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第七冊教案13、月球探秘
課 題 | 13、月球探秘 |
| ||||
備課日期 前學期的電腦備課 | 上課日期 12 月 12 日 |
| ||||
教學目標 | 1、指導學生初步認識月球的一般情況,了解人類通過對月球的不斷探索,月球的奧秘將會逐步地被揭開。 2、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 |
| ||||
教學 準備 | 有關月球概況的資料、掛圖或錄像。 |
| ||||
教學過程 設計 |
| |||||
教學內容 | 師生活動 | 備注 |
| |||
一、導入 新課 二、學習新課 1、了解科學家在月面上探索的情況。 2、指導學生認識月球的一般情況。 3、指導學生想象月球上看地球。 4、介紹最新月球探測情況。 5、教師總結結束本課。 | 談話:通過上一課的學習,我們已經知道了從古代神話故事嫦娥奔月——人類幻想登月,到1969年7月21日人類終于成功地登上月球,科學家們做了哪些方面的研究,有了哪些新發現,是不是如同學們想象的那樣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第13課:《月球探秘》。(板書課題) (1)提問:登月人員在月面上做了哪些事? (2)學生閱讀課本第42頁后討論。 (3)學生匯報后小結:從1969年7月到1972年12月期間,人類先后有6次12人登上月球進行了探索研究。從月面帶回了384.6千克的物質;還進行了許多科學實驗,如:安裝月震儀和激光反射器,進行了各種測量,拍攝了15000多張月球近景照片,12千米長的電影膠卷。 月球的秘密逐漸被人們揭開。 (1)談話:人類通過長期對月球的不斷探索,終于揭開了月球的秘密。請大家認真閱讀課本第42頁到43頁,討論一下人類已經知道了月球的哪些秘密。 (2)學生閱讀課文后討論。 (3)學生匯報。 教師出示掛圖并可摘要板書。 是個球體,是地球的衛星,距離地球最近的一個天體。 49個月球=1個地球 不會發光,我們看到的月光,是月球反射太陽的光。 表面凹凸不平,像鋪了一層細細的粉末。 有引力,只相當于地球引力的六分之一。 沒有大氣(空氣),也沒有風,沒有雨。 晝夜溫差很大,白天溫度高達1200C,夜間降到-1800C以下。 沒有植物、動物,也沒有生命。 (4)學生討論:宇航員登上月球,需帶些什么? (提示:根據月球的自然環境,登上月球的宇航員怎樣克服惡劣的條件,才能進行探秘。) (1)學生討論:假如你站在月球上,你能看到地球嗎?你會看到地球是什么樣子的? (2)出示月球上看到地球的掛圖。或看課本第44頁中間的插圖。 (3)學生討論,匯報。(要求學生用自己的話描述) (4)小結:從月球上看地球,地球就像一個蔚藍色的大圓盤,藍藍的球體,藍的是大海。周圍還包裹著一層“大氣外衣”。 (1)講述:我們雖然已經知道了月球一些秘密,但人類并沒有停止對月球的探測。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人們又發現了一些月球新情況。 (2)學生閱讀課本第44頁第3、4段。 (3)小結:隨著科技不斷發展,人類對月球有了進一步的了解。 ①據說月球的南極發現了冰。后來,又否定了這一說話,月球上到底是否有水,依然是一個謎。 ②在月球上規劃建立人類生活基地。 | |
| |||
課后感受 | 通過本課的學習,學生都知道了月球沒有水、沒有空氣等特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