竄時( )”這一系列的填空,結果好心辦壞事,這些填空束縛了學生的思維,教學過于死板,應該在學生讀的基礎上,讓他們自由說說原因,再回到課文中去找答案。
第二,在抓住巨人的言行仔細品味時,總是從巨人看到孩子在自己的花園里玩,心里會怎么想,進行朗讀指導,體會巨人任性、自私、冷酷的心,教學方式太單一。
上好一堂課真的很不容易,今后要多反思,多向有經驗的老師請教。
《巨人的花園》教學反思
童話以其優美的語言,動人的故事情節深受同學們的喜愛,也正是因為同學對童話的學習積極性很高,如何讓學生在感受到童話帶來快樂的同時能更深入地理解童話以及其中蘊涵的道理顯得尤為重要。本文堪稱英國作家王爾德的“完美之做”,揭示了快樂應該和大家一起分享的深刻道理。
本文以巨人砌墻與拆墻后花園情景的對比,巨人砌墻與拆墻后態度的對比為主軸展開故事情節。在教學本課時我從美麗又神奇的巨人的花園入手,讓學生從中感受花園的美麗,為之后花園發生的一系列變化做好伏筆。在引導學生找出主線“沒有孩子的地方就沒有春天”后進入課文的主導部分,引導學生找出“沒有孩子的地方就沒有春天”以及“有孩子的地方就有春天”的句子。學生通過對比,反復的朗讀,邊讀邊想象畫面,使學生感受到巨人的花園冬天時的寒冷與冷清,巨人在生理和心理上的孤獨,以及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孩子加入花園后的春景。然后以“原來四季交替正常、景色美麗的花園,為什么巨人的加入會使花園產生如此大的變化”提問學生,引導學生找出巨人的所作所為。通過想象巨人發火時的神態動作引導學生從“生氣、訓斥、叱責”的意思中感受巨人這三次發火是一浪高過一浪,指導讀出語氣,加深理解。再引導學生說出這是一個怎樣的巨人,最后揭示巨人終于明白的道理,讓同學隨著孩子們的歡笑聲一起進入這美麗的花園。
在揭示課文的道理之后再回過頭來引導學生發現童話語言上的特點,讓同學體會到童話可以帶領我們去到現實不可能去的地方,生活中不可能發生的事情在童話中也可以通過奇妙的語言展現在大家面前,從中進一步感受童話帶來的無窮魅力。
課堂教學是動態的,生成的,由于教學經驗的不足,在教學的過程中并不能得心應手。對于讀的部分讀得不是很透徹,尤其是描寫有孩子與沒孩子時花園的情景變化的內容,由于在時間分配上存在一定的偏差,讀得不夠透,不夠深刻。另外內容的銜接也不夠緊湊,在請同學說出這是一個怎樣的巨人與接下來揭示寓意這一環節連接不夠緊。此外,教育機智發揮不到位,對于學生的問題處理得不太妥當,這些都是急需要改進的地方。當然促使課堂教學進展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不斷虛心地向師傅或有經驗的老師指點迷經,借鑒好的教學經驗,再通過自身的努力與實踐,不斷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在實踐與反思中不斷成長。
《巨人的花園》教學反思
在本節課的教授中,我改進了整個教學思路,在課堂上充實了更多的內容,讓學生在學習新課的同時,掌握閱讀和寫作的方法。
首先,在板書課題后,進入老項目“整體感知”。在與學生探討了文章的中心故事后,我提出了“可以通過課題來獲取信息”的方法。這對于學生是十分有用的一種方法。在做閱讀題時,題目里一定包含了大量的信息,與其反復讀文章找中心故事,不如通過題目迅速抓住文章的中心,還不容易跑題,提高效率就要提高資源的利用率。
然后,我提出“在作文時,如果沒有給我們一個明確的題目,那么我們就要想一個題目,它要能吸引讀你文章人的眼球。”這時馬上就有學生說:“老師,如果我要寫一件好人好事,我把題目寫成《奉獻》是不是就比寫成《一件好事》要好?”我給予這個學生充分的肯定。
