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在親子代間的傳遞(精選4篇)
基因在親子代間的傳遞 篇1
課題第二節 序號設計人使用者課型新授
教
學
目 標
知識與技能 描述染色體、dna和基因之間的關系;描述生殖過程中染色體的變化;說出基因經生殖細胞在親子代間的傳遞。過程與方法 通過觀察分析圖片資料、錄像資料,引導學生理解性狀的遺傳是基因在親子代間傳遞的結果。教給學生把基因傳遞的復雜問題轉化成研究染色體傳遞的簡單問題,把抽象的問題具體化。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介紹科學家發現生殖細胞中染色體減半的事實,對學生進行科學史的教育。重點基因、dna和染色體的關系。難點基因在親子代間的傳遞。教法啟發式、演示式、舉例法、觀察法教具人的正常染色體圖、異常染色體圖圖片資料。課時一課時
教
學
過 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備注
一.導入:我們來復習上節課的內容1、請描述轉基因超級鼠的產生過程。2、說明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狀。我們來學習基因是如何在親子代間傳遞的。利用多媒體復習染色體和基因二.新課 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猜想,既然dna是遺傳物質,基因應該在染色體的何種成分上,但最終教師應明確地說明基因在dna上。引導學生理解染色體和dna、基因的關系關于基因的傳遞,回顧人的生殖過程,提出:父母該把多少基因傳給子代呢?提出“為什么一對夫妻所生的幾個孩子,長相會有差別?”基因的物質基礎是什么?起初科學家們認為蛋白質最有可能是遺傳物質,因為蛋白質由20種不同的氨基酸組成,而dna只有4種不同的堿基。直到1944年艾弗里(o.avery,1877—1955)等證實了肺炎雙球菌的轉化因子是dna,人們才確認基因的物質基礎是dna,某些病毒的遺傳物質是rna。dna復制,基因也隨著復制。細胞分裂時,復制了的染色體和其上的基因傳給后代,這就是生物繁衍的分子基礎。1、略2、轉基因超級鼠的產生過程僅是在受精卵未融合的精子核或卵細胞核中注入了大鼠生長激素基因。說明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狀。學生回顧七年級上冊關于細胞結構的知識,從中回憶起細胞核內染色體含有蛋白質和dna,以及dna是遺傳物質等知識。學生觀察人體染色體圖以及染色體和dna之間關系的示意圖。理解:1.圖中顯示的是一個細胞核的染色體。染色體可通過特殊染色清楚的辨別出來。2.一條dna上有許許多多的基因,一個基因只是dna上的一個片段,生物的各種性狀都是分別由這些不同的基因控制的。一條染色體上攜帶著許多基因。3.細胞核內的染色體是成對存在的,基因也是成對的。(仔細觀察可以發現,成對的染色體不但形態大小相似,在相對位置上所染成的顏色也相似,表明內部的成分相似,但染色體所涂的顏色不是基因的位置)。學生認識到父母的基因是分別通過精子和卵細胞傳給子代的。仔細閱讀教材的有關部分,并通過小組討論,合作完成添圖討論1. 23對。因為在生物的體細胞中,染色體是成對存在的2.基因是染色體上具有控制生物性狀的dna片段3.不同顏色的區段表示控制不同性狀的基因。不斷把長繩螺旋縮短變粗,就能把長繩處理成短棒狀的染色體樣子 2.生殖細胞中的染色體數是體細胞中的一半,不成對存在。3.無性生殖過程都不涉及性別,沒有兩性生殖細胞的參與,也沒有兩性生殖細胞的結合,新生的個體是由母體直接產生的。通過無性生殖產生的后代,只具備母體的遺傳特性,所以,無性生殖的后代能夠較穩定地保持母體的遺傳性狀,個體之間十分相像,與染色體和基因在親子代間的傳遞狀況無關。溫故而知新,順理成章對新知識進一步理解由此激發學生為后邊的學習打下基礎 板 書 設
