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提高農村幼兒的動手能力
(三)家長資源有效利用
《綱要》中也指出: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伙伴。父母是孩子們第一任且永不卸任的老師,幼兒園如果能合理且有效的使用好這一資源,對孩子的發展來說將產生事半功倍的效用。近兩年教育部研究制定的《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也指出:幼兒身心發育尚未成熟,需要成人的精心呵護和照顧,但不宜過度保護和包辦代替,以免剝奪幼兒自主學習的機會,養成過于依賴的不良習慣,影響其主動性、獨立性的發展。所以,在有效提高孩子動手能力這個方面,我們首先必須與家長取得一定的共識,得到他們的全面配合,才能家園協作,目標一致,最終實現共同的目標。現實生活中我們不難遇到那樣的父母長輩,他們出于對孩子的溺愛和保護,一方面包攬了孩子所有的生活瑣事,讓他們飯來張口、衣來伸手,不僅無意中抑制了孩子手部動作的發展,更是極大限度的阻礙了孩子自理能力應有的發展進度;另一方面,父母長輩過于寶貝自己的孩子,生怕他們出任何意外,過多的限制了孩子的活動場所和器具,使得孩子的動手能力得不到該有的發展。所以幼兒園要與家長進行有效交談,幫助家長轉變觀念,讓他們了解到發展孩子動手能力的重要性,才能更好的開展這方面的活動。1、家長可以逐步放手,在家中培養孩子基本的自我服務能力,譬如讓孩子能夠自己穿脫衣服鞋襪和吃飯,這些瑣碎的小事情,都能較為有效的發展孩子的動手能力,日積月累定能看到孩子擁有一雙靈巧的雙手。2、在年齡適宜的情況下,家長可以讓孩子嘗試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和簡單的為他人服務的勞動。譬如說,整理自己的小房間,這樣一個小環節不僅能發展孩子的組織安排能力,更重要的是其中的每一步都需要孩子親力親為動手完成,手指的小肌肉群,手臂的大肌肉群都能在這個過程中得到充分的鍛煉和有效的提高。平時孩子的小襪子小手帕可以教給孩子一定的技能讓孩子嘗試自己清洗,這樣不僅能有效提高孩子的動手能力,養成愛清潔愛勞動的好習慣,更能讓孩子體會到勞動最光榮的情感。家人共進餐時可以差遣孩子準備碗筷,吃完后共同收拾餐具,這不僅能促進家人的情感,讓孩子體驗為他人服務帶來的快樂,更重要的是孩子的每一個動作都會為他帶來手部能力的進一步發展。3、在一定的范圍內,讓孩子從事他們想要做的事情。孩子天生就是一個冒險王和破壞王,他們對周邊的一切都感興趣,都想親手去觸摸去擺弄,當然未知的世界對于孩子來說肯定是危機四伏,但是正是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們的身理和心理才能得到前所未有的發展。所以我們建議在有一定安全保障的情況下,還是應該讓孩子動手去接觸他們身邊的世界。否則孩子不僅遲遲不能適應周邊的環境,慢慢的他們也許就逐漸淪為這個世界的觀望者,空有一雙細嫩的雙手卻完全失去了雙手真正的用途。我想這個世界真正需要的是能夠用雙手去勇于開拓和進行創造的社會人!事實上家長的觀念和言行對孩子有著潛移默化的作用,我們幼兒園更要合理的使用這一資源,家園一致,為孩子的發展帶來更加有效的促進作用。