這樣一個小提示,就引發了學生的思考,并讓正在學習寫作文的四年級學生認識到了題目的重要性,我想我這一點小提示就有了大收獲。
其次,我引進了對于“讀”的訓練。由于本節課的體裁是童話,童話的特點就包含語言運用。我覺得,與其我大講特講語言如何好如何動人,在童話中的起什么作用,不如讓學生自己去讀,去體會。
我主要是想通過引導學生有感情的“讀”或者說“表演”巨人3次發怒時說的話,讓學生體會巨人在這時有什么樣的想法,進一步了解巨人的性格變化。但是由于我的經驗不足,課堂駕馭能力不強。在找學生表演時,課堂上比較亂。很多學生的表演引來了其他學生的哄堂大笑。這就需要依靠我在以后的教學中去不斷努力提高。
不過,通過這樣的嘗試,我發現“讀其樂無窮”。這里的“讀”不是簡單的指名讀,集體讀,男女分讀,而是有技巧的訓練學生的“表演才能”,將單純的“讀”化成有感情的“演”,這既有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又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真正實現“自主、合作、探究”的課堂氣氛。在“讀”中,引導學生讀出感情,進一步去揣摩說話人在說話時的心理,對于更深刻的理解課文也是有幫助的。
最后,在這節課上我抓住了一個課堂生成點,彌補了我的一個小失誤。在第一課時,開始上課時,我提出了“這是一個--------的花園”,根據教參,在這應該填“漂亮”和“神奇”。但是我在引導學生在文中找到“漂亮”一詞后,就忘記了“神奇”這個詞。下課后回想時才意識到。
但是在第二課時,講完全文后,通過對比花園在前后的變化引出文章寓意時,有學生對花園只有春天感到奇怪,提出花園里怎么會沒有冬天。我馬上抓住這個學生的提問,啟示學生再次在“這是一個--------的花園”上填詞,馬上就有學生反映出“神奇”。我又借助這個詞梳理了文章的脈絡。
盡管是失誤,但是經過努力,把它彌補了。我想在以后的教學過程中,一定要寫好每節課的授課計劃,不能遺漏知識點;另外,在課堂上要,盡可能的抓住每個生成點,不留“學習死角”。
《巨人的花園》教學案例及反思 篇10
說來慚愧,對王爾德的認識在上課前并不多,只是以前在翻閱童話書時偶爾讀到他的幾篇童話。作文本細讀時,我們瀏覽了他的一些介紹,細讀了他的一些作品,才感受到他是一位極有個性而情感細膩豐富的人!《巨人的花園》改編自王爾德最經典的童話之一《自私的巨人》,編入教材時,編者為了單元組文本的教學意義指向及言語的學習,文句上做了較多的刪減變動,改編后的《巨人的花園》已經跟原文有很大的出入。課畢,結合幾位聽課老師的建議,思考如下:
思考一:文本切入點的有效選擇
從第一教時的教學意義出發,我們以“挖掘巨人的任性和冷酷”為切入點,在體悟巨人的任性和冷酷中來折回感悟“快樂應該與別人一起分享”的文理,透過文本的反面語言現象去抵達正面的教學意義。雖然整個設計看來完滿,但是實際的操作卻顯得很吃力,特別是指導學生對巨人的生氣、發脾氣和大聲斥責等幾處語言的'朗讀,顯得更為茫然無力。因為巨人的任性和冷酷,是孩子們一下子所體驗不到的,更不用說處在他的角色上去揣度,所以,幾番的引領指導,孩子們的朗讀在分貝上是不斷的提高,在“生氣”、“發脾氣”、“叱責”的詞性認識中越顯明晰,但是在朗讀情感的表現上卻并無改進。看來,讓孩子們站在巨人的角色上去體悟、去感受是繞了遠路了。那么,換一種思路,從孩子們的角度上去解讀會不會有更簡單有效些呢?——后續思考:抓住“沒有孩子的地方就沒有春天”,從感悟巨人三次訓斥孩子以及三次巨人花園周遭環境的變化的語句對比中,去一次一次的接受“沒有孩子的地方就沒有春天”的洗禮!
