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SIC入門》教學反思
作為一種初學者的程序語言,BASIC以其易用易學而聞名。但對于小學生而言,BASIC仍是具有極大難度的一種語言。如何讓小學生掌握BASIC語言,其關鍵就在于“化難為易”。把繁雜的程序用簡單的方式表述出來。在BASIC入門一課中,我用以下的方式來實現了“化難為易”。
此課的第一步,是在黑板上板書以下兩個程序:
程序一: 程序二:
S=0 S=0
FOR I=1 TO 10 STEP 1 FOR I=2 TO 100 STEP 1
S=S+I S=S+I
NEXT I NEXT I
PRINT “1+2+3+…+10=”;S PRINT “2+3+4+…+100=”;S
END END
板書之后,不對程序作任何講解,直接提問:
這兩個程序有何功能?
因為答案隱藏在程序之中,學生利用本身具有觀察能力完全可以找到答案。在實際的教授中,每個班都有眾多學生舉手回答,能夠正確地說出答案。
答案:
程序一的功能是計算從1到10的和;
程序二的功能是計算從2到100的和。
完全依*自己的能力,在教師未給任何幫助的情況下解決了第一個問題,對于學生的自信心有很大幫助。同時,學生的積極性也隨之明顯提高。
緊接著,教師又提出第二個問題:
這兩個程序有什么不同之處?
這需要學生利用到比較判斷的能力,對照兩個程序進行深入細致的觀察,答案就能迎刃而解了。
答案:
兩個程序的不同之處在于第二句和第五句。
根據此答案,將程序第二句和第五句的關鍵處用彩色粉筆標記出來,突出顯示。
程序一: 程序二:
S=0 S=0
FOR I=1 TO 10 STEP 1 FOR I=2 TO 100 STEP 1
S=S+I S=S+I
NEXT I NEXT I
PRINT “1+2+3+…+10=”;S PRINT “2+3+4+…+10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