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學:彈性世界
一、設計意圖
科技在孩子的環境周圍無處不在,幼兒生來就對其身邊的各種科學現象感興趣,能摸一摸、玩一玩是他們所渴望的。科學活動“彈性世界”就是通過讓幼兒親身體驗、自主操作、想象創造等一系列活動,使他們進一步了解彈性物體的特性,探索其中的奧妙,揭開彈性世界的謎底,從而激發探索科學現象的興趣,并體驗創造的快樂。
二、活動目的
1.培養幼兒對彈性物體的興趣,了解彈性物體的特性及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2.通過尋找生活中有彈性的物體,訓練幼兒的發散性思維以及經驗遷移應用能力。
3.激發幼兒探索科學現象的興趣,培養其關心周圍事物的習慣以及觀察和操作能力。
三、活動準備
1.幼兒園準備的材料:松緊帶、橡皮筋、橡皮泥、海綿、彈簧秤、砝碼、兵乓球、塑料球、木球、毛線、紗線、編織繩、積木等。
2.家長和孩子共同收集的材料:合金鋼線一條(長約30厘米,制作彈簧用)、鉛筆、帶一根彈簧的圓珠筆、樹杈、橡皮筋、合成皮革一小片、硬皮紙盒、膠帶紙、彩筆等。
3.教師事先了解有關彈性的知識背景(附后)。
四、活動過程
(一)看一看,試一試。
給幼兒提供各種材料,教師簡單介紹操作方法,然后讓幼兒自由分組操作,觀察比較不同的物品在操作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不同現象。
1.將海綿、橡皮泥、積木分別用力捏一下,再松開手來,看一看它們發生的變化。
2.分別拍兵乓球、塑料球、木球,仔細觀察哪一種球跳得高。
3.分別將編織繩、毛線、松緊帶拉一拉,看一看哪根有變化。
4.用彈簧秤掛上重物(砝碼),再取下,觀察彈簧的變化。
(二)想一想,答一答。
1.為什么海綿捏扁之后改變了形狀,而手一松開又可以恢復原來的樣子?
2.為什么兵乓球、塑料球一拍就能跳起來,而木球卻跳不起呢?
3.為什么松緊帶能拉長,而其它線卻拉不長?
4.為什么彈簧秤掛上砝碼后會被拉長,取下后又能恢復原來的樣子?
(三)看一看、說一說。
1.觀察圖1,同樣一個皮球,輕輕拍球和用力拍球的結果有什么不同?為什么?
2.觀察圖2,為什么拉滿弓的箭射得更遠一些?
3.觀察圖3,彈簧秤掛上一個砝碼后,彈簧被拉長了,再掛上另一個砝碼,彈簧被拉得更長,為什么?
4.觀察圖4,用過大的力拉彈簧,使彈簧變了形,為什么彈簧不能恢復原來的形狀了?
(四)做一做、玩一玩。
1.拆裝圓珠筆:教師可先示范一遍。讓幼兒將帶有一根彈簧的圓珠筆拆開,取出彈簧,體驗圓珠筆在使用上的變化。裝好彈簧后再試試,圓珠筆又變得方便使用了。
2.制作簡易彈簧(見圖5):將鋼線沿著鉛筆均勻地繞圈,繞完后將鉛筆取出,即可得一條簡易彈簧。試一試彈簧有沒有彈性?為什么?
3.制作彈弓(見圖6):利用樹杈、橡皮筋、合成皮革片等材料制作。
4.制作“魔盒”(見圖7):利用硬皮方紙盒、彈簧、膠帶紙、彩筆等材料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