思考二:教學環節的有效鋪展
“在以系統論為指導的現代教學設計領域里,任何一個教學環節都不應是孤立的存在,而是整體中一個不可分割的構成部分。”我們捕捉到了文本的生字新詞有很大一部分都集中在溫暖與寒冷兩大類,這正好與我要創設的言語沖突相照應(為什么一個鮮花盛開、綠樹成陰、鮮果飄香、草翠花開、常年洋溢著孩子們笑聲的花園因為巨人的到來變成了北風呼嘯、狂風大作、鮮花凋謝、冰雪覆蓋的花園)。于是我將“鮮花盛開綠樹成陰鮮果飄香草翠花開洋溢笑聲;北風呼嘯狂風大作鮮花凋謝冰雪覆蓋瑟瑟發抖”進行了分組呈現,通過朗讀、品悟、想象、運用等方法進行綜合學習,并在這些詞語的基礎上進行了課文內容的感知。讓人遺憾的是,這些詞語所在的句子都比較集中而且對比也很明顯,如能在兩組詞語的對比學習中,在想象詞語的意境時,將這些詞語所在的句子也能進行品讀、賞析,不僅能更好地為體悟巨人訓斥、驅趕孩子的言語創設感情基礎,而且,在句子語境中再次理解詞語,對詞語意義的理解也更為深入,語言的學習也顯得更為高效了!
思考三:“思考惰性”的有效驅除
不僅在這次的隨堂聽課中,在平時的語文課堂中,我們都發現孩子們存在著比較嚴重的思考惰性,簡單的,答案一目了然或一思就懂的問題搶著回答,有點思考廣度和深度的問題,或不敢放手回答,或懶惰于其思考的艱辛而拒絕思考。深思這些現象的背后,不禁自責,雖然我們盡量在課堂中注重鋪設層次性問題,遇到學生不能放手回答的問題總會降低一個要求或者進行分解問題來引導學生思考。如:在出示:
A、他見到孩子們在花園里玩耍,很生氣:“誰允許你們到這里來玩的!都滾出去!”
B、可是巨人又發脾氣了:“好容易才盼來春天,你們又來胡鬧。滾出去!”
c、“喂!你趕快滾出去!”巨人大聲叱責。”
三個句子后,問:誰讀懂了這三個句子的語氣有什么變化?學生如果不能有所發現,就提出鋪設好的問題:細細地琢磨,從哪幾個詞語的變化中,你感受到了巨人一次比一次冷酷?
諸如此類。但是這些都是治標不治本的方法,更為重要的還是需要培養學生的思考主動性,在平時的課堂中創設良好的思考氛圍,如有趣的富有思考價值的問題、恰如其分的賞識性評價反饋、輕松和諧的課堂氛圍等等。
《巨人的花園》教學案例及反思 篇11
本文的顯著特點是運用對比的方法展開故事情節、揭示道理。文中有許多處進行了對比,如,巨人砌墻與拆墻后花園情景的對比,巨人砌墻與拆墻后態度的對比、感覺的對比,正是在這些對比中,故事的情節變得跌宕起伏,故事所揭示的道理也自然地顯現出來。
設計教學時,我根據課文特點,圍繞“對比”展開教學。包括花園變化前后內容的對比,冬天性格的巨人和春天性格的孩子內容的對比以及巨人醒悟前后的言行對比。通過變序教學法、想象情境教學法來實施教學,重視學生的個性化感悟,尊重學生的學習意愿,引導學生自讀自悟、合作討論,關注課堂教學生成,實現共同提高的目的。文本里有許多想象的`空間,比如巨人趕孩子們的時候是怎么想的,會有什么樣的表情,小男孩會說話的眼睛凝視著巨人,但他沒有說出來,又比如當巨人看到小男孩這種眼神后,他心里火辣辣的,那為什么火辣辣的,也沒有寫出來,這時我就進行了拓展性閱讀的訓練,安排學生想一想說一說,這樣既加深了對文本的理解又訓練了學生表達的能力,通過前期一系列的對比感悟,這時再出示重點句,學生對重點句的理解也就容易得多。
存在的遺憾也有很多。首先,因課堂容量較大,幾個環節浮于面上,如果讓學生多讀多說,能夠更深入地理解課文。
《巨人的花園》教學案例及反思 篇12
一、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根據課文想象畫面。
2、通過朗讀、品味、想象,感受童話的有趣,明白快樂應該和大家分享、做人不能太自私的道理。
二、教學重點:
想象畫面,體會巨人的行動和心理變化,在層層讀悟中理解童話所揭示的道理。
三、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同學們,上一堂課我們已經讀過童話故事——巨人的花園,走進了巨人的花園,看到了一個怎樣的花園?我們再來感受一下它的美麗。
(出示句子,齊讀:那里,春天鮮花盛開,夏天綠樹成陰,秋天鮮果飄香,冬天白雪一片。花園里常年洋溢著孩子們歡樂的笑聲。)
不過好景不長啊,這個花園發生了奇怪的變化,那么這個奇怪的變化表現在哪兒呢?我們再去讀讀課文,劃出有關的句子。
(二)、研讀,探究“變化”,感悟寓意
體會花園的變化
1、學生讀文找句。
2、讀后指名說說。
待學生回答后,出示句子:
但不知為什么,巨人的花園里仍然是冬天,天天狂風大作,雪花飛舞。巨人裹著毯子,還瑟瑟發抖。
鮮花凋謝,樹葉飄落,花園又被冰雪覆蓋了。
自由朗讀,讀出花園的寒冷和荒涼。
(點課件欣賞),是這樣的感覺嗎?齊讀這兩個句子。
體會巨人的態度
1、過渡:可是不知同學們想過沒有,同樣一個花園,為什么會有這么大的不同呢?
