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學生自主參與音樂活動
根據《音樂課程標準》要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以興趣愛好為動力,鼓勵全體學生進行音樂創造。通過生動有趣的創造性活動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達到讓學生能夠自主參與音樂活動的目的。教材第三冊第五課是由學唱歌曲《我也騎馬巡邏去》和欣賞木琴獨奏《我是人民的小騎兵》兩大內容組成,以“美麗的大草原,勇敢的小騎兵”這一情境主線貫穿教材的兩個內容。在唱好歌曲的同時,要求學生能用雙響筒、碰鈴模仿馬蹄聲、馬鈴聲,并能為歌曲伴奏;在欣賞器樂曲的過程中要能大膽自信地參與欣賞活動,聽出音樂中的馬蹄聲、風雨聲,并能自主選擇不同的打擊樂器、節奏音型或人聲來再現樂曲情境,從中感受“小騎兵”威武神氣的形象,體驗喜悅歡快的心情,最終達到了解樂曲內容、能用自己的話復述音樂故事的目標。
欣賞教學在小學音樂教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這一課中我認為最重要的是要認識到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要讓學生能主動積極地學習。在這一點上教師如何選擇方法非常重要,必須要符合學生的興趣愛好。根據教材的內容和學生年齡特點,我將整節課的教學重點放在引導學生分段感受理解音樂所表現的情境,啟發學生運用不同的參與表現形式來體驗音樂情感。將以教師講授為主的教學模式轉換為多層次、多形式的學生自主學習模式。在進行學法的指導時緊緊圍繞教學目標,主要通過“聽”樂曲的旋律、節奏等要素,讓學生去感知音樂,從而分辨出音樂中的馬蹄聲、風雨聲,并自主選擇不同的打擊樂器、節奏音型或人聲來再現樂曲情境。
1、激趣
在導入環節中我創設情境,從興趣引入,運用了視覺圖象法。
少數民族的風土人情對我們漢族的孩子來說不是那么了解。為了使他們更直接地了解到內蒙古族人們的生活習慣,我運用電腦軟件制作了一些他們吃、住、穿等方面的風情畫面,配合優美的內蒙古曲調,給學生視聽結合,避免了枯燥的說教形式,使本來抽象的內容變得具體形象化。并很自然的集中了學生的注意力,將學生引入美麗大草原的情境。
2、活動
在分段欣賞環節中我主要采用創造實踐法,設計了多種音樂體驗活動讓學生從興趣入手主動參與,通過活動來提升學生對音樂情感的體驗。《我是人民的小騎兵》是一首木琴獨奏曲,由手風琴伴奏。樂曲為復三部曲式。全曲由引子——A段(主題及其變化重復)——B段(變奏+華彩)——A段+尾聲等三個部分組成。教學中我讓學生用人聲或打擊樂器表現漸弱和漸強的音樂效果,用來進一步體會樂曲情緒,了解樂段含義。如樂曲前24小節為引子,由ppp—漸強—mf—f—ff的力度變化模仿馬蹄聲,描寫一隊小騎兵由遠而近奔馳過來的形象。在學生初聽之后我提出問題:“小朋友們你們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根據多媒體課件演示學生很容易回答出:“看到小騎兵從遠處走來,聽到馬蹄聲由小變大。”在有了這種直觀感受以后再引導學生自己表現:“那小朋友們你能模仿出馬蹄聲嗎?怎樣才能表現小騎兵是從遠處跑來的呢?”此時學生通過自己的實踐會有許多不同的表現方式:有的用跺腳表示,有的用人聲表示,還有用手拍擊桌椅發出聲音表示的,甚至有用跑步的動作來表示的,每一種方式教師都應給予指導和肯定,如此一來不但課堂活躍、學生興趣高漲,而且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及創造思維,學會了如何表現漸強的音樂效果。
對于樂曲的主旋律我主要是引導學生通過聽、唱、敲、選等活動形式,用哼唱和自主選擇打擊樂器與節奏音型對樂曲進行二度創作——打擊樂器伴奏來加深印象、表現音樂的。這里我采用分組討論的方法,讓學生有更大的空間能充分自主地表現音樂,同時也培養了他們的合作精神。而對“暴風雨”的描寫段落的感悟則是啟發學生嘗試用人聲和打擊樂器的表現形式來呈現:首先要求學生通過探索自選伴奏樂器和樂譜,引導學生關注生活與音樂的聯系,接著通過自由組合練習激發學生的演奏欲望,最后在實踐中加強學生的節奏感,提高學生的樂器演奏水平。
最后我利用電腦制作flash動畫,根據樂段的變化出現相應的動畫內容,通過看動畫欣賞全曲,將故事完整地演繹出來,這樣就給了學生很直觀的感受,能更好地鼓勵和引導學生簡單復述小騎兵的故事,完成音樂形象的塑造。在復述故事中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然后分別讓不同的學生表演不同的段落、集體參與活動,使欣賞、演奏和表演達到和諧一致。
3、探究與評價
我認為音樂教育的首要任務,應該是為眾多的將來不是音樂家的孩子著想,幫助他們,使他們也能夠參加音樂活動,能夠成為積極的和有一定水平的音樂欣賞者,能夠從音樂中享受到樂趣。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都把學生放在自主的位子上,做到面向全體學生。通過看一看、聽一聽、敲一敲、選一選、做一做等活動形式,在樂段分析處理中拓展學生的想象空間,發展學生的求異思維,提高學生的創造能力與聽辯能力,對各個處理方案做出客觀評價。當我給學生某個任務的時候,他怎么去做并不重要,讓他們按照各自的條件、方式、意愿去做,這樣他們才能學得主動,充分發揮想象力和獨創性。其實有很多孩子的想法很新奇,也值得去實踐,在課堂中讓他們自己的一些想法能得到實現,并受到肯定,不斷鼓勵他們去探索、去實踐,再引導他們對自己的方案進行評價與改進,從而在學習的過程中學會自信,逐步養成自主參與音樂活動的習慣。其實重要的只是“做”的本身,怎么做,做得好不好,那倒無關緊要,學生如果不去做那就是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