計
第二節 基因在親子代間的傳遞 一、基因與染色體 基因是染色體上具有控制生物性狀的dna片段。 二、基因經精子或卵細胞的傳遞 1.發現過程 ①1883年,比利時胚胎學家比耐登對馬蛔蟲的研究。 ②1890年,德國細胞學家鮑維里與1891年德國動物學家亨金,證實染色體是減半傳遞的。 2.在形成精子或卵細胞的細胞分裂過程中,染色體都要減少一半,即每對染色體中各有一條進入精子或卵細 教 學 回 顧
基因在親子代間的傳遞 篇2
基因在親子代間的傳遞示范教案
●教學目標知識目標1.描述染色體、dna和基因之間的關系。2.描述生殖過程中染色體的變化。3.說出基因經生殖細胞在親子代間的傳遞。能力目標1.培養收集整理資料的能力,以及認真觀察、分析思考、綜合能力。2.增強對生物遺傳的進一步認識,培養學生對生物的興趣。情感目標1.了解基因在親子代間的傳遞,激發深層次地對生命的思考,對生命的珍愛。2.通過對本節的學習,產生對生物學家的敬佩之情,以及對生物研究的美好憧憬。●教學重點1.描述生殖過程中染色體的變化。2.說出基因經生殖細胞在親子代間的傳遞。●教學難點說出基因經生殖細胞在親子代間的傳遞。●教學方法啟發式、演示式、舉例法、觀察法。●教具準備教師準備:關于細胞結構的知識的投影片或圖片;關于染色體、dna、基因三者之間關系示意圖等。●課時安排1課時●教學過程[復習舊課,導入新課]教師:上節課我們通過對轉基因超級鼠的產生過程的學習與分析,知道生物的性狀是由基因所控制的。接下來大家看幻燈片,一起復習上節課的主要內容。幻燈片:1.請描述轉基因超級鼠的產生過程。2.聯系轉基因超級鼠分析并說明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狀。參考答案:1.當雌雄小鼠交配后,從雌鼠的輸卵管內取出沒有融合的受精卵。然后,將事先準備好的大鼠生長激素基因吸入顯微注射器中,在顯微鏡下將大鼠生長激素基因,注入小鼠核尚未融合的受精卵內的卵細胞核或精子核中。注射之后,小鼠受精卵內的精子核與卵細胞核將融合成一個細胞核,其中攜帶著轉入的基因。將已經導入了大鼠生長激素基因的受精卵,注入小鼠的輸卵管中,經過小鼠妊娠后,分娩出的兩只小鼠經過發育,其中一只小鼠比它同齡的其他小鼠大一倍,這就是轉基因超級鼠。2.在轉基因超級鼠的產生過程中,僅是在受精卵未融合的精子核或卵細胞核中注入了大鼠生長激素基因。可見,超級鼠體量增大是大鼠生長激素基因作用的結果。所以說基因控制性狀。(注:教師對作答的同學給予客觀的、鼓勵性的評價,并對表述不完整的給予補充)[講授新課]教師:在了解學習了基因控制性狀的基礎上,今天我們來學習基因是如何在親子代間傳遞的。板書:第二節 基因在親子代間的傳遞教師:首先大家隨我一起回顧一下七年級上冊有關細胞及細胞核的知識。觀看投影片上的圖片并思考下面的幾個問題。(注:投影并讓同學們討論)投影片:1. 2.下面是染色體和dna的關系示意圖①請描述動物細胞的組成。②請聯系上節知識,解釋“多利羊的性狀幾乎與提供細胞核的b羊一樣”的原因。③細胞核內由哪些組成?④試著描述染色體、dna和遺傳信息之間的關系。教師:請大家試著回答上述四個問題。學生1:動物細胞是由細胞膜、細胞核、細胞質組成的。學生2:多利羊的性狀之所以與b羊相似,說明細胞核里有遺傳物質。根據上節課所學的“基因決定性狀”,可知基因肯定是在細胞核里,才會導致多利羊的性狀與b羊相似。學生3:細胞核是由許多染色體組成的。學生4:染色體存在于細胞核中,由dna和蛋白質組成。