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SIC入門》教學反思
PRINT “1+3+5…+9=”;S PRINT “2+4+6+…+100=”;S
END END
學生觀察后可以知道,此時程序一計算的是1到9之間奇數的和,程序二計算的是2到100之間偶數的和。每兩個數之間的差是2。而STEP之后的2便是這個差。
然后是練習:
編一個能計算3到999之間所有能整除3的數的和的程序。
提示學生,能整除3的數,每兩個數之間的差是3。學生對自己編的第一個程序略作修改,完成此程序。
S=0
FOR I=3 TO 999 STEP 3
S=S+I
NEXT I
PRINT “3+6+9+…+999=”;S
END
口頭提問:
如果要計算44到1024之間所有能被4整除的數的和該怎么修改?
學生會認為這是一個很簡單的問題,很快地回答出來。此時,學生對于編程序的興趣已經非常濃烈。
那么可以對此類程序作一個總結了。告訴學生,這一類程序稱為“累加”程序。只要對它作簡單的修改,就可以計算任何一個類似的有序數列的和。要求學生把程序記憶下來。
接下來可以讓學生在計算機上把程序輸入到QBASIC中,運行程序觀看結果,同時學習輸入程序的方法以及一些應注意的事項。也可以繼續擴寬,講一下“累乘”、“1 2 3 5 8 ……”等一類數列的計算。學生基本上都能掌握。
在這樣一節入門課里,學生學會了“累加”編程,“END”語句,程序的輸入和運行。內容雖多,但學生不會感覺到困難。整堂課,學生在老師巧妙地指導下,輕松、自由、有趣地學習了信息知識,提高了信息處理能力。
在BASIC的教學中,我試圖讓學生在運用的過程中逐步學習各個語句,先實踐后理論,先知道解決問題的方法再知道問題是怎么解決的。此方法的一個問題在于如何將學到的語句整合為一個知識體系。由各個范例程序中學來的語句如何脫離范例而得到應用。希望同仁共同研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