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第七冊教案12、登上月球
課 題 | 12、登上月球 |
| ||||
備課日期 前學期的電腦備課 | 上課日期 12 月 5 日 |
| ||||
教學目標 | 1、指導學生了解從古至今人類對月球的不斷探索。 2、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 |
| ||||
教學 準備 | 1、與課文配套的掛圖或投影片。 2、與月球有關的圖片、錄像帶及文章等。 |
| ||||
教學過程 設計 |
| |||||
教學內容 | 師生活動 | 備注 |
| |||
一、導入 新課 二、學習新課 1、古代人們對月球的向往——登上月球的神話。 2、近代人們對月球奧秘的探索。 3、了解人類登上月球的過程。 4、教師總結結束本課。 | 出示一輪明月掛圖。 1、提問:關于月球你知道些什么? 2、學生討論、匯報,教師簡評。 3、談話:要想知道月球的秘密,最好是登上月球去,今天我們就來聽一聽人類登上月球的故事。(板書課題) 教師(或學生)講一講嫦娥奔月的故事。 出示課本第39頁伽利略用望遠鏡觀察月球圖。 (1)提問:你認識圖上是誰嗎?他在干什么?他發現了什么? (2)學生討論后匯報。 (伽利略用望遠鏡觀察月球,發現月球表面是凹凸不平的) (3)談話:由于當時的望遠鏡只能放大三十幾倍,所以看不清月球上暗的部分竟究是什么,還以為月球和地球上一樣,有山有水。于是就把月球上暗的部分當成海洋,并分別給它們起了去海、濕海、風暴洋之類的名稱。月球上明亮的部分大都是山,一般稱為月陸。 (1)講解:由于月球自轉和公轉周期相同,所以它老是以一面對著球,在球上永遠無法看見它的背面。月球背面便成為千古之謎。1959年10月,前蘇聯科學家向月球發射無人駕駛的宇宙火箭,飛過月球背面,并進行拍照,揭開了月球背面的謎,使人們進一步了解了月球的全貌。 (2)談話:1969年7月16日,美國發射了載人宇宙飛船。你想知道人類是怎樣登上月球的嗎?請大家認真閱讀課本第40頁到41頁,并討論以下問題: ①人類第一次成功登上月球的時間。 ②登上月球的兩位宇航員是誰? ③宇航員怎樣走上月球的?登月后他說的第一句話是什么?這句話是什么意思? (3)學生閱讀后討論。 (4)師生小結:1969年7月16日,美國的“阿波羅”11號宇宙飛船載有3名宇航員登上了奔月的征途。人類第一次登月成功了!由于登月的成功,人們對月球的結構、起源及變化過程有了進一步的了解。 | |
| |||
課后感受 | 通過本課的學習,學生對于登上月球有了一定的了解,知道了什么時候人類第一次登上月球了。知道了這是科技發展的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