dna分子很長,在它特定的結構中儲存有大量的遺傳信息。(注:教師對剛才四位同學的回答給予肯定性的評價,對于有的同學一次回答不完善的可請其他同學補充。)教師:通過剛才幾位同學的回答,我們知道了遺傳信息存在于細胞核中,又知基因控制性狀。可見,基因就是遺傳信息,那么基因在細胞核內怎樣存在的?接下來,我們具體來看一下人體內的染色體以及與基因的關系。大家將29頁的“觀察與思考”完成。(注:一邊讓學生觀察思考并討論,一邊板書。)板書:一、基因與染色體〔注:板書完后,打開多媒體課件(關于29頁的兩幅圖片及討論題)。〕教師:接下來請大家試著回答討論題。學生5:人體細胞內的染色體有23對,因為染色體在人體內是成對出現的。學生6:染色體由dna和蛋白質組成,基因位于染色體上。學生7:各種顏色的區段表示的是控制不同性狀的基因。因為成對的染色體不但形態大小相似,在相對位置上所染的顏色也相似,表明內部成分相似。不斷把長繩螺旋縮短變粗,就能把長繩處理成棒狀的染色體樣子。(注:對幾位同學的作答,肯定他們認真觀察、積極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給予鼓勵性的評價。)教師:對于染色體、基因和dna的關系,尤其是基因位于染色體的何種成分上,請大家思考并回顧染色體與dna的關系示意圖。學生8:基因可能位于組成染色體的蛋白質上,因為蛋白質是構建人體的最主要成分。學生9:我認為應該位于dna上。因為dna是遺傳信息的載體,所以,基因所代表的每一種遺傳信息都應在dna這種載體上。另外,討論題第3題也說明基因位于dna上。教師:哪位同學的回答是正確的呢?學生10:9同學。教師:哪位同學能用一句話總結染色體、dna與基因之間的關系?學生11:基因是染色體上具有控制生物性狀的dna片段。教師:太棒了,簡潔概括。板書:基因是染色體上具有控制生物性狀的dna片段。教師:哪位同學試著總結這部分的內容?學生12:①在生物的體細胞中(除了生殖細胞),染色體是成對出現的,且人體內有23對染色體。②基因也是成對出現的,分別位于成對的染色體上。教師:總結的比前一次有進步,大家一起看投影片。投影:一、基因與染色體①基因是染色體上具有控制生物性狀的dna片段。②基因有規律地集中在染色體上,且是隨染色體一起成對出現的。③人體內有23對染色體,含有46個dna分子,含有數萬對基因,決定著人體可遺傳的性狀。教師:了解了基因與染色體之間的關系,接下來咱們思考一下,基因是如何傳遞的?先看投影片,大家討論。(注:打開投影片,并進行板書)投影:1.回顧前面所學的人的生殖,口述人的生殖過程。2.受精時,精子與卵細胞的結合意味著什么(結合基因與染色體的關系作答)?板書:二、基因經精子或卵細胞傳遞(注:學生作答。)學生13:父親產生精子、母親產生卵細胞,精子與卵細胞結合之后形成受精卵,受精卵在子宮內著床分裂、分化形成胚胎,經過約40周時間分娩,嬰兒產出。學生14:精子與卵細胞的結合意味著分別攜帶著父母雙方的控制性狀的基因的結合。主要通過細胞核的融合來實現,也意味著融合的受精卵核中染色體成倍增加,基因也成倍增加。教師:但是我們知道人體內的染色體都只有23對,基因的數目也不變,這是為什么呢?父母應該把多少基因傳給子代呢?請大家認真閱讀書上的資料,并在紙上完成生殖過程中染色體的變化圖。(注:學生閱讀,教師板書。)板書:1.發現過程:①1883年,比利時胚胎學家比耐登對馬蛔蟲的研究。②1890年,德國細胞學家鮑維里與1891年德國動物學家亨金,證實染色體是減半傳遞的。(注:閱讀完后,板書。)教師:現在你能解釋為什么形成受精卵后仍然是23對染色體嗎?學生15:在形成精子或卵細胞分裂過程中,染色體都要減少一半,而且不是任意的一半,是每對染色體中各有一條進入精子或卵細胞,所以形成受精卵后仍然只含有23對染色體。