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在親子代間的傳遞
課題第二節 序號設計人使用者課型新授教
學
目 標
知識與技能 描述染色體、dna和基因之間的關系;描述生殖過程中染色體的變化;說出基因經生殖細胞在親子代間的傳遞。過程與方法 通過觀察分析圖片資料、錄像資料,引導學生理解性狀的遺傳是基因在親子代間傳遞的結果。教給學生把基因傳遞的復雜問題轉化成研究染色體傳遞的簡單問題,把抽象的問題具體化。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介紹科學家發現生殖細胞中染色體減半的事實,對學生進行科學史的教育。重點基因、dna和染色體的關系。難點基因在親子代間的傳遞。教法啟發式、演示式、舉例法、觀察法教具人的正常染色體圖、異常染色體圖圖片資料。課時一課時教
學
過 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備注
一.導入:我們來復習上節課的內容1、請描述轉基因超級鼠的產生過程。2、說明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狀。我們來學習基因是如何在親子代間傳遞的。利用多媒體復習染色體和基因二.新課 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猜想,既然dna是遺傳物質,基因應該在染色體的何種成分上,但最終教師應明確地說明基因在dna上。引導學生理解染色體和dna、基因的關系關于基因的傳遞,回顧人的生殖過程,提出:父母該把多少基因傳給子代呢?提出“為什么一對夫妻所生的幾個孩子,長相會有差別?”基因的物質基礎是什么?起初科學家們認為蛋白質最有可能是遺傳物質,因為蛋白質由20種不同的氨基酸組成,而dna只有4種不同的堿基。直到1944年艾弗里(o.avery,1877—1955)等證實了肺炎雙球菌的轉化因子是dna,人們才確認基因的物質基礎是dna,某些病毒的遺傳物質是rna。dna復制,基因也隨著復制。細胞分裂時,復制了的染色體和其上的基因傳給后代,這就是生物繁衍的分子基礎。1、略2、轉基因超級鼠的產生過程僅是在受精卵未融合的精子核或卵細胞核中注入了大鼠生長激素基因。說明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狀。學生回顧七年級上冊關于細胞結構的知識,從中回憶起細胞核內染色體含有蛋白質和dna,以及dna是遺傳物質等知識。學生觀察人體染色體圖以及染色體和dna之間關系的示意圖。理解:1.圖中顯示的是一個細胞核的染色體。染色體可通過特殊染色清楚的辨別出來。2.一條dna上有許許多多的基因,一個基因只是dna上的一個片段,生物的各種性狀都是分別由這些不同的基因控制的。一條染色體上攜帶著許多基因。3.細胞核內的染色體是成對存在的,基因也是成對的。(仔細觀察可以發現,成對的染色體不但形態大小相似,在相對位置上所染成的顏色也相似,表明內部的成分相似,但染色體所涂的顏色不是基因的位置)。學生認識到父母的基因是分別通過精子和卵細胞傳給子代的。仔細閱讀教材的有關部分,并通過小組討論,合作完成添圖討論1. 23對。因為在生物的體細胞中,染色體是成對存在的2.基因是染色體上具有控制生物性狀的dna片段3.不同顏色的區段表示控制不同性狀的基因。不斷把長繩螺旋縮短變粗,就能把長繩處理成短棒狀的染色體樣子 2.生殖細胞中的染色體數是體細胞中的一半,不成對存在。3.無性生殖過程都不涉及性別,沒有兩性生殖細胞的參與,也沒有兩性生殖細胞的結合,新生的個體是由母體直接產生的。通過無性生殖產生的后代,只具備母體的遺傳特性,所以,無性生殖的后代能夠較穩定地保持母體的遺傳性狀,個體之間十分相像,與染色體和基因在親子代間的傳遞狀況無關。溫故而知新,順理成章對新知識進一步理解由此激發學生為后邊的學習打下基礎 板 書 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