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學音樂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展望
改革開放以來 ,我國的教育事業得到了巨大的發展 ,而音樂教育作為美育教育的重要載體 ,面臨的形式卻不容樂觀。在全社會都提倡“素質教育”和“全面發展”的今天 ,音樂教育仍遠遠落后于時代的要求 ,可以說 ,音樂教育在我國還處于初級階段 ,尤其是中小學音樂教育 ,受教學設備、師資等實際情況的影響 ,還存在著這樣或那樣的問題亟待我們去解決。一、中小學音樂教育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其一 ,教學設備和設施還達不到要求。近期 ,教育部門對某省中小學音樂教學情況進行了系統的抽查 ,主要就三個方面的情況進行了調查 ,一是音樂教學設備和設施是否齊備 ;二是師資配備是否到位 ;三是能否按照《音樂教學大綱》的要求保質保量地開齊開足音樂課。結果顯示 ,在被走訪的 85所學校中 ,大多數學校的音樂設備欠缺 ,尤其像專用的音樂教室、音樂教學配套掛圖、教材配套錄音帶和教學用鍵盤樂器等 ,沒有一所學校能完全達到國家《器材配備目錄》的要求 ,甚至有些地方還存在很大差距。
其二 ,師資配備情況參差不齊。首先 ,鄉鎮學校音樂教師比較缺乏 ,城市學校音樂教師又過分集中 ,許多音樂教師即使分配到鄉鎮學校 ,也會千方百計調到條件較好的城市學校 ,這不利于城鄉音樂教育的均衡發展。其次 ,許多鄉鎮中學幾乎就沒有科班出身的音樂教師 ,而兼職音樂教師不具備音樂教師的基本知識和技能 ,不能勝任音樂教學工作 ,并且許多學校是班主任教師兼代音樂課 ,或者是愛好音樂的老師承擔音樂教學任務 ,音樂教學時間、質量能否保證不得而知。
其三 ,課程建設跟不上形勢的發展。面對深化教育改革 ,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新形勢 ,由于主觀和客觀等方面的原因 ,我們的教育觀念、課堂結構、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相對滯后 ,仍然沿用以前的模式 :重理論 ,輕實踐 ;重廣度 ,輕深度 ;重傳統 ,輕創新。同時 ,許多學校尤其是鄉鎮學校對音樂課程的開設的必要性、重要性認識不足 ,反映在工作中 ,就是對學校的音樂課教學不聞不問 ,認為可有可無 ,甚至認為音體美等課程的開設擠占了學生的文化課學習時間。這種為了提高升學率 ,忽視音樂教學的現象大量存在 ,從而 ,音樂教學也就走了過場。
二、中小學音樂教育發展的趨勢與展望
其一 ,音樂教育要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生為主體就是要把封閉型的音樂教育改造成為開放型的音樂教育 ,要以培養人為根本目的 ,用音樂吸引學生這種最自然的方式 ,引導學生進入音樂殿堂。在學習音樂基本理論與基本技能的過程中 ,努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 ,要重視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 ,充分考慮學生自身的條件和學習的特點 ,與其“授之以魚 ,不如授之以漁” ,新時代的音樂教育應該擯棄那種傳承式的學習方法 ,利用構建式的學習模式 ,為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和可持續發展創造良好的氛圍。知識經濟時代的發展需要的是具有開拓創新精神的人 ,音樂教育的發展同樣也需要這樣的人才。
其二 ,音樂教育要面向未來、面向現代化。這就是說 ,音樂教育一方面要立足于現實 ,以我國音樂教育的需要和實際情況為出發點 ,努力探索音樂教育面向未來、面向現代化的新途徑。另一方面又要以可預見的未來社會的需要和條件為著眼點 ,更新教育觀念。當前 ,隨著教育事業的發展 ,音樂教育一是需要得到全社會更大的支持與教育部門更多的投入 ;二是作為音樂教育工作者 ,我們也應從自身做起 ,努力轉變教育思想 ,更加充分地認識到音樂教育對學生的全面發展以及人格健全所發揮的重要作用。認認真真上好每一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