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從說“yes”和“no”開始
跟這個班的孩子們一起學英語已有一年半了,這一年半中,我高興過,生氣過,煩惱過,郁悶過,同時,也為孩子們驕傲過、驚訝過。記得剛接手這個班時是三年級第二學期,之前,孩子們已經學了一個學期的英語。我一直以為,每個人都有好奇心,尤其是孩子,對新事物往往特別感興趣。三年級的孩子由于剛接觸英語,應該會對英語充滿興趣。的確也是這樣,剛開始,學生愿意去說、去演,一個個神奇活現地跟著我咿咿呀呀讀書上單詞和情境對話。到了期末檢測時,班平均成績居然達到了95分的高分,優秀率達到了80%,著實讓我高興了好一陣子。但是好景不長,由于家庭環境、學習習慣和家長傳統觀念只注重語數學科等客觀因素的影響,進入四年級后,學生中開始了英語學習興趣上的“貧”“富”差距,學習效果不言而喻。到四年級下期時甚至出現了個別學生厭學英語的現象。我開始焦慮、擔憂,一方面從自己身上找原因,一方面開始研究我的學生。
英語是一項技能學習,必須多讀多練,才能學以致用。班里有位學生課上不愿意說,更不愿意去演,連課后布置的朗讀作業也不愿意完成。于是,我開始特別關注這個孩子,我發現,他的家境十分困難,性格內向,智力有輕微障礙,平時課間也很少與同學交流。于是,我利用課間常到班上找他聊天,問他喜歡什么、最愛吃什么之類的問題,時不時拋出一兩個英語單詞,試探他對英語的興趣,開始,他總是少言寡語,似乎不愿意跟我多說一句話,到后來,我發現他喜歡畫畫,于是便開始從“你喜歡畫什么”之類的問題入手,他畫一個我就翻譯一個。就這樣,話題打開了,他也愿意主動把畫給我看,然而從交流中似乎還并不打算記住這些單詞。于是我就用“Do you like apple?”之類的句型來問他“你喜歡蘋果嗎?喜歡香蕉嗎?喜歡爸爸媽媽嗎?”并要求他用“yes”和“no”來回答,回答“yes”就開畫,慢慢地,他體驗到了用英語交流的樂趣和輕松。我開始尋找更多的話題,有的用中文,有的用英語,他也開始習慣用“yes”和“no”來回答我的問題,我發現了他臉上自信的表情,看到了他用“yes”和“no”回答問題時的爽快。
是的,他雖然只是簡單的回答“yes”和“no”,但這表示他能夠主動說英語,而且體驗到了說英語的快樂。
學習英語的成功,就是從說“yes”和“no”開始的,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