教師:那么,父母應該把多少基因傳給子代呢?為什么?學生16:約一半的基因,因為基因在體內是成對出現的,且位于成對的染色體上,所以染色體減少一半進入精子或卵細胞,則基因也應是一半傳遞的。教師:大家聯系染色體、dna、基因、性狀的關系,想想這對遺傳有什么意義?學生17:只有保證體內染色體數目不變,才會使體內含有的控制人體性狀的基因數目大致保持不變。才會使后代個體在性狀上與親代保持基本上一致,維持種族的正常繁衍。(注:教師對此作出客觀的、合理性的評價,并收回同學們的填圖,并以小組競賽的形式,看哪個組填正確的同學最多。同時打開多媒體課件,讓同學們觀察并思考。)評比結束后,對優勝組進行鼓勵性、贊賞性的評價。同時讓學生們完成書上的圖,并提示同學們注意顏色上的差異。填圖完畢。教師:請大家總結基因如何通過精子或卵細胞進行傳遞的?聯系生殖過程中染色體的變化圖作答。學生18:在形成精子或卵細胞分裂過程中,染色體都要減少一半,而且不是任意的一半,是每對染色體中各有一條進入精子或卵細胞。學生19:父親體內有能形成精子的細胞產生只有一半染色體的精子;母親體內有能形成卵細胞的細胞產生只有一半染色體的卵細胞;然后受精后,各帶有一半染色體的精子與卵細胞結合形成受精卵。父母身上控制性狀的基因就附在染色體上隨著生殖過程傳遞到子代中。……教師:大家比較一下前幾位同學的回答,哪位同學的作答最為全面。學生20:19同學。教師:通過本節的學習大家思考“為什么一對夫妻所生的幾個孩子長相會有差異?”(注:學生討論,教師板書。)板書:2.在形成精子或卵細胞的細胞分裂過程中,染色體都要減少一半。即每對染色體中各有一條進入精子或卵細胞。(注:如果時間充裕,可請同學們回答;如果時間緊張,可作為課下思考題。)[課后小結,作業練習,結束新課]教師進行簡短的小結,突出重點、難點。鞏固練習并布置作業,結束本節的全部教學內容。[鞏固練習]一、看誰選得對1.如果用一根長蠅來代表dna分子,在長繩上用紅黃綠藍等顏色涂在不同的區段上。則不同顏色的區段表示的是a.dna分子 b.基因c.染色體 d.染色質答案:b2.人類受精后形成的受精卵中含有 染色體a.23對 b.46對c.22對 d.23條答案:a3.基因是通過親子間的“小橋”傳遞的,小橋指的是a.精子 b.卵細胞c.精子或卵細胞 d.受精卵答案:c二、思考題4.描述基因、染色體與dna之間的關系。答案:基因是染色體上具有控制生物性狀的dna片段。5.為什么正常人的體細胞中只有23對染色體?答案:在形成精子或卵細胞的細胞分裂過程中,染色體都要減少一半,而且不是任意的一半,是每對染色體中各有一條進入精子或卵細胞。●板書設計
第二節 基因在親子代間的傳遞
一、基因與染色體基因是染色體上具有控制生物性狀的dna片段。二、基因經精子或卵細胞的傳遞1.發現過程①1883年,比利時胚胎學家比耐登對馬蛔蟲的研究。②1890年,德國細胞學家鮑維里與1891年德國動物學家亨金,證實染色體是減半傳遞的。2.在形成精子或卵細胞的細胞分裂過程中,染色體都要減少一半,即每對染色體中各有一條進入精子或卵細胞。
基因在親子代間的傳遞 篇3
目標與方法
闡明染色體、dna和基因這三者之間的關系。
嘗試說明基因在親子代間的傳遞過程。
描述生殖過程中染色體的變化。
學習用科學理論去解釋日常現象的方法。
教學方法 自主學習法、討論法
課前準備 染色體、dna和基因這三者之間的關系的投影片
教學程序
教師活動 教學內容 學生活動
復習舊知導入新課 生物體的各種性狀都是由基因控制的。性狀的遺傳實質上是親代通過生殖過程把基因傳遞給了子代。在有性生殖過程中,精子和卵細胞就是基因在親子間傳遞的“橋梁”。那么,成千上萬的基因是如何通過這座“小橋”的呢?
