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節一年級開學第一堂音樂課的前后反思
(片斷一):帶著自信,帶著滿臉的微笑走進了一(1)班教室的門。孩子們非常機靈,向我問了聲:“老師好!”我也親切地回應了他們。
上課開始了,按照自己的教學計劃,一年級的第一節課重在對學生的常規教育。于是,我試圖讓他們的思想馬上集中起來,就問他們:“小朋友,現在呀,請你仔仔細細地看著老師一分鐘,你能說說老師跟其他老師有什么不一樣嗎?”
“我覺得馬老師有一雙大大的眼睛很好看!”(小家伙還挺會說話的,)
“老師的樣子挺挺的。”說到點子上了,“你們想像老師這樣挺嗎,那就把身體坐坐正”,小家伙都紛紛坐正了。 于是,我借機與坐得最正的小朋友握了握手,并說:“我已經把你當成了老師的好朋友,”又轉向全班:“能在第一節課就能和老師交上朋友的同學那才叫不簡單呢!”此話一處,全班坐得更挺了,一雙雙眼睛注視著我,好想跟老師交上好朋友。我呢,也通過這樣的形式記住了好幾個孩子的名字。
接下來,我就讓學生明白音樂課上的演唱姿勢、拿書本的姿勢,路隊應該怎么排等等。孩子們馬上沒有了先前的熱乎勁兒,也不像剛才坐得挺挺的唯恐老師沒看見似的。趴在桌子上的有了,跟同伴玩幾下的有了,隨便插話的也有了。最后的環節,是讓孩子們唱唱在幼兒園里唱得最好的歌曲或跳一跳舞。還好,他們興趣又上來了……
課后,對于一年級的第一堂課,我進行了深深的反思。在上課的第一環節中,這樣的安排及教學效果無疑是較為成功的。但一年級畢竟是一年級,他們剛剛是邁著稚嫩的腳步從幼兒園走進小學的校門,在他們的眼里,音樂課應該是唱唱跳跳非常開心的,可老師在第一節課卻要他守這么多的規矩。顯然,下一教學環節的安排就不那么令自己滿意了。難道,第一節——始業教育課,我只能給他們這些嗎?一(2)班的第一節音樂課,我不能這樣上!
(片斷二):
同樣帶著微笑,走進了一(2)班。
“同學們,老師現在帶你們去上音樂課好嗎?”
一陣歡呼!
排好了路隊,走進了音樂教室,給了他們指定的位置,我就彈起了一段音樂。孩子們茫然地看著我,不知何意。我又彈了幾遍,能干的孩子把身體坐了坐正。我站了起來,和一(1)班一樣,與坐得最正的小朋友交了朋友。(此環節略)
接下來,我告訴他們,這就是馬老師在音樂課上讓大家坐正的音樂。“哦,老師,坐正也有音樂呀!”“是呀,不但坐正有音樂,老師的音樂寶盒里還有音樂呢!”我又彈了幾段音樂,孩子們紛紛猜了這是讓他們干什么的(只能用體態表示而不能用嘴巴)。我呢,也看著他們憨態可掬的樣子,課堂氣氛其樂融融。接下來,如何拿書本,怎么樣的唱歌姿勢最正確等都是在特定的音樂情境中進行。孩子們在這樣的教學氣氛中,即輕松又愉快地明白了音樂課上的常規要求。最后,在輕松的氣氛中,要求他們排好路隊(常規),一如剛才的好表現。奇怪,孩子們居然也聽話,把路隊排得很快又很直。
其實,很多時候,我們不要說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如何不令人滿意,更多的是孩子喜歡你的課嗎?你上課的內容能讓他們注意持久嗎?有的時候轉變一種教育方法,或許會讓你的課堂煥發蓬勃的生命力。正像通過這節音樂課,所帶給我的深深體會:始業課,先讓學生喜歡你的課吧,再告訴他們應該怎么做,這比先強加一通,讓他們茫然不知所措效果不知道要好多少呢!孩子們喜歡你了,隨之而來的師生互動、激發想象及創造力才成為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