2、指名說說。(因為巨人的加入,那么巨人做了什么呀?三番五次地趕孩子們。)
我們來讀讀課文,找出巨人三番五次趕孩子們的句子找出來。
3、根據學生回答,隨機出示句子:
① 巨人很生氣:“誰允許你們到這兒來玩的!都滾出去!”
聯系上下文想象一下,巨人這次驅趕孩子們的時候,心里是怎么想的?說話時可能是什么樣子?
學生交流后可以問:這說明了什么?(一個自私、小氣的人)
②巨人又發脾氣了:“好容易才盼來春天,你們又來胡鬧。滾出去!”
讀好句子。
不知道你們有沒有發現,其實巨人是非常喜歡春天,喜歡美好的東西的,可以從哪些地方看出來?
他一次又一次地看到美麗的花園變成冬天,但他還是不理解這是怎么回事。你們明白嗎?
我們大家都知道巨人趕走孩子的同時,也趕走了春天,可巨人仍舊是全然不知,所以當他發現桃樹底下還站著個小男孩時,出示句子:
③“喂!你趕快滾出去!” 巨人大聲叱責。
讀好句子。
當時的表情和語氣會是怎樣?齊讀
4、小結過渡:這么一個自私、冷酷、任性的人,為了獨自享受美麗和快樂,一次又一次無情地趕走這些孩子們,同時把春天和歡樂也趕走了,實在忍無可忍,怪不得其中有一個小男孩,面對巨人的大聲斥責,沒有拔腿逃跑。
出示句子:小男孩沒有拔腿逃跑,卻用他那會說話的眼睛凝視著巨人。不知怎么,巨人看著他的眼神,心里火辣辣的。
讀一讀
那個小男孩用他那會說話的眼睛凝視著巨人,會對巨人說些什么?指名說說。
6、明理
巨人聽了這些話后,心里火辣辣的 。他為什么“火辣辣”?把他當時心里的想法寫下來,先與同桌交流,然后指名全班交流。
是啊,巨人那顆經歷了寒冷、孤獨、寂寞的心, 終于被孩子們融化了,所以他領悟到了:(出示句子)
“沒有孩子的地方就沒有春天。”
“喚來寒冬的,是我那顆任性、冷酷的.心啊!”