新課 第二節 基因在親子代間的傳遞
一.基因和染色體
幫助學生回憶有關染色體的舊知 1.細胞核是遺傳信息庫,染色體存在于細胞核內,由蛋白質和dna分子組成。 學生回答
指導學生觀察與思考 2.觀察書本29頁的兩幅圖并思考30頁的3個討論題。
3.全班交流。
4.教師補充說明相關問題:
a. 圖上是一個細胞核的染色體(染色體可通過特殊染色清楚地辨別出來)
b. 一個dna上有許許多多基因,一個基因只是dna上的一個片段,生物的各種性狀都是分別由這些不同的基因控制的,一條染色體上攜帶著許多基因。
c. 細胞核內的染色體是成對存在的,基因也是成對存在的。(仔細觀察發現,成對的染色體不但形態大小相似,在相對位置上所染成的顏色也相似,表明內部的成分相似,但染色體所染的顏色不是基因的位置。)
d. 基因是染色體上控制生物性狀的dna片段。 觀察圖,經小組討論完成討論題
二.基因經精子或卵細胞的傳遞
引導學生回顧舊知 1.回顧人的生殖過程,得出結論:基因通過精子或卵細胞傳遞給后代。 學生回顧舊知得出結論
提問過渡 父母應該把多少基因傳遞給子代呢?
引導學生閱讀 2.閱讀教材
結論:形成精子或卵細胞的細胞分裂過程中,染色體都要減少一半,而且不是任意的一半,是每對染色體中各有一條進入精子或卵細胞。 學生閱讀教材得出結論
基因在親子代間的傳遞 篇4
第二節 基因在親子代間的傳遞教案示例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描述染色體、dna和基因之間的關系;描述生殖過程中染色體的變化;說出基因經生殖細胞在親子代間的傳遞。 2、過程與方法:通過觀察分析圖片資料、錄像資料,引導學生理解性狀的遺傳是基因在親子代間傳遞的結果。教給學生把基因傳遞的復雜問題轉化成研究染色體傳遞的簡單問題,把抽象的問題具體化。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介紹科學家發現生殖細胞中染色體減半的事實,對學生進行科學史的教育。 教學重點和難點: 1、基因、dna和染色體的關系。 2、基因在親子代間的傳遞。 課時安排:1課時 課前準備: 學生課前準備:畫圖筆。 教學器材:(1)準備人的生殖過程示意圖,做成ppt文件。 (2)基因、dna和染色體的關系錄像,受精過程錄像。 (3)人的正常染色體圖、異常染色體圖圖片資料。 (4)果蠅、果蠅有性生殖過程中染色體變化圖。 (5)基因在親子代間傳遞的動畫課件。 --圖示:教學過程學生活動教師活動與意圖第二節基因在親子代間的傳遞染色體、dna和基因染色體經生殖細胞的傳遞基因經生殖細胞的傳遞看著像男孩的眼睛、臉型都像媽媽不是是決定性狀的基因學生提出相關問題如基因是怎樣傳的?基因通過什么傳遞?基因在傳遞過程中有沒有變異?父母傳給孩子的是一樣多嗎?學生帶著問題看錄像生殖細胞蛋白質和dna沒有觀看錄像,討論、分析、推理三者的關系動手畫出來認真觀察、思考染色體都是偶數,都成對存在成對的染色體大小、形態差不多也應該成對學生思考,回答問題,不足之處互相補充做畫圖練習,即在果蠅的生殖細胞、受精卵中分別畫出相應的染色體。學生回報學生討論交流,最終表述出來。學生自己得出結論既像父親又像母親。看一副照片(一個三口之家的照片),這個小男孩是這對夫婦所生的嗎?那你是通過什么來判斷的?我們知道,親子代之間的相似性叫做遺傳。那這位媽媽是把她自己的眼睛、臉型這樣的具體性狀傳給孩子了嗎?傳下去的是什么?今天我們就來研究基因在親子代間的傳遞(板書)圍繞這樣一個課題你想知道什么問題? 解決學生關心的問題提出探究的問題:時間所限,這節課我們就來解決以下三個問題:1、基因在哪里?2、基因通過什么傳遞?3、基因是怎樣傳的?4、父母傳給孩子的是一樣多嗎?親子代之間的橋梁是什么?以人為例,我們先找一下父母與孩子聯系的橋梁。放受精過程的錄像親子代間的橋梁是什么?基因和染色體都在細胞核里,那基因和染色體什么關系?看書第29頁,染色體是由什么構成的?