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學:滾動(精選2篇)
大班科學:滾動 篇1
溫州市第四幼兒園:大三班 一、教學目標: 1.樂于探究, 初步發現不同形狀的物體有不同的滾動路線。
2.能清楚地描述物體滾動的路線并用適宜的符號表示。 二、設計思路: 第一個月我們的主題活動設計到一個“滾動的圓”,小朋友對于輪胎和圓形的關系已經了解,而且區角陸續也投入了關于可以滾動的物體。可以滾動的圓,幼兒一般想到的就是球體,這個教學活動希望在原有的知識經驗上做一個提升,認識圓臺體和圓錐體,更多的了解滾動的不同。 三、準備材料: 1、經驗準備: 對生活中能滾動的物體和滾動現象有所了解, 具有一定的讓物體滾動起來的經驗 2、物質準備: 材質、重量基本相同且等底等高的圓柱體、圓錐體、圓臺體若干套, 木制小山洞6個, 自制“壓路機”, 紙盒7只, 在黑板上畫好代表三種形體的符號, 記錄表格( 集體、個人),鉛筆, 橡皮, 即時貼等。 四、活動流程:
引起興趣—幼兒操作---討論 -----操作 小結 五、活動內容: (一)、初步感知三種形體的特征
1.教師出示“神秘袋”并提出要求: 今天, 老師給大家帶來了幾只“神秘袋”, 現在每組請一位小朋友去取一只“神秘袋”和一只紙盒,放在你們面前。
2.請每個小朋友把手伸進袋里摸一摸, 想一想袋里的東西可能是什么樣子的, 然后拿出來, 看一看和想的是不是一樣。可以和伙伴說一說它 是什么, 說完后把它放在面前的紙盒里。
3. 教師引導幼兒逐一觀察三種形體的特征:誰手中的物體和我一樣, 請把它舉起來, 大家說一說它是什么樣子的,叫什么名字。
4.教師逐一指著黑板上三種形體符號提問: 這個符號代表哪個物體? 引導幼兒感知形體和符號之間的關系。 (二)、猜想和驗證三種形體的滾動路線 1.教師創設“打敵人”的游戲情境, 引導幼兒猜想和驗證三種“武器”的滾動路線。 (1) 教師向幼兒介紹游戲玩法及規則。現在, 我們要拿這幾樣物體當武器玩“打敵人”的游戲。這邊是營地, 這條線是戰壕, 前方就是 敵人, 裝武器的小盒子就是我們的彈藥庫。大家想一想: 如果我們要滾動這三種武器去打擊敵人, 它們可能會走什么樣的路線?
幼: 圓柱形武器可能會走直線。
幼: 圓臺形和圓錐形武器可能會走彎線。
(2)大家都說了自己的想法, 這三種武器滾動起來到底會走什么樣的路線呢? 我們可以輕輕地滾動它們來試一試, 并把實驗結果記錄下來。
(3)教師出示記錄表, 引導幼兒認識三種形體符號及其在表上的位置, 了解記錄方法: 這是一張記錄表, 上面有三種武器的符號。你們 把姓名先寫上, 然后輕輕滾動武器, 仔細觀察每種武器的滾動路線, 并把看到的路線畫在符號旁邊。
(幼兒嘗試, 教師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如, 有的小組急于填寫記錄表, 教師提醒他們:“一定要先試一試, 然后把看到的畫在表上。 ”有的小組出現了爭議, 教師就提議:“沒關系, 你們可以再試一試。”有的小組任務分配不均, 幼兒要么搶著記錄, 要么搶著試武器, 教師就點撥他們:“你們是一個小組, 只有特別團結才能打敗敵人。我覺得你們可以輪流來做, 你們覺得呢? ”有的小組記錯了, 教師就隨 時提供橡皮。
(4)交流實驗結果。
教師把每組的記錄表貼在展示板上, 幼兒自由觀察交流。然后師幼一起把幾種武器的滾動路線畫在黑板上的形體符號下面并作介紹。
幼:我們發現圓柱形武器輕輕一滾就會向前走直線, 圓臺形武器會拐彎走, 圓錐形武器會在原地打轉兒, 走成一個圓圈。
幼:我們發現圓臺形武器開始走彎線, 后來還能走成一個大大的圓圈。
2.比較分析: 哪種武器最好用?
