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術對教學的影響和反思
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將有助于課程評價的變革和改善,信息技術與課程評價整合后,將帶來評價觀念、評價內容和評價手段的變革,信息技術可以作為自測的工具,有利于學生自我反饋,也可以作為教師電子測評的手段,優化了評價過程,同時教師與學生可以通過信息技術相互溝通交流,有助于學生的個別化自測,有效地促進學生的學習。
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最主要的是帶來學習方式的革命,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對于人類的學習方式產生了深刻的變革作用。學生從傳統的被動接受式將轉變為主動學習、探究學習和研究性學習,從單一的學習方式向多樣化的學習方式轉變。同時數字化學習也將成為學生未來發展的方向。
四 信息技術在學科教學中的應用
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改變教學結構
1 基于整合理念的信息技術教育應用
信息技術在學科教學中的應用可以有兩個層面。一是基于“輔助”的理念,將信息技術作為教學媒體、手段和方法來幫助教師或學生解決教或學的問題。在這一層面上,信息技術主要扮演媒體的角色,發揮的是媒體功能,體現的是媒體特征,不能引起真正意義上的教學模式。學習方式的改變,二是基于“整合”的理念,使信息技術作為構建自主、探索學習環境的重要要素來支持學習。在這個層面上,信息技術不再是輔助教學的手段,而是成為學習內容或教學內容的有機組成部分,扮演學習、研究工具的角色,發揮學習環境的作用。無論是知識的學習,還是技能與能力的掌握與培養,都可以基于這種包含信息技術要素的學習環境,達到統一和諧的完成。因此,信息技技術在這方面的應用引起教學內容,教學模式、學習方式的改變,特別是在學習方式上,能讓學習轉變單純的接受式學習方式,學會自主、探究式的學習。
.基于輔助教學與基于整合教學的根本區別
計算機輔助教學與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異同
中國臺灣學者王全世和惟存教育實驗室柳棟都曾經系統地將二者進行比較,本人在借鑒了上述的研究成果后,提出下面的具體分析(參照下表)。
(1)理念
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強調的是整合和融入。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是基于全局觀和系統觀的。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考慮整個課程的整體效果,而不是孤立的知識點。它考慮整節課甚至整個單元,強調采取信息化教學設計的方法來進行課程與教學設計。計算機輔助教學則強調的是輔助,即考慮強化某一個知識點,它考慮的只是促進某個知識點的教與學。
(2)信息技術的作用
在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中,信息技術已經成為課程與教學中的一個因素,成為教師教的工具、學生學的工具以及環境構建的工具。計算機輔助教學則只是把信息技術作為輔助的媒體和工具。根據中國臺灣學者的觀點,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角色可分為五個等級,
從等級0到等級4:
無 (等級0):教學中沒有使用任何的信息技術,信息技術在教學中未扮演任何角色。 分離(等級1):信息技術被用來教學生如何使用信息技術;信息技術與其他課程內容沒有連結,或連接性很低。
補充(等級2):師生偶爾使用信息技術來教學與學習;信息技術在既有的教學活動中被視為補充的角色。
支持(等級3):在大部分學習活動中需要用到信息技術;信息技術在教學中扮演著支持的角色。
整合(等級4):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師生很自然地使用信息技術來教學與學習;信息技術被延伸地視為一項工具、一個方法或一種程序。
(3)范疇
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所包含的范疇很廣。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實質上包含計算機輔助教學。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在計算機輔助教學基礎上發展起來,不但理念提升,而且范疇擴大。凡是與信息技術相關的教學活動都可認為是屬于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可以包括以下三個方面:信息技術作為教學工具、學習工具、環境構建工具。而計算機輔助教學的范疇則較小,主要是教師使用信息技術來輔助教學,也有較少的時候學生使用信息技術來輔助學習。計算機輔助教學和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相比較,從計算機擴展為信息技術,從教學擴展到課程,從輔助擴展到整合。
(4)目的
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最高的目標乃是有效地改善學習。在信息技術沒有與課程整合之前,學生的學習仍然進行,并能夠取得一定的學習效果。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后,將有效地改善學習,革新傳統的學習觀念,改善學生的學習方式,改善學習資源和學習環境,構筑面向未來社會的學習文化。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計算機輔助教學則主要是為了提高教學效率,結果是有限度地提高了教學質量。
(5)實施
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實施需要將既有的課程與教材進行重新設計。教師需要轉變教與學的觀念,轉變教學方式與學習方式。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受到信息技術基礎設施、教師信息化技能和教學設計能力、學生信息化學習能力等諸多因素的限制,所以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在實施上難度較大。計算機輔助教學則一般只需要教師使用固有的軟件進行演示,對教師的課程與教學設計的能力要求不高,所以計算機輔助教學實施的難度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