齊讀這兩個句子。
所以,巨人立刻拆除了圍墻,從此以后,巨人的花園再也不變化了,它永遠成了孩子們的樂園。而巨人則和孩子們成了好朋友。瞧,他們多快樂!播放課件
四、美讀小結
1、齊讀最后一小節。
2、梳理揭示寓意:我們要把愛心、快樂等一切美好的東西和大家分享,才能更快樂,更幸福。在這里我希望大家都能多付出一點愛,那么我們的世界將變會得更加美好。
五、反思
抓學生的思想,還是這一點,總以為自己想的就是學生想的,但自己認為簡單的,學生說難,學生說難的,自己說簡單。
上課開始,沒有對字詞進行詳細的解說,如火辣辣的辣是一聲,雖點明了但是再后來還是有學生犯錯,沒有及時的進行鞏固。上課雖說還算活躍但是沒有秩序。在文章的閱讀方面還是沒有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讀書百遍,其義自現。討論學習,合作交流方面體現出來的問題就是小組長沒能起到火車頭的作用,討論不能積極踴躍大膽。對于課堂上我的點撥,不夠精煉。導致自己在提一個一個的問題,學生在下面回答一個一個的問題。沒有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和自由的思考空間,對文章的講解沒有留給學生自主性,導致我講的太多,成了灌注是的教學。
在今后的教學中,我會逐步的完善小組合作學習。盡量的留給學生自由的學習空間,只講學生自學過程中產生的疑難和學生沒想到的問題。讓學生學會學習。
《巨人的花園》教學案例及反思 篇13
《巨人的花園》是一篇學生較為喜歡的童話故事,主要是通過巨人建、拆圍墻的故事,啟示學生克服自私的缺點,提倡知過即改的精神,體會與人共享的幸福和歡樂才是真正的幸福和歡樂的道理。我在教學設計中,主要是讓學生在感知課文的基礎上,探究幸福的真正含義。因此本文的重點是讓學生能深刻地感悟:與人共享的幸福和快樂才是真正的幸福與快樂。在學生對課文內容充分理解和對幸福有了一定認識的基礎上,我啟發學生結合自己的學習,或是家庭生活,或是收集名人談幸福的基礎上來認識自身的幸福觀點。通過主題論談,不僅訓練了學生思維、表達能力,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充分認識自身幸福觀的優劣,使學生對幸福的認識再上一個臺階。通過學生們的各抒己見,他們達成了共識:“能和大家一起分享的快樂才是真正的快樂。”在學習中,大家共同探討,交流想法。不僅把自己的快樂表達出來,還把自己成功的快樂傳遞給他人。我也享受到因為為學生創造快樂而帶給自己的快樂。
《巨人的花園》教學案例及反思 篇14
《巨人的花園》教學反思
語文教學中要引導學生自讀、自悟、自學探究為基礎,大力提倡自主、探究的合作方式,充分和調動學生的情感體驗,關注學生的內心感受,注意培養學生對事物有正確的情感態度。
本篇課文是選自王爾德童話集的一篇意蘊深刻的童話。自古以來,童話是人們喜聞樂見的文章體裁,尤其受孩子們的青睞。這篇童話主要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一個巨人擁有一個美麗的花園,但當他看見孩子們在里面玩時很生氣,把孩子們都趕了出去,后來他的自私換來了花園的寒冬,后來經一個男孩的提醒,巨人明白了自己的自私和冷酷,他把花園送給了孩子們,自己也獲得了快樂和幸福。這篇童話要讓學生明白是巨人的冷酷剝奪了孩子的快樂,氣跑了美好的春光和快樂的花草樹鳥,教學生懂得待人要寬容,要學會給予、奉獻。
作為四年級的學生,他們已接觸了不少童話,童話本身以其生動有趣深深吸引了這些愛幻想的孩子。孩子對童話的濃厚興趣使本篇教材具有莫大的磁性,但磁性到底能吸引住多少孩子,得靠教師的精心引導,因為孩子們畢竟沒真正掌握閱讀童話的技巧。
在教學時,我使朗讀成為學生學習的探究的重要手段,讓學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圍中學習,自主地讀、說,在自讀自悟、主動探究中讀懂這篇意蘊深刻的童話,讓每一位學生的心靈都為之一顫,為他們點燃心中的一盞明燈,讓他們學有所獲。
具體的措施:
1、抓住巨人的言行細細品味,引導學生想象,體會巨人性格的變化。
