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心靈已經疲憊
是心累不是體累
很多時候,我們感到疲勞,并不一定是身體素質差、過于勞累、睡眠不足所造成的。
心理學家曾經做過一個實驗,他們對主觀感覺非常疲勞的人做一系列的生理指標測驗,結果發現其中一些人并沒有出現生理疲勞的跡象。
心理學家指出,許多人感到困倦、疲乏,其實是一種心理疲勞。
心理疲勞與生理疲勞不同。盡管他們都會導致工作能力減弱、工作效率降低、錯誤率增加等情況,但生理疲勞是一種自然保護反應,是由肌肉承擔高強度或長時間的活動造成的,削弱的主要是人的體力,其表現是肌肉疲勞。心理疲勞肌肉活動強度不大,純粹由神經系統活動過于緊張或過于單調引發,削弱的是一個人的精神意志。
心理疲勞產生的原因
國外心理學家曾做過這樣一個實驗:在某大學里,他們選擇一個班的學生參加實驗;實驗非常簡單,要求每個學生按照III II III II ……的形式在白紙上連續畫線。在開始的5分鐘里,大家都畫得非常認真、工整。持續一段時間,情況發生了變化,很多同學的線已畫得七扭八歪,質量越來越差。幾個小時后,所有的學生幾乎已經厭倦得不能再畫了。這時實驗人員對大家說“再堅持一會兒,畫完這一頁就結束”。這時,實驗人員驚奇地看到,他們的畫線水平竟然神奇般立即恢復了。
可見,長時間從事單一的活動,缺少變換,必然會導致心理上的疲勞。很多人在學習的時候,只是長時間機械地重復,就像是實驗中的大學生在不斷地畫線一樣。他們時間安排不合理,學習方法不當,學習中缺少調劑,如此一來,學習對于他們也只是枯燥乏味的“機械運動”而已,怎會不疲勞、困倦呢?
此外,有些同學為了取得好成績,整天只顧學習,不注意休息,給自己過大的壓力,總處于緊張狀態,結果導致心理機能降低,疲憊不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