你在這張圖上找到基因了嗎?我們再來看一段錄像,看誰能從錄像中找出染色體、dna和基因的關系?(板書)請你用圖解、表解或漫畫的形式表示出來。哦,原來基因在染色體上,基因太小了,在光學顯微鏡下根本看不到,研究起來不方便,而染色體是可以看到的,這樣的話,我們研究的“基因在親子代之間的傳遞”問題是不是可以轉化為研究“染色體在親子代之間的傳遞”的問題啊?把抽象的微觀的問題具體化觀看多種生物的染色體數的表格,找出特點。什么樣的染色體稱為一對?出示人的染色體圖片,讓學生了解人的染色體數既然生物體細胞中染色體是成對的,那么基因是怎樣的?同種生物的染色體數一定一樣,不一樣就會出現性狀差異。出示正常人的和多或少一條染色體的患者的染色體圖片,讓學生明白染色體在生殖過程中必須保持穩定。那它是怎樣保持染色體穩定的呢?給學生介紹科學史(出示果蠅)果蠅的體細胞中染色體少,且生活周期短,所以是做遺傳實驗的好材料。今天我們研究一下果蠅的染色體傳遞的問題。出示果蠅體細胞染色體圖,找學生數一數染色體有多少個多少對,誰跟誰一對?成對的兩個染色體有什么特點?果蠅在有性生殖過程中是怎樣保證染色體穩定的呢?開動腦筋,自己設計,看誰做得又快又好。給予評價,有錯的糾正。我們搞清楚了染色體在親子代之間的傳遞,誰能說說基因是怎樣傳遞的?子代擁有了父母傳下來的基因,是不是就長出了和父母相似的性狀了?(出示基因傳遞的課件),加以總結鞏固。這節課的問題是不是都解決了?你又有哪些新問題了嗎?包括剛上課時同學們提的那幾個問題帶到課下去思考。讓學生懂得學習是一個延伸的過程,它并不隨著下課而結束。 教學過程設計: 教師:我們剛剛學過遺傳的知識,現在來看一副照片(一個三口之家的照片),這個小男孩是這對夫婦所生的嗎? 學生:看著像 教師:那你是通過什么來判斷的? 學生:眼睛、鼻子、臉型都像。 教師:我們知道,親子代之間的相似性叫做遺傳。那這位媽媽是把她自己的眼睛、臉型這樣的具體性狀傳給孩子了嗎?傳下去的是什么? 學生:不是。傳下去的是控制性狀的基因。 教師:今天我們就來研究基因在親子代間的傳遞(板書,第二節 基因在親子代間的傳遞) 教師:圍繞這樣一個課題你想知道什么問題? 學生:學生提出相關問題。如基因在什么地方?是怎樣傳的?基因通過什么傳遞?基因在傳遞過程中有沒有變異?父母傳給孩子的是一樣多嗎? 教師:時間所限,這節課我們就來解決以下幾個問題:1、基因通過什么傳遞?2、基因是怎樣傳的?3、父母傳給孩子的是一樣多嗎? 先來看第一個問題,要想知道基因是通過什么傳遞的,是不是得先找一找親子代之間有什么聯系?親子代之間的橋梁是什么? 以人為例,我們先找一下父母與孩子聯系的橋梁。 教師:放受精過程的錄像。 學生:學生帶著問題看錄像。 教師:親子代之間的橋梁是什么? 學生:生殖細胞。 教師:那么成千上萬的基因是如何通過這座“小橋”的呢?科學家研究發現受精卵在進行分裂時,變化最明顯的就是細胞核,而細胞核里有能被堿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質——染色體,基因和染色體都在細胞核里,那基因和染色體什么關系?看書第29頁,染色體是由什么構成的? 學生:蛋白質和dna 教師:你在這張圖上找到基因了嗎? 學生:沒有。 教師:那基因在哪兒呢?我們再來看一段錄像,看誰能從錄像中找出染色體、dna和基因的關系?(板書,一、基因、dna和染色體) 展示: 放錄像。 學生:觀看錄像,討論、分析、推理三者的關系。 教師:請你用圖解、表解或漫畫的形式表示出來。 學生:動手畫出來。 教師:哦,原來基因在染色體上,基因太小了,在光學顯微鏡下根本看不到,研究起來不方便,而染色體是可以看到的,這樣的話,我們研究的“基因在親子代之間的傳遞”問題是不是可以轉化為研究“染色體在親子代之間的傳遞”的問題啊? 學生:是的。 教師:那我們先來看看以下幾種生物都有多少條染色體,出示幾種生物染色體數的表格,讓學生找出特點。 學生:認真觀察、思考。