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攜手走出成長困境》書評
北京師范大學 趙忠心(xx年4月8日)
近些年來,家庭教育的圖書層出不窮,家庭教育圖書市場可以說是琳瑯滿目。不少家庭教育圖書的作者或出版社希望我能寫個序言或書評,向讀者推薦。由于身份特殊一些,我很謹慎,并不是來者不拒,有求必應。我得先看看書稿或已出版的圖書再做決定。好書,我一定推薦;書的質量不行,我不能推薦。因為書的質量問題,我婉言謝絕了不少的邀請,因此也使一些人不是很高興。
但我并不后悔。因為我是家長的朋友,還有學者的良知。我不能礙于情面或見錢眼開,就昧著良心,隨隨便便、糊里湖涂地充當質量不高圖書的“書托兒”。這種事我真的不能做,也做不出來。
當我認真閱讀了天津教育科學院孟育群教授主編、由教育科學出版社出版的《親子攜手走出成長困境》一書后,情不自禁地產生了一個強烈的欲望,要把這本與眾不同、別具一格的家長讀物,推薦給廣大求知若渴的年輕父母。
孟育群老師是我多年的朋友,她事業心強,做事執著、認真,兢兢業業,謙虛謹慎,是我學習的榜樣。她一直十分關注家庭教育,特別是青春期孩子的家庭教育。她從事親子關系研究多年,研究成果豐碩,堅持主流的學術觀點,是這個研究領域的學術帶頭人,我很敬重她。
她所主編的這部書,是專門寫給初中生家長的科學普及讀物。初中生正處青春發育期,正是確立人生觀的時期,是人生的重要關頭,是一個很特殊、很重要的年齡階段。正如教育家黃炎培先生所說:“我感覺到最難處置,就是中學這個關頭。到了大學,人生觀漸漸確定了。中學正在交叉路口,欲東便東,欲西便西,出入很大。”
小學的孩子年齡尚小,知識不多,眼界不寬,活動范圍有限,社會不良風氣對他們影響作用不大,一般情況不會有很大分化的現象。到高中階段接近成年,思想情緒也比較穩定,分辨是非善惡能力提高,有了主見,分化的可能性也比較小。
就是這個初中階段,思想活躍而不穩定,感受能力強而分辨是非善惡與抵制不良誘惑的意識、能力比較薄弱,很容易分化,是最為讓家長和老師操心的階段。如果這個年齡階段把控好了,一般情況發展方向不會出現多大的偏差。
這個年齡階段是從幼稚到成熟的一個過渡階段。他們自以為是“大人”了,希望躋身成年人群,被家長和老師尊重;但他們由于知識和實踐經驗的限制,在很多方面又顯得很幼稚,讓家長和老師不大放心。家長和老師往往又總是還把他們當小孩子看待。因此,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一般跟家長和老師的關系不是很協調,迫切需要給予指導、疏導。
家長和孩子,老師和學生,二者之間的人際關系本身就是一種教育,也是實施教育的前提。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家長、老師跟孩子們的關系應該隨時調整。而初中階段,正是調整關系的關鍵時期。
孟育群教授正是針對這一年齡階段孩子的家庭教育,特意組織、帶領專家撰寫了這部家長讀物,適應了社會的需要,滿足了這個年齡階段孩子的家長的迫切需求。
我閱讀過的家庭教育著作是相當多的,我發現這部書獨俱特色,有許多值得稱道的地方。
第一,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
人是環境的產物。生活在市場經濟社會,孩子們的身上一定會打上現實環境的烙印,帶有鮮明的時代特色。家長們在教育子女的實踐中,遇到的種種實際問題,有孩子年齡心理特征方面的問題,更有當今社會環境的影響。因此,作者注意到,在給家長們傳授教育子女的科學知識的時候,針對家長們在教育子女的過程中遇到的新情況、新問題,諸如孩子獨立自主意識、叛逆心理大為增強等,引導家長針對現實情況進行科學的思考,更新教育觀念,樹立現代的教育思想,靈活地運用教育方式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