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交流:共同制定春游計劃
過程與指導:
一、討論老師的春游計劃:
“老師制定了一份有關野生動物園的旅游計劃表,大家一起看看,你看得懂嗎?有什么要告訴大家的嗎?有什么看不懂想要問問老師或小朋友的嗎?有什么不滿意的地方要修改嗎?”
一進活動室,孩子們可能沒料到今天的客人老師有這么多,前排還坐著爸爸媽媽,一下子有點緊張,孩子們表現出少有的拘謹!沒有人主動提問或表示自己的個人觀點。
二、討論制定小朋友自己的旅游計劃:
1、“以往我們去旅游總是爸爸媽媽為我們做準備,現在我們長大了,想不想為自己制定一份旅游計劃?”
“好!”孩子們快樂的呼應。
2、 老師和大家一起把旅游的時間、游覽的內容已經做了安排,想象除了這些,我們還應該做些什么計劃呢?
“帶些好吃的”、“帶照相機”……孩子們的眼睛開始發亮了,這是他們喜歡的話題。
3、你認為我們的旅行包里應該帶點什么東西呢?哪些是我們必須要帶的?哪些東西不大適合帶的?我們去春游是一次集體活動,那么你認為我們應該遵守些什么規則呢?
孩子們的話匣子被慢慢的打開了,他們開始激動!伊伊一說到吃的就一臉燦爛的笑容,宣宣扳著手指,列舉他認為必須要帶的東西;有人已經不滿意了,急著要發表自己的觀點;一張張小臉開始興奮起來!
4、討論分工:這份計劃書聽起來挺棒的,可是我估計做起來有點難,看來一個人做有點不大可能,還是幾個人一起做較好。怎么分工呢?(幼兒自由分成若干個小組)
制定用品計劃的孩子只有3個,3個孩子馬上開始了他們的求助:“誰來幫幫我們”?立刻,施曦睿表示愿意去幫助他們,在老師故作激動的表揚后,又有兩個孩子調整了自己的計劃,主動表示愿意去幫助他們共同制定用品計劃。
5、制作計劃書:
1)觀察幼兒分工情況:誰記錄?誰交流?
2)鼓勵幼兒可以去采訪別的朋友或者老師。
3)什么困難可以請老師幫忙。
4)可以用各種方式進行記錄;大家一起為
計劃書出主意。
食品計劃小組產生了很多爭執:帶了飲料要不要帶水?要不要帶qq糖?……大家七嘴八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觀點,一下子很難決定,于是老師建議,要帶的食品如果大家都同意就記下,記錄員就開始認真的詢問每個人的觀點。在討論帶了很多吃的后,陳屹群立刻問:那么多吃的,垃圾怎么辦?要不要帶個垃圾桶?其他小朋友認為這應該是用品小組制定的內容。于是老師幫助他們去告知用品計劃小組。用品計劃小組已經商量帶了很多東西,老師帶來的建議他們欣然接受,不過他們認為帶個垃圾袋更方便一點。看他們準備的東西實在太多,我問:旅游的時候,你們認為是東西越多越好呢?還是稍微少一點?他們都回答是多一點好,正好可以用來減肥!還是讓他們自己去決定吧!孩子們有充分的理由!我離開了這一組,去看規則計劃小組,他們的分工與討論井然有序,我問了幾個平時沉默寡言的孩子:哪些規則是你想出來的?意外的是每個孩子都能驕傲的指出他們想出的主意。真令我刮目相看! 三、交流分享:
每組派出代表交流各自小組記錄與討論的內容,其他幼兒可以補充或提問(要求安靜傾聽、有序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