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音樂《充氣玩具》
重點:引導幼兒按音樂的節奏一點點站起來,變成脖子長、抬著頭、腳直直的、身體鼓鼓的長頸鹿。
4.幼兒再次集體表現充氣玩具充氣的樣子。
教師支持幼兒聽著音樂表現長頸鹿充氣玩具漏氣的形象以及充氣的過程。
教師根據幼兒表演的情況,再一次提出要求,激勵部分幼兒演示長頸鹿充氣玩具充氣的過程,將其經驗遷移給其他幼兒。
四、拓展幼兒經驗
1.請幼兒想一想還可變成什么充氣玩具。
2.幼兒完整聽信號做游戲。要求:聽信號,隨著音樂的節奏充氣。
第一遍:模樣很特別。
第二遍:個別幼兒表現各種充氣玩具。重點:質量最好、模樣很特別。
第三遍:集體表現各種充氣玩具。
離場:想不想再玩一次?這樣吧,我們回教室去玩。(放音樂5)
教師反思及活動點評
教師反思
本次活動幼兒是在一種放松的情緒下進行的,是在“玩”的過程中進行感受和體驗。幼兒自始至終都愉快地沉浸在游戲情景中,創造和展示自己的探索。由此可見,這個游戲活動體現了其價值。
優點:
1.音樂活動的作用是激發幼兒的想象力和表現力。本次活動運用了一段音樂,并借助
充氣玩具這個材料,在較短的時間內,通過幾個環節引發幼兒從一無所知到愿意去傾聽,去表現,充分感受音樂,體驗節奏,并大膽地用肢體語言來表現音樂。使音樂素材與幼兒的生活經驗及現場觀察到的內容建立起了聯系,發揮了音樂的作用。
2.集體教學都要講求效率,無目的的探索是無意義的。本次活動中教師的作用是適當地給幼兒設計了一個臺階,使活動開展得更有質量。例如,在教師示范吹氣動作時,通過頭的點動以及腳的打節拍,為幼兒感知音樂節奏起到了暗示作用。又如,在肢體表現環節,音樂不是一個連貫情節的表現,而是在一個樂段里表現對樂句的感受和區分,如果沒有教師的示范表演,幼兒要分配節奏、用肢體動作表現充氣過程是不容易的。但有了一定經驗后,他們就可以更充分地發揮自己的想象,把音樂形象表現得更加逼真。
不足:
1.進入各環節情節的節奏太快,沒有給予幼兒充分融入角色的機會,幼兒與教師的互動顯得有些急促。
2.在第三環節肢體表現時,從第一遍到最后一遍,幼兒所達到的程度沒有明顯提升。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沒有用準確的語言幫助幼兒在動作與音樂節奏之間建立相關聯系,以致幼兒雖然能隨音樂表現充氣過程,但表演節奏不突出,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
活動點評
本次活動由于將情境貫穿始終,使幼兒情緒高漲、興趣濃厚。例如,在幼兒扮演長頸鹿充氣玩具充氣的樣子后,為了激發幼兒的創造力,教師將幼兒已有的經驗進行遷移,設置了以下游戲情境:玩具廠長來電話說他們生產出來的長頸鹿充氣玩具質量太好了,一搶而空,現在需要訂制一批與眾不同的各式各樣的充氣玩具出口到多個國家去。這樣富有挑戰性的情境創設使大班幼兒的表現欲望一下子又被激發出來,推動了活動進一步發展。
活動中巧妙地運用了發現法,使整個活動充分體現了教師的主導性、幼兒學習的主體性。例如,在感知充氣節奏時,教師通過當場畫吹氣的圖譜,讓幼兒自主地將圖譜中的符號與音樂節奏建立起聯系——大圖表示吹的氣多、節奏慢,小圈表示吹的氣少、節奏快。幼兒在師生、生生、生材的相互作用中探索、發現,最終形成經驗,達到學習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