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學:種子娃娃有辦法
②種子特點:取一粒種子觀察、討論:蒲公英的種子有幾部分組成?上半部分是什么顏色的?捏一捏,什么感覺?吹一吹這粒種子,想一想為什么它可以隨風飄揚?師生一起交流總結出,種子長著白色的羽翼,這是它飛翔的工具。
③風力與遠近:做實驗,請一部分小朋友靜靜地拿好蒲公英,另一部分小朋友充當風的角色,分兩次吹動蒲公英,第一次吹的時候,用力小一點,第二次吹的時候,用力使勁大一點,讓幼兒觀察蒲公英兩次飄落的位置,在遠近上的差別。教師在充分引導觀察的基礎上,進行總結:風越小,種子飛的越近。風越大,種子飛的越遠。幼兒在實驗中,形象的感知了蒲公英的種子是靠風傳播的,并且傳播的遠近與風力有關。 3 .蒼耳的傳播方式
① 蒼耳的形態:以幼兒的生活經驗為基礎,為幼兒分發一些蒼耳種子實物,讓幼兒用眼睛看,用手摸去感知蒼耳,教師提問,當你摸蒼耳時有什么感覺?引導幼兒發現“有好多刺”。
② 蒼耳的刺:用放大鏡仔細觀察蒼耳的刺。放大鏡下,蒼耳的刺是什么樣子?引導幼兒主動交流,對蒼耳的刺能做關鍵性性的描述——有個彎彎的鉤。在看清楚小鉤鉤后,讓幼兒快快動手,“把蒼耳放到你的衣服上吧,別讓它掉下來呀。”接下來問問幼兒“它們為什么能夠牢牢得黏在你們的衣服上呀?”從而總結出:蒼耳的刺像彎彎的小鉤子一樣緊緊抓在動物的毛上。
③ 蒼耳的傳播: 以此為基礎,思維拓展,種子依靠動物傳播需要的條件。 4 .蓮子的傳播方式
① 漂浮的蓮蓬:教師設疑:你見過蓮蓬嗎,它生活在什么地方?啟發幼兒回憶已有的生活經驗。由小朋友動手進行操作和觀察,將蓮蓬放到水盆里,看看它是怎樣的?用你的小手指把它按到水里,當你的手指再次離開的時候,它還在水底嗎?在試驗中得出結論:蓮蓬能漂浮在水中。
② 蓮子的傳播:教師與幼兒一同想象蓮子在水中漂啊漂,漂到到哪里就在那里安家。教師應鼓勵幼兒大膽發言,積極與其他小朋友合作交流。最后啟發幼兒思考:還有哪些植物生長在水中或水邊,種子靠水傳播。可以出示課件,也可以根據幼兒經驗幫助幼兒提取知識。 5. 經驗升華
《蒲公英的種子》這首兒童詩主題單純,內容淺顯易懂,語言凝練,節奏明快,讀來朗朗上口,不僅可以豐富幼兒關于種子傳播途徑的知識,而且使幼兒的心靈和情感受到良好的熏陶,更重要的是發展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思維能力。 【活動延伸】
一個好的活動絕不是孤立的,他必然指向和服務其他的活動。我會繼續做好后續工作。我會將更豐富的材料投放到區域活動與環境中,讓幼兒繼續嘗試探索種子的其他傳播方式,生成更多的相關種子的其他活動,來滿足幼兒探究大自然的強烈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