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提高農村幼兒的動手能力
(一)民間游戲充分挖掘
打開塵封的記憶,遙想我們還是孩子的時候,那時的農村孩子哪里有那么多買來的玩具呢。但即便如此,一個沙包,一根鐵棒一個鐵圈,一粒彈珠,一只“摔寶”……所有那些自制的簡單玩意兒卻也足以讓我們在屋前屋后玩到笑聲直到回蕩在夕陽里。這些流傳以久的民間游戲來源于實際生活,自然也能促進孩子有效提高動手能力以及更好的適應生活。民間游戲的特點是就地取材,現做現玩,沒有現成的玩具,這就要求幼兒必須自己動手來搜集或制作游戲用具,那么無形當中就給孩子創造了能自己動手的絕好機會,F就“摔寶”游戲來簡述一下民間游戲對孩子動手能力的促進作用。首先,玩“摔寶”游戲必須先制作“摔寶”,“摔寶”是用各種各樣的紙張折出來的,所以在第一個制作環節中首先就能有效提高孩子的動手能力。其實要想在游戲中獲勝,必須考慮你的“摔寶”是否折的比較方正,比較整齊,這些都影響比賽結果。所以在制作游戲道具的過程中,幼兒必須用自己的小手折出“優良”的“摔寶”。因此這個過程極大程度的發展了孩子手部的小肌肉群。其次玩“摔寶”游戲的過程也是一個完全動手的過程,簡單來說,幼兒手執自己的“摔寶”,通過控制合適的力度往地上那個“摔寶”上或其邊上一摔,若地上的“摔寶”翻了個身,則獲勝,可以把對方的“摔寶”據為己有。雖然是簡單的“一摔”這一動作,但是其過程對于孩子的發展來說可謂是多方位多層次。第一,他必須依靠幼兒的眼力觀察來決定到底要用多大的力度來進行這一摔,第二,手中的“摔寶”究竟是要摔在地上的“摔寶”上面還是摔在其邊上才更有利讓其翻身,獲得最終的勝利。總之玩過這個游戲后,幼兒才能感覺到其中的奧妙和需要掌握的游戲技能其實是很多的。因此看似簡單的一個小游戲,卻要動用孩子全身的多個器官來進行,不僅要動手更要動腦,當然游戲過程中隨之帶給孩子的發展也相對來說是多方面的,諸如觀察力、判斷力和必要的動手能力。事實上針對我們這種農村幼兒園,正因為沒有足夠的大型玩具,沒有時髦先進的“洋玩具”,但是卻賦予了我們隨時隨地可以就地取材的東西,譬如幾粒小石子可以玩投房子游戲,幾片小樹葉可以做幅粘貼畫,幾棵小野果可以做個小陀螺跟同伴比賽,所有這些好玩有趣的民間游戲都可以讓幼兒的小手玩的樂此不疲。所以我相信只要教師善于挖掘,從身邊的環境中進行開發,不管是你采用了經久流傳的民間游戲還是你自己原創的本土游戲,幼兒都能在其中玩的不亦樂乎,更重要的是幼兒在游戲中定能有效的發展和提高其動手的能力。
(二)自然資源不斷開發
記得我國教育家陳鶴琴先生說過:大自然是活教材!毒V要》上也指出:要充分利用自然環境中的有利資源,擴展幼兒生活和學習的空間。事實上,大自然就像一所大課堂成為我們農村幼兒園特具的有利條件。教師只要善于利用其中的一草一木,對于有效發展孩子的動手能力來說是大有幫助的。例如:春天,教師可以帶孩子到野外空曠安全的地方與孩子放風箏,別看一只風箏在天上悠閑自在的樣子,要把它放上去那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可全憑手里那一緊一松的本領。事實上,孩子是多么喜愛放風箏,只是,孩子的小手豈能是那么容易就能掌握其中的奧妙呢?好在我們有的是廣闊而沒有遮擋物的空間,多帶孩子去幾次,你就能發現孩子的手部動作會有明顯的改善,細細的線在孩子們小小的手中輕輕的一拉一放,盡管手指依然不是很靈巧,但你明顯可以感受到孩子們終于能自己獨立的來掌控那根放飛希望的細細之線,看著自己手里的風箏能飛上藍天,就象放飛希望一樣,那是一件多么愜意和自豪的事呀。除了找空曠的野外,其實就近的屋前屋后都是能充分利用并有效來發揮孩子動手能力的好地方,春季里正是播種的好時節,問爺爺奶奶爸爸媽媽隨手弄上幾棵種子,拿起小鋤頭,開墾一方小土地,撒上幾棵小種子,天天為它澆澆水,捉捉蟲,不僅讓孩子的小手變的更靈巧,還能培養他們良好的責任心和觀察力。為孩子準備一本小本子,讓他記錄植物的生長過程,一方面提高了繪畫技能,另一方面也積累了孩子對植物生長的知識,真是一舉多得的好事?磥碇灰鱾有心人,身邊唾手可得的那些不起眼的自然資源都是能有效提高孩子動手能力的有利資源。秋天里,豐收的農村更是洋溢著收獲的喜悅,田里金燦燦的稻谷,枝頭香氣滿溢的果子,小樹林隨風飄舞的落葉,這不僅僅是一幅醉人的畫面,更是能提高孩子動手能力的有效資源。自然角里孩子們帶來的水果,可以動用小朋友們的雙手,讓孩子們發揮創意,依據水果特征打扮成表情豐富的水果娃娃或姿態各異的形象小動物;田里的枯草、稻桿兒整理后可以讓幼兒進行簡單的小編織,作成一些小巧的工藝品裝扮一下各自的班級;最好玩的是可以帶孩子去戶外采集顏色多樣形狀各異的樹葉,作成美麗的樹葉貼畫,只要小朋友一動手,秋季里的幼兒園真是如同室外美麗的大自然般絢麗多彩呀。先前不嘗試沒感覺,最近幾年嘗試后還真發現,開發利用了身邊的這些自然資源后,孩子們不僅動手能力變強了,各方面的綜合能力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