染色體都是偶數,都成對存在。 教師:什么樣的染色體稱為一對? 學生:成對的染色體大小、形態差不多。 教師:(出示人的染色體圖片)數一數人體細胞內有多少條染色體?這些染色體有什么特點? 學生:46條23對。 教師:既然生物體細胞中染色體是成對的,那么基因是怎樣的? 學生:也應該成對。 教師:(通過演示小課件進一步加深染色體和基因的關系)。從剛才的表格上你還看出了什么? 學生:不同的生物染色體數不一樣。 教師:同種生物的染色體數一定一樣,不一樣就會出現性狀差異。 (出示圖片)這是正常男性的染色體,數數多少對?再來看看這個男孩正常嗎?不正常了,什么原因呢?他就多一條染色體性狀就變了。染色體少一條行不行?這是正常女性的染色體,再來看看這個女孩正常嗎?不正常了,什么原因呢?少一條染色體性狀也發生改變了。 教師:從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染色體變了,性狀就變了,所以,染色體必須保持穩定。生物在有性生殖過程中又要產生生殖細胞,又要完成受精作用,那它是怎樣保持染色體穩定的呢? 學生:學生思考,回答問題,不足之處互相補充。 教師:假設人的染色體只有1對,出示課件,讓學生做練習。(板書,二、染色體經生殖細胞的傳遞) 教師:剛才是假設人的染色體只有1對,其實人的染色體有很多,研究起來不方便,誰知道哪一種小動物經常被用來研究遺傳的問題? (出示果蠅)果蠅的體細胞中染色體少,且生活周期短,所以是做遺傳實驗的好材料。別看它個小,它在遺傳學的研究上卻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美國的morgen就是研究果蠅而獲得了1933年的諾貝爾獎。今天我們也來做科學,研究一下果蠅的染色體傳遞的問題。出示果蠅體細胞染色體圖,找學生數一數染色體有多少個多少對,誰跟誰一對?成對的兩個染色體有什么特點? 學生:8個4對,成對的染色體大小形狀一樣。 教師:雄果蠅產生精子,雌果蠅產生卵細胞,精卵結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發育成新個體,果蠅有8個4對染色體,其后代也應如此,那么精子、卵細胞中的染色體怎樣分配,組合以后才能保證受精卵和新個體中的染色體也是8 個4對呢?開動腦筋,自己設計,看誰做得又快又好。 學生:學生畫圖,自己分配組合。 教師:學生匯報做的結果,然后教師再補充歸納:從每一對中拿出一個就組成了生殖細胞中的染色體,受精后不僅恢復了原數,而且成對了。受精卵中的染色體一半來自父方一半來自母方,所以受精卵發育成的新個體有什么表現? 學生:既像父親又像母親。 教師:我們搞清楚了染色體在親子代之間的傳遞,誰能說說基因是怎樣傳遞的? 學生:基因隨著染色體通過生殖細胞傳遞給后代。 教師:說得很好。基因在染色體上,所以,基因的行為變化與染色體同步進行。在體細胞中基因成對,在生殖細胞中基因成單,減少了一半,受精卵中又恢復了原數,并且成對。子代擁有了父母傳下來的基因,是不是就長出了和父母相似的性狀了?(出示基因傳遞的課件),加以總結鞏固。(板書,三、基因經生殖細胞的傳遞) 教師:這節課的幾個問題是不是都解決了?你又有哪些新問題了嗎?包括剛上課時同學們提的那幾個問題帶到課下去思考。 教學點評: 本節課能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倡導探究性學習,分析資料,創新設計,并結合錄像、課件的展示,引導學生討論、交流,步步推理,層層深入,思路清晰,邏輯性強,達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典型例題 例題一、人類精子和卵細胞的染色體數目分別是:( ) a、12 12 b、23 23 c、46 46 d、92 92 選題角度:考察染色體在有性生殖過程中的變化規律。 分析與提示:生殖細胞中染色體數目減少一半。 解題過程:人的體細胞中有46條染色體,生殖細胞中減少一半是23條。答案是b。 易錯情況分析:學生容易忘了減半的情況。 例題二、下列哪種細胞內的基因,不是成對存在的:( ) a、肌細胞 b、神經細胞 c、卵細胞 d、受精卵 選題角度:考察基因在有性生殖過程中的變化規律。 分析與提示:生殖細胞中基因減半,成單存在。 解題過程:體細胞中絕大多數基因是成對存在的,生殖細胞中基因減半,不成對。答案是c。 易錯情況分析:學生可能因不清楚基因在有性生殖過程中的規律變化而判斷錯誤。
