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自己去實踐
孩子不是音樂家,老師的教學應該十分耐心,進度不要貪快,一定要使所有的孩子都能夠跟得上。任何一項教學內容,都不應該使孩子覺得困難,要使孩子們覺得始終在游戲。如果孩子們顯得比較緊張,那就應該立即設法使這項內容變得簡單些、短小些、容易些,或者更換另外的適合的內容。當程度好的孩子學會的時候,不要馬上提出新的要求,而要繼續反復練習,直到較差的學生也會了,才進入下一個內容,我們不可以拋開任何一個孩子。如果發現孩子們對這項要求完成得很好,那就應該及時地進入更難一些的練習。一項教學內容所用的教學時間長短,并不按照老師的主觀設想,而是依據孩子們的興趣來確定。
為了使孩子們學習得更主動,有時候可以讓個別孩子領著大家做練習讓他當老師。當然,有些孩子在得到這種機會的時候,可能表現得十分平庸,這時老師還應該允許他繼續領著大家做,他可以從別的孩子那里學到不少東西。教學活動中的有些規定,也可以讓孩子們自己來確定。這樣,他們往往更愿意自覺地遵守。
在課堂上注意教學民主,要讓學生提出自己的藝術見解,課上師生交流,注意學生在學習中的反饋、心理變化等來調整教學內容、程序、方法。使學與教、演與導、教師主導與學生主體作用統一協調。課堂的每一階段,尤其是課的結束前都應讓學生有較為完整的藝術形象感受,留下一個美好的印象。
當教師給學生某個任務的時候,他怎么去做并不重要,盡可讓他們按照各自的條件、方式、意愿去做,這樣才能學得主動,發揮想象力和獨創性。重要的只是“做”的本身,怎么做,做得好不好,那倒無關緊要,他如果不去做,那就是教學的失敗。教師的主要任務,便是使孩子們樂意與自己合作,這種合作是一種導致教學結果的道路。我們不應把目光只是盯著這條道路的盡頭——教學結果,而要把注意力集中于如何領著孩子一起在這條道路上一步步地向前走去。
我們教師只不過是學生攀登高峰的墊腳石,學生是教師的“老師”,我們可以從學生的眼睛里找到無窮的教學方法。教師的作用就是在音樂教學過程中使學生認識美、鑒賞美、創造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