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適應班八月活動計劃
上幼兒園是寶寶從家庭生活走向社會生活的第一步,也是家長頗為頭疼的事情。每年九月開學,都會有寶寶出現“入園不適應癥”。 寶寶一邊哭鬧,一邊死死地拽著大人的手不放,說什么也不肯進去;家長也猶如上戰場前的生離死別,欲走還留,甚至還偷偷地抹一把眼淚。不少寶寶由于沒上過托兒所,在初次入園時,面對周邊陌生的環境,往往會產生恐懼感和無助感,從而整天大哭大鬧、吵著回家或者沉默寡言,出現一系列的負面情緒。對這一現象我園今年實行了新寶寶入園適應月活動,經我們教研組研究八月份適應班的時間安排如下:
第一周:上午8:30--10:30;
第二周:上午8:00--11:30;下午3:00--4:30(不午睡,三餐在幼兒園吃)
第三周:上午8:00--下午4:30(三餐和午睡在幼兒園進行,家長 陪同)
第四周:上午8:00--下午4:30(三餐和午睡在幼兒園進行,家長不陪同)
上午:上課時間8:40—9:20;喝水、入廁、吃間食9:20—9:50;
戶外活動9:50—10:30(包括做操)
下午:上課時間3:00—3:30;喝水、入廁3:30—3:45;戶外活動(晚餐)3:45—4:30
寶寶入園的困難來自兩方面:恐懼感和不適應。現在獨生子女家庭里的寶寶接觸外界的機會不多,因而對陌生環境適應較慢。對于寶寶來說,幼兒園是一個陌生的環境,對幼兒園不了解,自然產生恐懼感。另一方面,幼兒園的環境與寶寶熟悉的家庭環境之間存在很大的差異,寶寶要適應需要一個過程。
第一周:
周一:熟悉幼兒園環境、認識小朋友、認識老師(通過“爸爸、媽媽和你說幼兒園的事”,“寶寶參觀哥哥、姐姐的活動”,“我和寶寶講幼兒園的故事”等一系列活動有意識的引導寶寶認識幼兒園、向往幼兒園的生活。)
周二:音樂游戲---《歡迎新朋友》
周三:巧巧手--- 《媽媽的頭發》
周四:親子游戲---《學著我的樣子跟我做》
周五:手指謠----《小豆芽芽》
第二周:幼兒不在幼兒園午睡和進餐但都要參加幼兒園上下午的學習因此我們是這樣設計的
上午 下午
周一 健康活動:如何提褲子 團康游戲:卷春卷
周二 科學活動:折手帕 巧 巧 手:涂色
周三 語言活動:兩只螞蟻 音樂游戲:三只熊
周四 科學活動:認識身體部位 團康游戲:彩虹傘
周五 巧 巧 手:團紙球 音樂游戲:頭發、肩膀、膝蓋、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