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信息教學反思(七)
美國教育家目標教學理論創始人布魯姆認為,學生是具有獨立人格、巨大潛能和個性差異的人,這為分層教學提供了理論依據,也說明了實施分層教學的必要性。另一方面,現代教學論特別重視學生的個性、獨立人格和創新能力的培養,使培養出來的學生能夠適應未來信息社會、知識經濟社會的需要。21世紀是科學技術迅猛發展、電腦普及的信息時代,掌握計算機已經是科學發展和作鄉未來信息時代的需要了。隨著信息技術教學的普及,學生之間的差異越來越大,如何應對這種差異,面向全體學生,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我在這里做了一個大膽的嘗試,把傳統的傳授式教學演化到分層教學模式,讓每個學生在掌握了基本的知識技能后,都有自己發揮才能的空間。
一、分層教學前的準備:
在我所任教的班級中,實施了分層教學已有一個學期。在進行這種教學模式之前,我曾經思考過,分層教學應該照顧到所有學生的認知過程,讓優等生“吃得飽”,中等生“吃得好”,后進生“吃得了”,使每個學生都學有所得。所以上課之前的充分準備是必不可少的,我呢,是“一顆紅心,兩手準備”,哪兩手呢?
1、學生的分層準備:
根據學生的知識結構、能力結構和學習需求的不同,將學生劃分為若干層次。
在信息技術課程中,學生的差異在于先前的計算機知識水平。首先,要有的放矢,做好課前摸底準備,這對每學期的新生來說是必不可少的,也是讓我自己在以后的教學中方便的一件事情。那怎么個摸底法呢?在全一冊的《信息技術》課程中,在課時的安排上是足夠的,所以要舍得花上一兩節的時間和學生交談,做一些調查。調查的形式可以是調查表、集體討論、個別聊天、談心之類的,并且從中獲得有價值的信息,調查的內容可以涉及到:你是什么時候接觸電腦的?家里有電腦嗎?電腦上有哪些東西啊?平時上過網嗎?有沒有參加過計算機的培訓或者競賽啊?下面是我進行調查后的一個小小的統計表:
接觸過電腦家里有電腦有上網上網干什么參加電腦培訓或競賽
接觸過電腦家里有電腦有上網上網干什么參加電腦培訓或競賽2003853聊天12004301228聊天、游戲22005422042聊天、游戲6(平均班級人數為60人) 調查雖說只是一個基礎,但至少給了我不少的參考價值,這就和后面的備課分層有了一定的聯系。在圖表的參考下,我就暫且可以把學生分為特長生,普通生和急需幫助的學生。
2、備課的分層準備:
備課的思路直接關系到你上課質量的好壞,一堂45分鐘的課往往要花上我7、8個小時的時間才能完成一份滿意的教案,有時還要好些天收集資料后才能完成,有了大量的試題做基礎,就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充分地提高教學質量。
有了前面的三個層次的學生分層,備課的目的性、針對性就更明確了(大前提,特長上要對基礎知識已經了解的透徹,而且能夠獨立完成,這些也是需要你進行課前調查摸底)。對于特長生,我就尋找一些在競賽類,具有開發智力,超出課本之外的知識,但是,不能太難,特別是一些自己心里都沒譜的題目不宜拿來當作學生的作業或者習題,沒必要,這樣反過來被學生問倒了;對于普遍的普通生來說,我對問題的設計就大致沒有脫離課本,像課后的習題可以當作是課堂中的小練習,但這部分學生還要挖掘出他們的潛力,也應該適當的加些提高型的練習,象課本中的“想一想,練一練”之類的題就可以交之完成;最后剩下的那一批學生的大前提是一般沒有接觸過電腦,所以在剛上手的時候可能會有些不適應,這就是所謂的需要幫助,如何幫助呢?一個,我是利用課余的時間給他們補補差,先讓他們從最基本的怎樣使用鼠標學起,當然這要安排的妥當,不能太占用他們的時間,也不能讓他們沒有收獲而回。這樣,在統一上課的過程中,不至于連最基本的也不會,在那里干瞪眼;另一個,在備課的過程中,我們需要考慮的是把先前需要掌握的最基本操作加以重點,但這些學生中也不乏能出現天才型學生,所以我們要注意觀察使“之”不漏網,是金子總會發光的,備課中的練習的設置也是相當基礎型的。同時,充分利用學生資源,采用一幫一結對子的方法,利用他們課余時間讓特長生和普通生結成友好對子,同是上課時也有意地讓特長生和普通生相鄰,給他們的學習提供最有利的便利條件。
有了這三個層次的學生后,給我的備課增添了相當大的難度,一個課時的備課相當于三個課時,但最終還是很好的為分層上課打下了結實的基礎。
二、分層教學的實施:
上課分層的大前提是有一個較好的機房條件,至少能讓學生分組操作。因為如果穿插座位后,會讓一些處在第三個層次的學生有種緊張感:我怎么不會做?我的速度怎么這么慢?這就更影響了他的接受情況。我校的機房雖然不象一些其他的學校是六人圓桌電腦,可機子還是總共可以分成六排的,12人/排,每一排或者兩排安排同一個層次的學生,這樣讓他們在練習的過程中能互相幫助,互相糾正。
上課的內容首先是要能保證大綱的要求,落實大綱中的基本操作,然后才能“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完成我事先準備好的適合他們的練習,“放”要“放”的適度,“放”中要有“抓”,“抓”一些高水平的學生的離題,“抓”一些需要幫助的學生會產生厭惡的感覺的現象。
在上課的分層上我們還可以引用這么一些資源,因為課堂中只有一個教師,所以有時候會忙不過來,這時候,我會讓一些特長生在完成題目的前提下,幫助第三批學生,這樣既可以讓特長生鞏固基礎知識,華而不實,又可以讓那些需要幫助的學生能從中受益,使得大部分學生都能掌握,達到了一個同學之間互相協作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