(1)( 教師布置好山洞) 敵人就藏在山洞里, 我們需要一些輕輕一碰就能滾進山洞的武器。大家說一說, 哪種武器最容易滾進山洞? 為什 么?
幼: 圓柱形武器最容易滾進山洞。因為它是走直線的。
(2)請大家試一試、比一比。
(在嘗試過程中, 幼兒發現雖然圓柱形武器比較好用, 但由于山洞較小, 他們需要反復嘗試并且對準山洞, 武器才能滾進去。)
3.討論嘗試: 另外兩種武器能打到敵人嗎?
(1)通過嘗試, 我們發現圓柱形武器最容易滾進山洞。那么圓臺形和圓錐形武器能輕輕滾進山洞嗎?為什么?
幼: 圓臺形武器大概可以滾進去, 因為它是向前拐彎的。圓錐形武器是滾不進的, 因為它只會在原地打轉兒。
(2)請大家去試一試。如果武器不夠, 彈藥庫里還有一些, 大家可以來取。
(幼兒嘗試, 教師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當幼兒不能將圓臺形武器滾進山洞而又想不出好辦法時,教師引導幼兒大膽嘗試:“武器的形狀變了, 它走的路線一樣嗎? 試試從戰壕的其他地方滾過去, 能不能鉆進山洞。”當幼兒終于將圓臺形武器滾進山洞時, 教師提示幼兒關注滾動路線:“你用了什么辦法?武器走的是什么樣的路線?” “你為什么要調整戰壕的位置? 你的武器走的是什么樣的路線? ”當幼兒嘗試讓圓錐形武器滾進山洞而未獲成功時, 教師引導幼兒思考:“為什么它進不去? 它走的是什么樣的路線? ” 六、教師小結。
大班科學:滾動 篇2
分題名稱:滾動的輪子
生成由來:我班幼兒男孩子較多,對交通工具很感興趣,對于圓頭圓腦的輪子更是有無窮盡的探索樂趣,每次活動后,都圍著我嘁嘁嚓嚓,意猶未盡。我便由此想出再讓孩子對于輪子有進一步的探索。
活動名稱:會滾的輪子
活動目標:1、幼兒通過觀察、測量等操作活動,了解我們的周圍世界有各種輪子。他們大小不同,所用的材料各異,但都有相同的形狀,使得輪子能滾動,并能使物體移動。
2、學習測量技能,發展幼兒觀察、操作能力,擴展幼兒的思路,培養幼兒探索 科學的興趣。
活動準備:1、請每一個幼兒帶一個輪子或有輪子的玩具。
2、教師準備有輪子和缺一個或二個輪子的玩具幾個,短繩子若干條。
活動過程:教師:“請你們把帶來的輪子或玩具在桌上或地上移動,然后告訴我,是什么使你們的玩具移動的?”
幼兒:“輪子”
教師:“請你們觀察一下輪子是什么,它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
允許幼兒互相觀察玩具。
教師:“你們還可以用小繩子量量它有多長。”
教師示范用繩子量輪子的大小,講述量的方法,允許幼兒相互測量玩具。
教師小結:“有的輪子大,有的輪子小,它們的大小不一樣。有的用塑料,有的用木頭,有的用鐵,有的用橡膠做的,它們做的材料都不一樣,但它們的形狀是相同的,都是圓形的。”
教師:“你們想過嗎?為什么輪子都是圓的呢?”
“現在你們可以再玩玩,觀察你的玩具,或者拿一個其他形狀的東西來比較一下,有什么感覺,有什么發現,請告訴大家,為什么輪子是圓形的?”
小結:“圓形的輪子能滾動,長的、方的積木不會滾動,有輪子的玩具移動省力。”
“你們在幼兒園、家里、街上還看到過有哪些東西有輪子?”
“如果這些東西沒有輪子將會怎樣?輪子壞了又會怎樣?”
教師:“請你們以后在街上、家里、商場里各個地方觀察有輪子的車子、機器他們是怎樣工作的?以后請你們再來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