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信息技術課教學的點滴探索
二十一世紀人類將全面進入信息化社會,信息化社會所需的人才必須具有良好的信息意識和信息能力,而這種意識與能力應該是從小培養的,所以基礎信息技術課已納入中小學的必修課程。但是,信息技術課目前在全國并沒有統一的教材,如何開設信息技術課,開設哪些內容成了眾多教師和學生關注的焦點。作為一名中學信息技術課教師,我認為中學信息技術教學的主要目的是讓學生了解計算機文化、初步掌握一些計算機基礎知識和技能,并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信息意識和創新意識,有效培養學生對信息的收集、處理、應用和傳輸的能力,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創造能力。下面是我的一點探索和體會。
一、調整教學內容,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信息時代的到來使電腦進入了千家萬戶,隨著寬帶的普及上網也不再是一件難事,這使得越來越多的學生對網絡熟悉、著迷。吸引他們的究竟是什么?通過與學生的交流,我了解到原來是那些絢麗多姿、精彩紛呈的網頁、精美新穎的圖片和惟妙惟肖的動畫。知道這些后,我嘗試性的對教學內容進行了調整,將現教材中選修的Photoshop圖像處理和安排在后面的網頁制作兩部分內容進行擴充、提前講解。我們還為學生開設了一個Flash動畫興趣制作小組,為學生講解動畫制作方面的知識和基本技巧。這樣同學們綜合運用課上課下所學知識,用Photoshop制作圖片、用Flash制作動畫,在將其用于自己的網頁中,做出的網頁作品十分精彩。學生在學習和制作的過程中興致濃厚都很積極認真。他們十分感慨沒想到做網頁也挺容易的。通過這次嘗試性的實踐,學生大大激發了學習興趣。
二、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團隊精神
在現有教材中,程序設計內容被壓縮到了很小的一部分,這是因為許多人都認為現在讓學生學習編程是完全沒有必要的。我覺得這種觀點很片面,因為無論哪種計算機語言都以其極其豐富的內涵給學生提供了廣博的思維空間。有時一個看似簡單的程序,做起來卻要費不少周折,包括分析、構思、畫框圖、寫程序、調試、修整、優化、成功多個步驟。在整個過程中常有“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覺,這會使學生的成就感油然而生,從而激發學生的求知欲,使他們的創造性得到淋漓盡致的發揮。程序設計有的由個人獨立完成,有的則需幾人合作完成,不論哪種在完成的過程中都有助于培養學生沉著、冷靜面對困難的態度以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后者還特別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及團隊精神,這種能力與精神是他們將來走上工作崗位融入社會必須具備的素質。另外,程序設計有助于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而且在此過程中其思維能力往往會得到跳躍式的提高。思維是能力的內核,能力是思維的外化和延伸,二者相輔相成。能力有了提高,不正是我們素質教育所期望的嗎?
三、尊重學生主體地位,讓學生在練習中學會創新
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是以人為本的體現,是教師的天職。在初中信息技術課Word部分的教學中,學生在掌握了對藝術字、文本框和圖片的基本編輯方法后,要求能夠綜合運用這些方法制作出圖文并茂的文檔。書中給出的例子是“笑話”這個文檔,實例很簡單,也很呆板。如果教師只是照本宣科的話,很難激發學生的興趣,更不用說創造性了。但如果教師將這個例子變一變,在綜合運用繪圖工具將其改變形狀、背景顏色,就會讓學生眼前一亮。他們會想老師用的菱形,我可不可以用三角形、圓形,換一種顏色一定比老師做得好。此時,教師只要適當的予以引導與鼓勵,學生就會將自己的構思、創意表現出來。這樣完成的練習才真正達到了練習的目的,不但使學生掌握了綜合應用編輯方法的能力,而且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的興趣,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更重要的一點是在制作的過程中學生的個性得到了發揮,看到自己作品后的成就感會增強學生的自信心,使學生體味到學習的快樂。
四、改進教學方法,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信息技術課的課時畢竟有限,這些要求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對一些應用軟件的介紹不能過于細化,不能將某些專業人員深入運用這些軟件時才能碰到的問題作為教學內容去挖掘探討。但是,任何一個應用軟件的功能都是強大的,也總會有學生對其產生特別的興趣,希望得到老師的幫助進一步學習。此時教師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對學生的問題切忌直接給出答案,而是應引導學生自己對問題進行分析、研究,對軟件進行自學從而解決問題。正所謂“授人以魚,未若授之以漁”嗎?教師不必擔心學生會中途放棄,因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要學生有興趣,就一定會主動研究學習的,所以教師只要適時的加以指導就足夠了。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掌握信息技術課學習的真諦,才能使學生真正的學會學習,成為學習的主人。
信息技術是一門新興學科,與其他學科相比缺少現成的教學經驗供我們借鑒;而且它又是一門快速發展的技術。這對于一名教苑新兵來說,既是機遇又是挑戰。我將不斷探索、刻苦實踐,在信息技術課的平臺上做出新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