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渴望春天》教學反思
小學音樂大綱明確規定:使學生具有初步的音樂感受力、欣賞力和表現能力。其實這就是學生音樂能力的三個方面。音樂欣賞教學不僅有知識技能訓練,而且還是素質、能力、個性培養的切入點,對于促進學生各方面和諧發展功不可沒。我把多媒體引入到欣賞課上,注意發揮多媒體在音樂欣賞中的獨特功能。多媒體技術能夠協助教師從學生已有的感知世界出發,將許多學生還沒有接觸或接觸不到的領域展現給學生;能夠給學生展現不同的時間與空間;能夠將具體變成抽象,還能夠將抽象變成具體;能將許多用教師的語言、圖片等及其他的手段無法表現的東西動態地展現給學生;能夠提高教學效率,使教師將精力放到欣賞教學的關鍵——提高學生的情感體驗和情感交流上來。人教版第八冊欣賞《渴望春天》這課的教學目標是欣賞《渴望春天》,陶冶學生熱愛大自然的美好心靈,簡要介紹奧地利作曲家莫扎特。教案的內容共分四組:第一組為片頭;第二組為莫扎特的生平與作品簡介;第三組為莫扎特作品演奏音樂會;第四組為《渴望春天》欣賞與分析。本課我是這樣教學的:
1、播放該曲錄音,多媒體播出五月鮮花盛開的畫面。百花盛開,小鳥歌唱,樹林換上綠裝,這是兒童們都渴望的。將此心情與優美的旋律、愉快的情緒結合起來,提高他們的感受力和理解力。
2、在多媒體的輔助下,向學生介紹莫扎特的生平與該曲的創作背景。在這里,我采用5組畫面:(1)維也納風光;(2)莫扎特肖像;(3)少年時期的莫扎特;(4)莫扎特作品集一覽;(5)《渴望春天》簡介。向學生介紹了以下內容:莫扎特的生活背景;音樂神童的成長過程;莫扎特的藝術成就;《渴望春天》一曲的有關音樂知識,如:樂曲是幾拍子的?歌曲內容、情緒怎樣?
3、通過多媒體,聆聽《渴望春天》,提出欣賞曲的要求。在這里,采用了1幅畫面,并要求學生在聆聽過程中輕輕哼唱曲譜,找出相似樂句及發展樂句。
這一堂課下來總的來說有以下幾點收獲:
1、活躍了課堂氣氛,增強了藝術的感染力。在美妙樂聲的渲染下,多媒體的動態效果——可多次重復性,緊緊地吸引住了學生的注意力,學生在聽課后表示,聽此課是一種享受。這亦從另一個方面反映該曲的藝術魅力已打動了學生,同時它也證明使用多媒體來輔助音樂欣賞教學是成功的。
2、幫助學生初步了解這個世界音樂史上罕見的音樂“天才”及“音樂神童”——奧地利作曲家莫扎特,認識與聽辨該曲的6/8節奏形式,并從優美而洗練,流暢而清新的樂曲中體會兒童們渴盼春天,盼望鮮花開放、小鳥歌唱、樹林換上綠裝的春天早日來臨的迫切心情。同時能學到怎樣去欣賞古典聲樂作品。通過欣賞教學,陶冶學生情操,開闊了藝術視野。當最后要求學生將歌曲情緒和樂句的重復變化用律動表現時,學生動作優美,情緒激昂,完全達到了樂曲所渲染的這種愉快氛圍,產生共鳴,達到了與樂曲情感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