2、讓學生在深入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懂得美好的東西應與別人同享。
上完課后,蔡老師和石老師給我提了兩條寶貴的意見,第一,在學習“同一個花園,為什么會有兩種截然不同的景色呢?”這個問題的時候,由于我為了降低學生的學習難度出示了“當巨人外出,孩子們在花園里玩耍時,花園里( );巨人回來后禁止孩子們玩耍,當春天來臨時,花園里( );當孩子們偷偷鉆進花園里玩耍時,花園里又( );當巨人訓斥孩子,孩子紛紛逃竄時( )”這一系列的填空,結果好心辦壞事,這些填空束縛了學生的思維,教學過于死板。兩位老師認為,應該在學生讀的基礎上,讓他們自由說說原因,再回到課文中去找答案。
第二,在抓住巨人的言行仔細品味時,總是從巨人看到孩子在自己的花園里玩,心里會怎么想,進行朗讀指導,體會巨人任性、自私、冷酷的心,教學方式太單一。
要上好一堂課真的很不容易,今后要多上課,多向有經驗的老師請教。
巨人的花園教學反思
《巨人的花園》是英國作家王爾德寫的一篇童話故事,它通過講述孤獨而自私的巨人與一群天真可愛的孩子們間的故事,告訴我們快樂需要與人分享的道理。教學重點難點是:1、體會巨人在行動上和心理上的變化軌跡,以及這些變化帶來的結果,明白快樂應當和大家分享的道理。2、體會這篇童話在表達上的突出特點,感受童話魅力。此課我上的是第一課時的內容。主要是認識生字詞語,朗讀課文,讀通課文,了解故事梗概,精讀課文的第一部分花園的變化。
首先,一篇課文是單元中的一部分,所以我不應把課文和單元割裂開來,而要注意相互的關聯性。這也是教材處理與把握的一個問題。這個單元的重點是童話,而作為本單元的第一篇課文,在上課文前,應該先引導學生理解單元提示的內容,讓學生在了解總的內容的基礎上學習新的知識。先學習有關童話的知識,詢問他們對童話的了解和理解。激發學生的興趣,讓他們對本單元的課文能保持一種好奇、喜愛的心情,為后面的上課做好準備。每個單元的單元提示對于每個單元的課文都有引導和開篇的作用,因此要好好利用單元提示,才能為課文的開篇打好基礎。
這節課在開題時,我的導語是“同學們,你們喜歡童話嗎?你喜歡哪篇童話?”導語的題目定得太大,沒有引起學生的興趣和注意力。只有少數同學能夠回答。而且導語的時間太短了,只問了一個同學。就直接進入了課題。課文的渲染還不夠。正常的導語2—3分鐘的時間沒有把握好。引導不到位,導致學生沒有把問題提到點子上,可見在這方面我經驗不夠豐富,需加強這方面的學習。增強導語的渲染性和自然進入課題的銜接性。
其次,在上一篇課文前,預習工作是十分重要的,因此要讓學生養成預習的好習慣。而第一課時教學時需要對學生的預習情況進行及時的反饋和檢查。在課前的預習中,不是所有學生都能預習的十分充分,因此在第一課時中我主要是讓學生反復朗讀課文,做到正確連貫。當然,僅僅是讀課文可能會讓學生覺得枯燥、乏味,所以我采用多種閱讀的方式,比如可以帶著問題讀,可以賽讀,可以大聲朗讀,也可以是默讀。在預習時學生可能會有些疑問,我在這個環節設計了讓同學們帶著問題去讀課文,但是讀完課文后忘記了反饋這個問題。沒有在預習中把她解決。
再次,課堂上我講得比學生還多,有時本該是學生講的也被我
代勞了。基本上都是我講完了,然后問學生是不是。學生的回答因此也很簡單,都是“對”或者“是”學生發言的機會太少。原本還不覺得怎么樣,現在想來真是一個致命的錯誤。我們的課堂教學中應該給學生自主的思考和閱讀空間,這樣學生才能對文本有一個比較清晰的理解,才會讀懂課文。
三、在第一遍通讀課文時,我是一直站在講臺上的。和學生的互動太少。學生在朗讀的時候,我應該下來巡視,看看學生讀得怎樣了,哪些生字詞語有不懂的。還有我的速度太快,還沒等學生想好一個答案,我第二個問題已經出來了,沒有考慮到小學生對于知識的接受和消化程度和水平。
四、通讀一遍課文后,檢查朗讀情況,這個環節基本是做到位的。只是接下來的生詞詞語的檢查情況有點問題。生詞詞語這個環節,我設計了自由讀,點讀,領讀和齊讀這幾個形式。但是通過了多次的朗讀,還是發現學生對一些生詞詞語沒有真正掌握。反思:在領讀之前,特別是易讀錯的幾個詞語,我應該事先示范一下。如:叱責和訓斥這兩個容易讀錯的詞語。還有一個就是對于學生的評價太簡單。基本上的回答評語都是很簡單。這個以后有待改進!
