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學:科學探索區
4、 師小結。
玩鏡子
活動目標:
1、 通過自己觀察、探索,知道各類鏡子的特點及作用。
2、 發展幼兒觀察力,提高求知欲。
活動過程:
1、 交代任務:玩有趣的鏡子,提醒大家要愛護這些鏡子。
2、 操作一:每個<br><p></p>幼兒自選一種鏡子,探索怎樣玩的有趣。討論:各自玩時,發現了什么?
操作二:幼兒另選幾種鏡子,觀察照出的物體發生的變化。討論:各自玩了哪些鏡子?照出來的物體是怎樣的?
操作三:根據不同的鏡子照出物體的不同變化,讓幼兒尋求答案。討論:為什么鏡子不同,照出的物體和原來的不同?
3、 老師總結。
玩磁針
活動目標:
1、 了解磁針轉動的原理——指南針。
2、 培養幼兒對科學產生興趣。
活動過程:
1、 交代任務:玩磁針,并提出要求。
2、 幼兒自由操作,老師巡回指導。
3、 老師小結。
使球停在斜坡上
活動目標:
1、 探索使物體停在斜坡上的方法。
2、 培養幼兒的合作性,體驗合作帶來的快樂。
活動過程:
1、 提供多種材料,讓小朋友自由探索。
2、 小朋友相互討論探索結果。
3、 再次操作。
4、 師生共同討論探索方法、結果。
好玩的多面鏡
活動目標:
在了解兩面鏡夾角變化與物體數量變化關系的基礎上,進一步發現三角鏡夾角變化與數量變化的關系。
活動過程:
1、 帶領幼兒進入<br><p></p>活動室玩兩面鏡,并引出如何制作三面鏡。
2、 幼兒對三面鏡進行探索,了解三面鏡的夾角變化與物體成像的規律。
3、 玩萬花筒,進一步了解物體與兩面鏡、三面鏡成像的規律。
搭紙橋
活動目標:
1、 了解紙的形狀與紙的承受力的關系。
2、 培養幼兒的科學探索能力。
活動過程:
1、 幼兒自由搭橋,并試一試橋的承受力,引出如何讓橋變結實。
2、 幼兒嘗試改變紙的形狀和結構,增加紙的承受力。
3、 幼兒相互討論,并介紹自己成功的經驗。
玩斜坡(一)
活動目標:
幼兒通過嘗試,了解同一種形狀、大小、材料的球在斜坡上滾動的速度與斜坡的高度、曲直有關。
活動過程:
1、 幼兒比較高度不同的斜坡、曲直不同的斜坡。
2、 先猜測物體滾動的速度,再動手實驗,觀察并討論物體滾動時的速度與什么有關。
3、 教師小結:同一種物體在高的斜坡、直的斜坡上滾動的速度快。
玩斜坡(二)
活動目標:
比較同一高度、同一曲直的斜坡上,不同大小、不同重輕的物體在斜坡上滾動時速度的快慢。
活動過程:
1、 分別出示兩組斜坡:一組是同一高度的直斜坡;另一組是同一高度的彎斜坡。將幼兒分成兩組,分別在兩組斜坡上嘗試。2、 提出問題:在同樣的斜坡上,什么東西滾下來最快?什么東西滾下來最慢?為什么?幼兒相互討論。
3、 教師小結:在同樣的斜坡上,輕的、體積大的物體滾下來速度快,反之依然。
瓶中吸物
活動目標:
1、 體驗磁鐵隔瓶吸物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