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譜教學案例反思
音樂課堂教學手段、教學方法等教學策略的實施要體現學生的主體性,從小學生的身心特點出發,平等的融入學生,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慮教學。在不同的教學階段,根據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和認知心理、對音樂的興趣愛好與情感反應等,合理安排課堂教學策略,盡可能的使學生積極主動的,全身心的感知并參與音樂實踐活動。案例:第五冊《八只小鵝》的識譜教學:
師生互動學會歌詞后,請學生欣賞小鵝們快樂游戲玩耍的錄象。可慢慢地,有不少同學象發現了“新大陸”,發現他們看的是“無聲電影”。老師非常熱心地出“主意”:“是啊,想不想嘗嘗當音響大師的滋味兒?你們把歌譜唱出來,配上去,不就有音樂了!”在興趣的激發中鼓勵學生自學歌譜。同時,隨機進行個別指導,很快,“有聲電影”就開始放映了。有的學生還興致勃勃地邊唱邊模擬小鵝動作,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反思:本例教學方法從“趣”入手,“先唱歌,后識譜”首先讓學生在“似曾相識”的感覺下識譜,接著借用相聲“抖包袱”藝術手段,著眼于激活學生的內心心理活動,精心安排歌譜教學。從“無聲電影”設趣到做“音響大師”激趣,最后達到放映“有聲電影”的樂趣,設計創造出促使學生識譜學習的最佳內心情感激發點,使學生在興趣的激活中感受到學唱歌譜的快樂,從而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獲得深深的音樂審美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