習題精選 (一)選擇題 1、人的基因存在于( ) a.所有細胞的染色體中 b.體細胞的染色體中 c.生殖細胞的染色體中 d.生殖細胞的細胞質中 2、人的生殖細胞中含有的染色體的情況是( ) a.46條,46種形態 b.46條,23種形態 c.23條,23種形態 d.23條,1種形態 3、遺傳物質的基本單位是( ) a.染色體 b. 生殖細胞 c.細胞 d.基因 4、從親代到生殖細胞再到子代,染色體數量的傳遞規律是( ) a.2n2n2n b.nnn c.n2nn d.2nn2n 5、水稻體細胞內含有12對染色體。當水稻傳粉受精后,其受精卵內染色體數目為( ) a.24條 b.12條 c.22條 d.36條 6、下列哪種細胞中染色體成單存在?( ) a.受精卵 b.肌肉細胞 c.神經細胞 d.精子 7、染色體與dna的關系是 ( ) a.染色體即是dna b. 染色體是dna的基本單位 c.染色體是dna 的主要載體 d. 染色體是遺傳物質,dna也是遺傳物質 8、對基因的正確敘述是( ) a.基因是染色體的片段 b.是有遺傳效應的dna片段 c.基因的化學成分是蛋白質和dna d.基因的化學結構不會發生變化 9、下列關于染色體、dna、基因之間的關系的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 a.dna主要在染色體上 b.基因在dna上 c.一個dna上有多個基因 d.一個染色體上有多種dna 10、在進行有性生殖時,親代的性狀如何傳遞給子代?( ) a.由精子和卵細胞共同遺傳 b.由提細胞遺傳 c.精子遺傳 d.卵細胞遺傳 (二)填空題 11、基因大多有規律地集中在細胞核內________上,而且每一種生物的細胞內染色體的__________和________都是一定的。 12、除生殖細胞外,生物體的體細胞中,染色體是______存在的,基因也是_____存在的。它們一半來自_______,一半來自______,因此,后代個體具有___________的遺傳物質。 13、在形成生殖細胞的細胞分裂過程中,成對的染色體要________,分別存在于產生的__________中。 14、生物體細胞中的基因是_______存在的。受精卵內含有____________的基因,這些基因組成了未來生命的_________。 (三)判斷題 15、生物體內所有細胞中的染色體都是成對存在的。 ( ) 16、馬的體細胞中有64條染色體,驢的有62條,馬和驢交配的后代是騾,騾的體細胞中染色體是63條。( ) 17、由于生殖細胞中染色體數目是體細胞的一半,所以子代的染色體數目比親代要少一半。( ) 18、各種生物的細胞內都含有相同數量的結構不同的染色體。( ) 19、每對染色體只含1對基因。( ) 20、基因在染色體上,而生物的體細胞中染色體是成對存在的,所以基因也是成對存在的。( ) 參考答案 (一)填空題 1、a 2、c 3、d 4、d 5、a 6、d 7、c 8、b 9、d 10、a (二)填空題 11、染色體 形態 數目 12、成對 成對 父方 母方 父母雙方 13、分開 生殖細胞 14、成對 父母雙方 藍圖 (三)判斷題 15、 16、 17、 18、 19、 20、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