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音樂《充氣玩具》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處處體現了循序漸進、層層推進的指導策略。
首先,在音樂的提供上體現了循序漸進、層層推進。例如,從開始為實物充氣到解讀圖譜時的音樂里面都有充氣的聲音,具有暗示作用;圖譜展示后開始用各種方法充氣時,音樂里面的充氣聲音就沒有了,這樣便于幼兒更專注于圖譜,依靠新建立的經驗進行操作。
其次,在把握節奏方面體現了循序漸進、層層推進。例如,第一次請幼兒看著圖譜當指揮時,教師手把手地指導,給予了支持;第二次請幼兒上來時,教師只在最難的節奏上給予幫助;第三次再請幼兒當指揮時,教師就完全放手了,讓幼兒獨立指揮。這不僅體現了“教、扶、放”的過程,也體現了循序漸進、層層推進。再如,活動開始時是用各種方法為充氣玩具充氣,使幼兒初步惑知音樂節奏;之后轉變角色,變成統一表現長頸鹿充氣玩具充氣的樣子,幼兒在表現時相互借鑒、相互學習;最后變成表現各式各樣的充氣玩具的樣子,幼兒完全需要
依據新建立的經驗進行創作,這也充分體現了了循序漸進、層層推進的指導策略。
最后,在與材料、知識互動方面也體現了循序漸進、層層推進的指導策略。孩子的經驗是在互動中發展起來的,教師讓幼兒觀察充氣玩具,然后在音樂聲中引導幼兒感受音樂,再由幼兒主動傾聽音樂、感受充氣的節奏,最后教師鼓勵幼兒用肢體動作表現。在整個活動過程中,幼兒都在互動中發展、積累經驗。例如,在閱讀圖譜時,將個別幼兒的經驗通過以點帶面的方式進行思維的碰撞,最后變成集體的經驗。再如,在幼兒表現長頸鹿充氣玩具充氣的樣子時,通過個別幼兒的示范引發討論,互動后形成集體的經驗。在這些過程中,幼兒的能力得到發展,教學價值得以體現。
建議:
1.在第一環節請幼兒隨意拍出節奏時,幼兒因初步接觸音樂沒有整體印象,建議教師能現場哼出音樂旋律,便于幼兒拍節奏。
2.第二環節畫圖譜時,在引導幼兒說出想用什么圖形來表示音樂后,建議讓幼兒直接嘗試自己畫出圖譜,而不是由教師決定用什么方法。這樣能使幼兒最真實地表現自己對音樂酌初步感受和理解,更體現自主探索。
3.活動中,由于教師充分表現了吹氣的過程,動作夸張、形象,幼兒在前半部分感知節奏和表現節奏時都能達到一定效果。而在引導幼兒表現充氣玩具充氣的過程時,一次示范表演顯得有些單薄,幼兒對“吹一下、動一下”的要點把握不準,因此充氣過程的音樂形象沒有完全得以表現。建議示范兩遍并提出要求,便于幼兒更好地觀察,更好地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