五、精讀課文時,出示課件太早。第一個問題還沒等學生找到答案,我就事先把課件的答案段落出示在屏幕上了。以后要注意環節的時間把握。在朗讀巨人生氣的語氣時,我的環節是讓學生思考然后再揣摩,學生在模仿巨人生氣時有幾個學生還是模仿得非常到位的。不過大多數學生還是不能很好的體會這種心情。所以也許一開始通過我來示范一遍巨人生氣時的語氣,然后讓學生來模仿,可能效果會好些。對于反面人物如巨人,他們的語言我們應該盡可能的少正面引導朗讀,而對于正面人物的語言或精彩語言則應該引導學生多懂,并且讀通讀順,品出味道來。
最后,對于本課的課外拓展,也許處理的比較簡單。使得整一堂課缺少一個核心的亮點。課外拓展沒有很好的拓展出去。只是兩個簡單的問題,讓學生動筆練了一下。思考了花園在巨人回來之前和回來后的變化。學生雖然回答出了問題,但是思維并沒有拓展開去。寫出來的大部分是書本上的語句,沒有用自己的語言去整理和描繪。我在這方面做得還不夠,這需要我在以后的教學中引起高度注意。另外一點就是缺少與第二課時的銜接。第一課時主要是整體感知課文,深入領會課文的內涵還得靠第二課時,而在第一課時結束前抓住課文的主要問題留給學生一個懸念,不僅能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也體現出課時的連貫性。比如在上《巨人的花園》第一課時結尾的時候,就可以提問“巨人的花園經歷了哪幾次變化?”“巨人的態度是怎樣發生變化的?”等等。
第一課時教學的主要任務就是激發了學生的興趣,讀通了課文,掌握了字詞,整體感知了課文,能為后面的課時做好準備,打下基礎就是成功的了。所以在后面的課文教學過程中,如何真正把握第一課時的教學還需要實地的練習和師傅更多的指導。我的最后一個環節缺少這樣的鋪墊過程,由于時間關系,我的第一課時結束得有點匆忙,對于第2課時的展開還不是很到位,只是在結尾一筆帶過。略顯倉促。以后在這方面還得再努力!
業精于勤毀于嬉,形成于思毀于隨,希望以后能在老師的指導和自己的努力下,在以后的教育教學活動中更上一層樓!
《巨人的花園》教學案例及反思 篇15
《巨人的花園》這是英國作家王爾德寫的一篇童話故事,這篇童話主要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一個巨人擁有一個美麗的花園,但當他看見孩子們在里面玩時很生氣,把孩子們都趕了出去,在花園周圍筑起了高墻,將孩子拒于墻外。從此,園里花不開,鳥不語,一片荒涼,只有冬天永遠留在這里,他的自私換來了花園的寒冬。后來經一個男孩的提醒,巨人明白了自己的自私和冷酷,他把花園送給了孩子們,自己也獲得了快樂和幸福。讓學生明白是巨人的冷酷剝奪了孩子的快樂,氣跑了美好的春光和快樂的花草樹鳥,教學生懂得待人要寬容,要學會給予、奉獻。從這篇童話中,我們可以體會到,能和大家一起分享的快樂才是真正的快樂。
朗讀成為學生閱讀課文的重要手段,在教學時,讓學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圍中學習,自主地讀、說,在自讀自悟、主動探究中讀懂這篇意蘊深刻的童話,讓每一位學生學有所獲。抓住巨人的言行細細品味,引導學生想象,體會巨人性格的變化。讓學生在深入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懂得美好的東西應于別人同享。
通過閱讀抓住重點,需要抓住重點,品讀感悟。通過多層次的多形式的反復品讀、感悟,促進學生多元發展。體會花園的變化,讓學生找出描寫花園變化的句子,反復品讀后出示冰雪覆蓋、狂風大作、雪花飛舞的畫面,與前面美麗的情景形成鮮明的對比。體會巨人的態度,通過進行朗讀感悟,理解巨人的心理變化,巨人冷酷無情的.語氣態度。
讀了課文之后,大家看到一個怎樣的巨人?給學生想象的空間,我就安排學生說一說,比如巨人趕孩子們的時候是怎么想的,會有什么樣的表情,小男孩會說話的眼睛凝視著巨人,但他沒有說出來,又比如當巨人看到小男孩這種眼神后,他心里火辣辣的,為什么火辣辣的,卻也沒有寫出來,這樣就加深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又訓練了學生表達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